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80525发布日期:2020-02-08 07:0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景区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交通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家门,去往名胜景点旅游,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但景区人流过多带来的是更多的安全和人流监管难题,如游客进入非规划区域导致迷路、老人小孩走散等。目前主流的人流跟踪方法是基于机器视觉或者复杂的定位系统来实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人员跟踪是建立在视频处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之上,易受动态环境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数据处理复杂度高,计算量大。而使用定位系统,其定位精度有限,无法准确定位到景区内的每条线路,且在较偏僻的地方容易信号失联。因此,急需一种高效便捷的景区人员路线跟踪监测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其应用时,数据的传输计算量小,处理复杂度较低,且可以准确定位到游客经过的位置,进而对游客进行路线跟踪,不受环境因素影响,更为高效便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景区各路线景点处布设rfid读取设备,每个rfid读取设备设唯一编号,并在后端服务平台建立景区路线模型,各rfid读取设备均与后端服务平台建立通讯对接,景区路线模型中各景点处rfid读取设备均按唯一编号单独标记;

s2、游客携带rfid电子标签进景区游玩,rfid电子标签存储唯一识别码,游客每到一处景点,对应的rfid读取设备自动读取游客rfid电子标签内的唯一识别码,并将唯一识别码和自身唯一编号绑定后上传至后端服务平台;

s3、后端服务平台建立游客的信息备份库,信息备份库存储有各游客的身份信息,游客身份信息与其携带的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关联,后端服务平台接收唯一识别码和唯一编号后进行时间标记,然后对唯一识别码进行处理,确认游客身份信息,并根据唯一编号在景区路线模型中标记游客位置;

s4、后端服务平台根据相同唯一识别码所绑定的各唯一编号上传的时间先后顺序在景区路线模型中统计出对应游客的游玩路线信息,并确认游玩路线信息中各唯一编号位置所对应的时间点;

s5、将游客的游玩路线信息与其身份信息绑定,并一同存储在信息备份库中,然后统计出游客对应唯一识别码距最后一次上传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超过设定告警阈值,则后端服务平台发出告警信息;

s6、根据告警信息调取游客的游玩路线信息至景区路线模型中进行路线显示,根据显示的路线进行游客路线跟踪搜寻。

优选地,在步骤s1中,rfid读取设备与后端服务平台建立有线或/和无线通道连接,且rfid读取设备设在游客必经位置,其rfid信号读取范围覆盖必经通道。

优选地,在步骤s2中,将rfid电子标签设置在腕表装置中,腕表装置戴在游客身上,游客进入rfid读取设备的读取范围,rfid电子标签内的唯一识别码就自动被rfid读取设备读取,rfid读取设备可同时读取n个rfid电子标签并进行唯一识别码传送,n大于景区最高峰人流量。

优选地,在步骤s3中,信息备份库中存储的游客身份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入景区验票时间;信息备份库与景区的验票系统对接,来获取验票游客的身份信息;游客验票时配发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识别码与其身份信息相互关联。

优选地,在步骤s4中,游客的游玩路线信息统计步骤包括:

s41、接收唯一识别码和绑定的唯一编号时,生成时间戳集;

s42、根据唯一识别码轮询关联身份信息,确认游客身份,将唯一编号在景区路线模型中标定;

s43、按照时间戳集的生成先后顺序将同一游客在景区路线模型中表示出标定点,再将标定点进行连线处理,形成其对应的游玩路线;

s44、将游客对应游玩路线编译为景区路线模型可读取信息,再与其身份信息绑定一同存储在信息备份库中;

s45、当需要查看游客游玩路线时,从信息备份库中调取对应可读取信息至景区路线模型中进行显示,路线中显示各标定点的时间。

时间戳集具有报警和显著显示的作用,其具有方案有以下2种:

方案1:

时间戳集包括同一rfid读取设备首次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的首次时间戳和最后一次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的最后时间戳;

在景区路线模型表示出标定点时,将首次时间戳和最后时间戳赋予给标定点,使得在点击时可以查看首次时间戳和最后时间戳;

并且,根据首次时间戳和最后时间戳的时间差配置标定点的大小,标定点的大小随着时间差的变大而变大;

设置时间差阈值,若时间差超过时间差阈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将标定点、标定点大小、标定点的首次时间戳和最后时间戳同步给导游终端;

所述设置时间差阈值的方式由景区系统配置或由导游终端配置获得。

方案2:

时间戳集包括同一rfid读取设备多次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的多个时间戳;

