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端或PC端的超级指令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1606发布日期:2021-04-27 12:5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移动端或PC端的超级指令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移动端或pc端的超级指令框系统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信息管理、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端或pc端的超级指令框系统。


背景技术:

3.我们在使用手机或电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需要立即利用手机或pc来处理另外的事情,这时,需要离开或退出当前的应用,去寻找我们想要处理事情的那一款应用,由于手机或pc的应用程序比较多,翻找也不容易找到,即使找到了,有时也会忘了具体要干什么。同时,在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停的进入退出,重复录入各种信息,彼此独立,不能共享,而且这些应用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页面中,翻找、点击登录退出花去了人们很多时间与精力。而且,尽管已经退出了应用,但后台依旧在运行,占据内存,导致运行卡顿、耗电量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端或pc端的超级指令框系统,该系统通过浮动在桌面或各种应用程序之上的指令框,用户可以直接在指令框中输入有关想做的事情,系统就会智能识别并匹配或执行用户希望的应用程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处理事务的便利性、快捷性,提高了操作效率。
5.技术方案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端或pc端的超级指令框系统,以浮动在桌面或各个应用界面上的指令框为核心,通过智能识别输入的各种指令,自动匹配或打开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或直接执行指令,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处理事务的便利性、快捷性,提高了操作效率。(以下简称本系统)。
6.进一步的,浮动指令框(以下简称指令框)具有可以漂浮在移动端或pc端的桌面或打开的各个应用程序界面之上的任意位置,应用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微信、音乐、视频、办公软件、新闻资讯软件、购物软件、娱乐游戏软件等等各种应用程序界面。为了不影响视野视线及阅读浏览效果,浮动指令框在平时处于收起状态,在需要使用时可以点击打开。打开的指令框可以是半透明也可以是不透明,指令框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五角型、六角形、不规则多边形,以及以上各种形状的两种或多种组合等等。
7.进一步的,指令框的输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语音输入、文字输入、手写输入、复制黏贴输入、拍照摄像输入、扫一扫输入。输入的语言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中文、英文、法文、日文等等。
8.进一步的,本系统浮动指令框具有智能识别并执行各种指令,识别包括但不限于由文字、数字、文字与数字组合、中文、英语、图片等等单一或组合而成的各种指令,并且可
以匹配应用或执行以下(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如拨打电话、订机票、订酒店、订车票、购物、订外卖、导航、日程安排、打开微信(或某一项应用)、提醒服务、翻译、拍照、扫一扫、支付、缴费、滴滴出行、快递查询、录像、听音乐、查找移动端或pc上的相关文件图片视频等、搜索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等等,如果指令比较模糊,那么就会匹配可能相关的多个应用程序供用户选择,如果指令明确且单一,就会直接执行指令。
9.进一步的,后台具有以自然语言处理为核心、图像识别为辅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智能识别指令意图,根据意图匹配相应的应用程序或直接执行指令,如“给张三(通讯录里的人名)打电话”就会直接拨打张三的电话。
10.进一步的,后台具有自动识别并自动关闭已经打开但退居后台序列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后台自定义同时打开的前端应用程序容量,5个或8个及以上的排队序列数,按照应用程序退出时间顺序排列,假如用户设定最大打开容量为5个,最新退出的程序排在第一位,原来排在第一位的则退到第二位,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则退到第三位,依次类推,原来排在第五位的则自动关闭应用程序,如果有修改或未完成的需要保存的,在自动关闭之前会提示是否保存。
11.有益效果不论用户是在移动端或pc端处于何种应用中,都可以通过浮动指令框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快速、便捷地处理各种事务(应用),而不必频繁的离开或退出当前的应用,同时系统会自动关闭已经退居在后台的应用程序,手机会更顺畅、更省电。
