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37392发布日期:2021-10-09 20:09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2.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由于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各地都配备了相对完善的检测设备,为了更好的监控其最新进展,现有主要依靠行程卡及健康码来对人员的流动进行监控,而对于老年人或特殊人群来说,若无法顺利完成申报,就无法得到更加精确的人员流动情况,从而无法对健康期间人员的行为轨迹进行精确地定位。现有技术中还未存在一种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可视化等先进技术来实现智能健康监测的系统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实现智能体温上报、返工信息填报、员工健康打卡、健康报表分析、可疑人员接触寻踪等功能的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其特点是,包括测温设备、摄像设备、终端设备、显示设备以及数据监测中心;所述数据监测中心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分析平台,测温设备、摄像设备、终端设备通过物联网与数据中心通讯连接,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分析平台通讯连接,数据分析平台与显示设备通讯连接;数据中心,通过对测温设备、摄像设备、终端设备传来的数据进行序列化集中存储而形成;数据处理模块,将数据中心的数据封装成不同类型的服务数据;数据分析平台,根据使用要求,将数据处理模块封装得到的数据分发至不同的功能模块。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数据分析平台中的功能模块包括信息查询模块、健康上报模块、区域管理模块、异常告警模块、轨迹寻踪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健康监测模块。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显示设备为移动app、微信公众号、web端、管控中心大屏中一种或几种。
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系统还包括身份验证器,身份验证器通过信号通道与信息采集处理器实现通讯,信息采集处理器通过射频
通信通道与数据中心连接。
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测温设备包括额温枪、红外测温仪、监控器、预警发送器和体温异常者信息存储器,所述数据中心设有终端处理器,额温枪、红外测温仪与终端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监控器、预警发送器和体温异常者信息存储器与终端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10.一种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采用测温设备和摄像设备,对人员依次进行红外相机识别测温,成功后将自动记录个人体温,失败则进行刷ic卡和人工监测的方式进行人员比对,将人体测温数据自动通过网络上传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以第一时间发现体温异常人员;采用移动设备,提供健康信息填报端和后台管理端,将人员现场健康数据、行为轨迹与员工填报的接触人员、病情、乘车、就餐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对人员健康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第二,对上述数据信息进行序列化集中存储,形成数据中心,采用微服务框架,将每个功能模块封装成服务,通过服务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再根据场景选择使用不同的功能模块;第三,数据分析平台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算法、知识库的基础性计算算法与计算资源,对获取的人员健康数据、人员行为轨迹数据、人员信息、健康填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异常人员信息实时告警、人员健康评估分析、区域接触人员管理、危险人员接触查询等,并随时提供体温数据统计、报表自动上传、报表下载;第四,以图形报表可视化的方式在移动app、微信公众号、web端、管控中心大屏中对系统的信息进行展示。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和方法是基于行为轨迹的危险人员接触寻踪技术,系统结合人员定位、人脸识别和健康填报生成的海量数据,成功实现对危险人员的接触寻踪。当系统中出现人员轨迹关联区域或为疑似感染人员时,系统能够对人员的行为轨迹进行追溯,快速定位疑似接触人员、易感染人员,通过报表、颜色、声音等多维度对结果数据进行展示,并将决策建议传输给健康防控人员,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检测”的目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和方法可有效地加强健康防控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新型防控方式、效率上带来提升,从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无感体温检测技术的组成架构图;图3为健康信息填报集成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5.参照图1,一种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包括测温设备、摄像设备、终端设备、显示设备以及数据监测中心;所述数据监测中心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分析平台,测温设备、摄像设备、终端设备通过物联网与数据中心通讯连接,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分析平台通讯连接,数据分析平台与显示设备通讯连接;数据中心,通过对测温设备、摄像设备、终端设备传来的数据进行序列化集中存储而形成;数据处理模块,将数据中心的数据封装成不同类型的服务数据;数据分析平台,根据使用要求,将数据处理模块封装得到的数据分发至不同的功能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平台中的功能模块包括信息查询模块、健康上报模块、区域管理模块、异常告警模块、轨迹寻踪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健康监测模块。所述显示设备为移动app、微信公众号、web端、管控中心大屏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系统还包括身份验证器,身份验证器通过信号通道与信息采集处理器实现通讯,信息采集处理器通过射频通信通道与数据中心连接。