在景区路线模型表示出标定点时,将多个时间戳以列表方式赋予给标定点,使得在点击时可以以列表方式查看多个时间戳;

并且,对多个时间戳中的首次时间戳和最后一次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时间差,并根据时间差配置标定点的大小,标定点的大小随着时间差的变大而变大;

设置时间差阈值,若时间差超过时间差阈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将标定点位置、标定点大小、标定点的首次时间戳和最后一次时间戳同步给导游终端;

所述设置时间差阈值的方式由景区系统配置或由导游终端配置获得。

优选地,在步骤s5中,告警阈值的设定步骤为:

s51、获取游客对应身份信息,包括年龄和性别,以及其对应唯一识别码最后一次上传的唯一编号标记点;

s52、根据其年龄和性别调取后端服务平台中与其性别相同、年龄段相同的其他游客在该唯一编号标记点到下一标记点的间隔时间,相同年龄段为与其年龄相差不超过五岁;

s53、将调取的其他游客所用的间隔时间进行对比,选出间隔时间最长的作为告警阈值。

优选地,游客游玩结束后,将rfid电子标签回收,将后端服务平台中与该rfid电子标签唯一识别码对应的身份信息关联取消,用于下一个游客重复使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可以准确定位到游客经过的位置,进而对游客进行路线跟踪。

2、本发明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数据的传输计算量小,处理复杂度较低,可以有效提高处理效率。

3、本发明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应用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路线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景区各路线景点处布设rfid读取设备,每个rfid读取设备设唯一编号,并在后端服务平台建立景区路线模型,各rfid读取设备均与后端服务平台建立通讯对接,景区路线模型中各景点处rfid读取设备均按唯一编号单独标记;

s2、游客携带rfid电子标签进景区游玩,rfid电子标签存储唯一识别码,游客每到一处景点,对应的rfid读取设备自动读取游客rfid电子标签内的唯一识别码,并将唯一识别码和自身唯一编号绑定后上传至后端服务平台;

s3、后端服务平台建立游客的信息备份库,信息备份库存储有各游客的身份信息,游客身份信息与其携带的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关联,后端服务平台接收唯一识别码和唯一编号后进行时间标记,然后对唯一识别码进行处理,确认游客身份信息,并根据唯一编号在景区路线模型中标记游客位置;

s4、后端服务平台根据相同唯一识别码所绑定的各唯一编号上传的时间先后顺序在景区路线模型中统计出对应游客的游玩路线信息,并确认游玩路线信息中各唯一编号位置所对应的时间点;

s5、将游客的游玩路线信息与其身份信息绑定,并一同存储在信息备份库中,然后统计出游客对应唯一识别码距最后一次上传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超过设定告警阈值,则后端服务平台发出告警信息;

s6、根据告警信息调取游客的游玩路线信息至景区路线模型中进行路线显示,根据显示的路线进行游客路线跟踪搜寻。

在步骤s1中,rfid读取设备与后端服务平台建立有线或/和无线通道连接。有线通道可采用布设通信电缆的方式进行连接,每隔一定距离可设信号调节器对传输信号进行放大调节等,防止因传输距离过长而造成信号传输失败;无线通道可采用短信上报或者景区内无线网覆盖的方式进行通信。

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可自由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射频识别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系统优势:

读取方便快捷: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有效识别距离更大,采用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时,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米以上;

识别速度快:标签一进入磁场,解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

数据容量大: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若包含字母,存储量则会更少;rfid标签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充到数10k;

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

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标签写入数据,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而且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少;

更好的安全性:不仅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而且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动态实时通信:标签以与每秒50~100次的频率与解读器进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出现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动态的追踪和监控。

rfid读取设备设在游客必经位置,其rfid信号读取范围覆盖必经通道,通常景区内游客通道都在几米范围内,一般的rfid读取设备均能在这个范围进行信号读取。

在步骤s2中,将rfid电子标签设置在腕表装置中,腕表装置戴在游客身上,游客进入rfid读取设备的读取范围,rfid电子标签内的唯一识别码就自动被rfid读取设备读取,rfid读取设备可同时读取n个rfid电子标签并进行唯一识别码传送,n大于景区最高峰人流量。rfid电子标签采用有源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是最近几年慢慢发展起来的,其远距离自动识别的特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潜质。在远距离自动识别领域,如智能监狱,智能医院,智能停车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及物联网等领域有重大应用。有源rfid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属于远距离自动识别类。产品主要工作频率有超高频433mhz,微波2.45ghz和5.8ghz。

rfid电子标签与rfid读取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通信协议采用iso/iec18000-7标准协议,iso/iec18000-7适用于超高频段433.92mhz,属于有源电子标签。规定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再加上防碰撞方法。

