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型控制装置及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4667发布日期:2019-12-24 21:4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扩充型控制装置及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扩充型控制装置及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装置(工业电脑)已经广泛应用于例如通讯、工业自动化、医疗、环保、航空等领域,因应不同的产业需求而发展出不同规格的控制装置。

现有一种控制装置,可以利用乙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ethercat)模块化弹性扩充且能够安装于嵌入式轨道(dinrail),此类控制装置在其后侧会形成用以与嵌入式轨道相容的导槽并设有能固定于嵌入式轨道的锁扣机构。此外,控制装置设有处理器以处理数据及指令,当处理器运作时会产生热能,需要迅速散热以避免处理器温度过高而失效,所以控制装置通常设有散热器以增加散热速度,此类控制装置的散热器通常位于前侧或顶侧。目前此类控制装置在体积小型化方面仍未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型化的扩充型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型化的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

本实用新型的扩充型控制装置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主机及至少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该主机包括机壳及控制模块。该机壳包括主壳体及散热器,两者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该主壳体具有位于前侧的面板部,该散热器连接于该主壳体的后侧并具有基壁、连接该基壁并在上下方向延伸且彼此间隔并排的多个鳍片,及连接该基壁且分别位于所述鳍片左右两侧的两个安装部,定义该机壳的左右其中一侧为第一侧且其中另一侧为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有第一滑接部。该控制模块设于该容置空间并包括电路板、处理器及第一连接器,该电路板平行该散热器的基壁设置,该第一连接器与该处理器电连接且露出该机壳的第一侧。该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连接于该机壳的第一侧且具有与该第一滑接部相配合滑接的第二滑接部,以使该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通过该第二滑接部与该机壳以相对滑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该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还具有与该第一连接器配合电连接的第一对接端子组、位于该第二滑接部相反侧且结构与该机壳的第一滑接部相同的第三滑接部,及位于该第一对接端子组相反侧且端子配置与该控制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相同的第一端子组。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主壳体还具有朝上的顶壁部及朝下的底壁部,且该顶壁部与该底壁部形成多个对流孔以供气体上下流通散热。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主机还包括热管,该热管与该处理器及该散热器接触连接。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还具有形成于该基壁的安装槽以容置该热管。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扩充型控制装置适用于安装至嵌入式轨道,其中,该散热器还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鳍片及安装部的第一安装导槽,该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还具有位于后侧的第二安装导槽,该第一安装导槽及该第二安装导槽相连通以配合容置该嵌入式轨道。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还具有第一容置槽以容置该第一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与该处理器电连接且露出该机壳的第二侧,该扩充型控制装置还包含至少一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该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连接于该机壳的第二侧,且具有与该第二连接器配合电连接的第二对接端子组,及位于该第二对接端子组相反侧且端子配置与该控制模块的第二连接器相同的第二端子组。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还具有第二容置槽以容置该第二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还具有两个位于第二侧的第一定位孔,每一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还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及位于所述定位柱相反侧且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同的两个第二定位孔。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面板部具有往后侧内缩的内缩段,该控制模块还包括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与该处理器电连接且露出于该内缩段。

本实用新型的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适用于在侧边连接至少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该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包含机壳及控制模块。该机壳包括主壳体及散热器,两者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该主壳体具有位于前侧的面板部,该散热器连接于该主壳体的后侧并具有基壁、连接该基壁并在上下方向延伸且彼此间隔并排的多个鳍片,及连接该基壁且分别位于所述鳍片左右两侧的两个安装部,定义该机壳的左右其中一侧为第一侧且其中另一侧为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接部,该滑接部适用于供该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与该机壳以相对滑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该控制模块设于该容置空间并包括电路板、处理器及第一连接器,该电路板平行该散热器的基壁设置,该第一连接器与该处理器电连接且露出该机壳的第一侧以适用于电连接该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主壳体还具有朝上的顶壁部及朝下的底壁部,且该顶壁部与该底壁部形成多个位置相对应的对流孔以供气体上下流通散热。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还包含热管,该热管与该处理器及该散热器接触连接。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还具有形成于该基壁的安装槽以容置该热管。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适用于安装至嵌入式轨道,其中,该散热器还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鳍片及安装部的安装导槽以配合容置该嵌入式轨道。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还具有第一容置槽以容置该第一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与该处理器电连接且露出该机壳的第二侧以适用于电连接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还具有第二容置槽以容置该第二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还具有两个位于第二侧的定位孔,以供该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的两个定位柱插接定位。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面板部具有往后侧内缩的内缩段,该控制模块还包括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与该处理器电连接且露出于该内缩段。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通过该散热器连接于该主壳体的后侧并与该主壳体共同组合成机壳,能够缩小整体的体积,且通过散热器的安装部不仅能增加该散热器的热容量以增进该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且安装部用以设置固接扣件以固定于嵌入式轨道或是固定于壁面,能使该主机被悬挂固定时整体重量分布较为平均,进而降低固接扣件的载重并增进该主机被悬挂固定的牢靠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扩充型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主机的立体图;

