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摆动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4995发布日期:2020-05-15 16:1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摆动鼠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输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立式摆动鼠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鼠标是诸如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不可或缺的指令输入设备之一;传统的鼠标在操作使用时手掌大多是以平放的姿态对鼠标进行握持的,长期使用后很容易因出现所谓的“鼠标手”而产生诸如手部关节受伤等系列问题;鉴于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侧握式鼠标(如申请号为201620997014.x公开的一种手握式无线鼠标、申请号为201620319412.6公开的一种侧握式无线鼠标等等),此类鼠标通过对鼠标主体的结构形式的改变,使用户可以以直立侧握的方式对鼠标进行握持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因手腕长期保持弯曲状态而导致“鼠标手”问题的出现,因而具有一定的市场接受度。然而,此类鼠标依然面临一个主要的技术缺陷,即:鼠标主体直立放置的角度是固定的,用户在握持鼠标时,手掌也只能以特定的直立姿态(或保持特定的直立角度)对鼠标进行握持,继而进行后续的操作;由于用户之间存在明显地个体生理的差异、握持舒适度要求的差异以及鼠标操控习惯的差异(尤其是对于诸如游戏爱好者、工程绘图人员等需要长时间使用鼠标的群体而言),手掌与鼠标主体之间的姿态摆放关系的固定不变,很容易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摆动鼠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摆动鼠标,它包括:

握持总成,所述握持总成的周面为一在手掌处于直立侧握状态下与手掌掌面相吻合的弧形曲面;

托盘总成,所述托盘总成置于握持总成的底端侧;

定位轴部,所述定位轴部沿托盘总成的前后方向设置于托盘总成的顶面上;

摆动臂部,所述摆动臂部沿握持总成的上下方向设置于握持总成的底面上并位于定位轴部的轴向端侧,且所述摆动臂部与定位轴部作直接或间接地转动连接以使握持总成相对于托盘总成绕定位轴部的轴线作摆动运动。

优选地,所述握持总成包括一周面为弧形曲面的握持承压壳、装设于握持承压壳内的信号驱动组件以及嵌装于握持承压壳的左右周面上并与信号驱动组件相连的功能键组件,所述摆动臂部设置于握持承压壳的底面上,且所述握持承压壳的底面上还开设有电连接窗口;

所述托盘总成包括一轮廓形状与握持承压壳的底面轮廓形状相吻合的托盘承压壳以及装设于托盘承压壳内的光学引擎组件,所述托盘承压壳的顶面上设置有一围绕光学引擎组件分布并对位嵌合于电连接窗口内的围壁窗口,所述光学引擎组件通过由电连接窗口和围壁窗口所形成的布线通道与信号驱动组件作线缆连接,且所述定位轴部设置于托盘承压壳的顶面上并位于围壁窗口前后方向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弧形曲面包括位于握持承压壳的后端侧的掌跟后凸弧面部、由掌跟外凸弧面部的右端朝握持承压壳的前方侧作延伸后形成的余指右凸弧面部以及由掌跟外凸弧面部的左端朝握持承压壳的前方侧作延伸后形成的拇指右凹弧面部,所述功能键组件分布于余指右凸弧面部和拇指右凹弧面部上。

优选地,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相互间呈上下并排分布于余指右凸弧面部的前端部上的左标键和右标键、位于左标键与右标键之间的鼠标滚轮、位于拇指右凹弧面部的前端部的上下边缘区域内的若干个辅助按键和/或位于拇指右凹弧面部的前端部的中心区域内的光标万向球。

优选地,所述托盘总成内且位于左右方向的边侧设置有下磁性定位件,所述握持总成内且位于左右方向的边侧设置有用于与下磁性定位件对位吸合的上磁性定位件。

优选地,所述握持总成的底面上开设有嵌位榫槽,所述托盘总成的顶面上形成有对位嵌合于嵌位榫槽内的榫卯凸台,所述定位轴部设置于榫卯凸台的台面上,所述摆动臂部设置于嵌位榫槽的槽面上。

优选地,所述榫卯凸台的台面在托盘总成的上下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类“v”字形,所述嵌位榫槽的槽面在握持总成的上下方向的截面形状呈类“v”字形,所述定位轴部位于榫卯凸台的台面最低点处,所述摆动臂部设置于嵌位榫槽的槽面最低点处。

