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装置、节点及其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79338发布日期:2020-02-08 06:48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装置、节点及其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装置、节点及其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分工的日益深化,现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链条不断延长,出现零碎化、复杂化、地理分散化等特点;这种现状导致了生产、流通链条的不透明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当商品出现假冒、伪劣等问题时,难以追寻伪劣产品的来源;容易引发链条各成员间的不信任和摩擦。特别现在商品的流通链长,各级经销商中只要任一经销商将正品更换为假冒伪劣商品,则最后流通至用户手中的商品就会变成假冒伪劣的商品;且难以得知假冒商品是从何处而来,这样就很难保证最终流入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为正品;因此亟需一种能有效监控各个经销商经手商品伪劣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能对经销商进行信誉值,当经销商经手的假冒商品较多时,经销商的信誉值会过低,提醒消费者由该经销商出售的商品很大可能为假冒产品;让经销商不敢调包正品,且能自发的担当起监控商品正伪的责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包括由多个节点去中心化连接形成的区块链,该方法由该区块链执行;节点包括与每个经销商唯一对应经销商节点和与每个消费者唯一对应的消费者节点;经销商节点设有初始信誉值;且经销商节点用于传输商品密钥和与商品密钥唯一对应的流通码,其中商品密钥用于承载商品特征信息,流通码用于承载商品流通信息;商品密钥和流通码经过各级经销商节点流通至消费者节点;同时各级经销商节点将商品流通信息更新至流通码中;消费者节点用于生成信誉标识,并将信誉标识与流通码中的全部经销商节点配对以改变经销商节点的信誉值;其中信誉标识包括正向信誉标识和反向信誉标识;正向信誉标识用于增加信誉值,反向信誉标识用于降低信誉值。其中,经销商节点包括原始经销商节点,通过原始经销商节点将每件商品对应的唯一商品密钥和唯一流通码写入区块链中;其中商品密钥包括商品的基本信息。其中,商品密钥是一对非对称密钥对的公钥,公钥是私钥经过非对称加密算法得到,从公钥无法反推出私钥;其中,私钥印制在商品上,公钥登记到区块链上;流通码是一对非对称密钥对,其中,私钥印制在商品上,而公钥登记到区块链上。其中,商品专属标识信息从上级经销商节点流通至下级经销商节点时,需要在上级经销商节点和下级经销商节点同时输入私钥,两个私钥共同调用智能合约;其中智能合约用于在下级经销商节点修改商品流通信息。其中,用于共同调用智能合约的私钥均设有公钥;在调用智能合约之前需要通过私钥和公钥登录区块链后,将经销商身份信息写入区块链。其中,商品专属标识信息从经销商节点流通至消费者节点后,通过消费者节点查看商品密钥承载的流通信息后,流通码自动更新商品为已出售状态。其中,信誉标识对应唯一的流通码;且信誉标识包括读取码;信誉标识与流通码中经销商节点配对时,信誉标识先传输至全部经销商节点,所有经销商节点与读取码进行配对,读取码只与流通码中经销商节点配对成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装置,包括由多个节点去中心化连接形成的区块链,该装置部署于该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与每个经销商唯一对应的中端模块和与每个消费者唯一对应的终端模块;中端模块用于传输商品密钥和与商品密钥唯一对应的流通码,且中端模块设有初始信誉值;其中商品密钥用于承载商品特征信息,流通码用于承载商品流通信息;商品密钥和流通码经过各级中端模块流通至终端模块;