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储物装置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39464发布日期:2019-06-18 22:5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使用储物装置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与流程

被公开内容一般涉及收寄邮寄物的方法,尤其是远程授权使用储物装置收寄邮寄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商务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方便了大众日常生活。目前,物流公司持续加强物流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和优化物流平台的信息管理,极大缩短了物流中间环节的周转时间,但末端最后100米的投送或接收由于涉及物流公司与客户间有关快件保管权或所有权的转移,目前还没有完全找到一种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当面移交快件的情况下,在双方无法在约定地点和时间见面时,业务流程无法完成。快递业务员有时将快件放置在无人看守的公共空间,容易造成快件遗失,不安全,不便捷。

例如,在委托代收人或机构收取快件的情况下,引入代理人或机构增加了业务流程的中间环节,使得流程变得更复杂,而且责任权利不明晰,发生快件遗失或其他纠纷不易追查相关责任。

近几年还出现了使用储物柜移交快件的方案。其中有一种使用储物柜的快递配送系统,包括具有锁闭装置的储物柜、用于输入所选快递公司名称或收件人信息的输入单元、和用于向物流服务器发送信息的信息发送装置。这种现有的使用储物柜收寄快递的方法,若需要收件人收取快件,则快递员选择一个储物柜后将快件放入储物柜中,并接着将储物柜的开锁秘钥发送给收件人,收件人用该密钥从储物柜中取走快件,若寄件人需要邮寄快件,则是寄件人将快件放入储物柜中,并且将存放有快件的储物柜的信息以及开锁秘钥发送给选定的快递员,该快递员直接使用开锁秘钥从储物柜取走快件,而无需在取件时进一步向寄件人进行确认。然而,这种方式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快递员选择一个储物柜后将快件放入储物柜或快递员从储物柜取出快件时,均不需要向收件人或寄件人进行额外的确认,那么,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快件损毁(例如快件损坏、遗失等)时,无法判定并明确快件在何时发生了损毁以及相关的责任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快件转交过程中作业流程不顺畅、不完整、不明确,延缓了快件收取和投送进程,甚至产生了不少纠纷。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使用储物装置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使得当例如快递员选择一个储物柜后将快件放入储物柜或快递员从储物柜取出快件时能够得以进行额外的确认,确保物流流程的顺畅、完整,避免潜在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内容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缺点。

提供了一种使用储物装置收寄邮寄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取件步骤,

其中所述取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ra)将所述邮寄物的信息和物流主体的信息上传至数据库并发送至所述邮寄物的收件主体;

(rb)将由所述收件主体选定的储物装置的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库并发送至所述物流主体;

(rc)接收由所述储物装置的输入单元输入的物流主体的信息,当所接收的物流主体的信息与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物流主体的信息一致时,向所述收件主体发送指示所述物流主体已到达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的通知;

(rd)响应于来自所述收件主体的指令打开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

(re)向所述收件主体发送指示所述邮寄物已被放入的通知;以及

(rf)记录指示所述物流主体将所述邮寄物放入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的过程的图像或视频,并将所述图像或视频上传至所述数据库,

其中所述寄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a)将由寄件主体选定的储物装置的信息和所述邮寄物的信息上传至数据库;

(sb)将物流主体的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库并发送至所述寄件主体;

(sc)经由所述储物装置的输入单元接收所述物流主体的信息,当所接收的物流主体的信息与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物流主体的信息一致时,向所述寄件主体发送指示所述物流主体已到达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的通知;

