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71521发布日期:2019-11-08 20:4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船舶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船舶研制过程是一个总体所、总装厂和各系统与设备研制单位之间长期分工合作、信息交流沟通、工作协调同步的过程。由于船舶具有建造工艺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建造交付周期短、流程环节多等特点,这决定了我国船舶研制方式上也要对标欧美的领先实践,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建造技术,适应新的要求,以确保新型号产品任务的顺利完成,支撑海军战略转型发展。

我国船舶建造在其研制过程中部分环节已实现数字化,但尚未打通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一体化流程。具体表现在:

(1)不能满足协同工艺设计要求

目前总体所与总装厂两家单位的设计数据无法直接传递和继承,不能充分利用上游三维cad数据,不能完全消除工艺设计转换造成与产品设计数据的不一致性,难以实现工艺设计的继承性、规范性、标准化和最优化。

(2)工艺设计效率低

传统二维工艺设计由工艺设计人员在头脑中抽象三维空间、设计装焊顺序,最终用平面(二维)方式表述,设计、建造之间三维与二维转换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3)缺少科学的工艺设计优化手段

由于传统工艺设计以二维表述为主要方式,工艺设计更改、优化周期长,不利于模型的更改和设计变更的快速处理,方案优劣依赖个人经验,缺乏定性定量分析手段,造成工艺设计水平因人而异,增加了建造周期和建造成本。

(4)无法进行三维工艺设计验证

二维的工艺设计环境不具备三维工艺验证能力,致使装配中是否干涉、装配顺序是否合理、工装设备是否满足需要、操作空间是否开敞等一系列问题在建造阶段才能暴露出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研制的进度和质量。

申请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满足协同工艺设计要求、工艺设计效率低、缺少科学的工艺设计优化手段以及无法进行三维工艺设计验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工艺协同仿真方法,应用于船体分段工艺,包括:根据对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分类梳理,得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创建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将协同设计模型进行对应船体分段的重组,并在其中的分段节点添加属性信息得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与所述船体分段的建造流程相关联,其中,所述建造流程确定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结合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根据所设计的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形成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若是,则根据符合条件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进行船体分段组立的实际装配工序的设计。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根据对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分类梳理,得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包括:将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按照建造流程类型和组立类型分类梳理得到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创建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包括:将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录入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将录入的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在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库进行多层结构化储存。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建造流程类型包括: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结合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包括: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的信息结合所规划的船体分段工艺步骤;检索所述的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库并匹配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进行组立装配顺序自动生成的数学建模及计算,并关联相应的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设计的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形成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包括:按照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对船体分段装配路径进行自动化设计,并形成三维动态装配过程。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包括:判断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的装配顺序和装配路径的是否可行。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若否,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结合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根据所设计的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形成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若是,则根据符合条件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进行船体分段组立的实际装配工序的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工艺协同仿真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所述工艺协同仿真方法。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解决了不能满足协同工艺设计要求、工艺设计效率低、缺少科学的工艺设计优化手段以及无法进行三维工艺设计验证的问题,使得可以达到协同仿真的目的,提升了工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工艺协同仿真方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30电子装置

31存储器

32处理器

s11~s1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我国船舶建造在其研制过程中部分环节已实现数字化,但尚未打通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一体化流程。目前总体所与总装厂两家单位的设计数据无法直接传递和继承,不能充分利用上游三维cad数据,不能完全消除工艺设计转换造成与产品设计数据的不一致性,难以实现工艺设计的继承性、规范性、标准化和最优化。传统二维工艺设计由工艺设计人员在头脑中抽象三维空间、设计装焊顺序,最终用平面(二维)方式表述,设计、建造之间三维与二维转换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由于传统工艺设计以二维表述为主要方式,工艺设计更改、优化周期长,不利于模型的更改和设计变更的快速处理,方案优劣依赖个人经验,缺乏定性定量分析手段,造成工艺设计水平因人而异,增加了建造周期和建造成本。二维的工艺设计环境不具备三维工艺验证能力,致使装配中是否干涉、装配顺序是否合理、工装设备是否满足需要、操作空间是否开敞等一系列问题在建造阶段才能暴露出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研制的进度和质量。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研制模式上大胆创新,提高设计质量、改进设计模式、实现技术进步。船体作为船舶的基本部分,其分段是组成船体的中间产品,是根据船体结构特点、船厂生产条件和建造施工工艺要求,将船体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形成独立装配单元的结构段,由一系列的板材和骨架所组成,与其他焊接结构相比,具有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的特点。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工艺协同仿真方法,应用于船体分段工艺,解决了不能满足协同工艺设计要求、工艺设计效率低、缺少科学的工艺设计优化手段以及无法进行三维工艺设计验证的问题,使得可以达到协同仿真的目的,提升了工艺效率。