优选地,所述定位轴部为形成于托盘总成的顶面上且径向截面形状呈半圆形的弧面凸起结构,所述托盘总成上且位于定位轴部的轴向端侧开设有沿托盘总成的左右方向分布的限位条口,所述摆动臂部为沿握持总成的上下方向由握持总成的底面作延伸后形成的柱状结构,所述摆动臂部穿设于限位条口内并与托盘总成锁合为一体,且所述握持总成的底面上还开设有用于供定位轴部对位嵌合的盈合槽位。

优选地,所述托盘总成的顶面上且位于定位轴部的轴向端侧开设有幅度限位槽,所述摆动臂部的端部套设于定位轴部的端部上,且所述摆动臂部的端侧延伸至幅度限位槽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一体式立式鼠标进行主体与底端部分的区隔形成了主要由握持总成和托盘总成两部分构成的分体式立式鼠标,利用握持总成可相对于托盘总成进行向左或向右的摆动的特点,为手掌处于侧握姿态来适时调整手掌相对于桌面的直立角度创造了条件,有效地满足了不同用户对鼠标握持舒适性、操控习惯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鼠标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作原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盘总成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盘总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持总成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持总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持总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摆动鼠标,它包括:

握持总成100,其周面为一在手掌处于直立侧握状态下与手掌掌面相吻合的弧形曲面,可以理解为:握持总成100相当于是现有立式鼠标的主体部分,其是一个集合了现有鼠标的基本功能器件(如功能按键、驱动器件、鼠标主体壳等)的集合体并作为鼠标握持和完成操控的主体来使用,以便在手掌处于直立侧握的状态下利用弧形曲面为手掌掌面提供支撑并同时完成对鼠标的操控;

托盘总成200,其置于握持总成100的底端侧,可以理解为:托盘总成200相当于是现有立式鼠标中集合了光学引擎器件的底板部分,主要起到对鼠标主体的底部支撑、防护及感应鼠标位置移动的作用;

定位轴部300,其沿托盘总成200的前后方向设置于托盘总成200的顶面上;

摆动臂部400,其沿握持总成100的上下方向设置于握持总成100的底面上并位于定位轴部300的轴向端侧,并且摆动臂部400与定位轴部300作直接或间接地转动连接以使握持总成100相对于托盘总成200绕定位轴部300的轴线作摆动运动。

由此,利用定位轴部300与摆动臂部4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来实现握持总成100与托盘总成200之间的组合连接,从而通过对现有一体式立式鼠标进行主体与底端部分的区隔形成了主要由握持总成100和托盘总成200两部分构成的分体式立式鼠标;由于定位轴部300是沿着托盘总成200的前后方向布置于托盘总成200上的(即:相当于在鼠标内形成了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参考轴线),通过摆动臂部400沿握持总成100的上下方向分布的形式以及其与定位轴部300之间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关系,用户在利用手掌对握持总成100后,可根据自身的手掌对舒适性要求以及操控习惯适时地对握持总成100施加向右或向左的作用力,从而使握持总成100能够相对于托盘总成200进行向右或向左的摆动动作(如图3所述),进而通过调整握持总成100的相对角度来适应手掌在保持侧握姿态时对角度的要求。基于此,本实施例的鼠标利用握持总成100可相对于托盘总成200进行向左或向右的摆动的特点,为手掌处于侧握姿态来适时调整手掌相对于桌面的直立角度创造了条件,有效地满足了不同用户对鼠标握持舒适性、操控习惯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鼠标的体验效果。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鼠标的结构,尤其是对鼠标的各个功能部分进行合理的位置及区域的布设,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握持总成100包括一周面为弧形曲面的握持承压壳101、装设于握持承压壳101内的信号驱动组件102(可以理解为是现有立式鼠标中的诸如控制板等起到中控或驱动作用的器件)以及嵌装于握持承压壳101的左右周面(即:相当于弧形曲面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诸如大拇指、食指、中指等能够触及的区域内)上并与信号驱动组件102相连的功能键组件,摆动臂部400设置于握持承压壳100的底面上,并且在握持承压壳101的底面上还开设有电连接窗口103;相应地,托盘总成200则包括一轮廓形状与握持承压壳101的底面轮廓形状相吻合(所述及的“相吻合”可以理解为是轮廓形状及区域面积相同或近似)的托盘承压壳201以及装设于托盘承压壳201内的光学引擎组件202,在托盘承压壳201的顶面上设置有一围绕光学引擎组件202分布并对位嵌合于电连接窗口103内的围壁窗口203,光学引擎组件202可通过由电连接窗口103和围壁窗口203所形成的布线通道与信号驱动组件102作线缆连接,并且定位轴部300设置于托盘承压壳201的顶面上并位于围壁窗口203前后方向的两侧。由此,利用握持承压壳101和托盘承压壳201可分别为鼠标的主体控制器件(即:信号驱动组件102和功能键组件)和信号感应器件(即:光学引擎组件202)提供结构布置空间,利用电连接窗口103和围壁窗口203之间的嵌合关系不但可以为主体控制器件与信号感应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提供结构通道,还可以在握持总成100相对于托盘总成200进行摆动的过程中避免在两者之间出现较大的结构空隙,从而为整个鼠标的内部空间与鼠标外部空间的隔离创造了结构条件。