(sd)响应于来自所述寄件主体的指令打开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

(se)向所述寄件主体发送指示所述邮寄物已被取走的通知;以及

(sf)记录指示所述物流主体从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取走所述邮寄物的过程的图像或视频,并将所述图像或视频上传至所述数据库。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所述步骤(rd)为:响应于来自所述收件主体的指令将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的开锁秘钥发送至所述物流主体,所述物流主体利用所述开锁密钥打开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或响应于来自所述收件主体的指令远程打开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其中所述步骤(sd)为:响应于来自所述寄件主体的指令将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的开锁秘钥发送至所述物流主体,所述物流主体利用所述开锁密钥打开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或响应于来自所述寄件主体的指令远程打开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包括:与所述收件主体或所述寄件主体对应的专用储物柜;和具有多个储物柜的储物排柜中的一个储物柜。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所述专用储物柜的状态;以及当所述专用储物柜的状态为占用状态时,向所述收件主体或所述寄件主体发送所述储物排柜中每一个储物柜的状态。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标记为占用状态;以及在所述步骤(rf)或步骤(sf)之后将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标记为空闲状态。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向所述收件主体和/或所述寄件主体实时发送所述视频和/或所述图像。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在所述(rf)和/或所述(sf)步骤中使用设置在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中的第一摄像装置拍摄所述邮寄物的状态的视频或图像,并将所拍摄的邮寄物的状态的视频或图像上传至所述数据库。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在所述(rf)和/或所述(sf)步骤中使用设置在所述选定的储物装置外的第二摄像装置拍摄所述过程的图像或视频。

在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收寄邮寄物的方法中,其中所述邮寄物是快件,所述物流主体是快递员,所述收件主体是需要收取所述快件的收件人,并且所述寄件主体是需要邮寄所述快件的寄件人。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的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可对它们做各种修改、变换或任意组合。

根据下面附图和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本申请意在使所有这些和其他方法、系统、特征和优点都包含在该描述中。应当理解,本文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意在提供如对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理解,但没有任何东西应被视为是对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附图说明

以下,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收寄邮寄物的系统的组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系统的储物排柜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储物排柜的控制器的结构图;

图4a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收取快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邮寄快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收取快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b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邮寄快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本文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示例示出在附图中。为了将其思想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此后引入的这些实施方式作为示例。因此,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从而并不限于这里所述的这些实施方式。例如,作为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任何其它实施方式或与任何其它实施方式结合,以获得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内容意欲包括这些调整和变化。。而且,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应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快件”泛指需要通过物流业务进行运输的标的物,并不旨在将本文的技术方案局限于快递公司所处理的普通快递邮件。应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收件人”、“寄件人”泛指需要寄出或收取所运输的标的物的所有主体,并不旨在将本文的技术方案局限于需要寄出或收取邮件的自然人,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收件人”和“寄件人”其本身可以是公司、企业甚至是其它物流公司。应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快递员”泛指负责运输标的物的所有主体,并不旨在将本文的技术方案局限于从属收取或投送邮件的快递业务的自然人,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快递员”也可以是从事比普通快递公司更广泛的物流业务的大型物流公司,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快递公司往往充当“收件人”和“寄件人”。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对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收寄邮寄物的系统100的组成。系统100可以包括核心网络101以及连接至核心网络101并经由核心网络101彼此通信的储物柜102/103、收寄终端104、数据库105和服务终端106。核心网络101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专用于收寄系统100的局域网络,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他专用或者通用网络。储物柜102/103、收寄终端104、数据库105和服务终端106可以以各种方式连接至核心网络101,例如,可以通过网线而有线连接至核心网络101,也可用通过诸如wifi和蓝牙之类的无线通信手段而无线连接至核心网络101。

储物柜102/103是系统100的基础硬件,储物柜可包括专用储物柜102和/或储物排柜103。专用储物柜102可以是寄/收件人自有的储物柜,其所用权可以属于指定的寄/收件人,例如,专用储物柜102可以设置在寄/收件人的家门口,或住宅楼的大厅中等。设置专用储物柜的好处在于,其使用权可以仅仅属于拥有其的特定寄/收件人,因此寄/收件人可以经由核心网络101对其拥有的专用储物柜进行实时监控,减少了在收件和寄件过程中涉及的参与者,因此减少了发生快件损毁的可能,并且在发生快件损毁时有利于界定相关责任,避免了可能的异议和纠纷。储物排柜103可包含多个储物柜,储物排柜可以由多个寄/收件人集体出资共享,或由第三方运营管理。另外,也可以同时设置专用储物柜和储物排柜,其好处在于,当专用储物柜被已有的快件收寄业务所占用时,寄/收件人可以另外选择储物排柜中的其它储物柜以用于收取或寄送快件,此举可增加储物柜的利用效率。