各级中端模块将商品流通信息更新至流通码中;通过终端模块获取的商品密钥和流通码判断商品的正伪;若判断为伪劣产品则降低全部流通该商品流通码的中端模块的信誉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包括由多个节点去中心化连接形成的区块链,该方法由该区块链执行;节点包括与每个经销商唯一对应经销商节点和与每个消费者唯一对应的消费者节点;经销商节点设有初始信誉值;且经销商节点用于传输商品密钥和与流通码,商品密钥和流通码经过各级经销商节点流通至消费者节点;消费者节点用于生成信誉标识,并将信誉标识与流通码中的全部经销商节点配对以改变经销商节点的信誉值;1、经销商经手的商品的为仿冒商品时,消费者节点的信誉标识会降低经销商节点的信誉值,这样如果经销商的信誉值过低时,说明该商家的仿冒数量偏高的,则商品的来源存在仿冒的风险,消费者容易虑放弃购买;2、同时,由于经销商的下游出现问题,则会影响自己的信用,则上游经销商必然会加强下游经销商的管理,同时会尽量避免从上游信用低的经销商处进货,对上游经销商形成压力,这样有助于经销商网络的相互监督,促进经销网络的健康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改变经销商节点信誉值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商品密钥和流通码写入区块链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的商品流通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的商品流通路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商品流通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数据上链:即将数据写入区块链的区块中,数据将不可再被修改;如果要尝试修改区块,需要拥有超过整个区块链网络50%以上的算力,并且越早的区块,修改难度越高;本专利不考虑区块可能被更高算力篡改的情况。在本专利中,上链的商品信息将永远不可再修改。其中,区块是按照时间顺序不停产生的,区块中记录了自己产生的时间,因此区块本身具有时间属性;区块时间能够用来印证商品的流通顺序;商品的全生命周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全局回溯。比如,商品的出厂日期可以通过商品的上链时间来验证,商品流通环节中的归属转移时间可以通过区块时间来确认。区块链特征:区块链本身具有的数据完全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区块上记录的数据,没有任何黑箱操作,所有数据公开透明,具有公信力;智能合约:本专利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智能合约的源码完全公开,合约开源通过比较合约源码编译之后的二进制代码是否与区块链上部署的二进制代码完全相同来验证,以保证合约的接口和功能是可以接受监督的,保证合约没有任何后门;合约在链上部署之后,同样是不可再修改的。私钥签名不可抵赖:如果智能合约接口的调用可能导致合约内的数据变化,则需要调用者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签名,经过签名的数据被写入区块数据,根据签名者,可以确定操作是由签名者的,因为只有签名者才持有对应的私钥,这一点签名者不可以抵赖。请参阅图1和图5,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包括由多个节点去中心化连接形成的区块链,该方法由该区块链执行;节点包括与每个经销商唯一对应经销商节点和与每个消费者唯一对应的消费者节点;经销商节点设有初始信誉值;且经销商节点用于传输商品密钥和与商品密钥唯一对应的流通码,其中商品密钥用于承载商品特征信息,流通码用于承载商品流通信息;商品密钥和流通码经过各级经销商节点流通至消费者节点;同时各级经销商节点将商品流通信息更新至流通码中;消费者节点用于生成信誉标识,并将信誉标识与流通码中的全部经销商节点配对以改变经销商节点的信誉值;其中信誉标识包括正向信誉标识和反向信誉标识;正向信誉标识用于增加信誉值,反向信誉标识用于降低信誉值。