在步骤s3中,信息备份库中存储的游客身份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入景区验票时间;信息备份库与景区的验票系统对接,来获取验票游客的身份信息;游客验票时配发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识别码与其身份信息相互关联。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步骤s4中,游客的游玩路线信息统计步骤包括:

s41、接收唯一识别码和绑定的唯一编号时,生成时间戳集;

s42、根据唯一识别码轮询关联身份信息,确认游客身份,将唯一编号在景区路线模型中标定;

s43、按照时间戳集的生成先后顺序将同一游客在景区路线模型中表示出标定点,再将标定点进行连线处理,形成其对应的游玩路线;

s44、将游客对应游玩路线编译为景区路线模型可读取信息,再与其身份信息绑定一同存储在信息备份库中;

s45、当需要查看游客游玩路线时,从信息备份库中调取对应可读取信息至景区路线模型中进行显示,路线中显示各标定点的时间。

时间戳集具有报警和显著显示的作用,其具有方案有以下2种:

方案1:

时间戳集包括同一rfid读取设备首次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的首次时间戳和最后一次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的最后时间戳;

在景区路线模型表示出标定点时,将首次时间戳和最后时间戳赋予给标定点,使得在点击时可以查看首次时间戳和最后时间戳;

并且,根据首次时间戳和最后时间戳的时间差配置标定点的大小,标定点的大小随着时间差的变大而变大;

设置时间差阈值,若时间差超过时间差阈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将标定点、标定点大小、标定点的首次时间戳和最后时间戳同步给导游终端;

所述设置时间差阈值的方式由景区系统配置或由导游终端配置获得。

方案2:

时间戳集包括同一rfid读取设备多次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的多个时间戳;

在景区路线模型表示出标定点时,将多个时间戳以列表方式赋予给标定点,使得在点击时可以以列表方式查看多个时间戳;

并且,对多个时间戳中的首次时间戳和最后一次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时间差,并根据时间差配置标定点的大小,标定点的大小随着时间差的变大而变大;

设置时间差阈值,若时间差超过时间差阈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将标定点位置、标定点大小、标定点的首次时间戳和最后一次时间戳同步给导游终端;

所述设置时间差阈值的方式由景区系统配置或由导游终端配置获得。

如图2所示,其图为系统的显示界面,该界面分为报警查看区和总览区,在总览区内,针对不同的游客显示有不同的游览路线,其中如图2所示,其图中包括01、02、03三个游客的游览线路,其中02游客的线路中最后一个标定点的面积最大,已经超过了时间差阈值,因此将其信息独立的调配到报警查看区,同时该信息同步给导游终端,在报警查看区,其可以点击02游客最后一个标定点,可以查看其地理位置、时间戳集等信息。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在大流量的情况下,独立的依赖于时间戳的时间差阈值实现独立显示报警对象,从而便于监管人员查看,因为在流量大时,很难从众多的游客线路信息中找到目标游客,故此,其采用独立配置报警查看区的方式进行。从而降低监管人员的工作难度。

同时,本申请利用该rfid读取设备持续性的监管游客在同一游览点的持续时间,从而生成时间戳集,利用时间戳集进行管理,防止游客持续游览于一点,造成游览团的不同步,而造成的混乱。这样,导游可以远程配置所有游览点的时间差阈值,从而使得整个游览团的人员同步进行游览。

同时,图2的信息可以同步给导游终端,但考虑到导游终端的显示尺寸较小,则可以取消报警查看区,采用将出现报警的游客线路前置化处理,即将当前报警的游客线路02进行前置化,而将其余游客的线路01、02向后分层配置。因此只需一个显示界面即可。

在步骤s5中,告警阈值的设定步骤为:

s51、获取游客对应身份信息,包括年龄和性别,以及其对应唯一识别码最后一次上传的唯一编号标记点;

s52、根据其年龄和性别调取后端服务平台中与其性别相同、年龄段相同的其他游客在该唯一编号标记点到下一标记点的间隔时间,相同年龄段为与其年龄相差不超过五岁;

s53、将调取的其他游客所用的间隔时间进行对比,选出间隔时间最长的作为告警阈值。

游客游玩结束后,将rfid电子标签回收,将后端服务平台中与该rfid电子标签唯一识别码对应的身份信息关联取消,用于下一个游客重复使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