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5228发布日期:2019-05-28 19:5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了更好的保护用户隐私,现有的部分移动终端上同时安装智能系统和私密系统,智能系统用于安装普通应用及存储普通数据,私密系统用于安装私密应用及存储私密数据。为便于用户快速从锁屏或黑屏界面进入智能系统或私密系统,现有的双系统移动终端在接收用户输入正确的第一指纹信息时进入智能系统,在接收用户输入正确的第二指纹信息时进入私密系统,但这种通过不同指纹信息进入不同系统的方式,增加了用户记忆负担,且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输错指纹的状况,导致私密系统暴露。

鉴于此,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应用于设置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同时安装有智能系统和私密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

在锁屏或黑屏状态,接收用户输入的沿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第一位置到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路径运动的第一拖动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

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一身份验证;当第一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所述第一拖动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

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二身份验证;当第二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私密系统;当第二身份验证未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

优选地,在锁屏界面上显示有位于指纹识别区域内的与指纹识别功能关联的指纹图标和位于指纹识别区域外的与人脸识别功能关联的人脸识别图标;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指纹图标上或所述指纹图标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人脸识别图标上或所述人脸识别图标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拖动操作为将指纹识别图标向人脸识别图标位置处拖动的拖动操作。

优选地,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锁屏或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在指纹图标位置处输入的第一点击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

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三身份验证;当第三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所述第一点击操作,进入智能系统;当第三身份验证未通过时,不进入智能系统。

优选地,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锁屏或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在人脸识别图标位置处输入的第二点击操作;

响应所述第二点击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

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四身份验证;当第四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当第四身份验证未通过时,不进入智能系统。

优选地,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第四身份验证未通过时,将用于第四身份验证的面部信息保存至私密系统图库内。

优选地,移动终端包括设于正面的第一触控显示屏和设于背面的第二触控显示屏;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设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和/或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屏设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

优选地,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设置锁屏界面和多个表盘界面的排列顺序;

根据用户输入的界面切换指令,将锁屏界面和多个表盘界面按所述排列顺序在第二触控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屏下指纹识别模组、拍摄模组、位于移动终端正面的第一触控显示屏、和/或位于移动终端背面的第二触控显示屏,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屏下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拍摄模组、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和/或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屏在工作时实现上述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内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将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进行结合以触发进入私密系统,提高用户体验,增加了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存储介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亦可利用其它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屏幕解锁时,将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进行结合,设置第一拖动操作为屏幕解锁的触发操作,在用户输入第一拖动操作的过程中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将获取的指纹信息与预存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在匹配成功后,完成指纹识别,触发进入人脸识别,控制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将采集的面部信息与预存面部信息进行比对,在匹配成功之后完成人脸识别,进入私密系统,在匹配失败之后,进入智能系统。

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设置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同时安装有智能系统和私密系统,请参阅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101,在锁屏或黑屏状态,接收用户输入的沿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第一位置到远离该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路径运动的第一拖动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

s102,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一身份验证;当第一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该第一拖动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

s103,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二身份验证;当第二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私密系统;当第二身份验证未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用于采集指纹信息的指纹传感器,当用户手指接触触控显示屏时,指纹传感器发射能够穿透该触控显示屏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到达用户手指时被用户手指反射形成第一反射信号,指纹传感器接收第一反射信号,并根据第一反射信号形成带有用户指纹信息的第二信号。进一步地,屏下指纹识别模组还可以包括与指纹传感器电连接的信息识别模块,将第二信号进行处理,以提取第二信号中的用户指纹信息。其中,第一信号可以是光信号或超声波信号;进一步地,第一信号为光信号时,触控显示屏为oled屏幕。其中,第二信号可以是电信号,指纹信息可以以指纹图像的形式呈现。

在本实施例中,拍摄模组为移动终端的摄像头。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位于屏下指纹识别模组上方的区域为指纹识别区域,用户只有在指纹识别区域内用手指接触触控显示屏才能进行指纹识别。

在步骤s101中,用户在进行第一拖动操作时,首先要对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第一位置用手指进行按压,随后立即沿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任一路径进行滑动,第一拖动操作是一个依次按压和滑动的连续操作,在用户按压第一位置时和/或在用户在指纹识别区域内滑动时,位于指纹识别区域正下方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其中,第一位置可以是指纹识别区域内的任何位置,第二位置可以位于指纹识别区域外,也可以位于指纹识别区域内。无论是在亮屏状态还是在黑屏状态,用户均可通过输入第一拖动操作触发解锁功能。

在步骤s102中,对步骤s101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一身份验证,可以将步骤s101获取的指纹信息与在移动终端内的预存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失败时,解锁过程结束,此时不会进入智能系统和私密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匹配成功时,第一身份验证通过,此时,第一步的指纹识别通过,进入后续的人脸识别程序,控制启动人脸识别功能,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