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经销商节点设有初始的信誉值,消费者节点生成的信誉标志可以用来增加或者减少经销商的信誉值;当消费者拿到正品时,消费者节点产生正向信誉标识,正向信誉标识让商品流通的全部经销商节点信誉值增加;反之,当消费者拿到次品时,消费者节点产生反向信誉标识,反向信誉标识让商品流通的全部经销商节点信誉值降低;这样如果经销商的信誉值过低时,说明该商家的仿冒数量偏高的,则商品的来源存在仿冒的风险,消费者容易虑放弃购买;该经销商的顾客就会减少,从而让经销商不敢买次品;同时,由于经销商的下游出现问题,则会影响自己的信用,则上游经销商必然会加强下游经销商的管理,同时会尽量避免从上游信用低的经销商处进货,对上游经销商形成压力,这样有助于经销商网络的相互监督,促进经销健康发展。在s2中,请参阅图2,经销商节点包括原始经销商节点,通过原始经销商节点将每件商品对应的唯一商品密钥和唯一流通码写入区块链中;其中商品密钥包括商品的基本信息;流通码用于记录商品的流通过程。原始经销商节点即为产品的生产厂家,将商品对应的唯一商品密钥和唯一流通码写入区块链前,需要商品的生产厂家通过原始经销商节点在区块链上登记档案信息,登记后生成一个唯一区块链账户地址和密码;通过登录该区块链账户地址和密码将商品标识和流通码写入区块链中;具体的,用档案标识生成器生成商品的档案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商品名称、型号、尺寸、颜色、重量等;生产信息:生产厂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编号等;同时,为商品生成具有唯一性、无规律的即不可猜测的商品标识。具体写入方法为:先生成具有256bit长度的随机数k,以k为私钥采用椭圆曲线等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256bit公钥p,并将p作为商品的标识,把p生成二维码印刷在商品的外包装或者商品本身表面上;其中p和k组成商品密钥;把用户的商品信息档案资料和商品标识p写入到区块链中,并初始化商品的生产厂家为合约调用者;具体的方法是,调用智能合约的登记接口,为了防止其他用户非法调用此接口,合约的代码中必须指定允许调用接口的用户地址。在本实施例中,商品密钥用于验证商品的真伪,商品密钥是一对非对称密钥对的公钥,可以采用区块生成的地址公钥及其私钥;根据密码学的知识,公钥是私钥经过非对称加密算法计算出来的,从公钥无法反推出私钥;把公钥登记到区块链上,而私钥印制在商品的包装内部或者采用密码条覆盖,即只有最终消费者才能查看私钥,消费者拆开包装或者刮开密码条得到私钥,然后用专用app软件进行加密计算得到公钥,再与区块链上的公钥进行对比,如果此公钥存在,并且商品状态为“未售出”,则可以判定商品为正品,如果状态为“已售出”则可判定商品为假冒。查询之后,只能合约自动将此商标标记为“已售出”。在本实施例中,流通码用于记录商品流通环节的归属转移情况;流通码是一对非对称密钥对,其中私钥印制在商品的外包装上,而公钥登记到区块链上;在流通过程中,可以通过外包装上的私钥查询该商品是否存在;但是不能通过区块链上的公钥反推出包装盒上的私钥。请参阅图3,在s2中,商品专属标识信息从上级经销商节点流通至下级经销商节点时,需要在上级经销商节点和下级经销商节点同时输入私钥,两个私钥共同调用智能合约;其中智能合约用于在下级经销商节点修改商品流通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调用智能合约修改的流通信息为商品归属者由上一级经销商变更为下一级经销商;例如,一种白酒从经销商甲出售至经销商乙手中时,需要经销商甲和经销商乙同时利用各自的私钥登录区块链中,才能调用智能合约,并将“白酒从经销商甲出售至乙”的信息写入至区块链中,一旦写入区块链后,该信息无法在更改;其中该商品的归属信息可以通过商品的流通码直接查询。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共同调用智能合约的私钥均设有公钥;在调用智能合约之前,上经销商节点和下级经销商节点在调用智能合约之前需要通过私钥和公钥登录区块链后,将经销商身份信息写入区块链。