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57925发布日期:2020-11-25 17:3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生成的三维模型的过程。其中,地质建模为地质工作者掌握地下地质体的形态、矿体分布、储量、构造等研究提供给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现有技术中,通过收集工作区钻探、测井以及实验数据建立数据库,并结合该数据库和其它平面资料确定矿体边界线,然后将矿体边界线圈连起来得到三维地质体的轮廓线,然后基于该轮廓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然而,面对复杂的地质体,还需要专业地质人员进行分析研究才能精确定矿体边界线,因此建模效率不高,无法保证模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克服现有建模效率低且模型精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

根据待建模地质的钻探数据,获取所述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

获取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在预设位置对所述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剖面切割,获取所述三维地质模型的目标剖面图;

获取所述目标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判断所述目标特征点和所述特征点是否重合;

若是,将所述三维地质模型确定为最终的三维地质型。

可选地,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包括已钻探区域和未钻探区域;

所述获取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包括:

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提取所述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特征点;

获取所述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对所述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确所述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厚度值;

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所述厚度值以及所述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生成所述三维地质模型,所述拓扑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地质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厚度值,包括:

通过钻探设备获取所述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厚度值;

对所述第一厚度值进行插值运算,确定所述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厚度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待建模地质的钻探数据,获取所述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包括:

根据所述钻探数据,生成所述待建模地质的初始地质剖面图;

采用预先得到的地质数据,通过对所述初始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轮廓以及地质形态进行修正,得到所述地质剖面图。

可选地,所述特征点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地质体与构造体的交点、地质体与等高线的交点、地质体的端点、构造体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地质建模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待建模地质的钻探数据,获取所述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

获取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通过在预设位置对所述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剖面切割,获取所述三维地质模型的目标剖面图;

获取所述目标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判断所述目标特征点和所述特征点是否重合;

若是,将所述三维地质模型确定为最终的三维地质型。

可选地,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包括已钻探区域和未钻探区域;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提取所述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特征点;

获取所述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对所述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确所述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厚度值;

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所述厚度值以及所述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生成所述三维地质模型,所述拓扑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地质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钻探设备获取所述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厚度值;

对所述第一厚度值进行插值运算,确定所述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厚度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钻探数据,生成所述待建模地质的初始地质剖面图;

采用预先得到的地质数据,通过对所述初始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轮廓以及地质形态进行修正,得到所述地质剖面图。

可选地,所述特征点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地质体与构造体的交点、地质体与等高线的交点、地质体的端点、构造体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终端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并获取该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然后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本方案基于地质剖面图的特征点获取三维地质模型,无需人工参与,建模效率高,并且模型精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剖面特征点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专业名词进行具体说明。

钻探:也称为勘探,指的是利用深部钻探的机械工程技术,以开采地底或者海底自然资源,或者采取地层的剖面实况,撷取实体样本,以提供实验以取得相关数据资料等。

测井:也称为地球物理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之一。

地质体:通常是指地壳内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有其固有成分并可以与周围物质相区别的地质作用的产物。

三维地质建模:将地质、测井、地球物理资料和各种解释结果或者概念模型综合在一起生成三维定量随机模型。

现阶段,地质建模为地质工作者掌握地下地质体的形态、矿体分布、储量、构造等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方法,有助于最大可能地挖掘地学信息。现有矿山三维地质模型系统、二三维一体化地质建模、矿山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等的建模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工作区钻孔、测井以及实验数据等点状数据建立地质数据库,对其它平面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根据数据库及平面地质资料计算矿体边界线,并将矿体边界线进行圈连得到三维轮廓线,然后基于三维轮廓线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然而,现有建模方式中,需要对平面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还需要对平面地质资料中的已有图形进行平面图形到三维空间的坐标换算,这个过程需要对已有图形进行扫描、数字化、校正等工作,在该过程中,由于误差的积累可能会造成建模数据不精确;此外,面对复杂的地质体,在处理矿体边界线时,还需要专业地质人员进行分析研究才能精确定矿体边界线,因此建模效率不高,无法保证模型精度。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通过获取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并获取该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然后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本方案基于地质剖面图的特征点获取三维地质模型,无需人工参与,建模效率高,并且模型精度高。

下面结合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执行三维地质建模装置,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根据待建模地质的钻探数据,获取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

