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端子排图与电缆接线表相互转换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13691发布日期:2020-03-17 19:31阅读:9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端子排图与电缆接线表相互转换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变电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端子排图与电缆接线表相互转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网络,其内容包括高压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的控制、调节、测量与监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操作电源等系统。相应的,变电站内的接线也就比较复杂,且地位非常重要,接线的准确与否关系着电网的运行安全。

在变电站中运检调试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他们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的端子排图去变电站现场,对需要检测的装置设备需要翻阅端子排图才能确定接线的功能及对侧装置设备所对应的接点,这样的情况极其耗费运检调试人员的工作效率,因端子排图较多,很有可能造成看错,误接等操作,为安全埋下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变电站端子排图与电缆接线表相互转换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变电站端子排图与电缆接线表相互转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变电站中的屏柜分布图、电缆清册及端子排图;

步骤2、进行屏柜模型、端子排模型、电缆模型、和端子模型的创建;

屏柜模型的属性包括:屏柜唯一标识、屏柜名称和屏柜描述;

端子排模型的属性包括:端子排唯一标识、端子排名称、端子排描述、端子排所在屏柜的唯一标识;

电缆模型的属性包括:电缆唯一标识、电缆名称、电缆描述、电缆规格型号、电缆连接起点屏柜的唯一标识、电缆连接终点屏柜的唯一标识;

端子模型的属性包括:端子唯一标识、端子编号、端子对侧连接屏柜的唯一标识、端子所在端子排的唯一标识、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以及电回路中的回路编号;

步骤3、创建电缆连接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如果生成有屏柜模型,且生成端子排模型并与生成的屏柜模型关联,且生成端子模型并存在端子对侧连接屏柜的唯一标识和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则将存在端子对侧连接屏柜的唯一标识和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的端子模型存入端子模型集合中,进入步骤3.2;否则终止生成电缆连接表;

步骤3.2、遍历端子模型集合中相同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的各个端子模型,通过端子模型中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去查询对应的电缆模型,提取电缆模型中电缆名称及电缆规格型号存在电缆连接表的电缆规格栏;

通过该电缆模型中电缆连接起点屏柜的唯一标识和电缆连接终点屏柜的唯一标识去查询对应的起点屏柜的屏柜模型和终点屏柜的屏柜模型,将起点屏柜的屏柜模型中的屏柜名称和屏柜描述存在电缆连接表的起点屏柜栏,终点屏柜的屏柜模型的屏柜名称和屏柜描述则存在电缆连接表的终点屏柜栏;

通过该端子模型中端子所在端子排的唯一标识去查询对应的端子排模型,再通过端子排模型中端子排所在屏柜的唯一标识去查询屏柜模型,如果该屏柜模型与起点屏柜的屏柜模型相同,则将该端子模型中的端子编号和端子排模型中的端子排名称放入电缆连接表的起点屏柜端子号栏,如果该屏柜模型与终点屏柜的屏柜模型相同,则将该端子模型中的端子编号和端子排模型中端子排名称放入电缆连接表的终点屏柜端子号栏,

在电缆连接表中电缆芯号栏填入该端子模型的端子连接的电缆的芯号,将该端子模型中的回路编号填入电缆连接表中的备注栏。

如上所述的电缆的芯号为相同电缆的电缆纤芯的遍历次数。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直观的展示电缆的走向、全路径以及功能,有益于工程施工、投运后运维以及改扩建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2、简化图纸,提炼核心信息,减轻设计院设计制图校对任务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端子排图的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3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电缆连接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变电站端子排图与电缆接线表相互转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变电站中的屏柜分布图、电缆清册及端子排图;

步骤2、进行屏柜模型、端子排模型、电缆模型、和端子模型的创建:

步骤2.1、进行屏柜模型的创建,本实施例中,屏柜模型表示为cubicle,屏柜模型包括以下属性:屏柜唯一标识(id)、屏柜名称(name)、屏柜描述(desc);

根据屏柜分布图的信息描述,创建屏柜模型;

步骤2.2、进行端子排模型的创建,本实施例中,端子排模型表示为element,端子排模型包括以下属性:端子排唯一标识(id)、端子排名称(name)、端子排描述(desc)、端子排所在屏柜的唯一标识(cubicleid);根据端子排图提供的信息,创建对应屏柜下的端子排信息,完成端子排模型的创建。如图2所示,204表示端子排名称(name),205表示端子排描述(desc)。