图4是该主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该主机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6是该主机的控制模块的立体图;

图7是该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该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及

图9是该主机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至一嵌入式轨道(dinrail,未图式),该扩充型控制装置100包含:一主机10、多个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及多个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多个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和多个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为范例说明,但是也可以依据使用需求只设置一个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或只设置一个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或不设置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

参阅图3至图6,该主机10包括一机壳1、一控制模块2、一热管3及一金属散热板4。该机壳1包括一主壳体11及一散热器12,两者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13。该主壳体11具有位于前侧的一面板部111、朝上的一顶壁部112及朝下的一底壁部113(见图9),且该顶壁部112与该底壁部113形成多个对流孔以供气体上下流通散热。该散热器12连接于该主壳体11的后侧并具有一基壁121、连接该基壁121并在上下方向延伸且彼此间隔并排的多个鳍片122、连接该基壁121且分别位于所述鳍片122左右两侧的两个安装部123,及在左右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鳍片122及安装部123的一第一安装导槽124。该第一安装导槽124用以配合容置该嵌入式轨道。该两安装部123用以在该第一安装导槽124的上下两侧设置固接扣件(未图示),所述固接扣件用以卡扣于该嵌入式轨道。所述鳍片122在两安装部123之间形成多个连通上下两侧的气体流道,即相邻的鳍片122之间及各安装部123与其相邻的鳍片122之间各形成一气体流道,以供气体在上下方向流动而将该散热器12上的热能带走。该两安装部123也具有增加该散热器12的热容量的功能以增进该散热器12的散热效果。在变化的实施态样中,该散热器12也可不设置第一安装导槽124,且可通过设于该两安装部123的固接扣件固定于一壁面(未图示),例如一机柜的壁面。通过该散热器12连接于该主壳体11的后侧并与该主壳体11共同组合成机壳1,相较于一般将散热器设于上方的机壳而言,不仅能够降低机壳1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并能缩小整体的体积,且通过散热器12的安装部123设置固接扣件以固定于嵌入式轨道或是固定于壁面,能使该主机10被悬挂固定时整体重量分布较为平均,进而降低固接扣件的载重并增进该主机10被悬挂固定的牢靠性。

定义该机壳1的左右其中一侧为第一侧14且其中另一侧为第二侧15,在本实施例中,以该机壳1的前视视角观之,该机壳1的右侧为第一侧14,该机壳1的左侧为第二侧15,当然,在变化的实施态样,也可使该机壳1的左侧为第一侧14,而该机壳1的右侧为第二侧15。该第一侧14形成有一第一滑接部1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滑接部16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滑轨且该对滑轨分别自该主壳体11及该散热器12在该第一侧14的上缘及下缘往上、下两侧凸出。该第一滑接部16用以组装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将于下文中进一步说明。

该控制模块2设于该容置空间13并包括多个电路板21、一处理器22、一第一连接器23、一第二连接器24及多个不同种类的电连接器25(连接埠)。所述电路板21彼此平行相间隔且平行该散热器12的基壁121设置,而且所述电路板21彼此电连接。该处理器22设于靠近该散热器12的电路板21,该第一连接器23与该处理器22电连接且露出该机壳1的第一侧14,该第二连接器24与该处理器22电连接且露出该机壳1的第二侧15。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器23与该第二连接器24都设于靠近该散热器12的电路板21,其中该第一连接器23用以与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电连接,该第二连接器24用以与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电连接。此外,该散热器12还具有一第一容置槽125、一第二容置槽126及形成于该基壁121的一安装槽127。该第一容置槽125用以容置该第一连接器23,该第二容置槽126用以容置该第二连接器24,借此可以缩减该主机10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该安装槽127用以容置该热管3,该热管3与该处理器22及该散热器12接触连接,以增加处理器22与散热器1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而且该金属散热板4设于其中两电路板21之间,以增加控制模块2整体的散热效能,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两个电路板21,该金属散热板4即设于两电路板21之间。该主壳体11的面板部111具有往后侧内缩的一内缩段111a,所述电连接器25设于靠近该面板部111的电路板21并与该处理器22电连接且露出于该内缩段111a,通过在该内缩段111a处形成的内缩空间可供容置与所述电连接器25对接的线缆插头(未图示),可以节省线缆插头凸出机壳1外所需的空间。在变化的实施例,若不设置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即可省去第二连接器24及相应配合第二连接器24的结构。

