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57005发布日期:2020-04-10 23:2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有能力履行法律判决结果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人,又称老赖。目前,社会存在很多欠人钱财却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老赖,且由于老赖的信息不够广泛的为人所知,造成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用户a在不清楚用户b是老赖的情况下与用户b进行交易,可能会使用户a面临用户b拖账或欠账等经济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可以有效避免用户与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交易,从而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法律平台的公布请求,所述公布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所述公布请求用于请求公布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所述目标用户为失信被执行人;

将所述公布请求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共识;

若所述区块链网络达成共识,则对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进行上链处理,生成公布结果;

向所述法律平台发送公布响应,所述公布响应包括所述公布结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法律平台发送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执行信息至区块链节点,并通过共识及上链处理发布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使该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及该失信被执行人执行信息得到充分公开,有效避免了在与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交易时存在的经济风险,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法律平台的公布请求,所述公布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所述公布请求用于请求公布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所述目标用户为失信被执行人;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公布请求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共识;若所述区块链网络达成共识,则对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进行上链处理,生成公布结果;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法律平台发送公布响应,所述公布响应包括所述公布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该处理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条或多条第一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第一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接收法律平台的包括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执行信息的公布请求,该公布请求用于请求公布该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及该失信被执行人的执行信息,并通过共识及上链处理发布至区块链网络中,以使该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及该失信被执行人执行信息得到充分公开,有效避免了在与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交易时存在的经济风险,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装置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装置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信息处理方法,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架构图,该系统构架中包括法律平台101、区块链网络102、第一客户端103和第二客户端104。第一客户端103和第二客户端104的形态和数量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例如,也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客户端103,也可以包括两个客户端104。

区块链网络102包括多个区块链节点。图1以区块链网络102包括3个区块链节点为例。当然,区块链网络102还可包括3个以上区块链节点。区块链节点可以为全节点或其他类型的节点。全节点是指存储完整区块链的节点。全节点通常是高性能的计算设备。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多个独立的分布式节点(即区块链节点)保存相同的记录。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成为了可信的资源存储、转移和交易的基石。

法律平台101可以是法律机构所对应的平台,例如:法院总平台、地方法院平台,等等。该平台所对应的处理设备可以是法律机构的服务器或客户端。在实际应用中,一个或多个用户可以在法律平台101上进行操作。第一客户端103可以是与失信被执行人发生交易的用户的客户端,可以是第一用户105操作的客户端;第二客户端104可以是失信被执行人的客户端,可以是第二用户106操作的客户端。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在实际应用中,一个或多个用户可以操作第一客户端103或第二客户端104。其中,客户端可以为以下任一种:终端、独立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或者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developmentkit,sdk)。其中,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s,mid)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用户可以运用图1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不同信息处理方法,其中,以区块链节点1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为例:

法律平台101的操作用户111向区块链节点发送公布请求,区块链节点1在接收到该公布请求的情况下,对该公布请求进行共识及上链处理,并发送公布响应至法律平台101。

第一用户105可以通过第一客户端103向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一转移请求,该第一转移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根据该第一转移请求中所包含的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该区块链节点1在接收到该第一转移请求的情况下,可以发送第一转移响应至第一客户端103,即向第一用户105发送第一转移响应。第一转移响应用于响应第一转移请求,可以指示第一用户105可以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或指示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第一用户105不能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

可选的,第三用户可以通过其客户端向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三转移请求,该第三转移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根据第三转移请求中所包含的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向第四用户转移资产,该区块链节点1在接收到该第三转移请求的情况下,可以发送第三转移响应至第三用户,即向第三用户发送第三转移响应。第三转移响应用于响应第三转移请求,可以指示第三用户可以向第四用户转移资产,或指示第三用户为失信被执行人,第三用户不能向第四用户转移资产。

可选的,第五用户可以通过其客户端向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二查询请求,该第二查询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查询第六用户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并发送第二查询响应至第五用户,即向第五用户发送第二查询响应。第二查询响应用于响应第二查询请求,可以指示第六用户为失信被执行人,或指示第六用户不是失信被执行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框架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请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2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201~205部分。其中:

201、法律平台101发送公布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区块链节点1接收来自法律平台101的公布请求。

