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6014发布日期:2020-02-28 07:5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相对滑动的机体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可携式电子装置普及已久,其中滑盖式电子装置在消费市场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滑盖式电子装置的可相对滑动的两机体需通过导电线(如扁平电缆)来相互电性连接,此导电线需能够随着两机体的相对滑动而产生相应的弯曲及移动。

图1示出现有一种滑盖式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图2示出图1的滑盖式电子装置的展开状态。现有电子装置50的机体52具有供导电线56通过的开口52a。在图1所示状态下,导电线56在开口52a的右侧内缘52a1处穿过开口52a,而在图2所示状态下,导电线56在开口52a的左侧内缘52a2穿过开口52a。亦即,当电子装置50的机体52与机体54相对滑动于图1所示状态与图2所示状态之间时,导电线56会随着机体52与机体54的相对滑动而改变其与开口52a的相对位置,使机体52、机体54及导电线56能够顺利作动。为了使导电线56能够产生所述位移,机体52的开口52a需具有足够大的宽度。然而,过大的开口52a会使机体52的内部空间在图2所示状态下被开口52a暴露,而影响其外观及对内部组件的保护效果,且为了解决此问题可能需在机体52或机体54增设遮蔽结构,而会增加制造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具有较佳的外观及对其内部组件的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及导电线。第一机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机体滑设于第一机体且具有第二开口。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滑动至第一位置而覆盖第一机体,且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滑动至第二位置而展开于第一机体。导电线包括固定区段及活动区段。固定区段配置于第二机体内且延伸至第二开口处。活动区段至少部分地配置于第一机体内且穿过第一开口而在第二开口处连接于固定区段。当第二机体滑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位于第一开口内的活动区段与第一开口的相对位置不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相对位置是在第二机体的滑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区段的子区段位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子区段位于第一机体内,子区段的长度不小于第二机体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滑动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滑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第一开口的内缘推抵活动区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子区段延伸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随着第二机体从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的移动而缩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子区段未弯折,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子区段弯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活动区段在第一机体内具有弯折部,当第二机体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移动时,弯折部沿反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机体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活动区段在第一机体内具有相互平行的两延伸部,弯折部连接于两延伸部之间,各延伸部的长度随着弯折部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而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线是扁平电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显示面,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显示面被第二机体覆盖,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显示面被第二机体暴露。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中,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对滑动时,位于第一机体的第一开口内的导电线与第一开口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第一开口不需为了供导电线的活动区段移动而具有大的宽度。藉此,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对展开时,不会因机体有过大的开口而影响其外观及对内部组件的保护效果,且不需为此而在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额外增设遮蔽结构,从而可节省电子装置的制造组装成本。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一种滑盖式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

图2示出图1的滑盖式电子装置的展开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4示出图3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

图5a及图5b是图3的电子装置分别于不同视角的分解图;

图6是图3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图8及图9分别示出图6及图7的导电线;

图10是图7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100:电子装置;

52、54:机体

52a:开口

52a1:右侧内缘

52a2:左侧内缘

56:导电线

110:第一机体;

110a:显示面;

110b:第一开口;

120:第二机体;

120a:第二开口;

130:导电线;

130a、130b:末端;

132:固定区段;

134:活动区段;

134a:子区段;

c:弯折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e:延伸部;

l:长度;

x: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4示出图3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第一机体110例如具有显示面110a而为平板计算机或其他在功能上类似于平板计算机的装置,第二机体120滑设于第一机体110,且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滑动至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而覆盖第一机体110的显示面110a,亦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滑动至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而展开于第一机体110以暴露第一机体110的显示面110a。

图5a及图5b是图3的电子装置分别于不同视角的分解图。图6是图3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图4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请参考图5a至图7,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导电线130。导电线130例如是扁平电缆且用以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互电性连接,导电线可用以提供信号传递或电源供应的任一或两者,且导电线130可随着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滑动而产生相应的弯曲及移动。其中,导电线130例如是藉其相对的两末端130a、130b分别连接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内的电子组件。第二机体120内的电子组件例如是照明光源或信息显示面板。

图8及图9分别示出图6及图7的导电线。图10是图7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的导电线130包括固定区段132及活动区段134,图8及图9具体标示出了固定区段132及活动区段134的范围。如图10所示,第一机体110具有第一开口110b,第二机体具有第二开口120a。固定区段132被固定于第二机体120内且延伸至第二机体120的第二开口120a处。活动区段134至少部分地配置于第一机体110内且穿过第一机体110的第一开口110b而在第二开口120a处连接于固定区段132。当第二机体120沿第一方向d1或反向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滑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在第二机体120的滑动方向上,位于第一开口110b内的活动区段134与第一开口110b的相对位置不变。需说明的是,当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滑动时,在第一开口110b处,导电线130的活动区段134会沿图6及图7的上下方向以通过第一开口110b的方式移动,因此可理解,上述”位于第一开口110b内的活动区段134”指的是活动区段134的连续的多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连续的多个时间点依序通过第一开口110b,且上述”与第一开口110b的相对位置不变”指的是活动区段134的这些部分在第一开口110b内的位置皆相同。

在此配置与作动方式之下,第一开口110b不需为了供导电线130的活动区段134移动而具有大的宽度。藉此,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如图4及图6所示相对展开时,不会因机体有过大的开口而影响其外观及对内部组件的保护效果,且不需为此而在第一机体110或第二机体120额外增设遮蔽结构,从而可节省电子装置100的制造组装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110如图6所示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活动区段134的子区段134a(标示于图6及图8)未弯折地延伸于第一开口110b与第二开口120a之间且位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而隐藏。第一开口110b与第二开口120a之间的距离随着第二机体120从所述第一位置往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而缩短。当第二机体120如图7所示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活动区段134的子区段134a弯折地卷收于第一机体110内而隐藏。其中,子区段134a的长度l不小于第二机体120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滑动距离x(标示于图7)。藉此,在第二机体120的滑动过程中,即使导电线130的活动区段134未在第一机体110的第一开口110b内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产生位移,仍可通过具有足够长度的子区段134a的弯曲及移动而使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及导电线130能够顺利作动。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导电线130的作动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当第二机体120滑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第一机体110例如藉其第一开口110b的内缘推抵导电线130的活动区段134,使导电线130能够顺利地随着第二机体120的滑动而弯曲、移动于图6及图7所示状态之间。此外,导电线130的活动区段134在第一机体110内具有弯折部c及相互平行的两延伸部e,弯折部c连接于两延伸部e。当第二机体120沿第一方向d1从所述第一位置往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导电线130的弯折部c如图6至图7所示沿反向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移动。反之,当第二机体120沿第二方向d2从所述第二位置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导电线130的弯折部c如图7至图6所示沿反向于第二方向d2的第一方向d1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移动。各延伸部e的长度随着弯折部c沿第二方向d2的移动而增加且随着弯折部c沿第一方向d1的移动而增加。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线130的活动区段134可通过其他适当方式而可动地配置于第二机体120,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中,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对滑动时,位于第一机体的第一开口内的导电线与第一开口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第一开口不需为了供导电线的活动区段移动而具有大的宽度。藉此,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对展开时,不会因机体有过大的开口而影响其外观及对内部组件的保护效果,且不需为此而在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额外增设遮蔽结构,从而可节省电子装置的制造组装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