由于只有通过公钥和私钥在区块链上登记了身份信息的经销商节点才能调用智能合约,所以只有调用智能合约才能修改商品的流通信息;也就是说如果商家未通过经销商节点去登记身份信息则是无法在区块链上登记成商品的经销商的,相应的上级经销商也就不会将商品出售给该为登记身份的商家;因为如果上级经销商直接将商品销售至未登记身份的商家,消费者从未登记身份的商家买到该商品后,消费者通过流通码查询商品流通信息时,显示的商品最后归属仍为登记在区块链上的经销商,而非直接购买产品的经销商;对消费者来说,商品的来源是存疑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者节点将该流通码的商品来源存疑的消息写入区块链中,并在消费者节点产生反向信誉标志;那该流通码中的最后一级经销商的信誉值会降低;所以经销商为了自身的信誉值,不会将商品流通至未在区块链上登记身份的商家。例如;通过经销商节点在区块链上登记了身份,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商品的经销商丙;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未上区块链登记身份的经销商丁后,消费者直接从经销商丁手上买到商品后,经销商丁是无法更新商品流通信息的,所以消费者通过商品上的流通码查询商品来源和状态时,发现商品状态仍不是已售出至消费者,而是流通至经销商丙,故消费者可以得知商品来源不正规,不一定是正品;通时在消费者节点会发送该流通码的商品来源存疑的消息写入区块链中,那该流通码中的最后一级经销商的信誉值会降低;所以经销商为了自身的信誉值,不会将商品流通至未在区块链上登记身份的商家。商品在各级经销商之间流通的记录将全部写入区块链中,并可以通过流通码查询流通的全过程,以及各级经销商的信息;把商品的资料登记到区块链上,与区块链网络建立关系的过程即为产品的上链过程;在本节点登记商品归属者变更信息,并将商品归属信息写入区块链的过程,就是一个上链的过程;首先,通过上链为商品建立一个合法的身份,厂家生产的商品全部登记在区块链上,没有在区块链上登记的商品即为仿冒商品;只有上链的产品才能查询到,而无法查询的产品即为仿冒商品;其次,商品上链后可以为商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全过程建立可追溯的记录,顾客购买前可以先检索商品的来源,如果商品的流通过程中某个经销商的经常售卖假货,则可以怀疑商品的真伪。具体的上链操作为:先调用商品的档案资料,再调用智能合约后,将商品的变更归属信息写入商品的档案资料中,该档案资料可以直接通过流通码查询。例如,白酒从经销商甲出售至经销商乙时,需要经销商乙和甲同时用私钥登入区块链后增加归属信息,由于需要甲、乙同时通过各自的私钥登录调用智能合约,且私钥是唯一的,在将归属信息写入区块链中时还需要经销商进行签名,签名和私钥是唯一对应的,所以在追溯商品来源时,经商是无法抵赖。在经销商本节点登记商品归属者变更信息,并将商品归属信息写入区块链时,记录归属者变更的位置信息和时间;该时间由区块产生的时间自动记录,区块时间能够用来印证商品的流通顺序。在s3中,商品专属标识信息从经销商节点流通至消费者节点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会通过印在包装内部的商品密钥和流通码查询商品的真伪和来源信息;当消费者在消费者节点,打开包装或者刮开密码覆盖条查看商品密钥,并与区块链上的信息比对,验证商品信息后,商品信息自动更新商品为已出售状态;查询流通码时,会出现下列情况:a:流通码不存在:则当前商品一定为仿冒品,因为生产厂家所有的正品都在区块链上登记;由于仿冒者可以从公开的区块链上查到厂家已经上链的商品的流通码,但是无法通过流通码反推出对应的私钥(即无法从公钥推导出私钥),所以仿冒者不可能在其仿冒的商品外包装上印刷上合法的流通码私钥。b:商品包装的特征与登记的信息不一致:商品的序列号、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等信息与链上登记的资料不一致;这种情况,可能是仿冒者把商品从其他正品的外包装上获得流通码,并印制在仿制品的包装上。c:商品生产日期晚于上链日期:通过对比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并与区块登记时的区块生成日期,即可知道商品的生成日期是否正确;厂家在生产完成后,才可能把商品的信息上链,而不可能尚未上产出来,就已经把商品上链了。