具体的,操作用户111通过法律平台101向区块链节点1发送公布请求,相应的,法律平台101接收操作用户111的公布请求。该公布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该公布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公布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或者,区块链节点1也可以在检测到法律平台101的操作用户111在法律平台101上新发布的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的情况下,自动同步更新该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其中,该目标用户为失信被执行人,该目标用户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数量视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例如:两个失信被执行人。

其中,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等等。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执行法院、执行文号、立案时间、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状态、未履行资产数量,等等。

202、区块链节点1将公布请求在区块链网络102中进行共识。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将公布请求中的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进行共识。通过共识算法保证每个节点新添加的区块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区块内记录了若干条交易记录,同时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哈希(hash)值,所有区块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保存前一个区块中的hash值,按顺序相连,组成了区块链。共识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算法、权益证明(proofofstake,pos)算法、授权权益证明(delegatedproofofstake,dpos)算法、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byzantinefaulttolerance,pbft)算法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公布请求可以包括法律平台101的数字证书的摘要哈希及法律平台101的公钥,则在对公布请求进行共识处理时,可以验证该法律平台101的数字证书的合法性,若该数字证书合法,则确定该公布请求通过共识。具体的,可以先判断数字证书库中是否包含法律平台101的数字证书的摘要哈希,确定与法律平台101的数字证书的摘要哈希相匹配的目标数字证书,该目标数字证书携带有目标公钥,判断法律平台101的公钥与目标公钥是否相同。若数字证书库中包含该法律平台101的数字证书的摘要哈希,并且法律平台101的公钥与该目标数字证书携带的目标公钥相同,则确定该公布请求数据通过共识。其中,法律平台101的数字证书是证书机构根据法律平台101发送的法律平台101的公钥及法律平台101的认证信息生成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公布请求还可以包括法律平台101的第一签名,该第一签名为法律平台101的操作用户111对公布请求进行签名得到的。则区块链节点1可以对第一签名进行验证,若对该第一签名验证成功,则确定该公布请求通过共识。例如:以哈希算法为例,法律平台101对公布请求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哈希值1。法律平台101的操作用户111再采用法律平台101的私钥对哈希值1进行签名,得到第一数字签名,然后发送该公布请求和第一数字签名至区块链节点。相应地,区块链节点1可通过法律平台101的公钥对第一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哈希值1,再将公布请求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哈希值2。如果哈希值2与哈希值1相同,则区块链节点1对第一数字签名验证成功。其中,公钥和私钥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创建。此处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可包括但不限于:elgamal算法(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rabin算法(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diffie-hellman算法(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ecc算法(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203、区块链节点1对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进行上链处理。

具体的,若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对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进行上链处理。

例如,区块链网络包括区块链节点1~区块链节点3。区块链节点1在接收到该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的情况下,可由某一个区块链节点(例如,证明工作量最大的节点)对该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该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进行校验,可以为对法律平台101的第一数字签名进行校验。若验证通过,生成一个包括该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该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的第一区块,并对该第一区块进行共识,当共识通过时,对该第一区块进行上链。

204、区块链节点1生成公布结果。

具体的,在公布请求通过共识并上链的情况下,生成公布结果,该公布结果可以包括上链结果(成功或失败)和公布请求的摘要哈希等等。

205、区块链节点1发送公布响应至法律平台101。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发送公布响应至法律平台101,相应的,法律平台101接收该公布响应。其中,该公布响应包括公布结果。

可见,通过实施图2所描述的方法,法律平台101可以发送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及失信被执行人执行信息至区块链节点1,并通过共识及上链处理发布至区块链网络102中,以使该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及该失信被执行人执行信息得到充分公开,有效避免了在与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交易时存在的经济风险,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图3所示的实施例可在图2所示实施例之后执行,即步骤306在步骤205之后执行。如图3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306~308部分。其中:

306、第一用户105发送第一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区块链节点1接收来自第一用户105的第一转移请求。

