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的认证方法及服务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5231发布日期:2019-05-28 20:0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脸识别的认证方法及服务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人脸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认证方法、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安全级别较高的业务系统均采用双重认证的方式,而,现有的双重认证的方式是通过用户名加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的方式来验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然,这种通过用户名加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的方式,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1)密码容易忘记;

(2)短信验证码经常接收不到,需要多次发送;

(3)整个认证过程耗时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4)手机容易忘记带在身边,号码变换需要与新号码重新绑定,增加办公成本。

因此,本发明旨在解决在忘记密码以及忘记携带手机收不到短信验证码的情况下,也能成功登陆业务系统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认证方法、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在忘记密码以及忘记携带手机收不到短信验证码的情况下,也能成功登陆业务系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认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启用双因素认证方式时,获取摄像头拍摄到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头像;

从所述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

将所述人脸特征与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当匹配成功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从所述客户端输入的身份证信息;

将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信息表中预设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

当匹配成功时,将所述用户信息表中与所述身份证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信息和所述人脸特征表中与所述人脸特征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进行比较;及

当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一致时,所述待识别用户认证成功,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业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摄像头拍摄到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头像步骤之前,还包括:

侦测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进入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

当所述待识别用户进入所述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时,判断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通过认证;及

当所述待识别用户通过认证时,授予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所述业务系统的权限,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所述业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通过认证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待识别用户未通过认证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于所述客户端输入的认证方式,以判断是否启用所述双因素认证方式;及

当不启用所述双因素认证方式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登录所述业务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以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当认证成功时,授予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所述业务系统的权限,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所述业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从所述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人脸头像旋转至竖直方向;

对所述旋转后的人脸头像进行尺度处理,以使得所述处理后的人脸头像中两眼的距离相对于所述处理后的人脸头像等于预设值;

对所述尺度处理后的人脸头像进行修剪,以去除所述尺度处理后的人脸头像中的背景区域;及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修剪后的人脸头像进行特征提取。

进一步的,所述从所述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人脸特征进行加密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人脸特征与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人脸特征发送至人脸服务器,以使所述人脸服务器对所述人脸头像进行活体检测;及

当检测出所述待识别用户是活体时,将所述人脸特征与所述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将人脸特征发送至人脸服务器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人脸特征进行解密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启用双因素认证方式时,获取摄像头拍摄到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头像;

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人脸特征与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匹配成功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从所述客户端输入的身份证信息;

所述匹配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信息表中预设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

比较模块,用于当匹配成功时,将所述用户信息表中与所述身份证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信息和所述人脸特征表中与所述人脸特征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进行比较;及

认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一致时,所述待识别用户认证成功,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业务系统。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侦测模块,用于侦测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进入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待识别用户进入所述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时,判断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通过认证;所述认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待识别用户通过认证时,授予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所述业务系统的权限,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所述业务系统。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待识别用户未通过认证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于所述客户端输入的认证方式,以判断是否启用所述双因素认证方式;所述认证模块,还用于当不启用所述双因素认证方式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登录所述业务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以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当认证成功时,授予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所述业务系统的权限,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所述业务系统。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人脸头像旋转至竖直方向;对所述旋转后的人脸头像进行尺度处理,以使得所述处理后的人脸头像中两眼的距离相对于所述处理后的人脸头像等于预设值;对所述尺度处理后的人脸头像进行修剪,以去除所述尺度处理后的人脸头像中的背景区域;及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修剪后的人脸头像进行特征提取。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密码模块,用于对所述人脸特征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人脸特征发送至人脸服务器,以使所述人脸服务器对所述人脸头像进行活体检测;所述匹配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出所述待识别用户是活体时,将所述人脸特征与所述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可选地,所述密码模块,还用于对所述人脸特征进行解密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认证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所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认证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认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将人脸识别以及身份证双重认证,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身份认证,解决了由于忘记带手机而不能及时输入手机验证码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之认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之认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之认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之服务器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之认证系统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参阅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之认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可以理解,本方法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不用于对执行步骤的顺序进行限定。需要说明是,本实施例以服务器20为执行主体进行示例性描述。具体如下。

步骤s100,当启用双因素认证方式时,获取摄像头拍摄到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头像。

具体地,当用户进入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且选择启用双因素认证时,所述客户端摄像头开启,并拍摄所述用户的人脸头像,所述服务器20获取摄像头拍摄到的用户人脸头像。

步骤s102,从所述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

具体地,当获取到待识别的用户人脸头像时,所述服务器20从获取到的用户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服务器20获取到待识别的用户人脸时,首先对该用户人脸头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预处理后的人脸头像进行特征提取。其中预处理的步骤包括:首先,将该用户人脸头像旋转至竖直方向,然后,对旋转后的人脸图像进行尺度处理,以使得处理后的人脸头像中两眼的距离相对于每幅人脸头像都不变,最后,对尺度处理后的人脸头像进行修剪,以去除人脸头像中的背景区域。

