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39906发布日期:2019-10-23 01:0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一个新的应用程序上线的稳定运行,需要对刚开发的应用程序进行测试,其中,预发环境为最接近生产环境的一种测试环境,如预发环境的配置、数据等与生产环境基本一致,且为上线前测试的最后一道测试屏障。当针对业务方面的因素使得应用程序迫切需要进行上线时,为了避免将抛出空指针异常、耗时增加较多等问题带至线上,影响正常业务运行,通过预发环境对即将上线的应用程序进行测试。

目前,现有的预发环境测试主要通过用例自动化回归测试和人工测试来验证,用例自动化测试覆盖面小,人工测试着重于功能测试,无法测试底层技术的运行情况,影响测试结果,且由于预发环境中的错误无法及时回流监控,即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并同步至开发技术人员去修复,降低了对应用程序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测试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现有的预发环境测试主要通过用例自动化回归测试和人工测试来验证,且由于预发环境中的错误无法及时回流监控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包括:

对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将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到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处理后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对所述聚合处理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对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业务场景需求解析生成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对应的异常日志信息,并根据所述异常日志信息调整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按照业务场景需求解析生成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对应的异常日志信息,并根据所述异常日志信息调整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压测任务的请求参数替换规则,所述请求参数替换规则用于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对请求参数替换为不同业务测试环境下的任务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按照业务场景需求解析生成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对应的异常日志信息,并根据所述异常日志信息调整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包括:

根据业务场景需求中的业务需求条件判断所述请求日志信息是否为异常,若为异常,则根据异常的请求参数生成异常日志信息;

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存在于所述异常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进行更新,更新后的请求参数确定为待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将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到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处理后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对所述聚合处理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展示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特征日志信息,所述特征日志信息包括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

分别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将分类聚合后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分别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

按照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对所述日志数据库中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进行提取监控,发送监控结果,所述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包括查询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情况、查询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查询链接情况、查询所述性能日志信息接口总耗时情况、查询所述性能日志信息接口响应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分别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包括:

按照筛减数据方式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并按照接收到请求响应时间对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所述筛减数据方式包括提炼关键字方式、数据降噪方式、最长公共子串算法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对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接收第一服务器中的日志信息,提取所述日志信息中的请求特征、结果特征,利用预设分类算法对所述日志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特征日志信息中的错误日志信息作为回流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中,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返回的测试结果,按照分析类别对所述测试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所述分析类别包括测试结果关键字解析、测试结果校验、测试结果耗时统计。

依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对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存储模块,用于将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到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处理后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对所述聚合处理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按照业务场景需求解析生成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对应的异常日志信息,并根据所述异常日志信息调整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压测任务的请求参数替换规则,所述请求参数替换规则用于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对请求参数替换为不同业务测试环境下的任务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业务场景需求中的业务需求条件判断所述请求日志信息是否为异常,若为异常,则根据异常的请求参数生成异常日志信息;

更新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存在于所述异常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进行更新,更新后的请求参数确定为待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特征日志信息,所述特征日志信息包括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分别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将分类聚合后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分别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

监控单元,用于按照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对所述日志数据库中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进行提取监控,发送监控结果,所述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包括查询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情况、查询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查询链接情况、查询所述性能日志信息接口总耗时情况、查询所述性能日志信息接口响应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单元,具体用于按照筛减数据方式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并按照接收到请求响应时间对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所述筛减数据方式包括提炼关键字方式、数据降噪方式、最长公共子串算法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接收第一服务器中的日志信息,提取所述日志信息中的请求特征、结果特征,利用预设分类算法对所述日志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特征日志信息中的错误日志信息作为回流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中,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返回的测试结果,按照分析类别对所述测试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所述分析类别包括测试结果关键字解析、测试结果校验、测试结果耗时统计。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对应的操作。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与现有技术现有的预发环境测试主要通过用例自动化回归测试和人工测试来验证,且由于预发环境中的错误无法及时回流监控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从第一服务器中得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包含有请求参数的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运行测试,从第二服务器中接收运行测试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进行监控展示,实现自动化的对底层技术中涉及的参数进行测试监控,增强对预发环境中进行测试时产生的错误信息进行回流监控,提高了应用程序测试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的系统架构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装置组成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装置组成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对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服务器为线上处理业务的服务器,当前系统通过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日志获取请求后,接收第一服务器返回的日志信息,日志信息包括接口名、请求参数、返回结果。为了根据请求参数确定出线上服务器中运行的环境情况,当前系统对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含有请求参数的请求日志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返回结果聚类出请求参数的数据,得到的请求日志信息中存储的数据即为请求参数。