具体的,第一用户105通过第一客户端103发送第一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第一客户端103接收第一用户105的公布请求。该第一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105的身份信息,第二用户106的身份信息及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其中,身份信息可以为身份证号码、姓名,等等。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可以为实际的货币量,例如:100元人民币、1000元人民币。也可以为可兑换为实际货币的资产,例如:房产、地产,等等。该第一转移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根据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例如:用户a发送第一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该第一转移请求包括的第一转移资产数量1000元,那么该第一转移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将用户a的1000元人民币转移至用户b。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用户105在发送第一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之前,还可以通过第一用户105的私钥对该第一转移请求进行签名,得到第二数字签名,进一步的,区块链节点1可以通过第一用户105的公钥对第二数字签名进行合法性校验,当验证通过后,执行根据第二用户106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二用户106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步骤;否则,返回执行失败结果。此处对第二数字签名进行校验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2中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307、区块链节点1根据第二用户106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二用户106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具体的,可以根据步骤201中法律平台101向区块链节点1发送的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中是否包含第二用户106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二用户106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若包含,则为失信被执行人,继续执行向第一用户105发送第一转移响应的步骤,即步骤308;若不包含,则区块链节点1可以根据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

308、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一转移响应至第一用户105。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一转移响应至第一用户105,相应的,第一用户105接收该第一转移响应。该第一转移响应用于指示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可选的,该第一转移响应可以包括第一转移结果,例如:转移失败的结果、提示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的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用户105在接收该第一转移响应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是否继续执行该第一转移请求。若继续执行,则区块链节点1继续执行根据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若取消继续执行,则区块链节点1取消执行根据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的步骤。

可见,通过实施图3所描述的方法,区块链节点1在接收到第一用户105发送的第一转移请求的情况下,确定出该第一转移请求中包含的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则向第一用户106发送第一转移响应,以指示该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这样能够对与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交易的用户进行提示,以使用户获知对方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避免用户与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交易,提高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多种场景中,例如:买卖交易场景、转账汇款场景,等等。下面以买卖交易场景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过程。

法院a判定用户a为失信被执行人,则将用户a的姓名、身份证号、执行信息、钱款金额,等等。通过法律平台101发布在区块链网络102中。用户b打算从用户a处购买货物,该货物所需的金额为1000元,则用户b通过区块链网络102转移1000元给用户a,区块链网络102中的区块链节点1检测到该用户a为失信被执行人,则发送“用户a为失信被执行人,请注意!”等相关信息至用户b。

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4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401~407部分。其中:

401、第一用户105发送第二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区块链节点1接收来自第一用户105的第二转移请求。

具体的,第一用户105通过第一客户端103发送第二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第一客户端103接收第一用户105的公布请求。该第二转移请求包括第一用户105的身份信息,第二用户106的身份信息及第二转移资产数量,该第二转移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根据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用户105在发送第二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之前,还可以通过第一用户105的私钥对该第二转移请求进行签名,得到第三数字签名,进一步的,区块链节点1可以通过第一用户105的公钥对第三数字签名进行合法性校验,若验证通过,则执行根据第二用户106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二用户106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步骤;若验证不通过,则返回执行失败结果。此处对第三数字签名进行校验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2中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402、区块链节点1根据第二用户106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二用户106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步骤4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307的描述,在此不赘述。若确定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则执行确定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步骤,即步骤403;若第二用户106不是失信被执行人,则可以根据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向第二用户106转移资产。

403、区块链节点1确定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

具体的,若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则区块链节点1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该未履行资产数量是由法院裁定的第二用户拖欠的资产数量,此处拖欠的资产数量可以为实际的货币量,例如:1000元人民币、10000元人民币。

404、区块链节点1确定第二转移资产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确定第二转移资产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若是,则执行从第二转移资产数量中扣除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步骤,即步骤405;若否,则可以将该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全部扣除。

405、区块链节点1从第二转移资产数量中扣除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

具体的,在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情况下,从第二转移资产数量中扣除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可选的,还可以将从第二转移资产数量中扣除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后的第一剩余资产数量转移至第二用户106。例如:第一用户105向第二用户106转移1000元,而第二用户106未履行资产数量是900元,则从1000元中扣除900元用于偿还未履行资产数量,剩余的100元转移给第二用户106。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小于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全部扣除。例如:第一用户105向第二用户106转移300元,而第二用户106未履行资产数量是900元,则将300元全部扣除。可选的,也可以按预设比例扣除,例如:扣除第二转移资产的80%。

406、区块链节点1生成第一扣除结果。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在从第二转移资产数量中扣除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扣除结果。该第一扣除结果用于指示从第二转移资产数量中扣除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扣除情况,例如:扣除的金额、扣除的原因,等等。