步骤s104,将所述人脸特征与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20中保存有人脸数据库,所述人脸数据库中存储有人脸特征表,其中,所述人脸特征表至少包括:预设人脸特征以及与所述预设人脸特征对应的用户信息。当从拍摄到的人脸头像提取出人脸特征时,将所述人脸特征与所述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以验证所述人脸头像的身份。

步骤s106,当匹配成功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从所述客户端输入的身份证信息。

示例性地,若从人脸头像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为圆脸、高鼻梁、宽额头、浓眉大眼、樱桃嘴,所述人脸特征表中存储有人脸特征1为圆脸、高鼻梁、宽额头、浓眉大眼、樱桃嘴及与其对应的用户信息为用户a,则与所述人脸特征1匹配成功。

步骤s108,将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信息表中预设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20中保存有用户数据库,所述用户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信息表,其中,所述用户信息表至少包括:预设身份证信息以及与所述预设身份证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当从所述客户端获取到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证信息时,将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用户信息表中预设身份证信息进行对比,以进一步验证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步骤s110,当匹配成功时,将所述用户信息表中与所述身份证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信息和所述人脸特征表中与所述人脸特征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籍贯以及身份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籍贯以及身份证信息。

步骤s112,当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一致时,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业务系统。

示例性地,若经过身份证信息的匹配,匹配出的用户为用户b,此时将所述用户b与用户a进行比较,若所述用户b与所述用户a为同一人,则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业务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人脸识别以及身份证双重认证,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身份认证,解决了由于忘记带手机而不能及时输入手机验证码的难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之认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获取摄像头拍摄到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头像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s200~s208。

步骤s200,侦测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进入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当所述待识别用户进入所述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时,执行步骤s202,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200。

步骤s202,判断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通过认证,若所述待识别用户通过认证,则执行步骤s204,否则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04,授予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所述业务系统的权限,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所述业务系统。

步骤s206,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于客户端输入的认证方式,以判断是否启用所述双因素认证方式,若不启用所述双因素认证方式,则执行步骤s208,否则执行实施例一中步骤s100。

步骤s208,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登录所述业务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以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当认证成功时,授予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所述业务系统的权限,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所述业务系统。

示例性地,当侦测到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时,通过cookie判断是否通过认证,若通过认证,则成功登录业务系统。若不通过认证,则跳转至登录逻辑控制,并判断是否启用双因素认证,若不启用双因素认证,则通过传统的输入用户名及密码以认证所述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

本发明实施例,在解决由于忘记带手机而不能及时输入手机验证码的难题基础之上,依据用户的喜好,自由为用户提供对应的认证方式,提高了用户认证体验。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之认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二,在于所述从所述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s300~s306。

可选地,步骤s300,对所述人脸特征进行加密处理。

步骤s302,将所述人脸特征发送至人脸服务器,以使所述人脸服务器对所述人脸头像进行活体检测。

具体地,当提取出人脸特征信息后,服务器20将提出的人脸特征信息发送至人脸服务器,以使人脸服务器对人脸进行活体检测,以确认该待识别对象是否为活人。举例说明,服务器20也可从摄像头获取照片中人脸头像,并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信息,此时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信息经人脸服务器活体检测,可检测出该待识别对象不是活人。其中,活体检测可通过用户眼部在身姿矫正以及眨眼过程中产生光流的大小进行确认待识别对象是否为活体。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客户端处红外线侦测待识别对象,服务器20通过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侦测结果,以判断待识别对象是否为活体。

步骤s304,当检测出所述待识别用户是活体时,将所述人脸特征与所述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可选地,步骤s306,对所述人脸特征进行解密处理。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当提取出人脸特征后,服务器20对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人脸特征信息发送至人脸服务器。当人脸服务器接收到经加密处理的人脸特征信息时,对人脸特征信息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人脸特征信息发送至人脸服务器以对人脸进行活体检测。通过对人脸特征信息加密传输处理,增加了人脸识别的安全性。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之服务器的硬件架构示意图。服务器20包括,但不仅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存储器21、处理22以及网络接口23,图2仅示出了具有组件21-23的服务器2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所述存储器2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21可以是所述服务器2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服务器20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也可以是所述服务器2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服务器2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当然,所述存储器2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服务器2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2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所述服务器20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认证系统24的程序代码等。此外,所述存储器2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所述处理器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22通常用于控制所述服务器20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2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2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所述认证系统24,以实现上述认证方法。

所述网络接口23可包括无线网络接口或有线网络接口,该网络接口23通常用于在所述服务器20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例如,所述网络接口23用于通过网络将所述服务器20与外部终端相连,在所述服务器20与外部终端之间的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和通信连接等。所述网络可以是企业内部网(intranet)、互联网(internet)、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4g网络、5g网络、蓝牙(bluetooth)、wi-fi等无线或有线网络。

