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4351发布日期:2019-10-15 17:3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显示设备在销售时基本都是整体的,而在智能镜子领域,通常包括一镜面玻璃和显示装置,而镜面玻璃在运输、使用时比较容易碎,也就是说整体销售的智能镜子在镜面玻璃损坏后再更换镜面玻璃十分麻烦,并且使用者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改变显示装置安装在镜面玻璃安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由于智能镜子的镜面玻璃比较容易碎或者刮花,因此在运输和销售时要求非常高,并且当镜面玻璃损坏刮花后需要返厂修理,使用者使用维修成本高,并且没办法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更换安装显示模块与镜面玻璃或者面板安装的位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通过模块化的结构解决智能镜子的镜面玻璃比较容易碎或者刮花,因此在运输和销售时要求非常高,并且当镜面玻璃损坏刮花后需要返厂修理,使用者使用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块和面板,显示模块与面板安装固定,所述显示模块能够通过面板显示内容,所述面板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与后面板面接触安装;

所述后面板与显示模块安装形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后面板的厚度不大于前面板厚度。

优选的,所述后面板的厚度控制1-5mm。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后壳和前框,所述后壳设有开口的安装腔体,所述前框安装于安装腔体的开口处,并且安装后呈凸台结构。

优选的,所述后壳远离开口一侧的外周缘设有遮挡凸缘。

优选的,所述后面板贴附于前面板远离后壳的一侧,用于保证与前面板接触,并且所述后面板与触摸屏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触摸屏、显示屏和PCB板,所述触摸屏与显示屏分别与PCB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触摸屏与显示屏叠加于前框靠近后壳的一侧,所述PCB板安装于安装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还包括连接边框,所述连接边框一侧面与后壳靠近开口的面接触安装,另一平行侧面与前面板接触安装。

优选的, 所述连接边框分别与后壳和前面板连接的两个侧面的间距小于前框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边框内周缘与前框的外周缘为间隙配合。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模块中增设独立的后面板保证了显示模块的独立性,还可以通过后面板与前面板结合增加显示模块的适用范围,比如适用于智能镜子。而使用者在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中的前面板使用的过程中损坏需要更换,或者使用者需要更换新的前面板,亦或者使用者想更换显示模块与前面板的安装位置,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使用者只需将连接边框与前面板分离然后再将连接边框通过胶水与新的位置固定即可。保证安装的简便性,也可以实现用户的DIY体验,有效的降低使用者的维修支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壳的示意图。

图中标示:

10-显示模块;

101-后面板、102-触摸屏、103-前框、104-显示屏、105-PCB板、106-后壳、1002-围边、1001-遮挡凸缘;

20-连接边框、203-3M防水胶;

30-前面板、4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或“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考图1、2和3所示,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块10和面板,显示模块10与面板安装固定,所述显示模块10能够通过面板显示内容,所述面板包括前面板30和后面板101,所述前面板30与后面板101面接触安装;

所述后面板101与显示模块10安装形成一体。

可以理解的,为了解决由于智能镜子通常是除了显示模块10外还包括了一块镜面玻璃,而通常的加工是将显示模块10和镜面玻璃一起组装,而镜面玻璃比较容易碎因此在运输和销售时要求非常高,并且当镜面玻璃损坏后需要返厂修理,并且没办法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更换安装显示模块10与镜面玻璃或者面板安装的位置的问题。实施例中将智能显示设备改为模块化,本实施例中是将设备中具有展示内容的显示模块10设为单独的显示单元模块,也可以认为是在将显示屏104和PCB板105等设设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该单独的模块可以单独销售和单独的使用,并且满足显示内容的目的。此时,实际使用时,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镜子的显示模块10拥有一块单独的后面板101,而在需要将显示模块10与前面板30安装时,只需将前面板30和后面板101进行面接触贴合并使用粘贴胶进行安装固定在所需的位置即可。实现了生产、运输的方便,并且可进行非专业的更换玻璃镜面。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模块10中增设独立的后面板101保证了显示模块10的独立性,还可以通过后面板101与前面板30结合增加显示模块10的适用范围,比如适用于智能镜子。而使用者在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中的前面板30使用的过程中损坏需要更换,或者使用者需要更换新的前面板30,亦或者使用者想更换显示模块10与前面板30的安装位置,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使用者只需将连接边框20与前面板30分离然后再将连接边框20通过胶水与新的位置固定即可。