数据库105可以存储有与收件和寄件任务相关联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数据可以包括事先录入至数据库105中的不可随意改变的固定数据。这些固定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储物柜102/103的信息、快递员的信息等。其中储物柜102/103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储物柜的编号、地理位置、尺寸和解锁数据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物柜的锁定机构可以为机械锁(例如机械密码锁),开锁密码可以是固定数据的解锁数据。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也可为电子锁,开锁密码可以由经编程的密码生成程序生成的动态开锁密码这样的解锁数据,所述密码生成程序可根据一定算法生成该动态开锁密码。如果快递员的人员流动性不大,则在快递员上岗后,其有关信息也可以作为固定数据而事先录入到数据库105中。这些快递员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快递员的身份信息(例如快递员所属的物流公司、快递员的工号和或快递员的证件照片等等)和/或快递员的联系信息(例如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和/或微信号等等)。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数据可进一步包括可被新增、删除以及更新的临时数据。所述临时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快件信息、收件人和寄件人信息、通信记录、监控数据、以及日志数据等。快件的信息可包括快件物理属性(例如快件重量、尺寸等)、物流公司、运单号等。收件人和寄件人信息可以是与待派送快件或待寄出快件相关联的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姓名、地址和/或联系方式等。通信记录可以是与收件或寄件流程相关联的收件人和寄件人与快递员使用收寄终端104经由核心网络101相互通信时产生的聊天数据(例如文字、语音、图像和/或视频等)。储物柜102/103获取的监控数据可以包括使用下文将讨论的设置在储物柜102/103上的监控装置获取的影像数据。日志数据可以是在收件或寄件任务期间由于任务状态更新而自动生成的数据,并以时间戳+任务状态更新内容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105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临时数据还可包含与例如作为固定数据的储物柜信息相关联的储物柜状态数据,例如,储物柜状态数据指示储物柜当前工作状态(例如占用、空闲和异常)。

收寄终端104可以是用于收件和寄件任务的专用电子装置,例如专用的固定电子装置或手持电子装置。收寄终端104也可以是例如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之类的通用电子设备,其上运行有实现收寄终端功能的应用软件。根据实际任务流程需要,可采用已有通信业务平台(如手机短信或微信等)完成收件和寄件任务,也可定制开发专用的应用软件。收寄终端104可经构造以实现以下功能:(1)新建收件和寄件任务;(2)查阅储物柜的状态并选择一个储物柜以用于该收件和寄件任务;(3)收寄终端104彼此之间在线通信,交互业务信息与消息;(4)查看与收件和寄件任务相关联的数据;(5)对选定的储物柜进行操控。

服务终端106可以用于协调储物柜102/103、收寄终端104、数据库105彼此之间经由核心网络101的通信。服务终端106可以存储有用于协调设备通信的服务端应用程序,可以是连接至核心网络101的专用计算机,也可以是连接至核心网络101的通用计算机。服务终端106还可以与数据库105集成在一起。服务终端106可经构造以实现以下操作:(1)当接收到来自收寄终端104的新建收件和/或寄件任务的操作时,服务终端106从收寄终端104接收快件信息,将快件信息上传至数据库105,并将与快件信息相关联的收件人/寄件人信息和快递员信息与快件信息进行关联;(2)当接收到来自收寄终端104的查阅储物柜的状态和/或选择储物柜操作时,服务终端106将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包括储物柜状态数据的储物柜信息反馈至收寄终端104,响应于收寄终端104的选择储物柜操作而将选定的储物柜的状态数据从空闲切换为占用;(3)当收寄终端104彼此之间进行通信时,将通信数据上传至数据库105并与对应的快件信息进行关联;(4)当从下文将描述的设置在储物柜上的输入单元接收到快递员输入的身份信息时,将所输入的身份信息和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与快件信息相关联的快递员信息进行比对;(5)当接收到来自收件人/寄件人的收寄终端104的开锁操作时,将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解锁数据发送至快递员的收寄终端104,或响应于来自收件人/寄件人的收寄终端104的开锁操作而远程直接控制储物柜的开闭;以及(6)将从下文将描述的设置在储物柜上的监控装置获取的影像数据上传至数据库105并与对应的快件信息进行关联。

