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8657发布日期:2020-07-07 14:0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可弯折的显示面板在终端设备中逐渐被广泛地应用。

在显示面板中,触摸感应结构被制作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通常,触摸感应结构需要通过引线与显示面板绑定(bonding)区的绑定端子电连接,该引线会经过显示面板的弯折区。

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触摸感应结构及与之连接的引线被制作在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之上,处于弯折区的引线在显示面板弯折时受拉应力,容易发生弯折断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降低显示面板的引线在弯折时的断线风险。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上的多个功能层,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边框区、弯折区、绑定区以及第一换线区,边框区围绕显示区设置,绑定区、边框区相对设置于弯折区的两侧,第一换线区连接于边框区与弯折区之间,显示面板包括:绑定端子,位于绑定区;以及引线,自显示区的边缘延伸经过边框区、第一换线区、弯折区以及绑定区与绑定端子电连接,其中,每条引线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多个导线段,相邻导线段彼此不同层且通过过孔电连接,多个导线段包括与显示区边缘连接且经过边框区延伸至第一换线区的初始导线段以及自第一换线区穿过弯折区朝向绑定区延伸的弯折导线段,初始导线段的朝向衬底的表面覆盖有无机绝缘层,弯折导线段的朝向衬底的表面、背离衬底的表面均覆盖有有机绝缘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多个功能层包括多个导电层以及多个绝缘层,衬底与多个功能层形成的多层结构具有应力中性层,其中,弯折导线段与应力中性层的距离小于初始导线段与应力中性层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弯折导线段的背离衬底的表面覆盖有第一有机绝缘层,弯折导线段的朝向衬底的表面覆盖有第二有机绝缘层,多个导线段还包括电连接于初始导线段与弯折导线段之间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其中:第一导线段与弯折导线段同层设置,并且通过穿过无机绝缘层、第一有机绝缘层的过孔与初始导线段电连接;第二导线段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的朝向衬底的一侧,第二导线段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穿过第二有机绝缘层的过孔与第一导线段、弯折导线段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相邻引线的第二导线段不同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换线区,第二换线区连接于绑定区与弯折区之间,多个导线段还包括与绑定端子连接且延伸至第二换线区的第三导线段,其中,第三导线段与初始导线段同层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弯折导线段的背离衬底的表面覆盖有第一有机绝缘层,弯折导线段的朝向衬底的表面覆盖有第二有机绝缘层,多个导线段还包括电连接于第三导线段与弯折导线段之间的第四导线段和第五导线段,其中:第四导线段与弯折导线段同层设置,并且通过穿过无机绝缘层、第一有机绝缘层的过孔与第三导线段电连接;第五导线段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的朝向衬底的一侧,第五导线段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穿过第二有机绝缘层的过孔与第四导线段、弯折导线段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相邻引线的第五导线段不同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电极,设置于显示区,引线为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引线;引线的线宽为3微米以上,相邻引线之间的线距为3微米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导线段在衬底上正投影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镂空结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每条引线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多个导线段,相邻导线段彼此不同层。将位于无机绝缘层上的初始导线段与弯折导线段电连接,其中,弯折导线段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有机绝缘层,使得弯折导线段在受到弯折时相对初始导线段具有更高的韧性,降低弯折导线段在弯折时的断线风险,从而降低引线在受到弯折时发生断线的可能性,提高显示面板的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弯折导线段与应力中性层的距离小于初始导线段与应力中性层的距离,从而减少弯折引起的弯折导线段的长度形变,进一步降低弯折导线段在弯折时的断线风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导线段还包括电连接于初始导线段与弯折导线段之间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由于初始导线段依次经过第一导线段、第二导线段与弯折导线段电连接,可以减少弯折导线段受到的应力向初始导线段的延伸。此外,第二导线段与弯折导线段之间隔设有第二有机绝缘层,弯折导线段与第二导线段之间的距离小于弯折导线段与初始导线段之间的距离,从而弯折导线段与第二导线段之间的过孔更稳定,提高显示面板中与弯折区邻近的过孔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图1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d-d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e-e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e-e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9、图10、图11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替代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导线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显示面板;

aa-显示区;na-非显示区;bd-边框区;be-弯折区;bo-绑定区;v1-第一换线区;v2-第二换线区;

101-衬底;102-无机绝缘层;103-第一有机绝缘层;104-第二有机绝缘层;105-钝化层;106-第三有机绝缘层;107-第四有机绝缘层;

110-绑定端子;

120-引线;121-初始导线段;122-弯折导线段;123-第一导线段;124-第二导线段;125-第三导线段;126-第四导线段;127-第五导线段;

