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扫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1918发布日期:2019-11-27 20:2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扫描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条形码扫描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戴式扫描器。



背景技术:

用户在扫描条形码时,需要先拿出条形码扫描器,然后再利用该条形码扫描器对准条形码进行扫描。在此扫描的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双手操作该条形码扫描器来实现扫描,使用上较为不便。另外,有时候用户会不清楚条形码扫描器放置在哪个角落,寻找扫描器的过程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由此也降低了扫描条形码的效率。而现有的穿戴式扫描器往往不带有显示屏或者仅仅只有一个小的显示屏,导致操作不方便。没有显示或者显示界面不全面导致用户交互的缺失,也限制了穿戴式扫描器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显示单元的穿戴式扫描器,以解决现有扫描器扫描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戴式扫描器,包括:穿戴部、扫描器主体和控制组件。所述穿戴部用于供穿戴于人体上。所述扫描器主体设有处理单元、扫描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扫描单元用于扫描条形码并将所述条形码的信息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处理单元并用于与用户交互、显示由所述处理单元传输的条形码的信息或者其它相关信息。所述扫描器主体还设有连接单元,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扫描器主体的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响应用户操作产生输入信号,所述处理单元接收所述输入信号而控制所述扫描单元执行相应的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均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响应用户操作而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以产生所述输入信号;所述处理单元接收所述输入信号而输出控制信号,进而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扫描单元执行相应的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所述一个、两个或多个连接单元间隔设于所述扫描器主体上。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用于与所述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而设于所述扫描器主体上,并且供用户触压而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用于与所述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控制组件设有远离所述扫描器主体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供用户触压而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按键膜、绝缘框体和按键。所述绝缘框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并且设有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贯穿区;所述按键膜与所述第一面贴合设置;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按键膜的正对所述第一面的一侧,并且与所述贯穿区相对应。其中,所述按键膜在受力作用下通过所述贯穿区挤压所述按键,所述按键受挤压而导通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导通而产生所述输入信号,所述处理单元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后控制所述扫描单元执行相应的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按键固设于所述连接板上,并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面相贴合;其中,所述按键置于所述贯穿区内并且夹设在所述按键膜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连接部、柔性导线和控制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连接单元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金属触点,所述两个金属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接触而实现电连接。所述柔性导线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控制部之间,并且所述柔性导线用于在所述穿戴式扫描器穿戴于人体后,使得所述控制部可在所述柔性导线的线长范围内放置于所述穿戴式扫描器之外的位置。所述控制部设有触压开关,所述触压开关用于供用户触压,并且所述触压开关在触压后通过所述柔性导线和所述连接部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进而控制所述扫描单元执行相应的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组件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设于所述控制部上并与所述触压开关背对设置。其中,所述绑带在绑定后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并用于将所述控制部绑定于用户的手指或者其它部位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还设有连接槽,所述绝缘框体或所述连接部设有对应所述连接槽的通孔;所述连接槽用于与穿过所述通孔的锁固件固定连接而使得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绝缘框体或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锁固件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螺纹连接或磁性吸合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的类型包括触控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供用户触控而实现对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内容的处理。或者,所述扫描器主体还包括布设于所述显示单元周围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用于控制所述扫描单元的开启和关闭、以及供用户操作而实现对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内容的处理。

一实施例中,所述穿戴部包括腕带,所述腕带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扫描器主体相对的两侧,并用于供用户将所述穿戴式扫描器穿戴至手腕、手掌、手指或者其它部位上。

本申请的穿戴式扫描器通过穿戴部而可以穿戴在用户的手腕、手心或者手背等部位。在用户需要扫描条形码时,可直接通过穿戴的扫描器进行扫描,省去寻找扫描器的时间。

另外,在将穿戴式扫描器穿戴至用户的手腕或者手背等部位后,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进而用户可以进行其他操作。

此穿戴式扫描器可带有2英寸或者2英寸以上的触控显示单元,方便与用户交互。并且在某些应用场合,此带有显示单元的穿戴式扫描设备可以当成一款小型的手持终端使用。

并且在将第二控制组件与腕带拆卸,装上第一控制组件后,可以直接握在手上使用,也可以放在口袋,挂在脖子上,当成迷你型的手持终端,轻便易用,实现多合一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穿戴式扫描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穿戴式扫描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拿掉腕带后的穿戴式扫描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一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拿掉腕带后的穿戴式扫描器与充电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式扫描器10,该穿戴式扫描器10可供用户穿戴至手腕、手掌、手指或者其它部位上。由此,在用户需要扫描条形码时,可直接通过穿戴的扫描器10进行扫描,可以省去寻找扫描器10的时间。另外,在将穿戴式扫描器10穿戴至用户的手腕或者手背等部位后,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进而用户可以进行其他操作、并且在需要扫描时由穿戴至手腕或者手背等部位的扫描器10实现扫描。在将第二控制组件220与腕带40拆卸,装上第一控制组件后,可以直接握在手上使用,也可以放在口袋,挂在脖子上,当成迷你型的手持终端,轻便易用。

