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承载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7383发布日期:2019-06-28 22:1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硬盘承载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盘承载盘,特别是一种具有位于附加电路板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卡固组件的硬盘承载盘。



背景技术:

服务器主机内均搭载有多颗硬盘,用来储存程序、档案及数据等。硬盘在装入服务器主机前,会先装在硬盘载架上,然后才将装有硬盘的硬盘载架装入服务器主机的硬盘插槽。一般而言,硬盘载架的基座上设有枢转扣臂,并通过枢转扣臂卡固在机壳的侧壁。也就是说,服务器主机的机壳势必要有侧壁才能让硬盘载架被妥善地固定于机壳。

然而,由于机壳的侧壁的厚度占据了机壳内部不少空间,故服务器主机内可用来容纳承载有硬盘的硬盘载架的空间即因侧壁而减少。因此,服务器主机内可搭载的硬盘的最大数量即被限制,而难以再进一步提升。有鉴于此,如何在服务器的有限的空间内极大化服务器主机可搭载的硬盘的最大数量,实为此领域研究人员研发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硬盘承载盘,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服务器主机可搭载的硬盘的最大数量难以再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硬盘承载盘,用以承载一硬盘并装设一机壳。硬盘承载盘包括一附加电路板及一卡固组件。附加电路板用以承载硬盘。附加电路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平行于硬盘承载盘装设于机壳的装设方向。卡固组件设置于附加电路板,并分别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保持一距离。卡固组件包括一固定件、一操作件及一卡固件。固定件固定于附加电路板。操作件可滑动地设置于固定件。操作件具有一导引槽。导引槽包括相连的一卡固段及一渐缩段,渐缩段的宽度自连接卡固段的一侧朝远离卡固段的方向渐减。卡固件包括相连的一头部及一身部。头部的宽度大于身部的宽度,头部具有一导斜面,身部可滑动地穿设导引槽及固定件。操作件可于一卡固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滑动。当操作件位于卡固位置时,头部位于卡固段,且身部用以卡固于机壳。当操作件从卡固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时,渐缩段朝头部移动,以令操作件抵靠头部的导斜面,而令头部脱离导引槽,以将身部分离于机壳。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硬盘承载盘,通过卡固组件分别与平行硬盘承载盘的装设方向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保持距离,来让卡固组件非与机壳的侧壁卡固。因此,机壳可省略侧壁的设置,来让机壳内部用来容纳承载硬盘的硬盘承载盘的空间增加,故提升了机壳可容纳硬盘的最大数量。

此外,在操作件位于卡固位置的状态下,卡固件的头部是位于导引槽的卡固段,且身部是卡固于机壳,故即使机壳的侧壁被省略,硬盘承载盘仍可妥善地被固定于机壳。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承载有硬盘的硬盘承载盘分离于机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硬盘分离于硬盘承载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卡固组件的操作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硬盘承载盘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图2的硬盘承载盘正装入于机壳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图2的硬盘承载盘正装入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卡固件受到机壳的凸块导引而抬升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卡固件卡固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2的硬盘承载盘装设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卡固件分离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硬盘承载盘

20硬盘

30机壳

31板体

32限位导轨

33凸块

34定位孔

35铆钉

36导引斜面

37止挡面

38限位铆钉头

100附加电路板

110第一板件

111底面

120第二板件

121穿孔

122第一侧边

130第三板件

131穿孔

132第二侧边

140第四板件

141显示面

142抵靠面

150第一导轨件

151第三限位槽

160第二导轨件

161第四限位槽

170第一限位槽

180第两个限位槽

200卡固组件

210固定件

211组装部

212导引部

2121沟槽

220操作件

221板部

2211操作段

2211a止滑结构

2212本体段

2213导引槽

2213a卡固段

2213b渐缩段

2214内侧壁面

222第一侧部

2221第一折弯结构

223第二侧部

2231第二折弯结构

224滑槽

230卡固件

231头部

2311导斜面

232身部

2321端缘

d方向

w1、w2、w3、w4宽度

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承载有硬盘的硬盘承载盘分离于机壳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硬盘承载盘10,其用以承载一硬盘20并装设一机壳30。硬盘20例如为nvme(non-volatilememoryexpress)的规格的硬盘。机壳30例如为服务器主机的机壳,且机壳30的用来承载硬盘承载盘10的一板体31上设有两个限位导轨32、一凸块33、一定位孔34及四铆钉35。凸块33、定位孔34及四铆钉35皆位于两个限位导轨32之间。凸块33较定位孔34邻近机壳30的开口。其中两个铆钉35对应于其中一限位导轨32,另两个铆钉35对应于另一限位导轨32。凸块33具有面向开口的一导引斜面36及背对导引斜面36的一止挡面37(请先参阅图6)。每一铆钉35具有一限位铆钉头38,且每一限位铆钉头38皆与板体31的间有一缝隙。关于机壳30的限位导轨32、凸块33、定位孔34及铆钉35的用途容后详细描述。