102、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由于需要将第一服务器中的实际产生的数据作为第二服务器中测试的参数数据,因此,需要将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其中,第二服务器为预发服务器,即为新开发的应用程序在上线前进行测试的最后一个测试环境,预发服务器中的环境配置、数据配置都与线上服务器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103、将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到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处理后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对所述聚合处理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展示。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将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进行测试,因此,在第二服务器利用请求日志信息进行测试完毕后,请求获取测试后的特征日志信息,当前系统接收特征日志信息后,对特征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将聚合分类后的数据分别存储至对应的日志数据库中,例如,可以按照聚合分类后,将错误日志信息存储错误日志数据库中,将性能日志信息存储至性能日志数据库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与现有技术现有的预发环境测试主要通过用例自动化回归测试和人工测试来验证,且由于预发环境中的错误无法及时回流监控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从第一服务器中得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包含有请求参数的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运行测试,从第二服务器中接收运行测试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进行监控展示,实现自动化的对底层技术中涉及的参数进行测试监控,增强对预发环境中进行测试时产生的错误信息进行回流监控,提高了应用程序测试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接收第一服务器中的日志信息,提取所述日志信息中的请求特征、结果特征,利用预设分类算法对所述日志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的说明对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的步骤,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接收第一服务器返回的日志信息,然后根据日志信息中的请求特征、结果特征作为聚合分了处理的特征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预设分类算法作为聚合分类的聚类处理方法,预设分类算法可以为kmeans算法,按照请求特征将日志信息聚类成不同的类别,将请求参数对应类别的日志中的数据随机挑选n个日志作为请求日志信息的代表日志,提取请求参数,聚合生成为请求日志信息。

202、按照业务场景需求解析生成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对应的异常日志信息,并根据所述异常日志信息调整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确定将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进行测试的数据为正常的请求参数,根据业务场景需求对请求日志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请求日志信息对应的异常日志信息,所述业务场景需求为不同业务在运行时,请求参数约定的格式或规范等,所述异常日志信息为按照业务场景需求对请求参数进行处理后不符合业务场景需求的数据,其中,业务场景需求中规定的格式或规范可以为预先设定的规则,例如,将请求参数设置临界值、请求参数非法值、请求参数为空等情况,当解析出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不符合上述的格式或规范,则确定为异常,生产异常日志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根据异常日志信息调整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可以包括将出现在异常日志信息中的异常请求参数从请求日志信息中进行删除,也可以将出现在异常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从请求日志信息中替换为其他请求参数,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202之前还包括:配置压测任务的请求参数替换规则。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分桶算法对业务进行测试,而不同分桶算法对应不同的算法处理逻辑和规则,常规压测时,大量请求可能打到了某几个分桶中,而其他分桶有可能没有请求进来,上线后风险大,因此需要对每个分桶单独进行稳定性压测,保证每个分桶算法的稳定性,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在压测任务配置时,配置压测任务的请求参数替换规则,把特定分桶的方案id配置在这里,在实际压测过程中,会根据这替换规则,把请求参数里的方案id替换成该分桶方案id,从而把请求都打到这个特定分桶中来。其中,所述压测任务即为运行于第二服务器中的测试任务,所述请求参数替换规则用于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对请求参数替换为不同业务测试环境下的任务请求参数。任务请求参数为单次进行测试任务时的请求参数,由于一个应用程序可以执行多个业务,但是,一个业务仅仅对应一个场景,因此,任务请求参数是指在单次业务运行时的请求参数,例如,某次业务变更后,仅仅对变更的任务进行压测,以发现此次业务中的问题。在针对一次业务变更而运行的单场景压测任务来说,需要通过分桶算法将每个业务分配至每个分桶中,以便根据压测任务请求替换规则对每个分桶中的业务替换请求参数。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202具体可以为:根据业务场景需求中的业务需求条件判断所述请求日志信息是否为异常,若为异常,则根据异常的请求参数生成异常日志信息;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存在于所述异常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进行更新,更新后的请求参数确定为待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由于业务场景需求中限定了不同业务在运行时,请求参数约定的格式或规范,因此,可以根据业务场景需求中业务需求条件,即约定的格式或规范来判断请求日志信息是否为异常日志,具体的,无论请求日志信息中出现请求参数不符合业务需求条件的个数为多少,只要存在此类的请求参数,则判定位异常日志信息。在判断为异常日后,则根据异常的请求参数生成异常日志信息。