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储物排柜200的结构图。储物排柜200可以包括控制器201,还可以包括与控制器201连接的多个储物柜202、摄像机203、键盘204、扫码器205以及用于向储物排柜200供电的配电柜206。

控制器201连接至核心网络101,以经由核心网络101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控制器201可以作为上位机控制和管理每一个储物柜202,响应于由服务终端106经由核心网络101发送来的指令来控制储物柜202,同时接收来自每个储物柜202的数据和任务请求,并通过核心网络101提交到服务终端106进行处理。

键盘204和扫码器205可以作为储物排柜200的输入装置。当用户信息被键入或扫入后,用户信息由控制器201转发到服务终端106进行比对,之后服务终端106返回相应的执行指令或信息。例如,当快递员到达储物排柜200并准备将待派送的快件放入储物柜202或从储物柜202取出待寄出的快件时,快递员可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通过键盘204输入储物排柜200,或通过使用扫码器205扫描快递员的身份识别码(例如二维码或条形码)的形式将快递员的身份信息输入储物排柜200。在接受到输入的快递员的身份信息后,储物排柜200的控制器201将该身份信息通过由核心网络101传递至服务终端106,接着如上文所讨论的,服务终端106将接收到的身份信息与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之后返回相应的执行指令或信息。

摄像机203可以设置在储物柜202上并位于储物柜202的外侧。摄像机203可以经构造以当快递员将快件放入储物柜202或快递员将快件从储物柜202取出时,拍摄快递员将快件放入储物柜202或快递员将快件从储物柜202取出这一过程的视频,并通过控制器201经由核心网络101将所拍摄的视频数据传递至服务终端106,接着如上文所讨论的,服务终端106将接收到的视频数据上传至数据库105并与快件信息进行关联。这样,由于摄像机203拍摄了快递员放入快件或取出快件的视频,因此,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快件的损毁,则可通过摄像机203所拍摄的视频明确损毁的原因并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

储物柜202可以包括锁定机构221和设置在储物柜202内部的摄像机222。如上文所讨论,锁定机构221可以是机械密码锁,也可以是电子锁。在锁定机构221是机械密码锁或电子锁的实施方式中,服务终端106响应于收件人/寄件人的收寄终端104的操作而将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储物柜202的解锁密码数据或由密码生成程序生成的解锁密码数据发送至快递员的收寄终端104,接着快递员使用接收的解锁密码打开机械密码锁,或将接收的解码密码通过键盘204输入至储物排柜200从而打开储物柜202的电子锁。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221也可以是可被远程控制而打开的电子锁,在该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收件人/寄件人的收寄终端104的操作,服务终端106向储物排柜200发出解锁指令,控制器201接收到解锁指令后控制相应的储物柜202的开启。当快件存在于储物柜202中时,储物柜202的摄像机222可以动态记录储物柜202中的快件的状态。例如,摄像机222可以经构造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拍摄一幅快件的图像,并将所拍摄的图像通过控制器201经由核心网络101传递至服务终端106,接着服务终端106可以将所接收的图像上传至数据库105中。所述时间间隔可以是1s、5s、10s、1min或更长的时间。通过设置摄像头222,在快件保存在储物柜202的过程中,如果因为各种其它意外情况而导致快件的损毁,则可通过摄像机222所拍摄的图像明确损毁的原因并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显然,摄像机222也可以拍摄相应的视频。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300的结构图。在该控制器300中,总线301将网络接口302、处理器303、存储器304和输入/输出接口305连接起来,将该控制器300形成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系统。储物柜202经由控制器300的端口307连接至控制器300,并经由控制器300的选择器306通过输入/输出接口305连接至总线301。通过来自总线301中的控制线的使能信号由选择器306在多个端口307之间进行选择与切换,以将诸如解锁指令的控制信号发送至被选择的储物柜202,或从被选择的储物柜202侧接收由摄像机203、222所拍摄的影像数据。摄像机203和222、键盘204、扫码器205也连接至总线301。网络接口302可以是常规的网线接口,以有线连接至核心网络101。网络接口302也可以是wifi模块或蜂窝网络模块,从而无线连接至核心网络101。