d:卖家不持有商品归属者的账户:最终用户购买时,要求卖家通过app把商品的归属者转移到用户自己的账户,如果卖家无法转移,则说明商品的来源存在问题,即没有经过正规的转移流程。e:商品已经被出售:由于商品标识被查询时,如果已经被别人从消费者节点查询过,该商品会被标记为已出售;出现在这种情况,说明当前商品是假冒的,或者不是全新的。当出现上述任意情况时,消费者可以在消费者节点发送反向信誉标志至区块链,该流通码中全部经销商信誉值全部降低。打开商品包装后,用app扫描包装内的商品标识的私钥,把私钥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计算出公钥,公钥即为商品的标识,然后用商品标识作为参数,调用智能合约的接口,查询商品标识信息。可能存在如下情况:a:商品标识不存在:不存在则标识当前商品是仿冒的。b:商品实物的特征与登记的信息不一致:商品的外观,包括外形、尺寸、颜色、重量等信息与链上登记的资料不一致,则说明商品的外包装是正品,但是内部的商品已经被调换。c:商品标识与流通码不属于同一件商品:这种情况,说明商品本身和外包装不配对,说明全套商品是由两件商品的外包装和商品拼凑的,商品不是全新的。d:不是首次查询,显示商品已经被出售。当出现上述任意情况时,消费者可以在消费者节点发送反向信誉标志至区块链,该流通码中全部经销商信誉值全部降低。如果查询商品为正品,且流通信息正常,消费者可以在消费者节点发送正向信誉标志至区块链,该流通码中全部经销商信誉值全部增加。在本实施例中,信誉标识对应唯一的流通码;且信誉标识包括读取码;信誉标识与流通码中经销商节点配对时,信誉标识先从消费者节点传输至全部经销商节点,所有经销商节点与读取码进行配对,读取码只与流通码中经销商节点配对成功;信誉标识与经销商节点配对成功后,才会影响到经销商的初始信誉值;未配对成功的经销商节点的信誉值不会受到该信誉标识的任何影响。通过追溯商品的流通全流程,任何经销商节点(经销商)的信息都会被查询到,经销商的身份信息和信誉值一并呈现给最终用户,如果某个环节的经销商的信用度,则商品存在仿冒的风险,用户应考虑放弃购买。实例1:请参阅图4,1为代表厂家,2x、3x、4x、5x、6x代表经销商。a、b和c代表购买到仿冒品的消费者;a、b和c验证商品为仿冒品后,通过流通码追溯商品的来源路径,并为该路径上的经销商的信誉值-1;消费者a购买的商品的追溯的路径为a、64、54、43、32、21、1;b的追溯路径为b、65、54、43、32、21、1;c的追溯路径为:c、67、55、43、32、21、1;追溯之后,相关经销商节点的信用积分如下:节点仿冒数量信誉值变化641-1651-1671-1542-2551-1433-3323-3213-313-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装置,包括由多个节点去中心化连接形成的区块链,该装置部署于该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与每个经销商唯一对应的中端模块和与每个消费者唯一对应的终端模块;中端模块用于传输商品密钥和与商品密钥唯一对应的流通码,且中端模块设有初始信誉值;其中商品密钥用于承载商品特征信息,流通码用于承载商品流通信息;商品密钥和流通码经过各级中端模块流通至终端模块;各级中端模块将商品流通信息更新至流通码中;通过终端模块获取的商品密钥和流通码判断商品的正伪;若判断为伪劣产品则降低全部流通该商品流通码的中端模块的信誉值。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商家信誉值方法。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经销商经手的商品的为仿冒商品时,消费者节点的信誉标识会降低经销商节点的信誉值,这样如果经销商的信誉值过低时,说明该商家的仿冒数量偏高的,则商品的来源存在仿冒的风险,消费者容易虑放弃购买;2、同时,由于经销商的下游出现问题,则会影响自己的信用,则上游经销商必然会加强下游经销商的管理,同时会尽量避免从上游信用低的经销商处进货,对上游经销商形成压力,这样有助于经销商网络的相互监督,促进经销网络的健康发展。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