130-触控电极;131-第一电极;132-第二电极;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其至少部分可弯折。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也可以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器件的显示面板,例如是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面板。本文中,以显示面板是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图1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包括边框区bd、弯折区be、绑定(bonding)区bo以及第一换线区v1。其中,边框区bd围绕显示区aa设置,绑定区bo、边框区bd相对设置于弯折区be的两侧,第一换线区v1连接于边框区bd与弯折区be之间。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1以及位于衬底101上的多个功能层。

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显示面板100包括绑定端子110以及引线120。绑定端子110位于绑定区bo。引线120自显示区aa的边缘延伸经过边框区bd、第一换线区v1、弯折区be以及绑定区bo与绑定端子110电连接。

每条引线120在第一换线区v1具有至少一次换线。每条引线120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多个导线段,相邻导线段彼此不同层且通过过孔电连接。每条引线120的多个导线段分别为导电材料制成,例如是金属导电材料制成。多个导线段包括与显示区aa边缘连接且经过边框区bd延伸至第一换线区v1的初始导线段121以及自边框区bd穿过弯折区be朝向绑定区bo延伸的弯折导线段122。其中,初始导线段121的朝向衬底101的表面覆盖有无机绝缘层102。弯折导线段122的朝向衬底101的表面、背离衬底101的表面均覆盖有有机绝缘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将位于无机绝缘层102上的初始导线段121与弯折导线段122电连接,其中,弯折导线段122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有机绝缘层,使得弯折导线段122在受到弯折时相对初始导线段121具有更高的韧性,降低弯折导线段122在弯折时的断线风险,从而降低引线120在受到弯折时发生断线的可能性,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功能层包括多个导电层以及多个绝缘层。衬底101与多个功能层形成多层结构,形成的多层结构具有应力中性层。多层结构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拉伸,内层受挤压,在其断面上必然存在既不受拉,又不受压的过渡层,该过渡层受到的应力几乎等于零,此时该过渡层称为该多层结构的应力中性层。该应力中性层在多层结构的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几乎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导线段122与应力中性层的距离小于初始导线段121与应力中性层的距离,从而减少弯折引起的弯折导线段122的长度形变,进一步降低弯折导线段122在弯折时的断线风险。

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其层结构大致分为衬底101、位于衬底101上的阵列层、位于阵列层上的发光元件层、位于发光元件层上的薄膜封装层。阵列层内通过图案化的多个导电层以及多个绝缘层形成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发光元件层形成有阵列排布的发光元件,其中发光元件例如是oled发光元件。薄膜封装层覆盖发光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封装层包括一层或两层以上的无机层以及一层或两层以上的有机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可以是触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触控电极130,触控电极130设置于显示区aa,触控电极130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20为与触控电极130电连接的触控引线。通过降低触控引线的在弯折区be的断线风险,能够避免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功能失效。

图1中,示例性地绘示了若干触控引线,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图中没有示出,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其它功能的引线。

显示面板100可以是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是互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为互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触控电极13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31以及多个第二电极132。每个第一电极131沿第一方向x延伸,每个第一电极131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电极块。多个第二电极132与多个第一电极131绝缘设置,每个第二电极132沿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第二电极132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电极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以第一电极131是驱动电极,第二电极132是感应电极为例进行说明;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两者电性可以互换,即,也可以设置第一电极131是感应电极,第二电极132是驱动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可以垂直。

第一电极13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132包括的多个第二电极块可以是图案化的导电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块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金属网格、例如银纳米线(agnw)的纳米金属线、石墨烯等透光率较高的材料制成,以在实现触摸感应的同时允许背光显示。

多个第一电极131、多个第二电极132可以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引线120连接至绑定区bo设置的绑定端子110。触控电极130可以通过绑定端子110与外部的触摸控制电路连接,并且将多个第一电极131、第二电极132分别对应至触摸控制电路的对应信号通道。例如,将多个第一电极131连接至触摸控制电路的驱动信号(tx)的信号通道,将多个第二电极132连接至触摸控制电路的感应信号(rx)的信号通道。

在每个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相互交叉的位置,第一电极131上的第一电极块的外边界第二电极132上的第二电极块的外边界之间形成互电容,产生电容感应量。多个第一电极131与多个第二电极132绝缘交叉,从而形成互电容阵列。

当手指或一些其它物体触摸到触摸感应装置时,触摸点附近的互电容的电容值发生改变。在检测阶段,第一电极131接收触控装置发出的激励信号,触控装置中的触摸控制电路能够通过对第二电极132进行检测得到互电容阵列中各位置处的电容值的变化量,从而获知每个触摸点的坐标。

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块的形状可以是菱形、矩形、三角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以处于显示区aa内部区域的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块是菱形,处于显示区aa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块是三角形(大致为前述菱形的一半)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块的形状可以依据需要调整。