所述船体是船舶的基本部分,可分为主体部分和上层建筑部分。主体部分一般指上甲板以下的部分,它是由船壳(船底及船侧)和上甲板围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空心体,是保证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体强度的关键部分。所述船体一般用于布置动力装置、装载货物、储存燃油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各种舱室。

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是船厂建造船体根据船体结构特点和船厂生产条件、船舶建造工艺等,将船体划分为若干分段,先进行分别制造,并将小型分段组装成大型分段或总段,最后依次合拢成完整的船体。根据船体结构特点、船厂生产条件和建造施工工艺要求,将船体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形成独立装配单元的船体结构段。按外形可分为平面分段、曲面分段和立体分段等;按部位可分为甲板分段、舷侧分段、舱壁分段、底部分段和首尾分段等。平面分段由于较简单,有的工厂已建成了平面分段流水线,以提高生产效率。曲面分段较复杂,通常在胎架上建造,但可以通过分段翻身,使大部分电焊都在俯焊状态下进行,提高装配、焊接的质量和效率。为适应预舾装工艺的要求,在分段本身结构完工后,可提前安装分段内的各种设备、管路、电缆、舾装件等,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装配单元,再送去进行船台装配,以缩短造船周期。一般而言,船体分段的划分与造船厂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工艺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对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分类梳理,得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

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创建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

将协同设计模型进行对应船体分段的重组,并在其中的分段节点添加属性信息得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

将所述船体分段的建造流程关联于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其中,所述建造流程确定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

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结合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

根据所设计的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形成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

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

若是,则根据符合条件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进行船体分段组立的实际装配工序的设计。

下面以附图1为参考,针对本申请得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申请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展示一实施例中工艺协同仿真方法流程示意图,即经过以下步骤;

步骤s11:根据对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分类梳理,得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

可选的,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包括分段的情况以及所述船体的各部位的零部件信息和船体分段的有关信息;对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根据不同的分类情况进行梳理分类得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举例来说,将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按建造流程划分为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装配工艺;可以继续将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按组立类型再进行细分得到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

步骤s12: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创建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

可选的,根据对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分类梳理得到的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来创建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

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是和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有关的知识库,所述知识库是基于知识的系统具有智能性。并不是所有具有智能的程序都拥有知识库,只有基于知识的系统才拥有知识库。许多应用程序都利用知识,其中有的还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这些应用程序可能并不是基于知识的系统,它们也不拥有知识库。一般的应用程序与基于知识的系统之间的区别在于:一般的应用程序是把问题求解的知识隐含地编码在程序中,而基于知识的系统则将应用领域的问题求解知识显式地表达,并单独地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程序实体。建立知识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息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大量隐含知识被编码化和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便从原来的混乱状态变得有序化。这样就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并为有效使用打下了基础。

步骤s13:将协同设计模型进行对应船体分段的重组,并在其中的分段节点添加属性信息得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

可选的,将协同设计模型进行对应船体分段的重组,具体的,就是将所述协同设计模型按照不同的单位进行拆分或组合;举例来说,将所述协同设计模型以船厂分段为单位进行组合或拆分。并在其中的分段节点添加属性信息得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具体的,就是在所述协同设计模型中添加不同分段节点的信息并进行赋值从而得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举例来说,在所述协同设计模型的分段节点添加分段编号、船型、大组立类型、是否包含曲面板架、建造方式等属性信息并赋值;其中建造方式包括正造法、反造法、侧(卧)造法。

步骤s14: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与所述船体分段的建造流程相关联,其中,所述建造流程确定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

可选的,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与所述船体分段的建造流程相关联,其中,所述建造流程确定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具体的,所述建造流程为船厂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的建造方针来确定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所述关联是将重组协同设计模型关联不同步骤制造工艺。举例来说,将船体分段按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3个建造流程进行工艺分解,船体分段可包含多个数量和类型的小组立、中组立,也可为零,将船体分段协同设计模型拆分、关联至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工艺,并按船体分段零部件命名规范对船体分段零部件进行命名。

步骤s15: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结合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

可选的,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结合所述建造流程为船厂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的建造方针来确定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具体的,所述组分段协同设计模型信息包括组立类型、组立编码、装配姿态、零部件重量重心、外形尺寸等信息。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里的内容来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

步骤s16:根据所设计的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形成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

可选的,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结合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根据所设计的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对船体分段装配进行设计,得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

步骤s17: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

可选的,对所述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的步骤生成的仿真动态过程进行装配顺序、装配路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条件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

步骤s18:若是,则根据符合条件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进行船体分段组立的实际装配工序的设计。

可选的,对所述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的步骤生成的仿真动态过程进行装配顺序、装配路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条件进行评估,判断是符合的情况下,则根据符合条件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进行船体分段组立的实际装配工序的设计,具体的,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中的检索、匹配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对船体分段的组立自动进行工序设计,并将组立零部件的协同设计模型关联至组立工序;同时支持手工创建、调整组立工序,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组立包括:大组立、中组立以及小组立。