另外,当生成异常日志信息后,为了确保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的请求日志信息中的数据为正常请求参数,则调取请求参数替换规则,根据请求参数替换规则将请求日志信息中异常的请求参数替换为业务场景需求对应的任务请求参数,所述任务请求参数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临界值、参数非法、参数为空等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然后将调整后的请求参数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业务场景需求发生变化时,

203、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特征日志信息。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向第二服务器发送请求参数后,第二服务器利用请求参数进行测试,生成特征日志信息,用于反馈测试结果,因此,当前系统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特征日志信息获取请求,并接收反馈的特征日志信息。其中,所述特征日志信息包括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为第二服务器,即测试服务器中系统固定文件中打印出测试错误参数的日志,性能日志信息为第二服务器,即测试服务器中系统固定文件打印出测试性能参数的日志,性能参数包括接口总耗时、接口不同模块的响应时间等,例如,当前系统中配置有实时任务,用于定时手机第二服务器中返回的模块耗时日志信息,接收到日志信息后,根据模块耗时日志信息统计不同接口的小时/分钟级别的模块耗时均值以及接口总耗时,这些耗时信息是实时自动更新的,得到的性能日志信息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应用不同接口性能的实时波动情况。

204、分别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将分类聚合后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分别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由于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特征日志信息为实时性的,为了便于对进行测试后的数据进行监控,实时对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聚合后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分别存储至对应的日志数据库中,以便减少监控处理数量,提高监控效率。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204中的分别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具体可以为:按照筛减数据方式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并按照接收到请求响应时间对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作为步骤204的具体细化及说明,为了减少数据存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高存储的效率,按照筛减数据方式对错误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所述筛减数据方式包括提炼关键字方式、数据降噪方式、最长公共子串算法方式,然后按照请求响应时间对性能日志进行分类聚合,从而得到不同剩余数据的错误日志信息及不同响应时间的性能日志信息。

205、按照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对所述日志数据库中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进行提取监控,发送监控结果。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准确实现监控的目的,并实现监控结果的及时反馈,按照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对日志数据库中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实时提取,并进行监控。其中,所述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包括查询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情况、查询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查询链接情况、查询所述性能日志信息接口总耗时情况、查询所述性能日志信息接口响应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监控对象配置信息技术人员预先配置于当前系统中的,用于按照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对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因此,在监控时,根据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对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的日志信息监控,监控的内容即为监控查询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情况,查询错误日志信息中的查询链接情况、查询性能日志信息接口总耗时情况、查询性能日志信息接口响应情况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技术人员实时掌握监控结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与第三方应用平台进行数据连接,将监控结果发送至登录第三方应用平台账号的用户终端上。

206、将所述特征日志信息中的错误日志信息作为回流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中。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及时提示第二服务器中测试产生的错误信息,避免技术人员接受不到监控下的错误提示,通过将错误日志信息作为回流资源重新进行测试,生成新的错误日志信息进行告警,将特征日志信息中的错误日志信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错误日志信息为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当前系统的日志中心向日志回放模块发送回放请求,然后回放模块向第二服务器请求发送错误日志信息作为测试数据,以便接收重新测试后生成的错误日志信息。例如,如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图,作为第二服务器的预发服务器中在接收到回放请求后,根据请求中携带的错误日志信息重新运行测试,得到新的测试结果,作为新的测试后的错误日志信息反馈至日志中心中,从而实现错误信息的回流,便于对错误信息的监控。

