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PBL与LBL混合式大班教学方法

文档序号:25132409发布日期:2021-05-21 08:4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PBL与LBL混合式大班教学方法

本发明涉及pbl教学法领域,特别是pbl教学法改进、并与lbl法混合,应用于高校或职业高中、超过10位学生的大班理论课教学。



背景技术: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7~8位,最好少于10位同学为教学单位,展开讨论的教学模式,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显示出高效的教学效果。但国际上大多院校,尤其是医学院校与我国不同之处在于,我国院校师生比明显低于欧美国家,往往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位甚至上百位学生。如果按照标准的pbl教学模式,在我国是不可行也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改良pbl教学法,以适应我国教学班学生人数多的现状,发挥其高效教学效果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pbl教学模式最大特点是学生人数少,因此,将一个大班随机分为6~12个小组(标准pbl教学6~12位同学)作为教学单位,如何使一个组达到一个人的教学效果,是本发明的关键。

lbl(lecture-basedlearning)是传统而悠久的授课方式,尤其轻易地解决了师生比低的问题,其优点教师讲解透彻、直接点出重难点,缺点是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思考、提问、协作的环节,学生只是记忆性学习,久而久之丧失主动性、不利于思考、表达、合作等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发明通过教学流程的设计及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将pbl改良并结合lbl,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通过pbl教学模式的训练,教师在lbl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将pbl学习思路应用于lbl教学中,形成有效提高大班教学效果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改良的pbl教学法,应用于大班教学,通过特殊的教学流程及评价体系,使之达到标准pbl6~12名学生的小班教学效果,并与lbl混合应用,构建一种改良pbl与lbl混合式大班教学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改良pbl的应用流程,其特征在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所述方法包括:

课前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教学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并针对关键知识点列出相关的其他或本课程的已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未学知识,均以问题形式列出。已学、现学、未学的问题数量比约是1∶2∶1。并互通有无、充分讨论,保证小组每位同学对所有列出的问题深刻理解,并达成共识;课堂小组及学生随机展示,教师引导、总结;课后或每个内容理论部分结束,教师提供至少一个相关案例及案例问题,布置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于下次课前提供至少一个相关案例列出主要问题并分析提交教师,教师备课后待上课针对性指导。

根据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pbl在大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班分为6~12小组,经教学流程及评价体系设置,力求小组每个成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达到一致,追求经典pbl6~12位学生的教学效果,所述方法包括:

pbl教学时,盲法将学生随机分为6~12人小组,课前小组按要求讨论准备后,课上教师应用盲法,如扑克随机选出一组,再盲法选出该组的一位同学,展示该组所列问题之一,该同学展示后,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自愿提出补充。教师从表达沟通、问题分析与推理、知识信息管理、团队合作四个方面给与评分,此评分为该组所有同学得分。如果多次展示得分,取平均值;该同学展示后,其他组同学可以自愿提出补充或不同意见,教师给与评分为个人得分,该学生的最后个人得分为组内展示分与个人得分的平均值;此问题展示、补充、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用上述方法,再盲法随机选组选学生展示下一个问题,并评分。依此类推,反复多次,以两个学时为最小单位,直至课时剩余若干分钟,教师针对薄弱点或重难点总结。如有组一直未被选中,该组所有成员的展示得分为其他组展示分平均值。

根据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pbl与lbl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种教学法均需实施,所述方法包括:

一门课程部分“章”应用pbl,其他“章”应用lbl;或者一章内容部分“节”应用pbl,其他“节”应用lbl;或者某一内容即pbl又lbl。开始实施本教学法时,较少的内容应用pbl,根据教学体验逐步增加,根据不同课程达到pbl与lbl平衡应用。

根据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理论结合案例的pbl与lbl混合教学法,所述方法包括:

首先以理论内容提出系列问题,不断导向可能的现象,其次以现象提出系列问题,不断挖掘理论中的本质,形成本质与现象、理论与实践双向学习、正逆向思维。如实施例,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首先,根据病理生理学学习内容,从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中找到相关知识点切入点,提出问题予以解决;其次应用学习内容相关的病例,提出疑问,从病理生理学及基础学科中找到答案,解释临床现象及诊疗机制。培养基础与临床的双向思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改良的pbl及与lbl混合的教学流程和评价体系,实施例中应用于超过45人的教学班;本发明提供的教学方法显著提高80~100分高分段学生人数;59.22~61.20%的学生对本教学法持肯定态度,54.70~67.50%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得以提升,较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发现(60.64~70.83%)、解决问题(56.74~71.20%)以及自主学习能力(48.94~66.67%)得以培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良pbl与lbl混合式大班教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良pbl大班教学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研究对象:

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2人;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7人

2.分组:

实验班:改良pbl与lbl混合式教学法,2015级45人/2016级49人

对照班:传统讲授(lbl),2015级47人/2016级48人

3.改良pbl授课方式:

实验班分7个小组(每组6~7人)。

(1)课前

学生:预习病生内容(传统课堂2学时内容,老师只布置最小到《节》的内容,节以下的知识点不布置);要求1)各组找出问题4-6个,以本次病生内容为主,包括已经学过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如有未学过的相关知识也可提出,2)经讨论、互助后解决问题。

教师:将各组提出的问题课前1天提交给老师,老师就每组提出的问题,分析是否抓住关键,准备好措施,以便课堂引导。

(2)课堂

学生:随机选1组,随机选本组1人主讲本组的1个问题及答案,本组其他同学补充(得分为小组每位成员得分)后,其他组提出问题或异议(个人评分);随机选另一组另一同学展示该组的一个问题,以此类推。

教师仅以1人的表现评价(表达沟通、问题分析与推理、知识信息管理、团队合作)小组团体(此评价各成员分数一样,督促学生课前有充分的相互交流、促进团队互助),记录在册。

教师:总结:1)鼓励各组,2)提出存在的问题,3)就病生的知识点根据剩余时间总结,4)给出相关病例。

(3)课后

学生:1)复习知识点,2)小组讨论病例,提出并解决病例问题3)提供相关病例并分析,提交教师供教师备课。

(4)再课堂

学生:如上随机选组选同学展示各组病例讨论后提出的问题及答案。

老师:总结,1)鼓励各组,2)提出存在的问题,3)就病例简单总结。

(5)其他内容lbl授课

(6)评价

课程结束笔试考核+pbl考核+其他过程性考核

4.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课程结束笔试考核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表明:

(1)仅改良pbl与仅lbl大班授课内容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1),仅改良pbl与仅lbl大班授课不同题型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2),提示只应用改良pbl大班教学,对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效果,传统的lbl教学不容忽视。

(2)应用改良pbl与lbl混合教学与仅lbl授课比较(表3),总分高分段(80~100)人数增多,增加率为267%,中分段(60~79)人数减少,不及格(<60)人数稍有增多,增加率为46%,提示本教学法明显有利于学生获得高分,并应对个别不适应本教学法的学生予以特别帮助。

(3)问卷通过17个问题,对本教学法从四个方面,即对本教学法的认同、知识掌握、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展开调查,53.20~67.50%的学生肯定本教学法的效果和能力培养,特别是对提升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评价较高(56.74~71.20%)。约40%的学生认为信息管理和展示能力得以提升,说明课前的讨论需要更多的课时和教师的指导(表4)。

表1

表2

表3

改变率=(pbl混合教学人数%-传统教学人数%)/传统教学人数%

表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