可选的,根据对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分类梳理,得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包括:将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按照建造流程类型和组立类型分类梳理得到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具体的,梳理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的步骤,令所述船体分段按建造流程划分为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装配工艺,并将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按组立类型再进行细分,梳理各细分类型的组立工序设计知识。

所述小组立细分类型梳理,即将所述小组立细分为肋板、横梁、舷侧纵桁、水平桁、纵桁、垂直桁材、组合纵骨和型材、肘板、防倾肘板等细分小组立类型;

所述中组立细分类型梳理,即将所述中组立细分为甲板、外底板、舷侧外板、水密舱壁、顶边水舱斜底板、底边水舱斜顶板、内壳板、内底板、平台等细分中组立类型;

所述大组立细分类型梳理,即将所述大组立细分为甲板、舷侧、舭部、底部、舱壁、艏部、艉部等分段大组立细分类型;

组立工序设计知识梳理,即梳理各细分类型的所述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所属船型、编码、是否有曲面板架、装配姿态等属性信息,以及各细分类型的所述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的工序名称、零部件编码、工序要求和并联工序等属性信息

可选的,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创建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包括:将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录入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将录入的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在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进行多层结构化储存。

将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录入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具体的,即以梳理的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为输入录入到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并在里面创建各层级结构和属性信息,如图2所示为在一实施例中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界面结构图,界面左侧小组立工艺、中组立工艺以及大组立工艺的结构分支打开相应页面会显示其属性信息;其中右侧界面显示中组立中的舷侧外板的工序名称、零部件编码以及工序要求等信息。

将录入的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在所述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进行多层结构化储存,所述结构化储存实际是把树状文件系统的原理应用到单个的文件中,使得单个文件也能象文件系统一样包含"子目录","子目录"还可以包含更深层次的"子目录",各个"目录"可以含多个文件,把原来需要多个文件存储的内容按树状结构和层次保存到一个文件中去。举例来说,令所述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为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的第一层结构,令所述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的细分类型为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的第二层结构,令各细分类型的组立工序为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的第三层结构。

可选的,所述建造流程类型包括: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其中,所述小组立细分为肋板、横梁、舷侧纵桁、水平桁、纵桁、垂直桁材、组合纵骨和型材、肘板、防倾肘板等;所述中组立细分为甲板、外底板、舷侧外板、水密舱壁、顶边水舱斜底板、底边水舱斜顶板、内壳板、内底板、平台等;所述大组立细分为甲板、舷侧、舭部、底部、舱壁、艏部、艉部等。

可选的,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结合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包括: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的信息结合所规划的船体分段工艺步骤;检索所述的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库并匹配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进行组立装配顺序自动生成的数学建模及计算,并关联相应的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

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结合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具体的,结合船体分段协同设计模型的组立类型、组立编码、装配姿态、零部件重量重心、外形尺寸等信息。

可选的,根据所设计的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形成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包括:按照所述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对船体分段装配路径进行自动化设计,并形成三维动态装配过程。

可选的,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包括:判断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的装配顺序和装配路径的是否可行。

可选的,还包括: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若否,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结合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根据所设计的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形成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若是,则根据符合条件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并基于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进行船体分段组立的实际装配工序的设计。

如图3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子装置30包括:存储器31及处理器32,所述存储器3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2运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如图1所述的工艺协同仿真方法。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31的数量均可以是一或多个,所述处理器32的数量均可以是一或多个,所述图3中均以一个为例。

可选的,所述电子装置30中的处理器32会按照如图1述的步骤,将一个或多个以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31中,并由处理器32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如图1所述工艺协同仿真方法中的各种功能。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31,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所述处理器31,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3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实现如图1所示的工艺协同仿真方法。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cd-rom(只读光盘存储器)、磁光盘、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卡或光卡、闪存、或适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介质/机器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未接入计算机设备的产品,也可以是已接入计算机设备使用的部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包括:根据对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分类梳理,得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根据所述船体分段分类工艺设计知识创建船体分段工艺设计知识库;将协同设计模型进行对应船体分段的重组,并在其中的分段节点添加属性信息得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与所述船体分段的建造流程相关联,其中,所述建造流程确定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将所述重组协同设计模型信息结合所述船体分段工艺步骤的规划,并基于所述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设计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根据所设计的船体分段组立装配顺序形成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评估所述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是否符合条件;若是,则根据符合条件的船体分段组立仿真装配顺序,并基于船体分段工艺知识库进行船体分段组立的实际装配工序的设计,解决了不能满足协同工艺设计要求、工艺设计效率低、缺少科学的工艺设计优化手段以及无法进行三维工艺设计验证的问题,使得可以达到协同仿真的目的,提升了工艺效率。所以,本申请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