钻探数据也称为钻井数据,是钻探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其中,钻井数据包括岩性,岩性是指反映岩石特征的一些属性,如颜色、成分、结构等,岩性可以划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常见的砂岩和泥岩都属于沉积岩。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得到待建模地质的三维地质模型,需要专业人员对该待建模地质进行钻探,以得到该待建模地质的钻探数据,然后可以采用特定的软件根据该钻探数据获取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

示例性地,步骤s101包括:

根据钻探数据,生成待建模地质的初始地质剖面图。

采用预先得到的地质数据,通过对初始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轮廓以及地质形态进行修正,得到地质剖面图。

其中,预先得到的地质数据可以包括待建模地质的地球物理资料、地震资料以及测井数据等。

地质体的轮廓为地质体的外边缘。

地质形态为地质体的外观形态,例如可以包括断层、褶皱、分叉、合并、厚度变化等。

具体地,采用特定的软件根据钻探数据生成待建模地质的初始地质剖面图,然后采用预先得到的地质数据对该初始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轮廓以及地质形态进行修正,得到地质剖面图。

其中,在一些场景下,可能已经对待建模地质进行了钻探,得到了一部分钻探数据,但由于布置的钻孔有限,因此,还需要在待建模地质的其它区域进行钻探以得到更多的钻探数据,然后根据获得的钻探数据获取初始地质剖面图,并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给初始地质剖面图上各地质体标注上位置参数,接着,再修正初始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轮廓以及地质形态,以得到地质剖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得到的地质剖面图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一个,各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层数包括但不限于一个。

s102、获取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具体地,可以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提取该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然后获取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可以表示为平面坐标(x,y)。

可选地,特征点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地质体与构造体的交点、地质体与等高线的交点、地质体的端点、构造体与等高线的交点。

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剖面特征点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地质剖面中的特征点,加粗黑线表示为两层地质体,如煤1、煤2,未加粗黑线表示构造体,也可称为断层,虚线表示等高线0、-50、-100、-175、-225、-275、-325,其中0为海平面,由图2可知,特征点包括地质体的端点(即钻探设备与地质体的交点)记作a、b、地质体与等高线的交点记作c、d、e、f,地质体与构造体的交点记作g、h、i、j,构造体与等高线的交点记作k、l。

s103、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具体地,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根据每个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可以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本实施例通过读取所需地质体剖面图中各层特征点来构建模型,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数据的麻烦,确保了模型制作的精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获取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并获取该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然后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本方案基于地质剖面图的特征点获取三维地质模型,无需人工参与,建模效率高,并且模型精度高。

示例性地,建立好三维地质模型后,还可以剖面切割该模型获取目标剖面图,根据目标剖面图和地质剖面图验证该三维地质模型的精确度,下面结合图3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1、通过在预设位置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剖面切割,获取三维地质模型的目标剖面图。

s202、获取目标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其中,预设位置为图1实施例中地质剖面图在三维地质模型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采用图1实施例中的地质剖面图来验证三维地质模型中相同位置的剖面图。

具体地,通过在预设位置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剖面切割,获取三维地质模型的目标剖面图,然后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提取目标剖面图地质体的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s203、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和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判断目标特征点和特征点是否重合。

s204、若是,将三维地质模型确定为最终的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图1实施例中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和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判断目标特征点和特征点是否重合,若重合,表明图1实施例中得到的三维地质模型的精确度高,则将图1实施例的三维地质模型确定为最终的三维地质模型。这样,专业人员利用该三维地质模型可以进行地质研究。

若不重合,则表明该三维地质模型精确度不高,则可以继续执行图1实施例的步骤,获取新的钻探数据,并采用新的钻探数据确定新的剖面图,并基于新的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生成新的三维地质模型,直至通过精确度验证。

需要说明的是,地质体的层数可以有多个,例如,煤1、煤2、煤3等,那么需要判断的是每层地质体的目标特征点与图1实施例中该层地质体的特征点是否重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通过在预设位置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剖面切割,获取三维地质模型的目标剖面图,获取目标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和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判断目标特征点和特征点是否重合,若是,将该三维地质模型确定为最终的三维地质模型。本实施例通过将三维地质模型的剖面特征点传递到二维图形即地质剖面图中对应位置,据此来检验检验建模数据的可靠性,使得最终得到的三维地质模型无限接近真实的地质体,提高了模型的精确度。