接着,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为图1的硬盘承载盘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卡固组件的操作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的硬盘承载盘的正视示意图。

硬盘承载盘10包括一附加电路板100及一卡固组件200。附加电路板100包括一第一板件110、一第二板件120、一第三板件130及一第四板件140。第二板件120与第三板件130相隔一距离,且第二板件120与第三板件130分别连接第一板件110的相对两侧并朝相同方向延伸。第四板件140连接于第一板件110并位于第二板件120及第三板件130之间。

第二板件120具有两个穿孔121,且第三板件130具有两个穿孔131。这些穿孔121、131分别用以对齐于硬盘20的多个锁孔(未绘示)。硬盘20固定于硬盘承载盘10的方式是通过多个螺丝分别穿过这些穿孔121、131,并锁附于硬盘20的底面上的多个锁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板件140例如具有相对的一显示面141及一抵靠面142。在将螺丝穿过这些穿孔121、131并锁附于硬盘20的锁孔之前,可先将硬盘20抵靠在第四板件140的抵靠面142上,以先定位硬盘20的位置,来帮助硬盘20的锁孔分别对齐于这些穿孔121、131。此外,当硬盘承载盘10装设于机壳30内时,显示面141是经由机壳30的开口显露于外。第四板件140的显示面141上例如可标识此硬盘承载盘10所承载的硬盘20的容量。

本实施例的附加电路板100还包括一第一导轨件150及一第二导轨件160。第一导轨件150及第二导轨件160分别连接于第二板件120与第三板件130,并位于第二板件120及第三板件130之间。第一导轨件150及第二板件120共同形成一第一限位槽170,且第二导轨件160及第三板件130共同形成一第二限位槽180,第一限位槽170及第二限位槽180分别用以容纳位于两个限位导轨32。此外,第一导轨件150具有一第三限位槽151,且第二导轨件160具有一第四限位槽161。第三限位槽151及第四限位槽161位于第一限位槽170及第二限位槽180之间,且第三限位槽151及第四限位槽161各别用以容纳两个限位铆钉头3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件120具有一第一侧边122,且第三板件130具有一第二侧边132。第一侧边122位于第二板件120远离第三板件130的一侧,且第二侧边132位于第三板件130远离第二板件120的一侧。第一侧边122例如平行于第二侧边132,且第一侧边122及第二侧边132平行于硬盘承载盘10装设于机壳30的装设方向。

卡固组件200设置于附加电路板100的第一板件110,且第四板件140的显示面141面向卡固组件200,及卡固组件200分别与第一侧边122及第二侧边132保持一距离。详细来说,卡固组件200包括一固定件210、一操作件220及一卡固件230。

固定件210包括相连的一组装部211及一导引部212。组装部211组装于附加电路板100的第一板件110,且导引部212具有相对的两个沟槽2121。操作件220包括一板部221、一第一侧部222及一第二侧部223。板部221包括相连的一操作段2211及一本体段2212,且操作段2211的宽度w1大于本体段2212的宽度w2。第一侧部222及第二侧部223分别连接于本体段2212的相对两侧并朝相同方向延伸,且板部221的本体段2212、第一侧部222及第二侧部223共同形成一滑槽224。第一侧部222具有一第一折弯结构2221,且第二侧部223具有一第二折弯结构2231。第一折弯结构2221朝第二侧部223延伸,且第二折弯结构2231朝第一侧部222延伸。固定件210的导引部212位于滑槽224内,且第一折弯结构2221及第二折弯结构2231分别可滑动地位于两个沟槽2121。

操作件220的板部221具有一导引槽2213及形成导引槽2213的一内侧壁面2214,且导引槽2213及内侧壁面2214位于板部221的本体段2212上。导引槽2213包括相连的一卡固段2213a及一渐缩段2213b。渐缩段2213b的宽度自连接卡固段2213a的一侧朝远离卡固段2213a的方向渐减。内侧壁面2214的法线方向为朝远离附加电路板100的第一板件110的方向。也就说是,内侧壁面2214并非面向第一板件110,而是其所面向的方向为朝远离第一板件110的方向。

卡固件230包括相连的一头部231及一身部232。头部231的宽度w3大于身部232的宽度w4。头部231具有一导斜面2311,且身部232可滑动地穿设导引槽2213及固定件210的导引部212及组装部2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10背对于卡固组件200的一侧具有一底面111,且卡固件230的身部232远离头部231的一端具有一端缘2321。另外,操作件220可于一卡固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滑动,且卡固位置较释放位置邻近第四板件140。

