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量均衡选举算法的非定向审批机制的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15936发布日期:2020-10-23 19: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工作量均衡选举算法的非定向审批机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计业务审批流程,所述审批流程包括若干个审批环节,各个审批环节均设置候选人列表;

步骤二:申请人发起申请,启动审批流程;

步骤三:系统基于工作量均衡算法,选择当前审批环节的最终审批人,具体过程为:

步骤3.1:启动审批环节,获取该审批环节的候选人列表,

步骤3.2:计算该审批环节的每位候选人的平均工作量基线,

步骤3.3:计算整组平均工作量基线,计算每位候选人的平均工作量基线与整组平均工作量基线偏差比,偏差比<=5%的候选人列为命中候选人,形成命中候选人列表,

步骤3.4:产生定长随机数,

步骤3.5:依据定长随机数,在命中候选人列表中挑选一位候选人作为最终审批人;

步骤四:最终审批人决定审批结果,若审批结果为通过,则进入步骤五,否则,审批结束;

步骤五:进入业务审批流程的下一个审批环节,重复步骤三,最终审批人决定审批结果,若审批结果为通过,则进入步骤六,否则,审批结束;

步骤六:依次循环步骤五,直到审批流程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作量均衡选举算法的非定向审批机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每位候选人的平均工作量基线的公式为:

b=()/t

其中,b为平均工作量基线,即单位时间的任务完成件数,为执行完毕的任务件数累计,t为截至到目前时刻的时间周期,单位为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作量均衡选举算法的非定向审批机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中命中候选人列表的公式为:

s=f–0.05

s<=0则进列表,反之放弃,

其中,f为当前候选人偏差比;

所述单个候选人平均工作量基线偏差比的公式为:

f=|(b–gb)/gb|

其中,f为偏差比,b为当前候选人平均工作量基线,gb为当前整组平均工作量基线,

所述整组平均工作量基线的公式为:

gb=()/n

其中,gb为整组平均工作量基线,即整组单个候选人平均工作量,为整组候选人平均工作量基线累计,n为全体候选人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作量均衡选举算法的非定向审批机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5中最终审批人计算公式为:

c=count(mzlist)

mzlist为命中候选人列表,c为列表中候选人数量;

r=rand(c)

r为命中候选人列表中某位候选人的顺序号,即随机生成的顺序号;

mzid=mzlist.get(r)

mzid为最终命中候选人身份标识,将r作为下标,从mzlist列表中获取对应的候选人身份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作量均衡选举算法的非定向审批机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某个审批环节中途增加候选人,用该审批环节的整组平均工作量作为增加候选人的平均工作基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工作量均衡选举算法的非定向审批机制的实现方法,属于智能决策技术领域,包括有如下步骤:(1)设计业务审批流程,审批流程包括若干个审批环节,各个审批环节均设置对应数量的候选人列表(2)申请人发起申请,启动审批流程,(3)系统基于工作量均衡算法,选择当前环节的最终审批人,(4)最终审批人决定审批结果,若审批结果为通过,则进入下一审批环节,反之则为不通过,审批结束。本发明规避定向审批权力集中带来的内部作案风险,保证了每个审批者的审批次数均匀,是传统审批机制的良好补充,在部分关键审批业务场景中可采用本发明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孟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开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4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