在图1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钻孔有限,因此地质剖面图中包括已钻探区域和未钻探区域,已钻探区域指的是包括钻孔的区域,未钻探区域指的是未包括钻孔的区域。获取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包括: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提取所述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特征点;获取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对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确定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特征点的位置参数。下面结合图4进行具体说明。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1、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提取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特征点。

s302、获取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s303、对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确定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其中,第一特征点和第二特征点分别包括地质体与构造体的交点、地质体与等高线的交点、地质体的端点。

具体地,由于钻孔有限,地质剖面图中包括已钻探区域和未钻探区域,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可以提取出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特征点,然后获取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未钻孔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可以通过对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得到。

其中,插值运算指的是在离散数据的基础上补插连续函数,使得这条连续曲线通过全部给定的离散数据点。

例如,采用已钻孔区域中,地质体与构造体的交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可以得到未钻孔区域中地质体与构造体的交点的位置参数;采用已钻孔区域中,地质体的端点进行插值运算,可以得到未钻孔区域中地质体的端点。

这样操作的前提是,地质体具有连续性、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插值运算只是针对同一地质体,例如,煤1,对已钻探区域中煤1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的是未钻探区域中煤1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提取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特征点,获取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对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确定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特征点的位置参数。通过该方式可以准确得到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特征点的位置参数,有助于得到更加精确的三维地质模型。

示例性地,步骤s103包括:获取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厚度值,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厚度值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生成三维地质模型,下面结合图5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具体包括:

s401、根据待建模地质的钻探数据,获取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

s402、获取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步骤s401-s402的实现过程和步骤s101-s102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403、获取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厚度值。

其中,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厚度值可以通过钻探设备得到。

可选地,地质剖面图中包括已钻探区域和未钻探区域,具体包括:

通过钻探设备获取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厚度值;

对第一厚度值进行插值运算,确定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厚度值。

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厚度值可以通过钻探设备采集得到,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厚度可以通过对第一厚度值进行插值运算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插值运算只是针对同一地质体,例如,煤1,对已钻探区域中煤1的厚度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的是未钻探区域中煤1的厚度。

s404、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厚度值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其中,拓扑关系用于指示地质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煤1位于煤2上,还可以为煤1位于煤3左下方等。拓扑关系可以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和经验确定。

可选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x,y)、厚度值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可以保存在特征点交换文件中,这些数据可以以数组的方式存储,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的示意图,左侧为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即平面图形)、右侧为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根据特征点交换文件中的数据可以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其中,该特征点交换文件中的特征点可以在平面中标注出来进行保存,从而达到平、剖面数据联动,实现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其中,该特征点交换文件可以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打开编辑、拷贝和粘贴,以修改和适用于不同的用途。

可以理解的是,该三维地质模型建立完成后,后续各类等值线图、分析图件、各种专题图件的产生均可直接调用,该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真实显示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形态,实现矿山多源勘查数据可视化集成,真正实现地下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有助于地质工作者对复杂的地质体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别,更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根据待建模地质的钻探数据,获取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获取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获取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厚度值,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厚度值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本方案通过结合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地质体的厚度值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从而达到剖面数据联动,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进一步提高了三维地质模型的精确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应的三维地质建模装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上述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三维地质建模装置50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根据待建模地质的钻探数据,获取所述待建模地质的地质剖面图;

获取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501,还用于:

通过在预设位置对所述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剖面切割,获取所述三维地质模型的目标剖面图;

获取所述目标剖面图中地质体的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所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

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点的位置参数,判断所述目标特征点和所述特征点是否重合;

若是,将所述三维地质模型确定为最终的三维地质型。

可选地,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包括已钻探区域和未钻探区域;

所述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

采用特征点提取算法,提取所述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特征点;

获取所述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对所述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运算,确所述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特征点的位置参数。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50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厚度值;

根据所述特征点的位置参数、所述厚度值以及所述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生成所述三维地质模型,所述拓扑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地质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

通过钻探设备获取所述已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一厚度值;

对所述第一厚度值进行插值运算,确定所述未钻探区域中地质体的第二厚度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钻探数据,生成所述待建模地质的初始地质剖面图;

采用预先得到的地质数据,通过对所述初始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体的轮廓以及地质形态进行修正,得到所述地质剖面图。

可选地,所述特征点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地质体与构造体的交点、地质体与等高线的交点、地质体的端点、构造体与等高线的交点。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60包括:

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总线603,所述存储器602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6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终端设备60运行时,所述处理器601与所述存储器602之间通过总线603通信,所述处理器601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上述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从而基于地质剖面图的特征点获取三维地质模型,无需人工参与,建模效率高,并且模型精度高。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