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6,一实施例中,穿戴式扫描器10包括:穿戴部(未标示)、扫描器主体11和控制组件20。穿戴部用于供穿戴式扫描器穿戴于人体上。扫描器主体11设有处理单元(图未示)、扫描单元110和显示单元120。具体的,扫描单元110用于扫描条形码,并且用于将条形码的信息传输至处理单元;其中,扫描单元110可包括用于获取条形码信息的摄像头。显示单元120连接处理单元,并且用于用户交互、显示由处理单元传输的条形码的信息或者显示其它相关信息。

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单元120呈现的内容而对条形码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将条形码的信息上传至其他终端,或者通过条形码的信息而校验货物的种类和规格等等,也可以触控显示单元120来实现相关的操作。

进一步的,扫描器主体11还设有连接单元130,控制组件20与扫描器主体11的连接单元130可拆卸连接。控制组件20通过连接单元130与处理单元相连接,控制组件20用于相应用户操作产生输入信号,处理单元接收输入信号而控制扫描单元110执行相应的操作。其中,该相应的操作可例如为开启扫描单元110的扫描功能,进而扫描单元110可以捕获条形码等图像信息。

应当理解的,各实施例中的条形码包括但不限于为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

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30包括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均与处理单元电连接。在连接单元130与控制组件20可拆卸连接后,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与控制组件20相接触,即,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在非工作的常态下保持断开的状态。

一实施场景中,控制组件20未触发时,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处于断开的状态,并且在控制组件20触发后,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连接而实现扫描。

另一实施场景中,当扫描单元110感应到条形码时,在控制组件不参与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对该条形码的扫描。

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在控制组件20响应用户操作(例如触摸或者按压)后,导通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以产生输入信号。基于此,处理单元接收该输入信号而输出控制信号,进而通过产生控制信号至扫描单元110而控制扫描单元110执行相应的操作。

具体的,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分别与处理单元的两个引脚连接,当第一导通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导通时,处理单元的两个引脚短接而产生输入信号。

一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3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当连接单元130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连接单元130间隔设于扫描器主体11上。

当连接单元13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连接单元130分别位于扫描器主体11相对的两侧。如图2所例示,两个连接单元130分别位于相对扫描单元110的两侧。基于此,用户在触压设置于连接单元130上的控制组件20时,可以一并调整扫描单元110的扫描角度,以更好地实现扫描。

控制组件20包括第一控制组件210和第二控制组件220,其中,第一控制组件210直接固定在扫描器主体11上,第二控制组件220通过导线而延伸出可在柔性导线的长度范围内移动的控制部,由此用户可以通过触压控制部而实现对扫描单元110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当连接单元130的数量为一个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第一控制组件210或者第二控制组件220来与连接单元130连接。当连接单元130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而选择第一控制组件210和第二控制组件220的数量。

如图1至图6所示出的各个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30示例为两个,并且对于该两个连接单元130,而设置与之连接的一个第一控制组件210和一个第二控制组件220;但,不应以此限制连接单元130、第一控制组件210和第二控制组件220各自的数量。

其中,第一控制组件210用于与连接单元130可拆卸连接而设于扫描器主体11上,第一控制组件210还用于供用户触压而导通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

第二控制组件220也用于与连接单元130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二控制组件220还设有远离扫描器主体11的控制部,控制部用于供用户触压而导通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

如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组件210包括:按键膜211、绝缘框体212和按键213。绝缘框体212包括相对的第一面2121和第二面2122,并且绝缘框体212还设有贯穿第一面2121和第二面2122的贯穿区2123。按键膜211与第一面2121贴合设置;按键213设于按键膜211正对第一面2121的一侧,并且按键213设置成与贯穿区2123相对应。其中,按键膜211的材质为绝缘材质。

其中,按键膜211和按键213之间还可以夹设有缓冲棉或缓冲垫,以降低触压幅度和力度。

按键膜211在受力作用下通过贯穿区2123而挤压按键213,按键213受挤压形变而导通且与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接触,进而促使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导通而使得处理单元控制扫描单元110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图4所示,绝缘框体212例示为中间贯通的矩形形状,并且该绝缘框体212在整体上呈现为“回”字形的框体结构。扫描器主体11设有与该绝缘框体212相对应的凹槽(未标示),凹槽用于容纳连接单元130,进而凹槽还用于供第一控制组件210的绝缘框体212嵌设。以此,在将第一控制组件210与连接单元130连接后,第一控制组件210与凹槽的槽壁相贴合,第一控制组件210与扫描器主体11共同形成相对平坦的表面,以此可以提高第一控制组件210与扫描器主体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组件210还包括连接板214。按键213固设于连接板214上,并且连接板214与第二面2122相贴合。其中,按键213置于贯穿区2123内并且夹设在按键膜211和连接板214之间。具体的,连接板214可以为电路板。