407、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二转移响应至第一用户105及第二用户106。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二转移响应至第一用户105及第二用户106,相应的,第一用户105及第二用户106接收该第二转移响应。其中,第二转移响应包括第一扣除结果。

可选的,也可以将该第二转移响应发送至法律平台101,以使法律平台101更新第二用户106的执行状态,例如:已撤销、已还款,等等。

可见,通过实施图4所描述的方法,区块链节点1在接收到第一用户105发送的第二转移请求的情况下,确定出该第二转移请求中包含的第二用户106为失信被执行人及该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若第二转移请求中的第二资产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则从第二资产的数量中扣除第二用户106的未履行资产数量。这样能够有效监测失信被执行人的资产流通情况,及时弥补失信被执行人拖欠的债款,提高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多种场景中,例如:给扣除老赖养老金等固定收入场景,汇款转账场景,等等。下面以扣除老赖养老金的场景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过程。

用户a给用户b发放11月的养老金2000元,区块链网络102中的区块链节点1检测到该用户b为失信被执行人,且该用户b拖欠的资产量为800元,则从用户a发放给用户b的2000元中扣除800元,用于偿还用户b拖欠的资产。

请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5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501~505部分。其中:

501、第三用户107发送第三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区块链节点1接收来自第三用户107的第三转移请求。。

具体的,第三用户107通过第二客户端104发送第三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第二客户端104接收第三用户107的第三转移请求。该第三转移请求包括第三用户107的身份信息、第四用户108的身份信息及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其中,身份信息及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可以参照步骤306中第一转移请求中身份信息及第一转移资产数量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该第三转移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根据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向第四用户108转移资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三用户107在发送第三转移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之前,还可以通过第三用户107的私钥对该第三转移请求进行签名,得到第四数字签名,进一步的,区块链节点1可以通过第三用户107的公钥对第四数字签名进行合法性校验,若验证通过,则执行根据第三用户107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三用户107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步骤;若验证不通过,则返回执行失败结果。此处对第四数字签名进行校验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2中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502、区块链节点1根据第三用户107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三用户107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步骤502中确定第三用户107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307中确定第二用户106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描述,在此不赘述。若确定第三用户107为失信被执行人,则执行确定第三用户107的资产消费限制数量的步骤,即步骤503;若第三用户107不是失信被执行人,则可以根据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将第三用户107的资产转移至第四用户108。

503、区块链节点1确定第三用户107的资产消费限制数量。

具体的,若第三用户107为失信被执行人,则区块链节点1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三用户107的资产消费限制数量。该资产消费限制数量是由法院裁定的第三用户107可以消耗的资产的额度,例如:第三用户107在星级宾馆、酒店、高尔夫场地每次最高可以消费10000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区块链节点1在确定第三用户107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第三用户107发送第四转移响应,该第四转移响应用于指示第三用户107不允许向第四用户108转移资产。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在多种场景中,例如:炒股、出行、买房、网购,等等。以限制老赖购买火车票场景为例:用户a在购买火车票时,区块链网络102中的区块链节点1通过用户a的身份信息检测到该用户a为失信被执行人,则不允许用户a购买火车票,购买失败。

504、区块链节点1确定第三转移资产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资产消费限制数量。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确定第三转移资产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资产消费限制数量。若是,则执行向第三用户107发送第三转移响应的步骤,即步骤505;若否,则可以根据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将第三用户107的资产转移至第四用户108。

505、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三转移响应至第三用户107。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三转移响应至第三用户107,相应的,第三用户107接收该第二转移响应。其中,第二转移响应用于指示不允许向第四用户108转移资产。可选的,该第一转移响应可以包括第二转移结果,例如:转移失败的结果、第三用户107转移的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已超过资产消费限制数量的结果。

可见,通过实施图5所描述的方法,区块链节点1在接收到第三用户107发送的第三转移请求的情况下,确定出该第三用户107为失信被执行人及该第三用户107的资产消费限制数量,若第三转移请求中的第三资产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用户107的资产消费限制数量,则本次不允许向第四用户108转移资产。这样能够对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消费情况,警醒失信被执行人尽快还清拖欠的债款,提高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多种场景中,例如:限制老赖五星级酒店高消费场景,限制老赖高尔夫球场高消费场景等等。下面以限制老赖五星级酒店高消费场景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过程。