为使整个握持总成100能够更为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增强对鼠标握持及操控的舒适性,本实施例的弧形曲面(即:握持总成100或握持承压壳101的周面)包括位于握持承压壳101的后端侧以用于与手掌虎口相吻合的掌跟后凸弧面部a、由掌跟外凸弧面部a的右端朝握持承压壳101的前方侧作延伸后形成以为诸如食指、中指等手指提供支撑或放置空间的余指右凸弧面部b以及由掌跟外凸弧面部a的左端朝握持承压壳101的前方侧作延伸后形成以为大拇指提供支撑及放置空间的拇指右凹弧面部c,功能键组件则分布于余指右凸弧面部b和拇指右凹弧面部c上。由此,利用掌跟后凸弧面部a和余指右凸弧面部b朝鼠标主体外围凸起的形式以及拇指右凹弧面部c朝鼠标主体的内部进行凹陷的形式,可在手掌以直立侧握的姿态对鼠标进行握持时形成相吻合的支撑面,从而增强鼠标握持及操控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功能键组件包括相互间呈上下并排分布于余指右凸弧面部a的前端部上的左标键104和右标键105、位于左标键104与右标键105之间的鼠标滚轮106、位于拇指右凹弧面部c的前端部的中心区域内的光标万向球107以及位于拇指右凹弧面部c的前端部的上下边缘区域内的若干个辅助按键108(如dpi按键等)。其中,利用光标万向球107可为通过大拇指对鼠标的光标信号进行操控创造了条件,而利用其它功能键则可满足现有鼠标的基本功能。当然为增强整个鼠标在使用时的光效,使鼠标能够呈现出绚烂多彩的光学效果,可同时在握持承压壳101内并沿着握持承压壳101的边沿设置受控于信号驱动组件102的光带109。

为保证握持总成100在相对于托盘总成200摆动一定幅度后,能够形成角度定位效果,从而避免因握持总成100相对于托盘总成200发生随意摆动而影响鼠标操控及握持的舒适性,可在托盘总成200内(具体为前述的托盘承压壳201的顶端侧内)且位于左右方向的边侧设置有下磁性定位件204,相应地,在握持总成100内(具体为前述的握持承压壳101的底端侧内)且位于左右方向的边侧设置有用于与下磁性定位件204对位吸合的上磁性定位件110。由此,可利用下磁性定位件204与相对应的上磁性定位件110之间的磁力吸合效应使握持总成100在相对于托盘总成200进行摆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定位卡滞效果(如:当将握持总成100摆动至最右侧或最左侧时,可利用此位置的磁性定位件进行位置锁定,当握持总成100居于某一个中心角度时,则可利用左右两侧的磁性定位件之间的磁吸吸合效应来达到平衡,从而使握持总成100在此角度下保持一定的定位效果)。当然,亦可利用诸如阻尼轴承等转动连接部件将摆动臂部400与定位轴部300进行直接的转动连接,从而使两者在进行相对转动时能够产生一定的阻尼卡滞效应,从而降低握持总成100相对于托盘总成200进行摆动的灵活性。