如图2和图3,弯折导线段122的背离衬底101的表面覆盖有第一有机绝缘层103,弯折导线段122的朝向衬底101的表面覆盖有第二有机绝缘层104。

多个导线段还包括电连接于初始导线段121与弯折导线段122之间的第一导线段123和第二导线段124。第一导线段123和第二导线段124位于第一换线区v1。其中,第一导线段123与弯折导线段122同层设置,并且通过穿过无机绝缘层102、第一有机绝缘层103的过孔与初始导线段121电连接。第二导线段124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104的朝向衬底101的一侧,第二导线段124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穿过第二有机绝缘层104的过孔与第一导线段123、弯折导线段122电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由于初始导线段121依次经过第一导线段123、第二导线段124与弯折导线段122电连接,可以减少弯折导线段122受到的应力向初始导线段121的延伸。第二导线段124与弯折导线段122之间隔设有第二有机绝缘层104,弯折导线段122与初始导线段121之间间隔设有第一有机绝缘层103以及无机绝缘层102。弯折导线段122与第二导线段124之间的距离小于弯折导线段122与初始导线段121之间的距离,从而弯折导线段122与第二导线段124之间的过孔更稳定,提高显示面板100中与弯折区be邻近的过孔的连接稳定性。

如前所述,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其层结构大致分为衬底101、位于衬底101上的阵列层、位于阵列层上的发光元件层、位于发光元件层上的薄膜封装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机绝缘层102是薄膜封装层的延伸于非显示区na的一部分,其中无机绝缘层102可以是单层无机层,也可以是两层以上无机层的叠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线段123、第二导线段124以及弯折导线段122与阵列层和/或发光元件层中的导电层同层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绝缘层103、第二有机绝缘层104可以是阵列层和/或发光元件层中的有机绝缘层延伸于非显示区na的一部分,例如是像素定义层、平坦化层、或其它介质层延伸于非显示区na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覆盖初始导线段121的背离衬底101一侧表面的钝化层105。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第二导线段124的朝向衬底101一侧的第三有机绝缘层106。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na,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导线段124与衬底101之间的其它层结构,例如是缓冲层、其它导电层及其它绝缘层。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引线120的第二导线段124同层设置,从而能够在同一图案化工艺中同时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20为触控引线,其初始导线段121位于薄膜封装层上。阵列层中的导电层可以包括多个金属层,例如,阵列层可以包括从衬底101向发光元件层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金属层之间间隔设置有绝缘层。

引线120的第一导线段123、弯折导线段122可以与第三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二导线段124可以与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引线120的各导线段与阵列层中的金属层还可以是其它对应关系,例如,引线120的第一导线段123、弯折导线段122与第三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二导线段124可以与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引线120的第二导线段124不同层,从而降低相邻引线120之间的电信号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20为触控引线,其初始导线段121位于薄膜封装层上。阵列层中的导电层可以包括多个金属层,例如,阵列层可以包括从衬底101向发光元件层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金属层之间间隔设置有绝缘层。例如,第三金属层的背离衬底的一侧设有第一有机绝缘层103,第三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具有第二有机绝缘层104,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之间具有第四有机绝缘层107,第一金属层的朝向衬底的一侧设有第三有机绝缘层106。

各引线120的第一导线段123、弯折导线段122可以与第三金属层同层设置。相邻的引线120中,其中一条引线的第二导线段124与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另一条引线120的第二导线段124与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d-d向的剖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显示区na还包括第二换线区v2,第二换线区v2连接于绑定区bo与弯折区be之间。多个导线段还包括与绑定端子110连接且延伸于第二换线区v2的第三导线段125。其中,第三导线段125与初始导线段121同层设置,即第三导线段125设置于无机绝缘层10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将位于无机绝缘层102上的第三导线段125与弯折导线段122电连接,其中,弯折导线段122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有机绝缘层,使得弯折导线段122在受到弯折时相对第三导线段125具有更高的韧性,降低弯折导线段122在弯折时的断线风险,从而降低引线120在受到弯折时发生断线的可能性,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质量。

弯折导线段122的背离衬底101的表面覆盖有第一有机绝缘层103,弯折导线段122的朝向衬底101的表面覆盖有第二有机绝缘层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线段还包括电连接于第三导线段125与弯折导线段122之间的第四导线段126和第五导线段127。第四导线段126和第五导线段127位于第二换线区v2。其中,第四导线段126与弯折导线段122同层设置,并且通过穿过无机绝缘层102、第一有机绝缘层103的过孔与第三导线段125电连接。第五导线段127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104的朝向衬底101的一侧,第五导线段127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穿过第二有机绝缘层104的过孔与第四导线段126、弯折导线段122电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由于第三导线段125依次经过第四导线段126、第五导线段127与弯折导线段122电连接,可以减少弯折导线段122受到的应力向第三导线段125的延伸。第五导线段127与弯折导线段122之间隔设有第二有机绝缘层104,弯折导线段122与第三导线段125之间间隔设有第一有机绝缘层103以及无机绝缘层102。弯折导线段122与第五导线段127之间的距离小于弯折导线段122与第三导线段125之间的距离,从而弯折导线段122与第五导线段127之间的过孔更稳定,提高显示面板100中与弯折区be邻近的过孔的连接稳定性。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e-e向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引线120的第五导线段127同层设置,从而能够在同一图案化工艺中同时形成。