通常的智能显示设备通常具备了触屏功能,而电容式触控屏可以简单地看成是由四层复合屏构成的屏体:最外层是玻璃保护层,接着是导电层,第三层是不导电的玻璃屏,最内的第四层也是导电层。最内导电层是屏蔽层,起到屏蔽内部电气信号的作用,中间的导电层是整个触控屏的关键部分,四个角或四条边上有直接的引线,负责触控点位置的检测。以下采用智能镜子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模块10具有触摸功能,因此可以认为相当于采用了两块面板组成最外层的玻璃保护层,也可以认为,既保证了显示模块10的单独使用的功能,也可以实现与前面板30组合的显示设备。

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保证模块化后的显示模块10的轻便性,所述后面板101的厚度不大于前面板30厚度。

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显示模块10的模块化,同时又不至于在与前面板30组装后,后面板101与前面板30的总厚度太厚,因此控制后面板101的厚度不大于前面板30的厚度。而本实施例中通常的做法是将后面板101的厚度设为小于前面板30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的后面板101的厚度设为比前面板30的厚度,可以认为,这些实施例中在降低后面板101和前面板30总厚度的时候,主要是通过降低后面板101的厚度,也就是尽可能的选择较薄的后面板101,然后再配合传统的镜面玻璃,达到整体降低前面板30和后面板101的厚度总和。

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30和后面板101的厚度相同,可以认为前面板30厚度和后面板101厚度相同,也就是后面板101与前面板30的用材是相同的厚度也是相同的,大小不一样。

这里所说的前面板30和后面板101选用的面板包括亚克力板、普通玻璃、镜面玻璃或透明PC板等。可以理解的,所述前面板30和后面板101为具有透光功能的透光面板,而前面板30还可以为具有透光功能的镜面玻璃,而改透光功能的镜面玻璃为现常规智能镜子使用的镜面玻璃,通常的可以是具有非金属镀膜的镜面玻璃。当然也可以是普通的镜面玻璃。

一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30选用普通玻璃,而后面板101采用亚克力板;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30选用镜面玻璃,所述后面板101采用透明PC板;再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30和后面板101都采用普通玻璃。

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成本和重量,所述后面板101的厚度控制1-5mm。

将显示模块10的后面板101厚度严格的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使得模块坏后的显示模块10能够单独使用,能够有效的减轻重量显示模块10的重量,并且降低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后面板101的厚度控制为2mm;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后面板101的厚度分别控制为1mm或者5mm。生产时可以根据客户使用要求进行选配不同厚度。

参考附图4和6所示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块10还包括后壳106和前框103,所述后壳106设有开口的安装腔体,所述前框103安装于安装腔体的开口处,并且安装后呈凸台结构。所述后面板101贴附于前面板30远离后壳106的一侧,用于保证与前面板30接触。并且所述后面板101与触摸屏102面接触。

需要指出的是电容式触摸屏102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102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玻璃保护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102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102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显示模块10安装在腔体内,外壳可以有效的保证显示模块10的不被外力破坏,保证寿命,同时凸台结构将显示模块10的显示屏104等较后壳106凸起一定高度,有效的保证贴附在前框103的后面板101充分的与前面板30实现面接触,尽可能的防止出现后面板101与前面板30非面接触,而出现人体无法触发触摸屏102的情况,有效的减少出现触摸不灵敏的问题。本实施方案中采用凸台结构,保证凸起端部上的后板面更容易与前面板30接触,而后面板101又与触摸屏102为常规的触摸屏102显示装置的安装方式,即使用者通过触摸前面板30相应的地方实现人机交互的目的。