如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组件220包括连接部221、柔性导线222和控制部223。连接部221用于与连接单元130可拆卸连接,而将该第二控制组件220置于扫描器主体11上。其中,连接部221设有两个金属触点(未标示),两个金属触点用于与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接触而实现电连接。

柔性导线222连接在连接部221和控制部223之间。其中,柔性导线222用于在穿戴式扫描器10穿戴于人体后,使得控制部223可在柔性导线222的线长范围内放置于穿戴式扫描器10之外的位置。以此,该穿戴式扫描器10不需要刻意去触压连接在扫描器主体11上的开关(比如:第一控制组件210),进而可以方便用户扫描并获取条形码的信息。

控制部223设有触压开关2231,触压开关2231用于供用户触压;进而触压开关2231在触压后,通过柔性导线222和连接部221导通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以此控制扫描单元110开启扫描。应当理解的,控制部223通过柔性导线222而能够远离扫描器主体11一定的距离;以此在穿戴该穿戴式扫描器10后,等效的,控制部223利用柔性导线222而能够远离穿戴部分一定的距离,以此能够方便用户更便捷地开启扫描。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用户将该穿戴式扫描器10穿戴后,通过第二控制组件220,可以实现单手操作该穿戴式扫描器10。

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组件220还包括绑带224。如图5所示,绑带224例示为两条,两条绑带224设于控制部223上并与触压开关2231背对设置。其中,两条绑带224在绑定后相互交叉而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绑带224用于将控制部223绑定于用户的手指或者其它部位上。

应当理解的,两条绑带224之间可以通过魔术贴相贴合的形式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或者绑带224选择具有一定形变特性但不可拉伸的塑性材质(如塑胶,硅胶等),而在制造过程中直接在两条绑带224之间形成预定的环状结构。

另外,绑带224的数量也可以是一条,该一条绑带224的材质为弹性且可拉伸的材质,进而,该一条绑带224和控制部223配合而固定在用户的手指上。

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5,一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30还设有连接槽133,绝缘框体212或连接部221设有对应连接槽133的通孔;连接槽133用于与穿过通孔的锁固件230固定连接而使得连接单元130与绝缘框体212或连接部221固定连接。其中,锁固件230与连接槽133的槽壁螺纹连接或磁性吸合连接。

一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20的类型包括触控类的显示单元;具体的,显示单元120可以是2英寸或者2英寸以上的触控显示单元120,触控显示单元120用于供用户触控,进而用户可以对触控显示单元120所显示出的显示内容进行处理。应当理解的,根据使用需求,显示单元120的尺寸也可以小于等于2英寸。

另一实施例中,扫描器主体11还包括布设于显示单元120周围的控制按键30,控制按键30用于控制扫描单元110的开启和关闭、以及供用户操作而实现对显示单元120的显示内容的处理。其中,控制按键30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控制按键30例示为三个,该三个控制按键30对应的功能可例如设置为“菜单”、“扫描”和“返回”,或者根据用户需求而自定义设置,不加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穿戴部包括腕带40,腕带40可拆卸地设于扫描器主体11相对的两侧,并用于供用户将该穿戴式扫描器10穿戴至用户的手腕、手掌、手指或者其它部位上。

一些实施例中,穿戴部包括挂绳(图未示),该挂绳用于将穿戴式扫描器10穿戴至用户的脖子上;或者,将穿戴式扫描器10挂在用户的手上。由此,用户根据选择不同的穿戴部,可以灵活地选择穿戴式扫描器10的穿戴方式和对应的扫描方式。

一些实施例中,扫描器主体11还包括充电接口140,如图6所示,该充电接口140位于背对显示单元120的扫描器主体的一侧,进一步的,充电接口140可以是设置于腕带40之间的区域。充电接口140用于与充电器50电连接并为该穿戴式扫描器10充电或者传输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穿戴式扫描器10还可以是设置有android、windows或者linux的操作系统,以具备跟一般手机基本相同的功能和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穿戴式扫描器10设置有第一电池单元(图未示)和第二电池单元(图未示)。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均设置在扫描器主体11内部,其中,第一电池单元用于为处理单元、显示单元120以及加载操作系统的相关单元供电,第二电池单元用于为扫描单元供电。由此,通过单独的第二电池单元来为扫描单元110供电,而不受第一电池单元的影响,而且可以更加有利于空间的利用,在相同产品外壳尺寸的情况下,电池容量更大,从而提高扫描单元110的扫描次数,并适用更广泛的使用环境。

以上是本申请具体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