专用储物柜102类似于图2和图3示出的储物排柜200。专用储物柜102可以视为储物排柜200的最小单元系统,该最小单元系统只含有一个储物柜。在此种情况下,专用储物柜102的控制器无需具有选择器,而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直接连接至控制器的总线。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收取快件的方法的流程图。下文将结合图1-3的系统100对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在步骤410,当快递员被分配到派送任务时,快递员可以使用收寄终端104将快件的信息和快递员信息上传至数据库105,其中快件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上文所讨论的快件的物理属性(例如快件重量、尺寸等)以及与待派送快件相关联的收件人的信息,快递员信息可以包括物流公司、运单号,同时服务终端106可以根据所上传的快件信息新建派送任务,并将收件人的信息和快递员信息与该派送任务进行关联。接着,服务终端106可以向收件人的收寄终端104发送该派送任务的通知,或由快递员和收件人进行联系。

在步骤420,收件人可以使用收寄终端104选定用于该派送任务的储物柜,所述储物柜可以是收件人所拥有的专用储物柜,或储物排柜中的储物柜。服务终端106可以响应于收件人的选择操作,而将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所选的储物柜的信息(例如包括上文讨论的储物柜的编号、地理位置、尺寸)发送至快递员。

在步骤430,当快递员根据其所接收到的储物柜的信息到达该储物柜后,快递员使用键盘204或扫码器205录入身份信息。储物柜将所接收到的身份信息传递至服务终端106,服务终端106将所接收到的身份信息和数据库105中与该派送任务相关联的快递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一致时,向收件人发送指示快递员已经到达储物柜的通知和打开储物柜的指令。当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向收件人发送快递员不符的信息和不打开储物柜的指令。通过身份信息比对的步骤,可杜绝负责派送任务的快递员和实际派送快件的快递员不符的情况,减少了在快件损毁时责任主体难以划分的问题。

在步骤440,当收件人收到快递员已经到达的通知后,收件人使用收寄终端104进行打开储物柜的操作。如上文所讨论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件人向服务终端106发送打开储物柜的指令后,服务终端106可以将存储在数据库105中的储物柜的解锁密码数据或由密码生成程序生成的解锁密码数据发送至快递员的收寄终端104,接着快递员使用解锁密码打开储物柜;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服务终端106可以直接响应来自收寄终端104的打开储物柜的指令而直接控制储物柜的打开。

在步骤450,当快递员将快件放入储物柜并关闭储物柜后,服务终端106可以响应储物柜的关闭操作而向收件人发送指示快件已被储物柜收取的通知。

在步骤460,在快递员将快件放入储物柜的同时,设置在储物柜外的摄像机203可以拍摄快递员放入快件这一过程的视频。可选地,设置在储物柜内的摄像机222可以拍摄显示快件状态的图像,例如,以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拍摄。摄像机可以将所拍摄的视频和/或图像数据上传至数据库105。通过此举,如快件在被快递员放入储物柜和被收件人收取之间发生了损毁,也可根据摄像机222所拍摄的图像确定损毁原因并确定相关责任主体。

通过步骤430至460,储物柜经收件人确认后又由收件人亲自打开,而不是如传统方法下由快递员选择储物柜并自行打开,且快递员放入快件这一过程全程都是在监控下进行的,因此在快件出现损毁时,可通过记录的影像数据确认是否是在该过程中出现的损毁,并有助于确定相关责任主体。即,确保物流流程的顺畅、完整,若在快递员放入快件这一过程期间或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快件损毁,则相关责任主体可确定为快递员一侧,若在快件被放入储物柜之后出现了损毁,则可排除快递员为责任主体。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由摄像机203拍摄快递员放入快件这一过程的视频的同时,服务终端106也可以实时向收件人发送所拍摄的视频,从而进一步确认是否其他人员冒充负责派送任务的快递员,或确认快递员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当。

