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标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6838发布日期:2020-02-18 14:08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标定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定板领域,具体为一种3d标定板。



背景技术:

目前机器视觉行业内,通用的视觉标定板是在一个平面上印刷一些圆、方块类的有颜色差异的区别符号,当相机对这个标定板拍照时,找到不同颜色差异的标识符号,来实现物理坐标系和相机坐标系的关联统一。但是,在3d相机采集的点云图像中,增加了高度方向的图像信息,通用的标定板不能做到有效的特征选取标定,只能通过人眼和手动来选择特征简单标定,这种精度很差,操作调试复杂,不确定性因素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标定板,能满足之前2d通用标定板的功能使用,而且能方便的使用在3d图像标定系统上,达到兼容通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标定板,包括不透光的基板1,所述基板1顶面设有凸台2阵列m×n,所述阵列行列垂直,所述凸台2形状为正四棱台,所述凸台2顶面设有标识符3,所述凸台2用于3d图像标定,所述标识符3用于2d图像标定。当3d相机对标定板拍照时,由于基板1顶面上有凸台2,从而可以在xyz三个维度方向上成立体图像;而且因为凸台2的尺寸可以度量,每次3d拍照的点云图像都是一致的,所以可以通过标定算法将3d点云图像和标定板进行标定拼接;当需要使用2d相机进行标定时,由于凸台2顶面有一个标识符3,2d相机拍照可以准获取坐标位置,同样的可以通过标定算法将2d图像和标定板进行标定。

优选的是,所述凸台2侧面的倾角为20度至45度之间。凸台2侧面倾角过大容易使3d点云成像在斜面处图像出现丢帧现象,造成图像连贯性差,最终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

优选的是,所述凸台2高度为3mm至6mm之间。若高度过高意味着凸台2侧面倾角过大,会影响测量精度,若倾角过小会则凸台2的z轴测量数据和基板1的z轴测量数据之差积无明显差异,不利于整体数据分析。

优选的是,所述基板1底端设有凹槽4。凹槽4宽度尺寸略大于直线电机轨道尺寸,连接方式为螺纹式连接,可以固定在需要使用的任意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基板1材质为铝合金属或者陶瓷。铝合金属或者陶瓷的材质反光效果明显,相机在采集过程中不容易出现丢帧现象,点云成像轮廓越接近真实物体轮廓,且整体重量较轻,易于搬运或拆卸,硬度相对较高不容易变形,从而保证了标定板平面度和整体突起标识的高度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3d标定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3d标定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3d标定板,包括不透光的基板1,所述基板1顶面设有凸台2阵列m×n,所述阵列行列垂直,所述凸台2形状为正四棱台,所述凸台2顶面设有标识符3,所述凸台2用于3d图像标定,所述标识符3用于2d图像标定。当3d相机对标定板拍照时,由于基板1顶面上有凸台2,从而可以在xyz三个维度方向上成立体图像;而且因为凸台2的尺寸可以度量,每次3d拍照的点云图像都是一致的,所以可以通过标定算法将3d点云图像和标定板进行标定拼接;当需要使用2d相机进行标定时,由于凸台2顶面有一个标识符3,2d相机拍照可以准获取坐标位置,同样的可以通过标定算法将2d图像和标定板进行标定。

优选的是,所述凸台2侧面的倾角为20度至45度之间。凸台2侧面倾角过大容易使3d点云成像在斜面处图像出现丢帧现象,造成图像连贯性差,最终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

优选的是,所述凸台2高度为3mm至6mm之间。若高度过高意味着凸台2侧面倾角过大,会影响测量精度,若倾角过小会则凸台2的z轴测量数据和基板1的z轴测量数据之差积无明显差异,不利于整体数据分析。

优选的是,所述基板1底端设有凹槽4。凹槽4宽度尺寸略大于直线电机轨道尺寸,连接方式为螺纹式连接,可以固定在需要使用的任意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基板1材质为铝合金属或者陶瓷。铝合金属或者陶瓷的材质反光效果明显,相机在采集过程中不容易出现丢帧现象,点云成像轮廓越接近真实物体轮廓,且整体重量较轻,易于搬运或拆卸,硬度相对较高不容易变形,从而保证了标定板平面度和整体突起标识的高度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3d标定板,可以在满足2d图像标定的同时,方便的进行3d空间的坐标系标定,标定板采用凸台2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稳定高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