为最大限度地增强握持总成100与托盘总成200之间的结构紧凑性以及结构吻合效果,在握持总成100的底面上(具体为前述的握持承压壳101的底面上)开设有嵌位榫槽d(其中,电连接窗口103可位于嵌位榫槽d的槽面上),相应地,在托盘总成200的顶面上(具体为前述的托盘承压壳201的顶面上)形成有对位嵌合于嵌位榫槽d内的榫卯凸台e(其中,围壁窗口203可位于榫卯凸台e的台面上),而定位轴部300则设置于榫卯凸台e的台面上,摆动臂部400设置于嵌位榫槽d的槽面上。由此,利用嵌位榫槽d与榫卯凸台e之间的对位嵌合关系既可以为最大限度地消除托盘总成200与握持总成100之间的结构空隙创造条件,又可以利用嵌位榫槽d的区域面积大于榫卯凸台d的区域面积的特点来保证托盘总成200与握持总成100之间的相对摆动关系。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榫卯凸台e的台面在托盘总成200的上下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类“v”字形,嵌位榫槽d的槽面在握持总成100的上下方向的截面形状呈类“v”字形,而定位轴部300位于榫卯凸台e的台面最低点处,摆动臂部400设置于嵌位榫槽d的槽面最低点处。由此,利用利用嵌位榫槽d与榫卯凸台e均呈类“v”字形的形态构造,不但可使两者之间具有更为吻合的对位及衔接关系,而且为保证托盘总成200与握持总成100之间的摆动运动创造了良好的结构条件;当将托盘总成200与握持总成100进行结构装配后,可使定位轴部300(即:相当于握持总成100的摆动参考轴线)位于嵌位榫槽d与榫卯凸台e结合后的居中位置,以确保握持总成100与托盘总成200之间的结构紧凑性以及相对运动的顺畅性。

为最大限度地增强托盘总成200与握持总成100之间的左右摆动效果,同时简化整个鼠标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定位轴部300与摆动臂部400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及连接关系;其中: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轴部300为形成于托盘总成200的顶面上且径向截面形状呈半圆形的弧面凸起结构,在托盘总成200上(具体为前述的托盘承压壳201的顶面上)且位于定位轴部300的轴向端侧开设有沿托盘总成200的左右方向分布的限位条口f,摆动臂部400为沿握持总成100的上下方向由握持总成100的底面(具体为前述的握持承压壳101的底面上)作延伸后形成的柱状结构,摆动臂部400穿设于限位条口f内并与托盘总成200锁合为一体(其中,所述及的“锁合”并非指“锁固”,而是指可利用诸如螺丝、螺钉等五金连接件来实现摆动臂部400余托盘总成200之间的活动连接关系,如以螺丝为例,可将螺丝置于限位条口f的一端且螺丝的螺帽的径向端面的外径大于限位条口f在前后方向的宽度但小于在左右方向的长度,从而确保摆动臂部400既能够被锁合又能够沿限位条口f作左右方向的位置移动),并且同时在握持总成100的底面上还开设有用于供定位轴部300对位嵌合的盈合槽位g。由此,即相当于形成了定位轴部300与摆动臂部400之间的间接转动连接关系;其中,利用限位条口f不但可以为摆动臂部400提供与托盘总成200进行结构连接的空间,而且利用其沿托盘总成200左右方向开设的形式亦可为摆动臂部400的端部在限位条口f内的摆动提供限位通道;而利用定位轴部300与盈合槽位g之间的对位关系可避免托盘总成200与握持总成100发生相对分离,并在摆动臂部400与限位条口f的配合下使握持总成100能够以定位轴部300的轴线为参考轴线进行左右摆动。

作为另一个优选方案,如图10所示,在托盘总成200的顶面上且位于定位轴部300的轴向端侧(定位轴部300可以采用主体部分为形成于托盘总成200的顶面上且径向截面形状呈半圆形的弧面凸起结构,但需要保证其端部的径向截面形状为整圆形的结构)开设有幅度限位槽h,摆动臂部400(其可以采用板状或片状结构)的端部套设于定位轴部300的端部上,并且摆动臂部400的端侧应延伸至幅度限位槽h内。由此,即可形成定位轴部300与摆动臂部400之间的直接转动连接关系,利用幅度限位槽h对摆动臂部400的端侧的限制来实现对握持总成100的摆动幅度的极限控制;当然,摆动臂部400可利用诸如阻尼轴承等转动连接件套设于定位轴部300上,以达到降低握持总成100摆动灵活性或者起到增强其摆动幅度定位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