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2713发布日期:2020-07-04 04:3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说明书涉及数据处理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将源数据表中的数据同步至目的数据表的过程中,若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例如,在源数据表中增加了字段、删除源数据表中的字段、修改源数据表的字段名、修改源数据表的字段类型、长度等,会使得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与正在执行的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或目的数据表的结构信息不匹配,而导致同步任务失败。技术实现要素: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数据同步方法包括:在执行同步任务的过程中,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若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则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修改所述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以继续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所述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可选地,若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更新所述目的数据表;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所述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包括: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更新后的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可选地,更新所述目的数据表,包括:根据所述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对应修改所述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或,创建新的目的数据表,所述新的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与所述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相同。可选地,若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修改所有与所述源数据表相关的其他未执行完成的任务。可选地,所述其他未执行完成的任务包括: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其他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的同步任务;或,用于实施所述目的数据表向其他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的同步任务。可选地,在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多张源数据表向一张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的情况下,若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包含所述多张源数据表的关联字段发生变化,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停止执行所述同步任务,并生成报警信息。可选地,所述源数据表存储于源数据库;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包括:获取所述源数据库的ddl(datadefinitionlanguage,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日志;根据所述ddl日志中记载的ddl操作信息监控所述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数据同步方法包括:在执行同步任务的过程中,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若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则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更新所述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更新后的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同步装置,所述数据同步装置包括:监控模块,用于在执行同步任务的过程中,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修改模块,用于在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修改所述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以继续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所述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另一种数据同步装置,所述数据同步装置包括:监控模块,用于在执行同步任务的过程中,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修改模块,用于在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更新所述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执行模块,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更新后的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的变化,自适应地修改同步任务和/或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确保同步任务不会因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变化而中断执行,进而确保同步任务的有效执行。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的模块示意图。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在相关技术中,在将源数据表中的数据同步至目的数据表的过程中,若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例如,在源数据表中增加了字段、删除了源数据表中的字段、修改了源数据表的字段名、修改了源数据表的字段长度或类型等,会使得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与正在执行的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或目的数据表的结构信息不匹配,而导致同步任务执行中断,无法完成数据同步操作。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用于在数据同步过程中,在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自动修改同步任务的同步语句和/或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以有效完成同步任务。其中,表结构信息包括存储数据表的数据库名、数据表名、包含的字段名、字段长度、字段类型、字段清洗规则等。用户可以但不限于采用etl工具(一种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转换、加载至目的端的工具)创建同步任务,同步任务根据用户提供的源数据表名及其全部或部分字段名、目的数据表名及其全部或部分字段名而建立。