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4234发布日期:2022-05-07 10:3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掌上电脑、手提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平板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da)业已越来越普遍。为提供使用者更多样化的操作与观看模式,遂有包含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被提出。现有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大多通过连杆结构彼此枢接,以使任二个屏幕适于相对旋转并维持开阖角度。
3.然而,连杆结构往往会造成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主屏幕与次屏幕之间存在明显的段差,造成视觉效果不佳,从而破坏产品的外观美感。并且,连接多屏幕的连杆结构往往复杂,导致用户操作不便,使得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法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4.据此,如何使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克服主屏幕与次屏幕之间的段差而提升整体美观度,并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灵活度与使用体验,实为相关技术人员需思考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针对一种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通过抬升机构弥补第二屏幕移出第一屏幕时的段差,而具有良好的操作灵活度及整体美观度。
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屏幕以及第二屏幕。第二屏幕沿弧形路径可移动地耦接于第一屏幕,以收纳于第一屏幕内或移出第一屏幕。第一屏幕的显示面与第二屏幕的显示面朝同方向。第二屏幕包括基座、抬升机构以及显示单元。抬升机构设置于基座上。显示单元设置于抬升机构上以受抬升机构驱动而相对于基座抬升或下降。当第二屏幕移出第一屏幕,且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与第一屏幕的显示面存在段差时,显示单元适于通过抬升机构而相对于基座抬升以弥补所述段差。
7.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屏幕除了可移动地耦接于第一屏幕以收纳于第一屏幕内或移出第一屏幕之外,第二屏幕尚可通过抬升机构的抬升或下降,带动位于抬升机构上的显示单元相对于基座抬升或下降。据此,当第二屏幕移出第一屏幕,且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与第一屏幕的显示面存在段差时,显示单元适于通过抬升机构而相对于基座抬升以弥补所述段差,使得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良好的操作灵活度及整体美观度,而让用户在操作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时能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8.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9.图2a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部分构件示意图;
10.图2b以另一视角示出图2a的局部放大图;
11.图3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12.图4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二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13.图5是图1的抬升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14.图6是图5的抬升机构结合动力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5.图7是图6的抬升机构与动力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16.图8以另一视角示出图6的抬升机构与动力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18.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且将部分构件予以爆炸示意。图2a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图2b以另一视角示出图2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俯视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主机40以及枢接于主机40的多个屏幕,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屏幕包括第一屏幕10(主屏幕)以及一对第二屏幕20(次屏幕),其中第二屏幕20位于第一屏幕10的相对两侧,第一屏幕10的显示面与第二屏幕20的显示面朝同方向,且第二屏幕20可移动地耦接于第一屏幕10,以收纳于第一屏幕10内或移出第一屏幕10,以让用户能依据需求调整屏幕的整体尺寸。在此并未限制第二屏幕20的数量,于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仅以单一个第二屏幕组装于第一屏幕。
19.详细而言,如图2a与图2b所示,第一屏幕10具有二导引件12,且第二屏幕20的侧缘具有二弧形轨道22。导引件12分别与第二屏幕20的弧形轨道22相对设置,使得导引件12沿着弧形路径c移动地耦接于弧形轨道22,进而能够将第二屏幕20收纳于第一屏幕10内或移出第一屏幕10。
20.进一步而言,如图1所示,这对第二屏幕20的结构组成与其相对于第一屏幕10的关系彼此一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仅以其中一侧的第二屏幕20进行描述,第二屏幕20包括基座24、二抬升机构26以及显示单元28。抬升机构26设置于基座24上,且显示单元28设置于抬升机构26上以受抬升机构26驱动而相对于基座24抬升或下降。
21.图4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二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以下将对可携式电子装置1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进行说明。