207、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返回的测试结果,按照分析类别对所述测试结果进行分类统计。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便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监控,通过接收到第二服务器返回的测试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其中,所述分析类别包括测试结果关键字解析、测试结果校验、测试结果耗时统计,测试结果关键字解析为返回结果中解析出必要的字段,例如,具体是哪些字段是可配置的;测试结果校验为对返回结果的正确性按照校验规则进行校验,校验规则是基于业务特点预先配好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测试结果耗时统计为统计每个压测任务中所有请求的平均耗时。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从第一服务器中得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包含有请求参数的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运行测试,从第二服务器中接收运行测试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进行监控展示,实现自动化的对底层技术中涉及的参数进行测试监控,增强对预发环境中进行测试时产生的错误信息进行回流监控,提高了应用程序测试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1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31、发送模块32、存储模块33。

处理模块31,用于对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发送模块32,用于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存储模块33,用于将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到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处理后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对所述聚合处理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展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从第一服务器中得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包含有请求参数的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运行测试,从第二服务器中接收运行测试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进行监控展示,实现自动化的对底层技术中涉及的参数进行测试监控,增强对预发环境中进行测试时产生的错误信息进行回流监控,提高了应用程序测试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2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41、发送模块42、存储模块43、生成模块44、配置模块45、统计模块46。

处理模块41,用于对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发送模块42,用于根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存储模块43,用于将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到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处理后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对所述聚合处理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44,用于按照业务场景需求解析生成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对应的异常日志信息,并根据所述异常日志信息调整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模块45,用于配置压测任务的请求参数替换规则,所述请求参数替换规则用于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对请求参数替换为不同业务测试环境下的任务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生成模块44包括:

生成单元4401,用于根据业务场景需求中的业务需求条件判断所述请求日志信息是否为异常,若为异常,则根据异常的请求参数生成异常日志信息;

发送单元4402,具体用于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存在于所述异常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进行更新,更新后的请求参数确定为待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请求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模块43包括:

接收单元430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特征日志信息,所述特征日志信息包括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

存储单元4302,用于分别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将分类聚合后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分别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

监控单元4303,用于按照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对所述日志数据库中的错误日志信息、性能日志信息进行提取监控,发送监控结果,所述监控对象配置信息包括查询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情况、查询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查询链接情况、查询所述性能日志信息接口总耗时情况、查询所述性能日志信息接口响应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单元4302,具体用于按照筛减数据方式对所述错误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并按照接收到请求响应时间对所述性能日志信息进行分类聚合,所述筛减数据方式包括提炼关键字方式、数据降噪方式、最长公共子串算法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41,具体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接收第一服务器中的日志信息,提取所述日志信息中的请求特征、结果特征,利用预设分类算法对所述日志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模块42,还用于将所述特征日志信息中的错误日志信息作为回流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中,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错误日志信息中的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统计模块46,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返回的测试结果,按照分析类别对所述测试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所述分析类别包括测试结果关键字解析、测试结果校验、测试结果耗时统计。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测试环境的优化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从第一服务器中得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包含有请求参数的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运行测试,从第二服务器中接收运行测试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进行监控展示,实现自动化的对底层技术中涉及的参数进行测试监控,增强对预发环境中进行测试时产生的错误信息进行回流监控,提高了应用程序测试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终端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6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504、存储器(memory)506、以及通信总线508。

其中:处理器502、通信接口504、以及存储器506通过通信总线5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50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502,用于执行程序5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测试环境的优化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5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5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终端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506,用于存放程序510。存储器5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5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以下操作:

对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聚合处理,得到请求日志信息;

将所述请求日志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中,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日志信息中请求参数进行运行测试;

将从所述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到的特征日志信息聚合处理后存储至日志数据库中,并对所述聚合处理后的特征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展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