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文学数据储存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6952发布日期:2019-06-15 00:2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戏剧影视文学数据储存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戏剧影视文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戏剧影视文学数据储存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戏剧文学指供戏剧舞台演出用的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根据艺术形式的不同分为话剧、诗剧、歌剧。

目前,尚未有专用于戏剧影视文学数据储存管理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戏剧影视文学数据储存管理系统,系统自带的数据处理功能,在实现戏剧影视文学数据数据库实时更新的同时,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冲突;同时也实现了在权限内的戏剧影视文学数据的共享,实现了资源数据和需求数据的整理和汇总,方便了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戏剧影视文学数据储存管理系统,包括

目标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多端口进行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储存;

客户端,用于完成用户的注册、登录以及数据的查看,并将注册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储存;还用于戏剧影视文学资源需求数据、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输入,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审核发布;

所述服务器,用于进行资源需求数据、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审核发布,资源需求信息的汇总推送,还用于身份的认证、权限的管理、数据的整理、储存和调用;内设:

资源需求汇总模块,用于采集并汇总用户所提交的戏剧影视文学资源需求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按其发送的客户端账户进行标记;

资源需求推送模块,用于在资源需求汇总模块内有新的资源需求出现时,以站内信提醒的模式提醒各客户端进行资源需求信息的查看,直至新的资源需求得到解决。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多端口接口模块,用于与可采集资源的各硬件采集设备相连;

手机接口模块,用于对手机采集的资源以数字文件或直播流的形式上载;

多格式转换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资源按标准格式进行数字化格式转换;

流媒体转换模块,用于根据需求将所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流媒体的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内设有

数据审核发布模块,用于进行资源需求数据、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进行发布,若审核不通过则发送审核不通过的邮件到客户注册的邮箱地址;

身份认证模块,用于接收根据客户端输入的账户信息完成用户身份的识别和权限的开放;

数据整理模块,用于消除所接收到的数据之间存在的冗余内容以及所输入数据与数据库内原有数据之间的冲突内容,并将清除的冗余内容和冲突内容储存在待定数据数据库内;

数据记录提取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字段提取出整理后的数据对应的信息,形成相应的数据记录;

数据定位模块,用于为提取的数据记录在数据库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为其找到相似数据点,建立其与相似数据点之间的关系;

数据调用模块,用于根据客户端输入的数据调用需求以及身份认证模块的身份认证结果进行在其权限内的数据的调用,并将调用的数据发送到客户端进行显示;若所调用数据不在该用户权限内,则发送“您无权限进行此项操作”的弹出消息框到客户端进行显示;

注册信息数据库,用于进行注册信息的储存;

资源数据库,用于进行资源数据的储存;

需求数据库,用于进行资源需求信息的储存;

待定数据数据库,用于储存被清除的冗余内容和冲突内容,工作人员可以要进行该数据库内数据的复原、修订和清除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客户端内设有一学术讨论模块,用于各客户端账户相互之间的交流共享;可根据需要由发动人进行临时群的建立,群内人员为15-30人;所有交流的数据采用脚本录制的模式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实时储存;对应的客户端可以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行交流记录的查看。

进一步地,所述客户端内设有一资源共享模块,用于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行权限内的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查看和下载。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内还设有一数据排版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算法以及客户端输入的数据调用请求对对应的数据完成排版后通过二维码输出模块转换成二维码的形式发送到对应的客户端进行展示;客户端可通过扫描识别该二维码完成所需数据的查看。

进一步地,所述客户端采用手机app的形式,其支持手机、电脑终端的同步登陆。

进一步地,所述客户端内设有自定义模块,用于用户建立自己的演唱空间,进行各种演唱数据的展示,同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查看权限的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客户端内设有一好友添加/删除/交流模块,用于各账户之间进行好友的添加/删除/交流。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系统自带的数据整理功能,在实现戏剧影视文学数据数据库实时更新的同时,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冲突;实现了资源数据和需求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同时也实现了在权限内的戏剧影视文学数据的共享;系统可覆盖传统pc,移动设备以及支持轻便手持设备现场信息迅速采集,以数字文件或者直播流的形式回传,提高了数据采集及发布效率;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建立自己的演唱空间,进行相关演唱数据的展示,个性化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戏剧影视文学数据储存管理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戏剧影视文学数据储存管理系统,包括