引线120可以是触控引线,第三导线段125可以位于薄膜封装层上。如前所述,阵列层中的导电层可以包括多个金属层,例如,阵列层可以包括从衬底101向发光元件层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20的第四导线段126、弯折导线段122可以与第三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五导线段127可以与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引线120的各导线段与阵列层中的金属层还可以是其它对应关系,例如,引线120的第四导线段126、弯折导线段122与第三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五导线段127可以与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中e-e向的剖面示意图。如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引线120的第五导线段127不同层,从而降低相邻引线120之间的电信号干扰。

引线120可以是触控引线,第三导线段125可以位于薄膜封装层上。如前所述,阵列层中的导电层可以包括多个金属层,例如,阵列层可以包括从衬底101向发光元件层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金属层之间间隔设置有绝缘层。例如,第三金属层的背离衬底的一侧设有第一有机绝缘层103,第三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具有第二有机绝缘层104,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之间具有第四有机绝缘层107,第一金属层的朝向衬底的一侧设有第三有机绝缘层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引线120的第四导线段126、弯折导线段122可以与第三金属层同层设置。相邻的引线120中,其中一条引线的第五导线段127与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另一条引线120的第五导线段127与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此外,同一引线120中,可以同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初始导线段121、第一导线段123、第二导线段124、弯折导线段122、第五导线段127、第四导线段126、第三导线段125。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引线120中的第二导线段124与第五导线段127同层设置。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引线120中的第二导线段124与第五导线段127不同层,例如,同一引线120中,第二导线段124与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五导线段127与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导线段121、第三导线段125中的至少之一可以是双层线结构,从而降低引线120的阻抗。以初始导线段121是双层线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初始导线段121包括彼此不同层且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子导线段和第二子导线段,第一子导线段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导线段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20的线宽为3微米以上,避免引线120的阻抗较高。相邻引线120之间的线距为3微米以上,避免相邻引线120之间相互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线段在衬底101上正投影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镂空结构。图9、图10、图11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替代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导线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图10、图11分别截取了弯折导线段122的一部分片段示出。

如图9,弯折导线段在衬底10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呈多个椭圆形串接的结构,其中相邻的椭圆形彼此相交。弯折导线段122在衬底101上正投影具有在弯折导线段12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椭圆形镂空结构。

如图10,弯折导线段在衬底10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形状由两个列单元连接形成,每个列单元呈多个椭圆形串接的结构,其中相邻的椭圆形彼此相交。相邻列单元彼此相交,并且相邻列单元的椭圆形的中心位置在弯折导线段122的延伸方向上相互错位。弯折导线段122在衬底101上正投影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椭圆形镂空结构。

如图11,弯折导线段在衬底10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呈矩形条状。弯折导线段122在衬底101上正投影具有在弯折导线段12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矩形镂空结构。

通过对导线段的形状进行上述配置,能够在保证引线120的导电性能的同时,提高其弯折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包括边框区bd、弯折区be、绑定区bo以及第一换线区v1。其中,边框区bd围绕显示区aa设置,绑定区bo、边框区bd相对设置于弯折区be的两侧,第一换线区v1连接于边框区bd与弯折区be之间。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1以及位于衬底101上的多个功能层。

显示面板100包括绑定端子110以及引线120。绑定端子110位于绑定区bo。引线120自显示区aa的边缘延伸经过边框区bd、第一换线区v1、弯折区be以及绑定区bo与绑定端子110电连接。每条引线120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多个导线段,相邻导线段彼此不同层。多个导线段包括与显示区aa边缘连接且经过边框区bd延伸至第一换线区v1的初始导线段121以及自边框区bd穿过弯折区be朝向绑定区bo延伸的弯折导线段122。其中,初始导线段121的朝向衬底101的表面覆盖有无机绝缘层102。弯折导线段122的朝向衬底101的表面、背离衬底101的表面均覆盖有有机绝缘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显示面板100中,将位于无机绝缘层102上的初始导线段121与弯折导线段122电连接,弯折导线段122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有机绝缘层,使得弯折导线段122在受到弯折时相对初始导线段121具有更高的韧性,降低弯折导线段122在弯折时的断线风险,从而降低引线120在受到弯折时发生断线的可能性,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质量。

依照本实用新型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