接着,以下将说明承载有硬盘20的硬盘承载盘10装入机壳30的过程。请一并参阅图1、图5及图6,图5为图2的硬盘承载盘正装入于机壳的正视示意图。图6为图2的硬盘承载盘正装入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首先,将承载有硬盘20的硬盘承载盘10的第一限位槽170及第二限位槽180分别对准机壳30的两个限位导轨32,接着将硬盘承载盘10沿方向d(即其装设方向)稍微推入机壳30内,使得硬盘承载盘10受到两个限位导轨32的导引,且第一导轨件150及第二导轨件160分别进入限位铆钉头38与板体31之间的缝隙,而让硬盘承载盘10被预承载在机壳30的板体31上。接着,施力于操作件220的板部221的操作段2211,使得操作件220先朝第四板件140滑动而位于卡固位置,接着带动整体硬盘承载盘10更深入于机壳30。此时,卡固件230的头部231是位于卡固段2213a(如图3所示),且头部231的导斜面2311抵靠内侧壁面2214环绕卡固段2213a的部分,及卡固件230的身部232的端缘2321与第一板件110的底面111的间有一距离并邻近于机壳30的凸块33。

在前述施力于板部221的操作段2211的过程中,操作件220并非一定会朝第四板件140滑动。举例来说,若在施力于操作件220的前操作件220已位于在卡固位置,则推动操作件220的动作并不会让操作件220移动,而仅会带动整体硬盘承载盘10更深入于机壳30。

接着,请参阅图7及图8,图7为图6的卡固件受到机壳的凸块导引而抬升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7的卡固件卡固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继续推动操作件220的操作段2211,使得硬盘承载盘10移动而再更深入机壳30。在硬盘承载盘10移动的过程中,卡固件230的身部232的端缘2321会抵靠在凸块33的导引斜面36上,使得整体卡固件230受到导引斜面36的导引而向上抬升,故卡固件230的身部232的端缘2321与第一板件110的底面111的距离会逐渐缩短。因此,在继续移动硬盘承载盘10之后,卡固件230的身部232即可通过凸块33。且,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卡固件230会下坠,而使其身部232插入定位孔34并受到凸块33的止挡面37的止挡。如此一来,定位孔34及凸块33的止挡面37即限制了硬盘承载盘10沿方向d的反向的移动,而完成了硬盘承载盘10装设于机壳30的动作。

接着,请参阅图9,图9为图2的硬盘承载盘装设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导轨32除了提供硬盘承载盘10导引的效果之外,在硬盘承载盘10被装设于机壳30之后,第一导轨件150及第二导轨件160即位于两个限位导轨32之间,故两个限位导轨32即提供了硬盘承载盘10在横向上的限位效果。

另外,在硬盘承载盘10装入机壳30的过程中,附加电路板100的第一导轨件150及第二导轨件160分别会进入机壳30的限位铆钉头38与板体31之间的缝隙,故在硬盘承载盘10被装设于机壳30之后,这些限位铆钉头38分别会位于第三限位槽151及第四限位槽161。因此,限位铆钉头38及板体31即提供了硬盘承载盘10在垂向上的限位效果。

在前述的说明中,卡固件230在通过凸块33后是通过重力下坠而插入定位孔34,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于卡固件上设置弹性件,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来让通过凸块的卡固件下坠。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3、8及10,图10为图8的卡固件分离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当需将硬盘承载盘10抽离于机壳30时,可沿方向d的反向拉动操作件220的操作段2211,来让操作件220从卡固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当操作件220从卡固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时,导引槽2213的渐缩段2213b朝卡固件230的头部231移动,以令内侧壁面2214环绕渐缩段2213b的部分抵靠头部231的导斜面2311,而令头部231脱离导引槽2213并将身部232分离于定位孔34。此时,卡固件230的身部232的端缘2321与板体31之间的距离即大于凸块33的高度h,故继续以方向d的反向拉动操作段2211,即可使硬盘承载盘10抽离于机壳3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操作件220的板部221有宽度大于本体段2212的操作段2211,故使用者可以手部操作操作段2211,而较为容易推动或拉动操作件220。此外,本实施例的操作件220的板部221的操作段2211还可具有至少一止滑结构2211a。借此,增加使用者手部与操作段2211的摩擦力,来让使用者更为容易地推动或拉动操作件220。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硬盘承载盘,通过卡固组件分别与平行硬盘承载盘的装设方向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保持距离,来让卡固组件非与机壳的侧壁卡固。因此,机壳可省略侧壁的设置,来让机壳内部用来容纳承载硬盘的硬盘承载盘的空间增加,故提升了机壳可容纳硬盘的最大数量。

此外,在操作件位于卡固位置的状态下,卡固件的头部是位于导引槽的卡固段,且身部是卡固于机壳,故即使机壳的侧壁被省略,硬盘承载盘仍可妥善地被固定于机壳。

另外,在硬盘承载盘装设于机壳的情况下,定位孔及凸块限制了碟承载盘沿装设方向的反向的移动,两个限位导轨提供了硬盘承载盘在横向上的限位效果,且限位铆钉头及板体提供了硬盘承载盘在垂向上的限位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