etl工具可以包含多个同步任务,etl通过执行每个同步任务将从对应的源数据表中获取的数据同步至相应目的数据表中。为了便于理解,将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变化分为2类,第一类变化涉及字段级表结构的变化,包括:字段的删除、字段的增加、字段名的修改等;第二类变化涉及字段属性的变化,包括:字段类型的变化、字段长度的变化、字段清洗规则的变化等。接下来针对源数据表的第一类变化,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在执行同步任务的过程中,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其中,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源数据表存储于源数据库,目的数据表存储于目的数据库。源数据库与目的数据库可以是相同类型的数据库,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若对数据库中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进行了修改,在ddl(datadefinitionlanguage,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日志中会有alter(表结构修改)相关记录。从而,可以通过获取ddl日志中的alter记录信息(ddl操作信息),确认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表结构信息变化的数据表,并确定该数据表是否为正在执行的同步任务的源数据表,也即通过监控ddl日志中的alter记录信息,识别ddl操作情况,可实现对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的监控。步骤102、若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则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修改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步骤102中,若通过监控alter记录信息确定与正在执行的同步任务相关的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发生了变化,且变化类型为第一类变化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则需要根据源数据表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修改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以避免因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与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不匹配导致数据同步的中断。举例来说,当前执行的同步任务为将源数据表a中的字段a1、字段a2、字段a3、字段a4和字段a5同步至目的数据表b对应的字段b1、字段b2、字段b3、字段b4和字段b5中,该同步任务对应的任务语句可以但不限于表示如下:truncatetabletargetdata.[dbo].[b.]goinsertintotargetdata.[dbo].[b]select*fromsourcedata.[dbo].[a]b.columnb1=b.columna1;b.columnb2=b.columna2;b.columnb3=b.columna3;b.columnb4=b.columna4;b.columnb5=b.columna5go在一个例子中,若执行该同步任务的过程中,源数据表的字段a1被删除,此时会因无法获得字段a1而中断同步任务的执行,无法完成其他数据的同步操作,故而需要对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进行修改,以继续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处理。修改后的任务语句可以但不限于表示如下:truncatetabletargetdata.[dbo].[b.]goinsertintotargetdata.[dbo].[b]select*fromsourcedata.[dbo].[a]b.columnb2=b.columna2;b.columnb3=b.columna3;b.columnb4=b.columna4;b.columnb5=b.columna5go在另一个例子中,若源数据表中增加了字段a6及其对应的数据,执行原先的同步任务无法将新增字段对应的数据同步至目的数据表b中,故而需要对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任务语句可以但不限于表示如下:truncatetabletargetdata.[dbo].[b.]goinsertintotargetdata.[dbo].[b]select*fromsourcedata.[dbo].[a]b.columnb1=b.columna1;b.columnb2=b.columna2;b.columnb3=b.columna3;b.columnb4=b.columna4;b.columnb5=b.columna5;b.columnb6=b.columna6go对于同步任务的修改,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原来的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上直接作修正,这样原来的同步任务直接被修改后的同步任务所替换。对于同步任务的修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先复制原来的同步任务,并对复制得到的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作修正,这样不仅创建了新的同步任务,还保留了原来的同步任务,有利于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历史可追溯,当然还需要停止原来的任务语句的执行。步骤103、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继续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处理。步骤103中,对同步任务进行修改之后,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以将源数据表中未完成同步操作的数据同步至目的数据表中。从而,通过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的变化,自适应地修改同步任务,确保同步任务的执行不会因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变化而中断,有效地完成数据同步操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变化涉及第一类变化时,有时还需要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更新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举例来说,在一个例子中,当前执行的同步任务为将源数据表a中的字段a1、字段a2、字段a3、字段a4和字段a5同步至目的数据表b对应的字段b1、字段b2、字段b3、字段b4和字段b5中,目的数据表b设置了所有的字段均不允许为空(null)。若源数据表的字段a1被删除,即便修改了同步任务后,由于源数据表获取4个字段对应的数据,缺少a1字段对应的数据,因此无法将从源数据表获取的数据写入目的数据表中。基于此,若要完成接下去的数据同步操作,修改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之后,还需要修改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将目的数据表b的b1字段修改为允许为null。在另一个例子中,当前执行的同步任务为将源数据表a中的字段a1、字段a2、字段a3、字段a4和字段a5同步至目的数据表b对应的字段b1、字段b2、字段b3、字段b4和字段b5中。若源数据表a中增加了字段a6,由于数据表b中缺少与字段a6对应的字段及其描述信息,因此数据同步过程中无法确定将字段a6对应的数据写入数据表b中的哪一列。