步骤2.3、进行电缆模型的创建,本实施例中,电缆模型表示为cable,电缆模型包括以下属性:电缆唯一标识(id)、电缆名称(name)、电缆描述(desc)、电缆规格型号(specifications)、电缆总芯数(fibernumber)、电缆备用芯数(reservenumber)、电缆连接起点屏柜的唯一标识(cubiclea)、电缆连接终点屏柜的唯一标识(cubicleb);根据电缆清册提供的信息,创建屏柜间连接的电缆信息,完成对电缆模型的创建;如图2所示,202对应电缆名称(name),203对应电缆规格型号(specifications)。

步骤2.4、进行端子模型的创建,本实施例中,端子模型表示为terminalwiring,端子模型的属性包括:端子唯一标识(id)、端子功能描述(function)、端子内部接线(innercasing)、端子编号(number)、端子短接关系(shortened)、端子外部接线(outercasing)、端子对侧连接屏柜的唯一标识(outercubicleid)、端子所在端子排的唯一标识(elementid)、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cableid)、以及电回路中的回路编号(loopnumber),根据端子排图提供的信息,创建端子排模型对应端子模型,完成端子模型的创建;如图2所示,201对应的端子所在屏柜的屏柜唯一标识(outercubicleid),外部接线对应端子外部接线(outercasing),端子号对应端子编号(number),回路编号对应电回路中的回路编号(loopnumber),内部接线对应端子内部接线(innercasing),备注对应端子功能描述(function)。

步骤3、通过以下步骤生成电缆连接表。如附图3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判断步骤2是否生成屏柜模型,如果生成有屏柜模型,则进入步骤3.2;否则终止生成电缆连接表;

步骤3.2、判断步骤2是否生成端子排模型并与生成的屏柜模型关联,若生成端子排模型并与生成的屏柜模型关联,则进入步骤3.3;否则终止生成电缆连接表;

步骤3.3、遍历端子排模型对应的端子模型,判断端子模型中是否存在端子对侧连接屏柜的唯一标识和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如果存在,则将该端子模型存入端子模型集合中;如果不存在,则继续遍历端子排模型对应的端子模型;

步骤3.4、通过步骤3.3可以得到有电缆连接的端子模型集合,遍历该端子模型集合,提取生成电缆连接表所需的参数信息,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3.4.1:遍历端子模型集合中相同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的各个端子模型,通过端子模型中端子连接的电缆的唯一标识去查询对应的电缆模型,提取电缆模型中电缆名称及电缆规格型号存在电缆连接表的电缆规格栏,例如,图4中电缆连接表的“电缆规格”处;

通过该电缆模型中电缆连接起点屏柜的唯一标识和电缆连接终点屏柜的唯一标识去查询对应的起点屏柜的屏柜模型和终点屏柜的屏柜模型,将起点屏柜的屏柜模型中的屏柜名称和屏柜描述存在电缆连接表的起点屏柜栏,例如,图4中电缆连接表“起点屏柜”处,终点屏柜的屏柜模型的屏柜名称和屏柜描述则存在电缆连接表的终点屏柜栏,例如,图4中电缆连接表的“终点屏柜”处;

通过该端子模型中端子所在端子排的唯一标识去查询对应的端子排模型,再通过端子排模型中端子排所在屏柜的唯一标识去查询屏柜模型,如果该屏柜模型与起点屏柜的屏柜模型相同,则将该端子模型中的端子编号和端子排模型中端子排名称放入电缆连接表的起点屏柜端子号栏,如图4电缆连接表中第四列的“起点屏柜端子号”处,如果该屏柜模型与终点屏柜的屏柜模型相同,则将该端子模型中的端子编号和端子排模型中端子排名称放入电缆连接表的终点屏柜端子号栏,如图4表格中第六列的“终点屏柜端子号”,在图4电缆连接表中电缆芯号栏填入当前端子模型的端子连接的电缆的芯号,例如图4中“电缆芯号”处填入当前端子模型的端子连接的电缆的芯号,电缆的芯号按照相同电缆的电缆纤芯的遍历次数从1开始递增,1表示第一条找到的电缆纤芯;将该端子模型中的回路编号填入电缆连接表中的备注栏,例如图4电缆连接表中“备注”处;

当步骤3.4执行完成后,将生成的电缆连接表存入数据库中,至此,端子排与电缆接线表的关联逻辑已完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端子排图与电缆接线表相互转换的方法,主要将分散的端子排图及电缆清册,通过数据化,结构化的形式将其存储起来,并通过特定的算法自动将端子排中端子与电缆中纤芯相关联的方式,实现了一次整理建模永久使用的目的,减少了现场接线、运维调试人员在现场翻阅大量端子排图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减少了看错,接错的情况,也保证了变电站现场的安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