用户a在住某五星酒店时,花费2000元人民币,在付款时,区块链网络102中的区块链节点1检测到该用户a为失信被执行人,且该用户a的在五星酒店的消费限额为1000元,由于2000元大于1000元,则不允许向商家用户b转移2000元人民币,消费失败。

请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6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601~606部分。其中:

601、法律平台101发送第一查询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区块链节点1接收来自法律平台101的第一查询请求。

具体的,操作用户111通过法律平台101发送第一查询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法律平台101接收操作用户111的第一查询请求。该第一查询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该第一查询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查询该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其中,目标用户及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的详细描述可参照步骤20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法律平台101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之前,法律平台101的操作用户111还可以通过法律平台101的私钥对该第一查询请求进行签名,得到第五数字签名,进一步的,区块链节点1可以通过法律平台101的公钥对第五数字签名进行合法性校验,若验证通过,则执行根据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的步骤;若验证不通过,则返回执行失败结果。此处对第五数字签名进行校验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2中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602、区块链节点1根据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及目标用户未履行资产数量。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根据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与目标用户身份信息相对应的总资产数量,其中,总资产数量可以为实际的货币量,例如:10000元人民币、100000元人民币。也可以为可以兑换成实际货币量的资产,例如:房产、地产、股票,等等。总资产还可以包括子女的房产、夫妻共同财产,等等。则在计算总资产数量时,可以将除实际货币的资产换算成实际货币量,例如:可以将房产拍卖,变现为实际货币。此处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描述可参见上述步骤403,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确定总资产数量后,法律平台101还可以发送冻结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该冻结请求包括目标用户身份信息,用于请求冻结该目标用户的总资产。例如:冻结银行账户、虚拟支付平台账号、查封房产,等等。

603、区块链节点1确定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确定总资产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若是,则执行从总资产数量中扣除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步骤,即步骤604;若否,则可以将该总资产数量全部扣除。

604、区块链节点1从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中扣除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

具体的,在总资产数量大于或等于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情况下,从总资产数量中扣除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可选的,还可以将从总资产数量中扣除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后的第二剩余资产数量转移至目标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总资产数量小于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将该总资产数量全部扣除。例如:用户a为失信被执行人,法院a调查用户a的总资产有20000元,而用户a未履行资产数量是30000元,则扣除全部20000元用于偿还未履行资产数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区块链节点1在从总资产数量中扣除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之前,可以将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发送给法律平台101,法律平台101在接收到该总资产数量后,发送扣除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该扣除请求包括目标用户身份信息,可选的,也可以包括扣除资产数量,以使区块链节点1扣除目标用户的资产。

605、区块链节点1生成第二扣除结果。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在从总资产数量中扣除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扣除结果。该第二扣除结果用于指示从总资产数量中扣除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的情况,例如:扣除的金额、扣除的原因,等等。

606、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一查询响应至法律平台101。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一查询响应至法律平台101,相应的,法律平台101接收该第一查询响应。其中,第一查询响应包括第二扣除结果。

可见,通过实施图6所描述的方法,法律平台101可以查询失信被执行人的总资产数量,并从总资产数量中扣除失信被执行人未履行的资产数量,这样能够充分掌握失信被执行人的资产情况,及时收缴失信被执行人拖欠的债款,提高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多种场景中,例如:老赖住房拍卖、老赖资产划扣、老赖夫妻共同财产执行、老赖子女房产执行,等等。下面以老赖资产划扣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过程。

例如:用户a为失信被执行人,法院a调查用户a的所有资产后,确定用户a总资产有20000元,而用户a未履行资产数量是18000元,则从20000元中扣除18000元用于偿还未履行资产数量。

请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7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701~705部分。其中:

701、法律平台101发送更新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区块链节点1接收来自法律平台101的更新请求。

具体的,操作用户111通过法律平台101发送更新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法律平台101接收操作用户111的更新请求。该更新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该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区块链节点1将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其中,目标用户及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的详细描述可参照步骤20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该执行状态可以包括:已撤销、执行中,等等。其中,已撤销表示失信被执行人已履行未缴纳资产,即已缴纳拖欠资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法律平台101发送更新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之前,可以先确定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是否已还清,若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是已还清,则发送更新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若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是没有还清,则结束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法律平台101在发送更新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之前,法律平台101的操作用户111还可以通过法律平台101的私钥对该更新请求进行签名,得到第六数字签名,进一步的,区块链节点1可以通过法律平台101的公钥对第六数字签名进行合法性校验,若验证通过,则执行将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的步骤;若验证不通过,则返回执行失败结果。此处对第六数字签名进行校验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2中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702、区块链节点1将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并生成更新结果。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接收到法律平台101发送更新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更新请求中的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将该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并生成更新结果,该更新结果用于指示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已撤销成功,即目标用户的失信被执行人身份撤销成功。

