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03586发布日期:2020-11-20 11:5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仓储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和库存控制及发货,将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简单、静态的仓储管理已无法保证企业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如今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复杂化多样化,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使用仓储运输数据库进行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普遍。仓储运输数据库中包括的仓储运输数据种类繁多,可以对仓储运输数据库访问进行各类数据查询。若频繁查询仓储运输数据库,将导致占用仓储运输数据库连接,使得访问速度慢的问题,并且直接对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仓储运输数据进行查询,查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以有效的改善访问仓储运输数据库速度慢,查询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方法应用于仓库中产品的仓储和运输,方法包括:对货架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一编码区,对仓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二编码区,产品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三编码区,对运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四编码区;根据第一编码区、第二编码区、第三编码区和第四编码区,为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分区建立多个缓存区域,缓存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根据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在多个缓存区域中的一个缓存区域进行查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货架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一编码区,对仓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二编码区,产品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三编码区,对运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四编码区,包括: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用于表征货架具有的存储空间的第一体积数据,对货架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第一编码区;根据仓库数据与货架数据的对应关系对仓库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二编码区;根据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对产品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三编码区;根据运输数据中的用于表征运输空间的第二体积数据,对用于运输的运输车辆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四编码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根据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在多个缓存区域中的一个缓存区域进行查询,包括: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判断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生成对应的编码,从多个缓存区域中确定出与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生成对应的编码匹配的缓存区域,并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产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并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和运输数据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失败时,将数据查询请求发送给仓储运输数据库,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获取新的查询结果并将新的查询结果保存在缓存区域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货架数据与所述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并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和运输数据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包括:根据仓库数据中的仓库尺寸数据与货架数据中的货架类别数据,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第一体积数据与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在货架数据与产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第一体积数据与运输数据中的第二体积数据,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运输数据以及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进行分类存储,其中,仓库尺寸数据用于表征仓库的长度、宽度、高度和体积大小,仓储运输数据库用于表征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的集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装置,装置包括:编码模块,用于对货架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一编码区,对仓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二编码区,产品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三编码区,对运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四编码区;缓存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编码区、第二编码区、第三编码区和第四编码区,为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分区建立多个缓存区域,缓存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处理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根据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在多个缓存区域中的一个缓存区域进行查询。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编码模块还用于: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用于表征货架具有的存储空间的第一体积数据,对货架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第一编码区;根据仓库数据与货架数据的对应关系对仓库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二编码区;根据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对产品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三编码区;根据运输数据中的用于表征运输空间的第二体积数据,对用于运输的运输车辆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四编码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判断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生成对应的编码,从多个缓存区域中确定出与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生成对应的编码匹配的缓存区域,并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产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并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和运输数据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失败时,将数据查询请求发送给仓储运输数据库,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获取新的查询结果并将新的查询结果保存在缓存区域中。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仓库数据中的仓库尺寸数据与货架数据中的货架类别数据,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第一体积数据与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在货架数据与产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第一体积数据与运输数据中的第二体积数据,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运输数据以及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进行分类存储,其中,仓库尺寸数据用于表征仓库的长度、宽度、高度和体积大小,仓储运输数据库用于表征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的集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仓储运输数据进行分类编码,然后根据分类编码结果进行分区域缓存,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一方面,先在缓存区域中查询,查询失败再在仓储运输数据库中查询,使用缓存技术,可以减少查询时与数据库的直接交互次数,从而减轻仓储运输数据库的压力,提高了检索效率;另一方面,对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仓储运输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并根据分类编码结果进行分区域缓存,这样可以根据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在多个缓存区域中确定出一个缓存区域,并在缓存区域中查询与数据查询请求匹配的数据,这样可以更快地获得查询结果,提高查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方法应用于仓库中产品的仓储和运输,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2和步骤s13。

步骤s11:对货架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一编码区,对仓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二编码区,产品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三编码区,对运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四编码区;

步骤s12:根据第一编码区、第二编码区、第三编码区和第四编码区,为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分区建立多个缓存区域,缓存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

步骤s13: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根据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在多个缓存区域中的一个缓存区域进行查询。

步骤s11:对货架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一编码区,对仓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二编码区,产品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三编码区,对运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四编码区。

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仓储运输数据种类多种多样,即仓储运输数据库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数据,仓储运输数据库中包括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和运输数据。按照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类别,分别进行编码。详细地,对货架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一编码区,对仓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二编码区,产品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三编码区,对运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四编码区,包括: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用于表征货架具有的存储空间的第一体积数据,对货架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第一编码区;根据仓库数据与货架数据的对应关系对仓库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二编码区;根据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对产品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三编码区;根据运输数据中的用于表征运输空间的第二体积数据,对用于运输的运输车辆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四编码区。

通过分类编码,可以将多种格式的数据编码成同一种格式的数据,这样可以在查询时速度更快速。通过分类,可以使得多种数据具有结构层次,便于快速查询。

步骤s12:根据第一编码区、第二编码区、第三编码区和第四编码区,为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分区建立多个缓存区域,缓存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