图4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邮寄快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510,寄件人选定了需要用于寄件的储物柜并将快件放入储物柜后,可以使用收寄终端104将快件的信息、寄件人信息和选定的储物柜信息上传至数据库105。同时服务终端106可以根据所上传的快件信息新建寄件任务,并将寄件人的信息和选定的储物柜的信息与该寄件任务进行关联。同时,设置在储物柜内的摄像机222可以拍摄显示快件状态的图像,将所拍摄的图像上传至数据库105。

在步骤520,当确定了负责该寄件任务的快递员之后,快递员的信息上上传至服务终端106,接着服务终端106可以将快递员的信息与该寄件任务相关联,并将快递员的信息发送至寄件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快递员和寄件人可通过收寄终端104彼此进行联系。

在步骤530,当快递员根据其所接收到的储物柜的信息到达该储物柜后,快递员使用键盘204或扫码器205录入身份信息。储物柜将所接收到的身份信息传递至服务终端106,服务终端106将所接收到的身份信息和数据库105中与该寄件任务关联的快递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一致时,向寄件人发送指示快递员已经到达储物柜的通知和打开储物柜的指令。当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向寄件人发送快递员不符的信息和不打开储物柜的指令。。类似于步骤430,通过身份信息比对的步骤,可杜绝负责寄件任务的快递员和实际寄送快件的快递员不符的情况,减少了在快件损毁时责任主体难以划分的问题。

在步骤540,与步骤440类似,当寄件人收到快递员已经到达的通知后,寄件人使用收寄终端104进行打开储物柜的操作。

在步骤550,与步骤450类似,当快递员将快件从储物柜取出并关闭储物柜后,服务终端106可以响应储物柜的关闭操作而向寄件人发送指示快件已从储物柜收取的通知。

在步骤560,类似于步骤460,在快递员取出快件的同时,设置在储物柜外的摄像机203可以拍摄快递员取出快件这一过程的视频。可选地,在快件被寄件人放入储物柜和被快递员收取之间设置在储物柜内的摄像机222可以拍摄显示快件状态的图像,例如,以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拍摄。摄像机可以将所拍摄的视频和/或图像数据上传至数据库105。通过此举,如快件在这一期间发生了损毁,也可根据摄像机222所拍摄的图像确定损毁原因并确定相关责任主体。

与图4a所示出的收件流程类似,通过步骤530至560,储物柜经寄件人确认后又由寄件人亲自打开,而不是如传统方法下在没有寄件人确认的情况下由快递员自行打开,且快递员取出快件这一过程全程都是在监控下进行的。因此,在快件出现损毁时,可通过记录的影像数据确认是否是在该过程中出现的损毁,并有助于确定相关责任主体。即,确保物流流程的顺畅、完整,若在快递员取出快件这一过程期间或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快件损毁,则可排除快递员为责任主体,若在快件被取出之后出现了损毁,则相关责任主体可确定为快递员一侧。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由摄像机203拍摄快递员取出快件这一过程的视频的同时,服务终端106也可以实时向寄件人发送所拍摄的视频,从而进一步确认是否其他人员冒充负责寄件任务的快递员,或确认快递员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当。

图5a和图5b分别是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使用储物柜收取快件和邮寄快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所示的方法与图4a所示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相同部分,以下将仅描述不同之处。

额外地或可选地,在步骤410和420之间可包括步骤411。在步骤411,服务终端106可以判断收件人是否拥有专用储物柜,若收件人拥有专用储物柜且专用储物柜状态为空闲状态,则服务终端106可以将专用储物柜选定为用于派送任务的储物柜;若收件人拥有专用储物柜但专用储物柜状态为占用状态,或收件人不拥有专用储物柜,则服务终端106可以将收件人附近的储物排柜中每一储物柜的状态发送至收件人,以供收件人选择用于派送任务的储物柜。