基于此,若要完成接下去的数据同步,需要修改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在目的数据表b中增设一列字段,例如,增加字段b6用于写入字段a6的数据,还需要根据字段a6的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等字段属性增设字段b6的字段属性描述。对于目的数据表的更新,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对目的数据库中原本存在的目的数据表进行修改,这样原本的目的数据表被修改后的目的数据表替代。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则将从源数据表获取的数据同步至修改后的目的数据表中。对于目的数据表的更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在目的数据库中依据原本存在的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创建一张新的目的数据表,并依据源数据表的表结构变化信息修改新创建的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这样目的数据库中不仅创建了新的目的数据表,还保留了原来的目的数据表。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则将从源数据表获得的数据同步至新创建的目的数据表中,以便于运维人员区分哪些数据是依据修改之前的任务语句同步的数据,哪些数据是依据修改之后的任务语句同步的数据。举例来说,若一同步任务用于将源数据表a(参见表1)中的字段stu_id(学号)、字段name(姓名)、字段sex(性别)和字段mark(成绩)同步至目的数据表b的字段stu_id、字段name、字段sex和字段mark中,当表a中的“2007070103;王明;男;552”该条数据同步至目的数据表b中后,表a中增加了字段address(住址),增加字段后的源数据表为表a’(参见表2)。若采用在目的数据库中创建新的目的数据表的方式,数据库中会存在两张表,分别为表b和表b’。执行修改前的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得到的目的数据表b参见表3所示,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得到的目的数据表b’(新创建的目的数据表)参见表4所示。表1stu_idnamesexmarksdept2007070101张元男555信息学院2007070102张红女565信息学院2007070103王明男552信息学院2007070104李伟男564信息学院2007070201郑澜女567计算机学院2007070202赵恒男566计算机学院2007070203张兰女571计算机学院2007080101李伟男578计算机学院表2表3stu_idnamesexmarksdept2007070101张元男555信息学院2007070102张红女565信息学院2007070103王明男552信息学院表4stu_idnamesexmarksdeptaddress2007070104李伟男564信息学院浙江杭州2007070201郑澜女567计算机学院浙江湖州2007070202赵恒男566计算机学院浙江嘉兴2007070203张兰女571计算机学院浙江杭州2007080101李伟男578计算机学院浙江绍兴对于需要更新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的情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目的数据表不支持表结构信息的修改,或者表结构信息修改失败,该数据同步方法还可以生成报警信息,以通知运维人员,进行人工干预。其中,报警信息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运维人员。数据同步过程中,会涉及到链路任务,存在关联关系的同步任务被称为链路任务。对于链路任务中的多个同步任务,执行一个同步任务的过程中,该同步任务涉及的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会使得与该源数据表相关的其他未执行完成的任务无法执行,因此在其他未执行完成的任务中断之前,可先根据变化后的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修改所有与源数据表相关的其他未执行完成的任务的任务语句。其中,其他未执行完成的任务包括:用于实施源数据表向其他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的同步任务;或,用于实施目的数据表向其他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的同步任务。举例来说,若存在依次执行的三个任务,这三个任务分别为:同步任务a,用于将数据表a中的字段a1、字段a2、字段a3和字段a4对应的数据同步至数据表b的字段b1、字段b2、字段b3和字段b4中;同步任务b,用于将数据表b中的字段b1、字段b2和字段b3对应的数据同步至数据表c的字段c1、字段c2和字段c3中;同步任务c,用于将数据表c中的字段c1、字段c2、字段c3和字段c5对应的数据同步至数据表d的字段d1、字段d2、字段d3和字段d5中。其中,数据表b为同步任务a的目的数据表,而为同步任务b的源数据表;数据表c为同步任务b的目的数据表,而为同步任务c的源数据表;同步任务a、同步任务b和同步任务c所涉及的数据表存在关联关系,这样的同步任务称为链路任务。若执行同步任务a的过程中,数据表a中的字段a1被删除,不仅同步任务a会因此而中断,同步任务b和同步任务c同样不能执行。故而在对同步任务a进行修改的同时或者同步任务a修改之后,需要根据变化后的数据表a的表结构信息对应修改同步任务a和同步任务b。同步任务可用于实施一张源数据表向一张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也可用于实施多张源数据表向一张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还可用于实施一张源数据表向多张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在同步任务用于将多张源数据表中的目标数据同步至一张目的数据表的情况下,若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包含多张源数据表的关联字段的变化,例如,关联字段的删除,或者在一张源数据表中修改关联字段的名称,则需要停止执行同步任务,并生成报警信息,以通知运维人员,进行人工干预。其中,报警信息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运维人员。举例来说,若源数据库存在表1和表5,假设表1为学生信息表,表5为学生户籍表,表1包含字段字段stu_id、字段name、字段sex、字段mark和字段sdept(学院),表5包含字段stu_id、字段province(出生省份)、字段city(出生城市)和字段county(县),其中字段stu_id为表1和表5的关联字段。若有个同步任务,需要将表1和表5中的所有字段对应的数据同步至一张目的数据表中。在执行该任务的过程中,字段stu_id被删除,由于字段stu_id为关联字段,在将表1与表5的数据同步至目的数据表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关联字段stu_id,将2张数据表进行拼接,而关联字段stu_id被删除之后,无法进行2张表的拼接,也就无法完成数据的同步。该情况下,则停止同步任务的执行,并生成报警信息,发送给运维人员,以进行人工干预。表5stu_idprovincecitycounty2007070101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07070102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0707010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07070104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0707020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07070202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07070203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2007080101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接下来针对源数据表的第二类变化,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在执行同步任务的过程中,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其中,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若对数据库中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进行了修改,在ddl(datadefinitionlanguage,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日志中会有alter(表结构修改)相关记录。