将编码存放在缓存区域,可以使得在进行数据请求查询时,可以优先对缓存区域进行查询,对缓存区域的查询具有比查询仓储运输数据库更高的查询速度。缓存类型具有多种多样,包括cdn缓存、redis缓存和memcache缓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redis缓存。redis缓存具有快速读取响应请求、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和操作具有原子性的优点。

将多个编码区域分区域缓存在多个缓存区域内,具体地,将缓存区划分成多个缓存区域,然后按照数据类型,将与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缓存区域。可以一个缓存区域存放一种数据类型对应的编码,也可以一个缓存区域存放多种数据类型对应的编码。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放方式为一个缓存区域存放一种数据类型对应的编码。这样的存放的方式可以更方便查询,在对数据查询请求时,可以根据缓存区域与不同数据类型对应的编码的对应关系,对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快速查询。

步骤s13: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根据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在多个缓存区域中的一个缓存区域进行查询

详细地,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判断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生成对应的编码,从多个缓存区域中确定出与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生成对应的编码匹配的缓存区域,并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

在步骤s13之后,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还包括: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产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并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和运输数据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失败时,将数据查询请求发送给仓储运输数据库,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获取新的查询结果并将新的查询结果保存在缓存区域中。

根据仓库数据中的仓库尺寸数据与货架数据中的货架类别数据,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第一体积数据与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在货架数据与产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第一体积数据与运输数据中的第二体积数据,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运输数据以及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进行分类存储,其中,仓库尺寸数据用于表征仓库的长度、宽度、高度和体积大小,仓储运输数据库用于表征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的集合。

货架数据是用于表征与货架相关的信息,包括货架的类型、货架的体积大小和货架的编号,货架的体积大小可以用于表征货架具有的存储空间的大小,可以对货架的体积大小进行一个范围划分,根据不同的体积大小范围对货架采用不同标识符号的编号,这样可以根据货架的标识符号就可以判断货架的体积大小。不同体积大小的货架对于仓库的尺寸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货架数据中的货架的体积大小确定出仓库数据。根据体积大小可以预判出货架上存放的产品的体积大小范围,因此,可以根据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预判出产品的体积,再根据预判出的货架的存储空间,将货架与产品进行匹配。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使得运输效率的最大化,需要对运输车辆的存储空间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根据货架数据中的体积大小预判使用什么类型的运输车辆最为合适,不同类型的运输车辆具有的运输空间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货架数据,预判出与货架数据相关的产品数据、仓库数据和运输数据。因此,在缓存区域查询失败时,向仓储运输数据库发送数据查询请求,在仓储运输数据库中进行查找时,也可以根据货架数据查找到与货架数据相关的数据,并将获得的新的查询结果保存在缓存区域中,提高了查询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仓储运输数据库中查询的结果为空即为null,那么,也将新的查询结果即null保存在缓存区域中,并将新的查询结果返回至客户端。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装置100,该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装置100包括:

编码模块110,用于对货架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一编码区,对仓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二编码区,产品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三编码区,对运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四编码区。

缓存模块120,用于根据第一编码区、第二编码区、第三编码区和第四编码区,为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分区建立多个缓存区域,缓存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

处理模块130,用于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根据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在多个缓存区域中的一个缓存区域进行查询。

编码模块110还用于: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用于表征货架具有的存储空间的第一体积数据,对货架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第一编码区;根据仓库数据与货架数据的对应关系对仓库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二编码区;根据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对产品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三编码区;根据运输数据中的用于表征运输空间的第二体积数据,对用于运输的运输车辆进行分类编码,并将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存放在第四编码区。

处理模块130还用于: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判断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生成对应的编码,从多个缓存区域中确定出与数据查询请求的数据类型生成对应的编码匹配的缓存区域,并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

处理模块130还用于: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产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并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和运输数据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失败时,将数据查询请求发送给仓储运输数据库,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获取新的查询结果并将新的查询结果保存在缓存区域中。

处理模块130还用于:根据仓库数据中的仓库尺寸数据与货架数据中的货架类别数据,在货架数据与仓库数据之间建立第一对应关系;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第一体积数据与产品数据中的产品分类代码,在货架数据与产品数据之间建立第二对应关系;根据货架数据中的第一体积数据与运输数据中的第二体积数据,在货架数据与运输数据之间建立第三对应关系,将货架数据、仓库数据、产品数据、运输数据以及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上传至仓储运输数据库,进行分类存储,其中,仓库尺寸数据用于表征仓库的长度、宽度、高度和体积大小,仓储运输数据库用于表征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的集合。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仓储运输数据库缓存管理方法,方法包括:对货架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一编码区,对仓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二编码区,产品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三编码区,对运输数据分类编码获得对应的第四编码区;根据第一编码区、第二编码区、第三编码区和第四编码区,为仓储运输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分区建立多个缓存区域,缓存与货架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仓库数据对应的编码、与产品数据对应的编码、与运输数据对应的编码;当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请求时,根据数据查询请求中的数据类型在多个缓存区域中的一个缓存区域进行查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