参考附图5所示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块10包括触摸屏102、显示屏104和PCB板105,所述触摸屏102与显示屏104分别与PCB板105电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4和PCB板105安装在后壳106的内腔,后壳106与前框103可以将显示屏104和PCB板105固定安装在腔体内,并且显示屏104能够通过前面框向外展示内容,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前面框与后壳106可以通过卡扣、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安装。

参考附图5所示,实施例中,后面板101、触摸屏102、显示屏104叠加形成显示模块10,并且触摸屏102和显示屏104分别电连接PCB板105,显示单元模块与PCB板105分别通过前面框安装固定在后壳106的腔体。而所述的PCB板105在采用了现比较常规的智能镜子的PCB板105,而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手段,这里不在赘述。

参考附图4所示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屏102与显示屏104叠加于前框103靠近后壳106的一侧,所述PCB板105安装于安装腔体内。

可以理解的,将后面板101安装在前框103的靠近凸台的顶端,并且将触摸屏102与显示屏104叠加于前框103靠近后壳106的一侧,所述后面板101能够与触摸屏102形成面接触安装,有效的保证触摸屏102的使用,也就是在实施例中,使用者在触摸前面板30时,就可以实现通过触摸屏102进行交互的目的。

参考附图3所示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化智能显示设备还包括连接边框20,所述连接边框20一侧面与后壳106靠近开口的面接触安装,另一平行侧面与前面板30接触安装。并且所述连接边框20与后壳106靠近开口连接的一侧的外边缘有凸起的围边1002。所述后壳106远离开口一侧的外周缘设有遮挡凸缘1001。

可以理解的,安装后使得所述遮挡凸缘1001与围边1002实现配合能够实现遮挡灰尘由于安装间隙的问题直接落入显示模块10的内部。同时也使得显示模块10的外观更加美观。

本实施例中,具体使用时将前框103和后壳106卡扣安装,然后将连接边框20又顶部套入凸台结构,并且所述连接边框20一侧面通过螺钉与后壳106靠近开口的一面安装固定,保证连接边框20的内壁与所述前框103的外壁处于接触或非接触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接触配合或者间隙配合连接。而此时,连接边框20的围边1002遮挡住所述前框103,围边1002的上端部延伸至遮挡凸缘1001。

参考附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围边1002为由连接边框20逐渐远离连接边框20中心的渐扩结构。

可以理解为,所述边围为类似喇叭的结构,此处,实际使用时,由于边围是渐扩结构,此时的边围端部的内径大于根部的内径,在将显示模块10与连接边框20压紧时,渐扩结构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保证显示模块10能够更顺畅的与连接边框20安装,提高生产的效率。

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边围渐扩结构中,边围倾斜的角度控制在0-2°。这里的角度不可倾斜太大,否则边围与显示模块10安装后的间隙过大,容易积累灰尘和水。

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边框20分别与后壳106和前面板30连接的两个侧面的间距小于前框103的高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前框103顶部的后面板101能够接触到前面板30,解决在使用者触摸前面板30时由于前面板30与后面板101为非面接触导致的无触摸反应或者触摸不灵敏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将用于连接后壳106与前面板30的连接边框20的高度大小设定为比前框103凸起后盖的高度大小,在安装是可以保证后面板101的外表面是略高于连接边框20与前面板30安装的面,而为了保证安装通常是在连接边框20与后壳106接触安装的位置增设一个柔软弹性的密封圈40。

实际使用时,首先预先通过3M防水胶203将连接边框20与前面板30安装固定后,将密封圈40放置在连接边框20远离前面板30的一侧面上,紧接着将凸台结构的前框103套入连接边框20,并且所述连接边框20一侧面通过螺钉与后壳106靠近开口的一面安装固定,保证连接边框20的内壁与所述前框103的外壁处于间隙配合连接。而此时,连接边框20的围边1002遮挡住所述前框103,围边1002的上端部延伸至遮挡凸缘100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