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20433发布日期:2019-10-09 00:4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装置的非显示区域占据了一定的面积,而非显示区域一般设置指纹识别模组、受话孔等,非显示区域上的功能比较单一。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所述显示模组具有显示区域和邻接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盖板设于所述显示模组上,所述盖板具有透光区和遮光区,所述透光区对准所述显示区域,所述遮光区对准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遮光区具有透光窗口;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和光源,所述导光件具有依次连接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光源朝向所述第一段的端部发射光线,以使射入所述第一段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段上,并经所述透光窗口射出;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第一段固定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显示组件、发光组件和控制器,所述显示组件具有透光窗口,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和光源,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导光件的端部发射光线,以使射入所述导光件的光线经所述透光窗口射出;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发光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电子装置的使用场景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使用场景状态控制所述光源的开启或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使得盖板的透光窗口对准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光源的光线经导光件传导直至经透光窗口射出,使得透光窗口能够发光,增加了非显示区域的功能,另外,通过固定件将导光件的第一段固定于显示模组的背面上,避免电子装置因跌落而使得导光件从显示模组上脱落,影响透光窗口的光线的射出,从而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较高的电子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沿着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发光组件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发光组件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发光组件中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光线传导到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进一步设置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进一步设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提供的电子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100,该电子装置100包括显示组件10和发光组件20。显示组件10具有透光区12a和遮光区12b,遮光区12b具有透光窗口12c。发光组件20发射的光线能够经遮光区12b的透光窗口12c射出,使得透光区12a能够发光,使得电子装置100具有多种形态。

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沿着i-i的剖面示意图。该显示组件10包括显示模组1和盖板2,所述显示模组1具有显示区域1a和邻接于所述显示区域1a的非显示区域1b;所述盖板2设于所述显示模组1上,所述盖板2具有透光区12a和遮光区12b,所述透光区12a对准所述显示区域1a,所述遮光区12b对准所述非显示区域1b,所述遮光区12b具有透光窗口12c。具体的,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壳体30,该壳体30包括侧边框31和盖接于侧边框31上的背板,侧边框31具有两条相对设置的长框边311、和连接于两条长框边311之间的短框边312。为了便于理解的,将长框边311的长度延伸方向定义为电子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将短框边312的长度延伸方向定义为电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将垂直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方向定义为电子装置100厚度方向。侧边框31具有两个窗口,一个窗口与显示组件10相连接,以形成电子装置100的显示面13,另一个窗口与背板相连接,以形成电子装置100的背面11。

其中,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1的显示区域1a用于显示数据。非显示区域1b主要为显示模组1的走线排布区域,不进行显示。可选的,非显示区域1b围接显示区域1a。对应的,盖板2的遮光区12b围接透光区12a,用户通过对透光区12a进行操作而实现对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1a的操作。遮光区12b具有相对设置的上区域和下区域,上区域设有受话孔实现受话功能,等。下区域具有透光窗口12c。如此,在用户面向电子装置100的显示面13且发光组件20工作时,用户能够通过透光区12a用户能够看到遮光区12b即非显示区域1b的透光窗口12c发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1b还可以为一个,位于显示区域1a的一侧。

可选的,盖板2未涂设遮光油墨的区域形成该透光窗口12c。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盖板2开设镂空通孔的区域形成该透光窗口12c。

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组件20包括导光件21和光源22,所述导光件21具有依次连接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所述第一段211设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背面11,所述第二段212位于所述显示模组1和所述盖板2之间,所述光源22朝向所述第一段211的端部发射光线,以使射入所述第一段211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段212上,并经所述透光窗口12c射出。具体的,所述导光件21还包括弯折段213,所述弯折段213连接于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二段212之间,所述弯折段213沿着所述显示模组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基于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二段212之间的间距。换言之,第一段211与第二段212弯折连接,以使得光线能够从显示模组1的背面11传导至盖板2上。导光件21为导光膜,其设于显示模组1的三个面上,依次为背面11、侧面12和显示面13,以将光线从背面11传导至显示面13,继而射出电子装置100的外部。进一步的,该弯折段213为圆弧段。第一段211内的光线经过弯折段213的反射到达第二段212,而该弯折段213为圆弧段,使得第一段211内的光线为到达一个弧面上,从而具有较大的反射角度射至第二段212,减少在弯折段213的反射次数,实质上,光线在实际的反射的过程中会有折损,而反射次数越少,则光线的折损亦对应变少,圆弧的弯折段213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导光件21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弯折段213还可以与显示模组1的侧面12的形状对应。换言之,弯折段213亦为平直段4223,贴设于显示模组1的侧面12上。