在步骤s103中,对步骤s102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二身份验证,可以将步骤s102采集的面部信息与移动终端内的预存面部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时,第二身份验证通过,此时,第二步的人脸识别也通过,直接进入私密系统;匹配失败时,第二身份验证不通过,此时,第二步的人脸识别没通过(只通过了第一步的指纹识别),直接进入智能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只进行了“输入第一拖动操作”一项操作,移动终端依次进行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并根据指纹识别结果和人脸识别结果自动进入私密系统、或进入智能系统、或退出解锁步骤(既不进入私密系统也不进入智能系统),操作方便,无需用户记忆针对不同系统的解锁方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终端处于锁定状态时,在锁屏界面上显示有位于指纹识别区域内的与指纹识别功能关联的指纹图标和位于指纹识别区域外的与人脸识别功能关联的人脸识别图标,用户可通过点击指纹图标启动指纹识别功能,用户可通过点击人脸识别图标启动人脸识别功能;该第一位置位于该指纹图标上(亮屏)或该指纹图标位置处(黑屏);该第二位置位于该人脸识别图标上(亮屏)或该人脸识别图标位置处(黑屏)。无论是在亮屏状态或黑屏状态,用户均可通过第一拖动操作触发解锁功能。更进一步地,第一拖动操作为将指纹识别图标向人脸识别图标位置处拖动的拖动操作。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一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指纹、以及一个或多个具有guest权限的用户的预存指纹,用于第二身份验证的预设面部信息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面部图像,guest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身份验证但无法通过第二身份验证,guest权限的用户可以进入智能系统;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能够进入私密系统。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一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指纹,用于第二身份验证的预设面部信息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面部图像,提高私密系统的安全性。另外,考虑到人脸识别的不稳定性,即使当第二身份验证失败时,为了不影响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解锁进入智能系统,以便用户进行后续操作。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包括设于正面的第一触控显示屏和设于背面的第二触控显示屏,该第二触控显示屏面积小于第一触控显示屏。相应地,该移动终端的拍摄模组包括设于正面的前置拍摄模组和设于背面的后置拍摄模组。其中,第一触控显示屏和第二触控显示屏可以均设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此时,解锁界面可以显示于第一触控显示屏和第二触控显示屏,当用户从第一触控显示屏解锁时,启动前置拍摄模组采集面部信息,当用户从第二触控显示屏解锁时,启动后置拍摄模组采集面部信息。其中,可以只在第一触控显示屏或第二触控显示屏设置屏下指纹识别模组。

图2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设置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同时安装有智能系统和私密系统,请参阅图2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201,在锁屏或黑屏状态,接收用户输入的沿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第一位置到远离该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路径运动的第一拖动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

s202,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一身份验证;当第一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该第一拖动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

s203,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二身份验证;当第二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私密系统;当第二身份验证未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

s204,在锁屏或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在指纹图标位置处输入的第一点击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

s205,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三身份验证;当第三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该第一点击操作,进入智能系统;当第三身份验证未通过时,不进入智能系统。

本实施例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3具体参见第一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记载的解锁方式,还设置了针对进入智能系统的指纹解锁方式,当出现用户不需要进入私密系统、只需要进入智能系统的情景时,在步骤s204中,用户直接点击锁屏界面的指纹图标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在步骤s205中,对步骤s204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三身份验证,具体地,可以将步骤s204获取的指纹信息与在移动终端内的预存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时,第三身份验证通过,进入智能系统,匹配失败时,解锁过程结束,不会进入智能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第三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第一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种情景:用于第一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可以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指纹,用于第三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可以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指纹、以及一个或多个具有guest权限的用户的预存指纹,也就是说,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和guest权限的用户均可通过第一点击操作触发进入智能系统,guest权限的用户无法通过第一拖动操作进入智能系统。又如,第二种情景:用于第一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和用于第三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均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指纹,只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能够进入智能系统。又如,第三种情景:用于第一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和用于第三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均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指纹、以及一个或多个具有guest权限的用户的预存指纹,也就是说,此时,guest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一点击操作进入智能系统,用于第二身份验证的预存面部信息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指纹,只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可以进入私密系统。又如,第四种情景:用于第一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指纹,用于第三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只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guest权限的用户的预存指纹,也就是说,guest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点击操作进入智能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通过第一拖动操作进入智能系统或私密系统,避免进入私密系统的第一拖动操作泄露给他人。

图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设置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同时安装有智能系统和私密系统,请参阅图3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301,在锁屏或黑屏状态,接收用户输入的沿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第一位置到远离该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路径运动的第一拖动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

s302,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一身份验证;当第一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该第一拖动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

s303,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二身份验证;当第二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私密系统;当第二身份验证未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

s304,在锁屏或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在人脸识别图标位置处输入的第二点击操作。

s305,响应该第二点击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

s306,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四身份验证;当第四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当第四身份验证未通过时,不进入智能系统。

