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订单后台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8221发布日期:2019-10-15 21:17阅读:1274来源:国知局
门票订单后台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慧旅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票订单后台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把一些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然后为广大游客量身定做,提供适需对路的旅游产品。如澳门2012年接待内地游客1000多万,它的信息平台能够体现各省的具体人数及排名。但在国内许多旅游城市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远高于澳门旅客人数,可他们分别都来自哪里,各有多少人,不清楚;连客源地构成情况、游客指向及发展趋势不明朗。由此很难开发出具有针对性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景区门票销售中心对于门票的出售还未采用实名制的方式进行购票,该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1)无法统计游客来源、年龄、性别,从而使得景区不能有针对性的推出吸引目标人群的产品,广告投放效率低下;

(2)造成票贩囤积大量门票进行高价兜售,以九寨沟为例,九寨沟每日门票限购上限,使得很多游客无法进入景区,但市面上却存在高价门票销售的现象,从而损害了游客自身利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门票订单后台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游客溯源分析,还能有效避免票贩囤积门票的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门票订单后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身份信息识别模块,以一人一票实名购票机制,用于识别购票用户身份信息并进行存储;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获取购票者人脸并生成图像进行存储;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购票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取购票者人脸图像;

后台分析模块,通过购票用户身份信息对所述购票用户进行溯源分析以及年龄段、性别分布统计,同时分析一个周期t1内,购票用户出现频率以及购票者出现频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购票者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对购票用户出现频率超过第一阈值f1的购票用户进行标记,以及对购票者出现频率超过第二阈值f2的购票者进行标记;

决策模块,对于标记后的购票用户再次购票时进行本人核实,对于标记后的购票者在周期t2内禁止其购买门票。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模块存储购票用户身份信息的格式为日期+身份证id,所述取购票者人脸图像存储的命名为日期+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当日售票编号。

进一步的,所述后台分析模块的具体分析分为购票用户分析和购票者分析两部分,所述购票用户分析步骤为:

s1:调取周期t1内所有购票用户的身份信息,生产购票用户来源分布图、年龄段分布图以及性别分布图;

s2:根据统计的购票用户日期+身份证id格式的用户身份信息,统计出周期t1内该购票用户的购票频率f,并判断该频率f是否超过第一阈值f1;f>f1

s3:若f<f1,则判定该购票用户的购票行为属于正常购票;若f≥f1,则进入步骤s4;

s4:根据购票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该购票用户与该门票景点是否属于异地,属于异地则进入人工核查步骤;

不属于异地则判断购票用户与购票者是否为同一人,若超过2c次都为同一人则判定为正常购票,否则判定为为非正常购票,其中c表示周期t1内购票总次数。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核查步骤是指以客服的方式进行电话访问,确认该购票行为是否属于本人意愿,若属于本人意愿则判断为正常购票行为,若属于非本人意愿则判断为非正常购票。

进一步的,所述购票者分析步骤为:

s10:调取周期t1内所有购票者人脸图像;

s20: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相似分析,统计相似购票者人脸图像出现的次数,从而得到购票者在周期t1内出现的频率f0,判断频率f0是否超过第二阈值f2;

s30:若f0<f2则判断该购票者的购票行为属于正常购票,若f0≥f2则进入步骤s30;

s40:人工核查该购票者是否为导游,若为导游则后台备案并判断该购票者行为属于正常购票,若不属于导游则判断该购票者的购票行为属于非正常购票。

进一步的,所述周期t1取值为3-6个月。

进一步的,所述周期t2的取值策略为:

当f2≤f0<2f2时,所述周期t2取值为6-12个月;

当2f2≤f0<5f2时,所述周期t2取值为1-3年;

当5f2≤f0时,所述周期t2取值为该购票者终身,并将该购票者的身份信息归入系统黑名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分别对购票者和购票名义(即游客)进行分析,即对买票的人以及买票的名义进行统计分析,既实现了游客分析又能有效杜绝票贩的非正常购票行为,从而维护了购票秩序,保证了游客的权益不受侵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框图;

图2为购票用户分析流程图;

图3为购票者分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门票订单后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身份信息识别模块,以一人一票实名购票机制,用于识别购票用户身份信息并进行存储;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获取购票者人脸并生成图像进行存储;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购票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取购票者人脸图像;

后台分析模块,通过购票用户身份信息对所述购票用户进行溯源分析以及年龄段、性别分布统计,同时分析一个周期t1内,购票用户出现频率以及购票者出现频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购票者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对购票用户出现频率超过第一阈值f1的购票用户进行标记,以及对购票者出现频率超过第二阈值f2的购票者进行标记;

决策模块,对于标记后的购票用户再次购票时进行本人核实,对于标记后的购票者在周期t2内禁止其购买门票。

上述的第一阈值f1和第二阈值f2可以根据景区的类型进行自定义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存储模块存储购票用户身份信息的格式为日期+身份证id,所述取购票者人脸图像存储的命名为日期+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当日售票编号。

如图2所示,所述后台分析模块的具体分析分为购票用户分析和购票者分析两部分,所述购票用户分析步骤为:

s1:调取周期t1内所有购票用户的身份信息,生产购票用户来源分布图、年龄段分布图以及性别分布图;

s2:根据统计的购票用户日期+身份证id格式的用户身份信息,统计出周期t1内该购票用户的购票频率f,并判断该频率f是否超过第一阈值f1;

s3:若f<f1,则判定该购票用户的购票行为属于正常购票;若f≥f1,则进入步骤s4;

s4:根据购票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该购票用户与该门票景点是否属于异地,属于异地则进入人工核查步骤;

不属于异地则判断购票用户与购票者是否为同一人,若超过2c次都为同一人则判定为正常购票,否则判定为为非正常购票,其中c表示周期t1内购票总次数。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人工核查步骤是指以客服的方式进行电话访问,确认该购票行为是否属于本人意愿,若属于本人意愿则判断为正常购票行为,若属于非本人意愿则判断为非正常购票。

如图3所示,所述购票者分析步骤为:

s10:调取周期t1内所有购票者人脸图像;

s20: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相似分析,统计相似购票者人脸图像出现的次数,从而得到购票者在周期t1内出现的频率f0,判断频率f0是否超过第二阈值f2;

s30:若f0<f2则判断该购票者的购票行为属于正常购票,若f0≥f2则进入步骤s30;

s40:人工核查该购票者是否为导游,若为导游则后台备案并判断该购票者行为属于正常购票,若不属于导游则判断该购票者的购票行为属于非正常购票。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周期t1取值为3-6个月。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周期t2的取值策略为:

当f2≤f0<2f2时,所述周期t2取值为6-12个月;

当2f2≤f0<5f2时,所述周期t2取值为1-3年;

当5f2≤f0时,所述周期t2取值为该购票者终身,并将该购票者的身份信息归入系统黑名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