可选的,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4,导光件2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21a和第二表面21b、及连接于第一表面21a和第二表面21b之间的周侧面21c,导光件21弯折后,第一表面21a位于导光件21的内侧,第二表面21b位于导光件21的外侧,换言之,第一表面21a朝向显示模组1,而第二表面21b背向显示模组1。周侧面21c之形成第一段211的端面的表面为入光面211a,光源22与该入光面211a间隔设置,且朝向该入光面211a发射光线s,光线s经入光面211a进入导光件21的内部,而在第一表面21a、第二表面21b和周侧面21c之间不断进行反射直至从第二段212射出。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将光线s自第二段212射出的位置定义为出射面212a,该出射面212a位于第二表面21b上,换言之,使得该出射面212a对准透光窗口12c,则自出射面212a出射的光线s直接射至透光窗口12c上,便于控制光线s的传播方向。其中,第二段212之非出射面的部分则通过遮光胶进一步与盖板2粘接,防止导光件21的光线s从第二表面21b射出即避免漏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导光件21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周侧面21c之形成第二段212的端面的表面为出射面212a,对应的,使反射件23的反射面对准出射面212a,经出射面212a射出的光线s到达反射件23的反射面23a上,反射面23a的反射角度将光线s反射至透光窗口12c上。

可选的,光源22可以为一颗led灯,亦可以为与入光面211a的长度相匹配的led灯带。

如图2和图4所示,该电子装置100的发光组件20工作时,则光源22发出的光线s经入光面211a传导至第一段211内,第一段211内的光线s经过多次反射传导至第二段212上,第二段212内的光线s经过多次反射经出光面射出,自出射面212a出射的光线直接射至透光窗口12c上,从而使得透光窗口12c发光。

通过使得盖板2的透光窗口12c对准显示模组1的非显示区域1b,光源22的光线经导光件21传导直至经透光窗口12c射出,使得透光窗口12c能够发光,增加了非显示区域1b的功能。

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件40,该固定件40将第一段211固定于显示模组1的背面11上。具体的,固定件40对准第一段211,并抵接于第二表面21b上,以使第一表面21a贴设于显示模组1的背面11上。该导光件21的第一段211经固定件40固定,结合导光件21的第二段212被压设于盖板2和显示模组1之间从而将导光件21的形状固定住,可以理解的,导光件21内部的光线反射会受到导光件21的形状的影响。通过固定件40对导光件21的第一段211的进一步固定,从而进一步保证导光件21内部的光线的传导,换言之,避免因使用过程中导光件21的形状的改变而使得光线无法从第一段211传导至第二段212,从而提高电子装置100的透光窗口12c发光的可靠性。另外,通过固定件40将导光件21的第一段211固定于显示模组1的背面11上,避免电子装置100因跌落而使得导光件21从显示模组1上脱落。

通过固定件40将导光件21的第一段211固定于显示模组1的背面11上,避免电子装置100因跌落而使得导光件21从显示模组1上脱落,影响透光窗口12c的光线的射出,从而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较高的电子装置100。

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电连接于所述发光组件20,所述控制器50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场景状态控制所述光源22的开启或关闭。可选的,当所述控制器50检测至所述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场景状态包括来电状态、消息通知状态、开机状态或音乐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20开启。具体的,当控制器50检测至电子装置100的通讯功能开启时则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场景状态为来电状态。当控制器50检测至消息推送功能开启时则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场景状态消息通知状态。当控制器50检测至电子装置100的开机键启动时则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场景状态为开机状态。当控制器50检测至电子装置100的音乐应用程序运行时则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场景状态音乐状态。控制器50可以根据电子装置100不同的使用场景状态控制发光组件20的工作模式。例如,当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场景状态为来电状态时,控制器50控制发光组件20以3s的频率闪烁光源22,对应的,透光窗口12c则以3s的频率发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器50还可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状态控制发光组件20的发光颜色。

通过控制器50进一步控制发光组件20在各种使用场景状态的工作模式,从而增加了非显示区域1b即遮光区12b的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电连接至所述显示模组1的柔性电路板60,所述柔性电路板60位于所述显示模组1和所述第一段211之间。具体的,柔性电路板60贴设于显示模组1的背面11上,且电连接于显示模组1,用以将显示模组1的电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上。对应的,第一段211贴设于柔性电路板60上。换言之,在显示模组1和第一段211之间进一步设置柔性电路板60,使得该柔性电路板60能够传输显示模组1的电信号的同时,亦使得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沿着所述显示模组1的厚度方向的间距增加,而由于弯折段213沿着所述显示模组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基于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二段212之间的间距,故对应的弯折段213的弧度变大,使得第一段211内的光线为到达一个较大的弧面上,从而具有较大的反射角度射至第二段212,进一步减少在弯折段213的反射次数。该电子装置100并无需增加额外的器件和增加电子装置100厚度,而是通过改变了柔性电路板60与导光件21的位置,即可进一步提高导光件21的光传导性能的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固定件40包括第一连接器41和第二连接器42,所述第一连接器41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60上,且所述光源2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41和所述第一段211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器42具有电连接部421和延伸部422,所述电连接部421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41上,所述延伸部422沿着靠近所述第一段211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422贴设于所述第一段211,以将所述第一段211固定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背面11上。具体的,固定件40实质为电连接座。可选的,固定件40可以为板对板连接器。在第一连接器41电连接柔性电路板60,第二连接器42电连接主板,且第一连接器41和第二连接器42插接在一起后,显示模组1与主板之间的电信号导通,从而实现显示模组1与主板的数据传输。而该电池连接器还起到进一步固定导光件21的第一段211的作用,一物二用,优化了电子装置100的内部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固定件40还可以为设于壳体30内部的结构件,该结构件自壳体30的内部凸出并压设于第一段211上。