参阅图7至图9,所述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连接于该机壳1的第一侧14,每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具有与该第一滑接部16相配合滑接的一第二滑接部201,以使该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通过该第二滑接部201与该机壳1以相对滑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每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还具有与该第一连接器23配合电连接的一第一对接端子组202、位于该第二滑接部201相反侧且结构与该机壳1的第一滑接部16相同的一第三滑接部203,及位于该第一对接端子组202相反侧且端子配置与该控制模块2的第一连接器23相同的一第一端子组20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滑接部201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滑槽且该对滑槽的开放侧相向,以使该第二滑接部201与该第一滑接部16在上下方向相对限位固定。在变化的实施态样,该第一滑接部16可为滑槽,而该第二滑接部201为滑轨,也可实施。由于每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的第三滑接部203结构与该机壳1的第一滑接部16相同,故能以相同方式接续组合。详细而言,所述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与该主机10组装时,先将其中之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的第二滑接部201自前往后与该机壳1的第一滑接部16滑接固定,相邻该主机10的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通过第一对接端子组202与该主机10的第一连接器23形成电连接,再将其余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依序组装,将欲组装的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的第二滑接部201与已组装的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的第三滑接部203滑接固定,且使相邻的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通过第一端子组204及第一对接端子组202形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是以乙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ethercat)传输,可以依据使用需求不限数量的扩充。此外,每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还具有位于后侧的一第二安装导槽205,该第二安装导槽205与该第一安装导槽124相连通并用以配合容置该嵌入式轨道,也就是说,所述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也能固定于该嵌入式轨道,而且所述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利用滑接方式组装,当其中有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故障时可以方便直接抽换,只要将故障的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往前抽出,再将替换的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由前往后滑入被替换的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原先设置的位置即可,无须全部拆卸再重新组装。同理,也能抽出其中一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进行检修后再回复原位。也就是方便维护及更换插拔式输入输出模块20。

所述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连接于该机壳1的第二侧15,每一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具有与该第二连接器24配合电连接的一第二对接端子组301,及位于该第二对接端子组301相反侧且端子配置与该控制模块2的第二连接器24相同的一第二端子组302。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器12还具有两个位于第二侧15的第一定位孔128,每一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还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28相配合的定位柱303,及位于所述定位柱303相反侧且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28相同的两个第二定位孔304。欲将所述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与该主机10组装时,先将其中一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的定位柱303对准并插入该散热器12的第一定位孔128,而使该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与该主机10相对定位并能同时导引该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的第二对接端子组301与该主机10的第二连接器24对接形成电连接。同样地,其余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依序组装时,也可通过定位柱303插入相邻的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的第二定位孔304而相对定位且同时导引第二对接端子组301与相邻的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的第二端子组302对接形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还具有位于后侧的一第三安装导槽305,该第三安装导槽305与该第一安装导槽124相连通并用以配合容置该嵌入式轨道,也就是说,所述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也能固定于该嵌入式轨道。所述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可以依据使用需求调整,且各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可以有不同的电路配置并可配置不同的连接埠,所述高速输入输出界面模块30可用以连接例如摄像装置等需要传输大量数据资料的电子装置。

综上所述,通过该散热器12连接于该主壳体11的后侧并与该主壳体11共同组合成机壳1,能够缩小整体的体积,且通过散热器12的安装部123不仅能增加该散热器12的热容量以增进该散热器12的散热效果,且安装部123用以设置固接扣件以固定于嵌入式轨道或是固定于壁面,能使该主机10被悬挂固定时整体重量分布较为平均,进而降低固接扣件的载重并增进该主机10被悬挂固定的牢靠性。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