703、区块链节点1将更新结果在区块链网络102中进行共识。

具体的,可以通过验证法律平台101的数字证书的合法性及法律平台101对更新结果的数字签名,即步骤701中的第六签名,完成在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此处对法律平台101的数字证书及对第六签名进行校验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2中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704、区块链节点1对更新结果进行上链处理。

具体的,若区块链网络达成共识,则对更新结果进行上链处理。此处对更新请求上链处理的方法可参见前述步骤203中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705、区块链节点1发送更新响应至法律平台101。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发送更新响应至法律平台101,相应的,法律平台101接收更新响应。其中,该更新响应包括更新结果。

可见,通过实施图7所描述的方法,法律平台101可以将已还款的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以指示目标用户的失信被执行人身份撤销成功。这样能够将失信被执行人已经还款的情况进行公开。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多种场景中,例如:老赖主动还款、强制执行老赖资产进行还款情况,等等。下面以老赖主动还款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过程。

例如:失信被执行人用户a的未履行资产数量是20000元,某日,用户a主动还清20000元债务,法院a确定用户a已经偿还20000元债务,则向区块链节点1请求将用户a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

请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8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801~804部分。其中:

801、第五用户109发送第二查询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区块链节点1接收来自第五用户109的第二查询请求。

具体的,第五用户109通过第一客户端103发送第二查询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相应的,第一客户端103接收第五用户109的第二查询请求。该第二查询请求包括第五用户109的身份信息及第六用户110的身份信息,该第二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查询第六用户110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五用户109在发送第二查询请求至区块链节点1之前,还可以通过第五用户109的私钥对该第二查询请求进行签名,得到第七数字签名,进一步的,区块链节点1可以通过第五用户109的公钥对第七数字签名进行合法性校验,若验证通过,则执行根据第六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第六用户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步骤;若验证不通过,则返回执行失败结果。此处对第七数字签名进行校验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2中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802、区块链节点1根据第六用户110的身份信息确定第六用户110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步骤802中确定第六用户110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307中确定第二用户106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描述,在此不赘述。若确定第六用户110为失信被执行人,则执行确定第六用户110的执行信息的步骤,即步骤803;若第六用户110不是失信被执行人,则可以返回第三查询响应,该第三查询响应,用于指示第六用户110不是失信被执行人的结果。

803、区块链节点1确定第六用户110的执行信息。

具体的,若第六用户110为失信被执行人,则进一步确定第六用户的执行信息。

804、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二查询响应至第五用户109。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1发送第二查询响应至第五用户109,相应的,第五用户109接收该第二查询响应。其中,第二查询响应包括第六用户110的执行信息。

可见,通过实施图8所描述的方法,区块链节点1在接收到第五用户109发送的第二查询请求的情况下,确定出该第二查询请求中包含的第六用户110为失信被执行人,则进一步确定第六用户110的执行信息,并将该第六用户110的执行信息发送给第五用户109。这样能够提供查询失信被执行人身份及执行信息的途径,以使普通用户及时了解失信被执行人的情况,提高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多种场景中,例如:老赖贷款场景、买卖交易场景、老赖任职场景,等等。下面以职场任职场景,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过程。

用户a准备任职总经理,用户b通过区块链网络102中的区块链节点1检测到该用户a为失信被执行人,则驳回用户a任职总经理的决定。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请参见图9所示,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运行如下单元:

收发单元901,用于接收法律平台的公布请求,所述公布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所述公布请求用于请求公布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所述目标用户为失信被执行人;

处理单元902,用于将所述公布请求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共识;若所述区块链网络达成共识,则对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进行上链处理,生成公布结果;

所述收发单元901,还用于向所述法律平台发送公布响应,所述公布响应包括所述公布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转移请求,所述第一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第一转移资产数量,所述第一转移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资产;