实施例五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之认证系统的程序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认证系统24可以包括或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模块被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并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执行,以完成本发明,并可实现上述认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所称的程序模块是指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比程序本身更适合于描述认证系统24在存储介质中的执行过程。以下描述将具体介绍本实施例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获取模块201,用于当启用双因素认证方式时,获取摄像头拍摄到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头像。

具体地,当用户进入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且选择启用双因素认证时,所述客户端摄像头开启,并拍摄所述用户的人脸头像,所述服务器20获取摄像头拍摄到的用户人脸头像。

提取模块202,用于从所述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

具体地,当获取到待识别的用户人脸头像时,服务器20从获取到的用户人脸头像提取人脸特征。

匹配模块203,用于将所述人脸特征与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20中保存有人脸数据库,所述人脸数据库中存储有人脸特征表,其中,所述人脸特征表至少包括:预设人脸特征以及与所述预设人脸特征对应的用户信息。当从拍摄到的人脸头像提取出人脸特征时,将所述人脸特征与所述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以验证所述人脸头像的身份。

所述获取模块201,用于当匹配成功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从所述客户端输入的身份证信息。

示例性地,若从人脸头像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为圆脸、高鼻梁、宽额头、浓眉大眼、樱桃嘴,所述人脸特征表中存储有人脸特征1为圆脸、高鼻梁、宽额头、浓眉大眼、樱桃嘴及与其对应的用户信息为用户a,则与所述人脸特征1匹配成功。

所述匹配模块203,还用于将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信息表中预设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20中保存有用户数据库,所述用户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信息表,其中,所述用户信息表至少包括:预设身份证信息以及与所述预设身份证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当从所述客户端获取到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证信息时,将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用户信息表中预设身份证信息进行对比,以进一步验证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比较模块204,用于当匹配成功时,将所述用户信息表中与所述身份证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信息和所述人脸特征表中与所述人脸特征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籍贯以及身份证信息。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籍贯以及身份证信息。

认证模块205,用于当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一致时,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业务系统。

示例性地,若经过身份证信息的匹配,匹配出的用户为用户b,此时将所述用户b与用户a进行比较,若所述用户b与所述用户a为同一人,则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业务系统。

可选的,侦测模块206,用于侦测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进入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

判断模块207,用于当所述待识别用户进入所述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时,判断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通过认证。

所述认证模块205,还用于当所述待识别用户通过认证时,授予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所述业务系统的权限,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所述业务系统。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201,还用于当所述待识别用户未通过认证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于所述客户端输入的认证方式,以判断是否启用双因素认证方式。

所述认证模块205,还用于当不启用所述双因素认证方式时,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登录所述业务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以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当认证成功时,授予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陆所述业务系统的权限,以使所述待识别用户成功登录所述业务系统。

示例性地,当侦测到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时,通过cookie判断是否通过认证,若通过认证,则成功登录业务系统。若不通过认证,则跳转至登录逻辑控制,并判断是否启用双因素认证,若不启用双因素认证,则通过传统的输入用户名及密码以认证所述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页面。

可选地,处理模块208,用于将所述人脸头像旋转至竖直方向;对所述旋转后的人脸头像进行尺度处理,以使得所述处理后的人脸头像中两眼的距离相对于所述处理后的人脸头像等于预设值;对所述尺度处理后的人脸头像进行修剪,以去除所述尺度处理后的人脸头像中的背景区域;及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修剪后的人脸头像进行特征提取。

可选地,密码模块209,用于所述人脸特征进行加密处理。

发送模块210,用于将所述人脸特征发送至人脸服务器,以使所述人脸服务器对所述人脸头像进行活体检测。

具体地,当提取出人脸特征信息后,所述发送模块210将提出的人脸特征信息发送至人脸服务器,以使人脸服务器对人脸进行活体检测,以确认该待识别对象是否为活人。举例说明,所述获取模块201也可从摄像头获取照片中人脸头像,然后,所述提取模块202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信息,此时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信息经人脸服务器活体检测,可检测出该待识别对象不是活人。其中,活体检测可通过用户眼部在身姿矫正以及眨眼过程中产生光流的大小进行确认待识别对象是否为活体。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客户端处红外线侦测待识别对象,所述判断模块207通过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侦测结果,以判断待识别对象是否为活体。

所述匹配模块203,还用于当检测出所述待识别用户是活体时,将所述人脸特征与所述人脸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特征表中预设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所述密码模块209,还用于对所述人脸特征进行解密处理。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当提取出人脸特征后,所述密码模块209对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人脸特征信息发送至人脸服务器。当人脸服务器接收到经加密处理的人脸特征信息时,对人脸特征信息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人脸特征信息发送至人脸服务器以对人脸进行活体检测。通过对人脸特征信息加密传输处理,增加了人脸识别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人脸识别以及身份证双重认证,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身份认证,不仅解决了由于忘记带手机而不能及时输入手机验证码的难题,还依据用户的喜好,自由为用户提供对应的认证方式,提高了用户认证体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可以执行程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或机柜式服务器(包括独立的服务器,或者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处理器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相应功能。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认证系统24,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认证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