额外地或可选地,在步骤420和430之间可包括步骤421。在步骤421,当确定了用于派送任务的储物柜,服务终端106可以将选定的储物柜的状态更新为占用状态,以防止他人重复选择。在步骤460之后可包括步骤461。在步骤461,当快件被收件人收取并再次关闭储物柜之后,服务终端106可以响应储物柜的关闭操作而重新将储物柜的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图5b所示的方法与图4b所示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相同部分,以下将仅描述不同之处。

额外地或可选地,在步骤510之前可包括步骤501。在步骤501,服务终端106可以判断寄件人收否拥有专用储物柜,若寄件人拥有专用储物柜且专用储物柜状态为空闲状态,则服务终端106可以将专用储物柜选定为用于寄件任务的储物柜;若寄件人拥有专用储物柜但专用储物柜状态为占用状态,或寄件人不拥有专用储物柜,则服务终端106可以将寄件人附近的储物排柜中每一储物柜的状态发送至寄件人,以供寄件人选择用于寄件任务的储物柜。

额外地或可选地,在步骤510之前还可包括步骤502。在步骤502,当确定了用于寄件任务的储物柜,服务终端106可以将选定的储物柜的状态更新为占用状态,以防止他人重复选择。在步骤560之后可包括步骤561。在步骤561,当快件被快递员收取并关闭储物柜之后,服务终端106可以响应储物柜的关闭操作而重新将储物柜的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内容所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在收件步骤和/或寄件步骤中,记录以时间戳的信息记录收件和寄件流程的文件并上传至数据库1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内容所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在收件和寄件流程结束之后,将收件和寄件流程中所记录的所有数据在数据库中保留一段时间,或将这些数据发送至收件人和寄件人的收寄终端104,使得在快件发生损毁时可基于这些数据确定快件是在哪个阶段出现了损毁并确定相关的责任主体。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取以下构造:

[1]一种使用储物装置收寄邮寄物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核心网络、以及与所述核心网络通信的储物装置、数据库、收寄终端和服务终端,其中

所述收寄终端包括由收件/寄件主体操作的第一收寄终端,所述第一收寄终端发送开锁指令;

所述储物装置具有:

锁定机构,经构造以响应于所述开锁指令而被打开;

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由物流主体输入的信息;和

设置在所述储物装置外的第一监控单元,用于采集所述邮寄物被放入所述储物装置的影像和/或所述邮寄物被取走的影像;

所述数据库存储有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所述物流主体的信息、所述储物装置的信息、所述邮寄物的信息、所述收件/寄件人主体的信息、所述影像,以及上述数据之间的关联数据;并且

所述服务终端经由所述核心网络控制所述储物装置、所述数据库和所述多个收寄终端彼此之间的通信。

[2]如[1]所述的系统,所述收寄终端还包括由所述物流主体操作的第二收寄终端。

[3]如[2]所述的系统,所述服务终端经构造以将所述数据库中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收寄终端和所述第二收寄终端中的一个,将所述开锁指令发送至所述储物装置,以及使用来自所述多个收寄终端和所述储物装置的数据更新所述数据库中的对应数据。

[4]如[1]所述的系统,所述输入单元包括键盘和扫码器。

[5]如[1]所述的系统,所述储物装置包括:与所述收件人或所述寄件人对应的专用储物柜;和/或具有多个储物装置的储物排柜。

[6]如[1]所述的系统,述储物装置的信息进一步包括所述储物装置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空闲状态和占用状态。

[7]如[1]所述的系统,所述服务终端包括比对单元,所述比对单元比对来自所述输入单元的物流主体的信息以及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物流主体的信息。

[8]如[1]所述的系统,所述储物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储物装置内的第二监控单元,用于采集所述邮寄物的影像。

[9]如[8]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一监控单元以预定时间间隔采集所述邮寄物的影像。

[10]如[1]所述的系统,所述邮寄物是快件,所述物流主体是快递员,所述收件主体是需要收取所述快件的收件人,并且所述寄件主体是需要邮寄所述快件的寄件人。

前面结合本公开内容的典型实施方式和示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典型实施方式和示例并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它们做任何适当的修改和组合,并且那些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修改、变换和替换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