从而,可以通过获取ddl日志中的alter记录信息,确认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表结构信息变化的数据表,并确定该数据表是否为正在执行的同步任务的源数据表,也即可通过监控ddl日志中的alter记录信息,识别ddl操作情况,进而实现对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的监控。步骤202、若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则根据变化后的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更新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步骤202中,若通过监控alter记录信息确定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且变化类型为第二类变化中的至少一种,则需要根据源数据表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更新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以避免因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与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不匹配导致数据同步的中断。对于目的数据表的更新,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对目的数据库中原本存在的目的数据表进行修改,这样原本的目的数据表被修改后的目的数据表替代。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则将从源数据表获取的数据同步至修改后的目的数据表中。对于目的数据表的更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在目的数据库中依据原本存在的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创建一张新的目的数据表,并依据源数据表的表结构变化信息修改新创建的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这样目的数据库中不仅创建了新的目的数据表,还保留了原来的目的数据表。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则将从源数据表获得的数据同步至新创建的目的数据表中,以便于运维人员区分哪些数据是依据修改之前的任务语句同步的数据,哪些数据是依据修改之后的任务语句同步的数据。步骤203、执行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继续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处理。若步骤202中,在原目的数据表的基础上对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进行修改,则步骤203中继续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处理的过程中,将从源数据表获取的数据同步至修改后的目的数据表中。若步骤202中,重新创建目的数据表,则步骤203中继续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处理的过程中,将从源数据表获取的数据同步至新创建的目的数据表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目的数据表不支持表结构信息的修改,或者表结构信息修改失败,至不执行步骤203,而生成报警信息,以通知运维人员,进行人工干预。其中,报警信息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运维人员。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可设置控制策略,例如,控制策略a,在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报警信息;控制策略b,在需要更新目的数据表的情形下,修改原本的目的数据表;控制策略c,在需要更新目的数据表的情形下,新建目的数据表;上述控制策略,用户可自行选择一项或多项。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装置的实施例。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的模块示意图,该数据同步装置包括:监控模块31、修改模块32、执行模块33。监控模块31用于在执行同步任务的过程中,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修改模块32用于在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修改所述同步任务的任务语句;执行模块33用于执行修改后的同步任务,以继续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所述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装置包括:监控模块,用于在执行同步任务的过程中,监控源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修改模块,用于在所述表结构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根据变化后的表结构信息更新所述目的数据表的表结构信息;执行模块,用于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更新后的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40的框图。图4显示的电子设备4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4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4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42和处理器41)的总线43。总线4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存储器4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4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423。存储器4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4的程序工具425(或实用工具),这样的程序模块4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处理器4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电子设备4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4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4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4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4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46通过总线43与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4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4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
技术领域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