22.请同时参考图1、图3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屏幕20刚从第一屏幕10移出的第一状态下,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与第一屏幕10的显示单元14的显示面存在段差s,如图3所示。接着,用户可通过抬升机构26驱动位于抬升机构26上的显示单元28相对于基座24抬升以弥补所述段差s,进而使可携式电子装置1自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如图4所示。
23.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一屏幕10是曲面屏幕,第二屏幕20是平面屏幕,因此,在第二屏幕20移出第一屏幕10且受抬升机构26驱动而相对于基座24抬升的第二状态(图4、图5)下,显示单元14的显示面边缘能够与显示单元28是显示面边缘贴齐,使得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与显示单元14的显示面能够在克服段差s的同时,还产生第一屏幕10与第二屏幕20组合整体性,从而提升美观程度并提供使用者具立体感的广阔视觉体验。
24.图5是图1的抬升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的抬升机构结合动力组件的立体示
意图。图7是图6的抬升机构与动力组件的爆炸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5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抬升机构26包括底板261、载台262以及剪刀式连杆组263(scissors linkage)。底板261设置于基座24且具有成对的第一滑槽2611。载台262具有成对的第二滑槽2621,且显示单元28设置于载台262。剪刀式连杆组263具有多个枢接端263a与多个滑动端263b。枢接端263a分别枢接至底板261与载台262,且滑动端263b分别可枢转且可滑动地耦接于第一滑槽2611与第二滑槽2621。
25.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剪刀式连杆组263包括一对第一连杆2631与一对第二连杆2632,其中该对第一连杆2631与该对第二连杆2632各具有枢接端263a与滑动端263b。第一连杆2631与第二连杆2632彼此枢接于一处(枢接孔263c),且枢接孔263c位于枢接端263a与滑动端263b之间。
26.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611成对地设置于底板261的相对两侧,第二滑槽2621成对地设置于载台262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滑槽2611与第二滑槽2621相互对应,以使剪刀式连杆组263的多个滑动端263b彼此同步且同向地移动。再者,多个枢接端263a的枢转轴向x1平行于多个滑动端263b的枢转轴向x2,且多个滑动端263b的动作路径彼此平行,从而使得载台262能够平行地相对于底板261抬升或下降。
27.图8以另一视角示出图6的抬升机构与动力组件。需说明的是,图8以虚线示出抬升机构26的底板261,以利于描述抬升机构26与动力组件27。
28.请同时参考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还包括二动力组件27,其中剪刀式连杆组263位于二动力组件27之间。二动力组件27分别连接至剪刀式连杆组263的二滑动端263b,且剪刀式连杆组263与动力组件27位于底板261的第一滑槽2611的相对两侧。
29.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27包括马达271、螺杆272、导杆273以及滑块274。马达271与导杆273设置于基座24,且螺杆272连接马达271。滑块274螺接于螺杆272并滑接于导杆273,且滑块274连接至剪刀式连杆组263的滑动端263b。
30.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马达271能够通过螺杆272驱动滑块274,并同步驱动多个滑动端263b分别沿着第一滑槽2611与该第二滑槽2621移动。并且,动力组件27的螺杆272、导杆273以及滑块274的动作路径与剪刀式连杆组263的多个滑动端263b的动作路径彼此平行,使得抬升机构26的剪刀式连杆组263能够通过动力组件27的驱动,带动设置于抬升机构26上的显示单元28相对于基座24抬升或下降。
31.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还包括二辅助件30。各第一滑槽2611与各动力组件27的滑块274分别位于各辅助件30的相对两侧,且各辅助件30连接于各动力组件27的滑块274。并且,各动力组件27的滑块274还具有卡扣部2741。卡扣部2741朝向剪刀式连杆组263延伸,且卡扣部2741可拆卸地扣持于辅助件30。
32.更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剪刀式连杆组263还包括二枢接件2633。枢接件2633分别位于第二连杆2632的滑动端263b,且枢接件2633适于穿过底板261的第一滑槽2611而连接至辅助件30。因此,动力组件27可通过辅助件30、卡扣部2741以及枢接件2633与抬升机构26连接,从而驱动抬升机构26抬升或下降。
3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还包括控制模块32以及感测模块(未示出)。控制模块32适于电性连接至动力组件27的马达271,以在第二屏幕20移出第一屏幕10
后通过马达271驱动第二屏幕20的显示单元28抬升或下降,而感测模块适于电性连接至控制模块32,以使控制模块32能够通过感测模块感测第二屏幕20是否移出第一屏幕10。在此,控制模块32是以配置在可挠式电路板(fpc)上的电子组件作为例示,如图6与图8所示,而感测模块则例如是配置在导引件12与弧形轨道22的轨道传感器,例如是光学式(红外线)传感器,以作为第二屏幕20是否完全从第一屏幕10拉出的判断依据。
34.另需提及的是,虽然上述内容仅描述动力组件27的马达271驱动抬升机构26抬升或下降的过程,然可预期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例如是以手控操作的方式驱动抬升机构26抬升或下降。本发明并不限制动力组件27提供抬升机构26动力的方法以及形式。
3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屏幕除了可移动地耦接于第一屏幕以收纳于第一屏幕内或移出第一屏幕之外,第二屏幕尚可通过抬升机构的抬升或下降,带动位于抬升机构上的显示单元相对于基座抬升或下降。据此,当第二屏幕移出第一屏幕,且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与第一屏幕的显示面存在段差时,显示单元适于通过抬升机构而相对于基座抬升以弥补所述段差,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良好的操作灵活度及整体美观度,而让使用者在操作可携式电子装置时能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