目标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多端口进行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储存;

客户端,采用手机app的形式,其支持手机、电脑终端的同步登陆,用于完成用户的注册、登录以及数据的查看,并将注册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储存;还用于戏剧影视文学资源需求数据、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输入,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审核发布;

所述服务器,用于进行资源需求数据、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审核发布,资源需求信息的汇总推送,还用于身份的认证、权限的管理、数据的整理、储存和调用;内设:

资源需求汇总模块,用于采集并汇总用户所提交的戏剧影视文学资源需求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按其发送的客户端账户进行标记;

资源需求推送模块,用于在资源需求汇总模块内有新的资源需求出现时,以站内信提醒的模式提醒各客户端进行资源需求信息的查看,直至新的资源需求得到解决;

数据审核发布模块,用于进行资源需求数据、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进行发布,若审核不通过则发送审核不通过的邮件到客户注册的邮箱地址;

身份认证模块,用于接收根据客户端输入的账户信息完成用户身份的识别和权限的开放;

数据整理模块,用于消除所接收到的数据之间存在的冗余内容以及所输入数据与数据库内原有数据之间的冲突内容,并将清除的冗余内容和冲突内容储存在待定数据数据库内;所述数据整理模块采用eka算法和akf算法处理冲突内容,所述冗余内容采用redundancy函数进行清除;具体的,在redundancy函数中,分别将k1和k2中的知识元素取出e1和e2,然将e1和e2中的x,y以及关系r取出进行比较并分别对比xe1,xe2,ye1,ye2,将具有相同内容的元素项删除,并保留原有关系r值,将关系与未被删除项合并;

数据记录提取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字段提取出整理后的数据对应的信息,形成相应的数据记录;

数据定位模块,用于为提取的数据记录在数据库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为其找到相似数据点,建立其与相似数据点之间的关系;所述数据定位模块基于刻面技术来实现数据定位,通过计算不同数据术语间的刻面距离来准确定位数据;在定位数据时,在已知刻面的约束下选择相应的术语,以此来完成对所需数据的描述,如果选择成功,则返回相应的数据;如果选择不成功,则系统将根据同义词词典和概念距离图计算术语的相似性,形成新的定位信息;

数据调用模块,用于根据客户端输入的数据调用需求以及身份认证模块的身份认证结果进行在其权限内的数据的调用,并将调用的数据发送到客户端进行显示;若所调用数据不在该用户权限内,则发送“您无权限进行此项操作”的弹出消息框到客户端进行显示;

数据排版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算法以及客户端输入的数据调用请求对对应的数据完成排版后通过二维码输出模块转换成二维码的形式发送到对应的客户端进行展示;客户端可通过扫描识别该二维码完成所需数据的查看;

注册信息数据库,用于进行注册信息的储存;

资源数据库,用于进行资源数据的储存;

需求数据库,用于进行资源需求信息的储存;

待定数据数据库,用于储存被清除的冗余内容和冲突内容,工作人员可以要进行该数据库内数据的复原、修订和清除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多端口接口模块,用于与可采集资源的各硬件采集设备相连;

手机接口模块,用于对手机采集的资源以数字文件或直播流的形式上载;

多格式转换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资源按标准格式进行数字化格式转换;

流媒体转换模块,用于根据需求将所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流媒体的格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端内设有:

学术讨论模块,用于各客户端账户相互之间的交流共享;可根据需要由发动人进行临时群的建立,群内人员为15-30人;所有交流的数据采用脚本录制的模式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实时储存;对应的客户端可以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行交流记录的查看;

资源共享模块,用于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行权限内的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的查看和下载;

资源数据上传模块,用于上传戏剧影视文学资源数据;

数据查看模块,用于进行数据查询命令的输入以及目标资源数据的查看;

自定义模块,用于用户建立自己的演唱空间,进行各种演唱数据的展示,同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查看权限的限定。

好友添加/删除/交流模块,用于各账户之间进行好友的添加/删除/交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