12.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 为本发明所述的浮动指令框在移动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发明所述的浮动指令框识别指令并匹配与该指令相关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而且应当理解,这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6.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移动端101或pc端101的超级指令框102系统,以浮动在桌面或各个应用界面上的指令框102为核心,通过智能识别输入的各种指令,自动匹配或打开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或直接执行指令,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处理事务的便利性、快捷性,提高了操作效率。(以下简称本系统)。
17.进一步的,浮动指令框102(以下简称指令框102)具有可以漂浮在移动端或pc端的桌面或打开的各个应用程序界面之上的任意位置,应用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微信、音乐、视频、办公软件、新闻资讯软件、购物软件、娱乐游戏软件等等各种应用程序界面。为了不影响视野视线及阅读浏览效果,浮动指令框在平时处于收起状态如图一102所示意,在需要使用时可以点击打开。打开的指令框102可以是半透明也可以是不透明,指令框10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五角型、六角形、不规则多边形,以及以上各种形状的两种或多种组合等等。
18.进一步的,指令框102指令输入201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语音输入、文字输入、手写输入、复制黏贴输入、拍照摄像输入、扫一扫输入。输入的语言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中文、英文、法文、日文等等。
19.进一步的,本系统浮动指令框102具有智能指令识别202,并根据识别的指令是否明确进行判断,当识别的是指令明确203,就直接执行204;如果识别的结果是指令模糊205,就会匹配可能的应用程序206,供用户选择自己想要的应用207,进入执行208。识别包括但不限于由文字、数字、文字与数字组合、中文、英语、图片等等单一或组合而成的各种指令,并且可以匹配应用或执行以下(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如拨打电话、订机票、订酒店、订车票、购物、订外卖、导航、日程安排、打开微信(或某一项应用)、提醒服务、翻译、拍照、扫一扫、支付、缴费、滴滴出行、快递查询、录像、听音乐、查找移动端或pc上的相关文件图片视频等、搜索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等等,如果指令比较模糊,那么就会匹配可能相关的多个应用程序供用户选择,如果指令明确且单一,就会直接执行指令。
20.进一步的,后台具有以自然语言处理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智能识别指令意图,根据意图匹配相应的应用程序或直接执行指令,如“给张三(通讯录里的人名)打电话”就会直接拨打张三的电话。
21.进一步的,后台具有自动识别并自动关闭已经打开但退居后台序列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后台自定义同时打开的前端应用程序容量,5个或8个及以上的排队序列数,按照应用程序退出时间顺序排列,假如用户设定最大打开容量为5个,最新退出的程序排在第一位,原来排在第一位的则退到第二位,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则退到第三位,依次类推,原来排在第五位的则自动关闭应用程序,如果有修改或未完成的需要保存的,在自动关闭之前会提示是否保存。
22.具体实施例:在指令框102中,直接输入电话号码如02156789123或通讯录里的人名“张三”,系统识别是指令明确,就会直接把号码或张三的电话直接拨打出去。
23.在指令框102中输入“播放孙楠唱的神话”,系统识别是指令明确,就会直接播放孙楠唱的神话。
24.在指令框102中输入“买上海到北京的机票”,系统识别是指令明确,就会直接进入买上海到北京机票的界面。
25.在指令框102中输入“到北京”,系统识别是指令模糊的,就会提供如买机票、火车票、导航、订酒店等应用程序供用户选择。
26.在指令框102中输入“明天下午3点半与李四在荷花路茶吧见面谈合作事宜“,系统识别是指令明确,是日程安排,就会直接将以上事务安排到明天下午的日程表里。
27.在指令框102中输入通讯录的人名“张三”,系统识别是指令模糊的,就会提供如拨
打电话、微信、短消息等功能或应用程序供用户选择。
28.在指令框102中输入“15元”,系统识别是指令模糊的,是有关收取或支付的事项,就会提供如扫一扫、微信、支付宝、闪付等应用程序或相关银行的app支付系统供用户选择。
29.在指令框102中输入“空调”或
ꢀ“
买空调”,系统识别用户有多个购物app,没有明确是用哪个购物app,因此判断该指令是模糊的,就会提供用户已有的app如京东、天猫、苏宁、拼多多等应用程序供用户选择。
3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