本实施例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3具体参见第一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记载的解锁方式,还设置了针对进入智能系统的人脸识别解锁方式,当出现用户不需要进入私密系统、只需要进入智能系统的情景时,在步骤s304中,用户直接点击锁屏界面的人脸识别图标处,输入第二点击操作;在步骤s305中,响应该第二点击操作,控制拍摄模组对用户人脸进行拍照,采集面部信息,对步骤s305获取的面部信息进行第四身份验证,具体地,可以将步骤s305获取的面部信息与在移动终端内的预存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时,第四身份验证通过,进入智能系统,匹配失败时,解锁过程结束,不会进入智能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第四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第二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种情景:用于第二身份验证的预设面部信息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面部图像,用于第四身份验证的预设面部信息可以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面部图像、以及一个或多个具有guest权限的用户的预存面部图像,也就是说,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和guest权限的用户均可通过第二点击操作触发进入智能系统。又如,第二种情景:用于第二身份验证的预设指纹信息和用于第四身份验证的预设面部信息均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面部图像,只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能够进入智能系统。又如,第三种情景:用于第二身份验证的预设面部信息只包括具有本机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的至少一个预存面部图像,用于第四身份验证的预设面部信息只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guest权限的用户的预存面部图像,也就是说,guest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第二点击操作进入智能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通过第一拖动操作进入智能系统或私密系统,避免进入私密系统的第一拖动操作泄露给他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7,当第四身份验证未通过时,将用于第四身份验证的面部信息保存至私密系统图库内。

在本实施例中,保存至私密系统图库内的面部信息可供机主本人查看谁曾经使用本机进行解锁尝试。另外,相比将用于第四身份验证的面部信息储存于智能系统图库内,还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私密性,避免所拍摄的面部信息包含私密信息,防止私密信息暴露。

图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设置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同时安装有智能系统和私密系统,移动终端包括设于正面的第一触控显示屏和设于背面的第二触控显示屏,屏下指纹识别模组位于第二触控显示屏的下方,请参阅图4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401,在锁屏或黑屏状态,接收用户输入的沿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第一位置到远离该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路径运动的第一拖动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

s402,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一身份验证;当第一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该第一拖动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

s403,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二身份验证;当第二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私密系统;当第二身份验证未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

s404,设置锁屏界面和多个表盘界面的排列顺序。

s405,根据用户输入的界面切换指令,将锁屏界面和多个表盘界面按该排列顺序在第二触控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第二触控显示屏为常亮显示屏,其显示状态包括正常亮度和低亮度两种状态。用户可在第二触控显示屏上左右滑动切换显示界面,显示界面至少包括锁屏界面、表盘界面1、表盘界面2、表盘界面3等,该指纹图标和人脸识别图标设置于锁屏界面上,也就是说,当第二触控显示屏当前显示表盘界面1时,用户如果需要输入指纹信息或面部信息,需要滑动显示界面,切换至锁屏界面,然后进行点触操作或拖动操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移动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相似,因此移动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子模块”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1、第一指纹验证模块21、第一面部识别模块31和第一控制模块41,其中,第一接收模块11用于在锁屏或黑屏状态,接收用户输入的沿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第一位置到远离该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路径运动的第一拖动操作;第一指纹验证模块21用于根据第一拖动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并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一身份验证;第一面部识别模块31用于当第一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该第一拖动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并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二身份验证;第一控制模块41用于当第二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私密系统;当第二身份验证未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2、第二指纹验证模块22和第二控制模块42,其中,第二接收模块12用于在锁屏或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在指纹图标位置处输入的第一点击操作;第二指纹验证模块22用于根据第一点击操作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对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第三身份验证;第二控制模块42用于当第三身份验证通过时,响应该第一点击操作,进入智能系统;当第三身份验证未通过时,不进入智能系统。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13、第二面部识别模块32和第三控制模块43,其中,第三接收模块13用于在锁屏或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在人脸识别图标位置处输入的第二点击操作;第二面部识别模块32用于响应该第二点击操作,控制拍摄模组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第三控制模块43用于对采集的面部信息进行第四身份验证;当第四身份验证通过时,进入智能系统;当第四身份验证未通过时,不进入智能系统。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模块50和切换模块60,其中,设置模块50用于设置锁屏界面和多个表盘界面的排列顺序;切换模块60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界面切换指令,将锁屏界面和多个表盘界面按该排列顺序在第二触控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功能模块化移动终端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请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屏下指纹识别模组903、拍摄模组904、位于移动终端正面的第一触控显示屏905和位于移动终端背面的第二触控显示屏906,该处理器901、该存储器902、该屏下指纹识别模组903、该拍摄模组904、该第一触控显示屏905和该第二触控显示屏906在工作时实现上述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其中,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此外,存储器9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存储器与处理器可以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上述存储器902可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数据,处理器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100,该存储介质100内存储有程序1001,该程序1001在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100可以是只读存储器、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程序1001可被一种或更多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书写,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java、smalltalk、c++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还包括传统的过程编程语言,如“c”编程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移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