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延伸部422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段4221和第二弹性段4222,所述第一弹性段4221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电连接部421上,所述第一弹性段4221的另一端朝着抵接于所述第一段2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段4222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段4221的另一端部上,所述第二弹性段4222的另一端部朝着背向所述第一段211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弹性段4221和所述第二弹性段4222的连接处形成平直段4223,所述平直段4223贴设于所述第一段211上。具体的,该延伸部422大致呈v形,该第一弹性段4221和第二弹性段4222形成的开口背离第一段211,而平直段4223则压接于第一段211上,换言之,当第一弹性段4221和第二弹性段4222受到壳体30内部的其他器件的压接时,第一弹性段4221和第二弹性段4222处于压缩状态,而平直段4223为恢复自然形变状态则具有朝向导光件21的弹性力,从而进一步将导光件21压接于柔性电路板60上,进一步提高了导光件21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延伸部423还可以为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或一体连接于电连接部421上的钢片,该钢片为平直的薄片状,整个钢片皆抵接于第一段211上,进一步为导光件21定形。

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光源22焊接且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0上。具体的,该柔性电路板60还可以将主板上的信号传递至光源22上,以控制光源22的开关,该柔性电路板60一物三用,避免增加电子装置100的厚度。其中,柔性电路板60可以具有两个信号传输部,一个信号传输部用以传输显示模组1的信号,一个信号传输用以传输信号至光源22。换言之,两个信号传输的线路集中于一个柔性电路板60上。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光源22与所述延伸部422沿着所述显示模组1的厚度方向设有间距。可以理解的,所述延伸部422朝向所述光源22的表面设有反射层,所述光源22部分射至所述反射层的光线被所述反射层反射至所述第一段211的端部,以射入所述导光件21内。具体的,将光源22与延伸部422间隔设置,使得延伸部422受到撞击时,减少传递至光源22上的撞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光组件20的可靠性。光源22与延伸部422间隔设置和在延伸部422上进一步设置反射层的组合,使得光源22发射的光线若有部分到达延伸部422上,则会被延伸部422上的反射层反射至第一段211的端面上,从而进一步保证光源22射出的光线能够大部分传导至导光件21内,进而提高了发光组件20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场景状态处于来电状态时,控制器50控制光源22发光,光源22发出的大部分光线经入光面211a传导至第一段211内,第一段211内的光线经过多次反射依次传导至弯折段213和第二段212上,第二段212内的光线经过多次反射经出光面射出,自出射面212a出射的光线直接射至透光窗口12c上,从而使得透光窗口12c发光,使得电子装置100在处于来电状态时实现透光窗口12c的发光;而少部分到达延伸部422的光线则被反射层亦反射至入光面211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100通过使得盖板2的透光窗口12c对准显示模组1的非显示区域1b,光源22的光线经导光件21传导直至经透光窗口12c射出,使得透光窗口12c能够发光,增加了非显示区域1b的功能,另外,通过固定件40将导光件21的第一段211固定于显示模组1的背面11上,避免电子装置100因跌落而使得导光件21从显示模组1上脱落,影响透光窗口12c的光线的射出,从而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较高的电子装置100。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电子装置包括显示组件、发光组件和控制器,所述显示组件具有透光窗口,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和光源,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导光件的端部发射光线,以使射入所述导光件的光线经所述透光窗口射出;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发光组件。其中,该方法可以应用前述实施例提及的电子装置,在此不再赘述。该方法包括:

110: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电子装置的使用场景状态。

具体的,当控制器检测至电子装置的通讯功能开启时则电子装置的使用场景状态为来电状态。当控制器检测至消息推送功能开启时则电子装置的使用场景状态消息通知状态。当控制器检测至电子装置的开机键启动时则电子装置的使用场景状态为开机状态。当控制器检测至电子装置的音乐应用程序运行时则电子装置的使用场景状态音乐状态。

120: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使用场景状态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值所述电子装置的使用场景状态包括来电状态、消息通知状态、开机状态或音乐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开启。

具体的,控制器可以根据电子装置不同的使用场景状态控制发光组件的工作模式。例如,当电子装置的使用场景状态为来电状态时,控制器控制发光组件以3s的频率闪烁光源,对应的,透光窗口则以3s的频率发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可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状态控制发光组件的发光颜色。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器进一步控制发光组件在各种使用场景状态的工作模式,从而增加了非显示区域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光组件还可以作为所述电子装置的呼吸灯使用,具体而言,当所述透光窗口射出的光线扫描到用户的实时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光线,以为用户的未接来电、未查收短信等提供提示作用。当用户的实时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光源关闭,节省光源的耗电量,用以提高整个电子装置的待机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透光窗口或者透光窗口附近受到按压时,透光窗口亦能够发光。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