处理单元902,还可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则所述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第一转移响应,所述第一转移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信息包括未履行资产数量,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二转移请求,所述第二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第二转移资产数量,所述第二转移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资产;

处理单元902,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若所述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则从所述第二转移资产数量中扣除所述第二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并生成第一扣除结果;

所述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第二转移响应,所述第二转移响应包括所述第一扣除结果。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信息包括资产消费限制数量,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接收第三用户的第三转移请求,所述第三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三用户的身份信息,第四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第三转移资产数量,所述第三转移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向所述第四用户转移资产;

处理单元902,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三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以及所述第三用户的资产消费限制数量;若所述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资产消费限制数量,则所述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向所述第三用户发送第三转移响应,所述第三转移响应用于指示不允许向所述第四用户转移资产。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信息包括未履行资产数量,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接收所述法律平台的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

处理单元902,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若所述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则从所述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中扣除所述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并生成第二扣除结果;

所述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向所述法律平台发送第一查询响应,所述第一查询响应包括所述第二扣除结果。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信息包括执行状态,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接收所述法律平台的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

处理单元902,还可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生成更新结果;将所述更新结果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共识;若所述区块链网络达成共识,则对所述更新结果进行上链处理;

所述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向所述法律平台发送更新响应,所述更新响应包括所述更新结果。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接收所述第五用户的第二查询请求,所述第二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第五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六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第六用户是否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

处理单元902,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六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出所述第六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以及所述第六用户的执行信息;

所述收发单元901,还可用于向所述第五用户发送第二查询响应,所述第二查询响应包括所述第六用户的执行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的信息处理方法所涉及的部分步骤可由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单元来执行。例如,图2中所示的步骤201和205可由收发单元901执行;又如,图2所示的步骤202可由处理单元902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另外的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单元来构成,这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

请参见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及通信接口1003,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及通信接口1003通过至少一条通信总线连接,处理器1001被配置为支持处理设备执行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方法中处理设备相应的功能。

存储器1002用于存放有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至少一条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

通信接口1003用于接收数据和用于发送数据。例如,通信接口1003用于发送公布请求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003接收法律平台的公布请求,所述公布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所述公布请求用于请求公布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所述目标用户为失信被执行人;

将所述公布请求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共识;

若所述区块链网络达成共识,则对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及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信息进行上链处理,生成公布结果;

通过通信接口1003向所述法律平台发送公布响应,所述公布响应包括所述公布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003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转移请求,所述第一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第一转移资产数量,所述第一转移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转移资产数量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资产;

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则通过通信接口1003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第一转移响应,所述第一转移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执行信息包括未履行资产数量,该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003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二转移请求,所述第二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第二转移资产数量,所述第二转移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资产;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

若所述第二转移资产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则从所述第二转移资产数量中扣除所述第二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并生成第一扣除结果;

通过通信接口1003向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第二转移响应,所述第二转移响应包括所述第一扣除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执行信息包括资产消费限制数量,该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003接收第三用户的第三转移请求,所述第三转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三用户的身份信息,第四用户的身份信息及第三转移资产数量,所述第三转移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向所述第四用户转移资产;

根据所述第三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三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以及所述第三用户的资产消费限制数量;

若所述第三转移资产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资产消费限制数量,则通过通信接口1003向所述第三用户发送第三转移响应,所述第三转移响应用于指示不允许向所述第四用户转移资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执行信息包括未履行资产数量,该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003接收所述法律平台的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

若所述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则从所述目标用户的总资产数量中扣除所述目标用户的未履行资产数量,并生成第二扣除结果;

通过通信接口1003向所述法律平台发送第一查询响应,所述第一查询响应包括所述第二扣除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执行信息包括执行状态,该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003接收所述法律平台的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

将所述目标用户的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撤销,生成更新结果;

将所述更新结果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共识;

若所述区块链网络达成共识,则对所述更新结果进行上链处理;

通过通信接口1003向所述法律平台发送更新响应,所述更新响应包括所述更新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003接收所述第五用户的第二查询请求,所述第二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第五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六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第六用户是否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

根据所述第六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出所述第六用户为所述失信被执行人,以及所述第六用户的执行信息;

通过通信接口1003向所述第五用户发送第二查询响应,所述第二查询响应包括所述第六用户的执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memory),可以用于存储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中所示实施例中处理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至少一条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