所述测温设备包括额温枪、红外测温仪、监控器、预警发送器和体温异常者信息存储器,所述数据中心设有终端处理器,额温枪、红外测温仪与终端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监控器、预警发送器和体温异常者信息存储器与终端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将上述系统中涉及的各部分分为感知层、传输层、资源层、服务层、应用层及展示层,其中,感知层,主要由支撑系统运行的各种设备组成,包括额温枪、pad、读卡器、摄像头、黑体、手环、手机等一系列设备。传输层,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方式实现与资源层的数据通讯,承载数据传输功能。资源层,该层对传输层传来的数据进行序列化集中存储,形成数据中心,为服务层、应用层等提供数据源。服务层,系统采用微服务框架,将每个功能模块封装成服务。通过服务来对资源层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层,应用层包含信息查询、健康上报、区域管理、异常告警、轨迹寻踪、人脸识别、健康监测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包含不同的应用可供用户根据场景选择使用。展示层,主要以图形报表可视化的方式在移动app、微信公众号、web端、管控中心大屏等多种展示载体中对系统的信息进行展示。
16.一种基于行为轨迹的智能健康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采用测温设备和摄像设备,对人员依次进行红外相机识别测温,成功后将自动记录个人体温,失败则进行刷ic卡和人工监测的方式进行人员比对,将人体测温数据自动通过网络上传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以第一时间发现体温异常人员;采用移动设备,提供健康信息填报端和后台管理端,将人员现场健康数据、行为轨
迹与员工填报的接触人员、病情、乘车、就餐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对人员健康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第二,对上述数据信息进行序列化集中存储,形成数据中心,采用微服务框架,将每个功能模块封装成服务,通过服务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再根据场景选择使用不同的功能模块;第三,数据分析平台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算法、知识库的基础性计算算法与计算资源,对获取的人员健康数据、人员行为轨迹数据、人员信息、健康填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异常人员信息实时告警、人员健康评估分析、区域接触人员管理、危险人员接触查询等,并随时提供体温数据统计、报表自动上传、报表下载;第四,以图形报表可视化的方式在移动app、微信公众号、web端、管控中心大屏中对系统的信息进行展示。
17.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和方法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1、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体系架构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式架构,从感知层、传输层、资源层、服务层、应用层、访问展示层等六个层次开始建设,以“快速测温”、“精确定位”、“即时报警”、“稳定运行”为基准,对人员的身份数据、健康信息、行为轨迹进行快速识别和精准监测,结合面向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算法,进行人员健康信息的快速筛查统计和疑似人员接触寻踪,并可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移动app、微信公众号、web端、管控中心大屏等多种方式进行集中可视化展示,是一套集检测、预警、报警、统计分析、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可视化系统。2、无感体温检测技术参照图2,通过对已有的传感技术进行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是通过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测量人体体温。通过体温监测,来及时发现感染者,及时对疑似患者进行深度检查,避免人传人。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非接触人体测温不易引起被检测者的反感和恐慌,检测人员可在远程快速进行人体测温筛选,确定超温人群,从而实现潜在健康人员的隔离。克服了传统体温计、额温枪等仅针对个体检测,耗时多、易交叉感染等不足,具有快速、直观、非接触检测,可有效控制健康扩散。无感体温检测技术采用身份验证及测温一体机设备,固定安装,安装完毕后,员工依次进行红外相机识别测温,成功后将自动记录个人体温,失败则进行刷ic卡和人工监测的方式进行人员比对;人体测温的数据会自动通过网络上传到系统服务器进行存储,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体温异常人员。3、健康信息填报集成技术参照图3,健康信息填报基于先进的togaf架构理论,采用云架构、移动app等设计技术,基于b/s框架构建系统体系架构。1)在it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由企业应用开发平台提供底层api网关和后台管理功能,提供健康信息填报端和后台管理端。企业应用开发平台提供云架构部署。2)健康信息填报端与微信公众号集成,实现授权后自动登录,填报健康信息;开发pc端浏览器端供健康信息填报。3)将人员现场健康数据、行为轨迹与员工填报的接触人员、病情、乘车、就餐等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对人员健康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4、数据分析与智能报警技术
数据分析平台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算法、知识库等基础性计算算法与计算资源,对获取的人员健康数据、人员行为轨迹数据、人员信息、健康填报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异常人员信息实时告警、人员健康评估分析、区域接触人员管理、危险人员接触查询等,并随时提供体温数据统计、报表自动上传、下载等功能。提供曲线、折线、饼图、控制图等,各种表格,颜色、声音等多维度对健康查询统计分析结果数据展示。
18.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和方法是行为轨迹的危险人员接触寻踪技术。人员行为轨迹分析过程中的数据具有数据产生速度快、数据量大、数据多样性等特点,从海量、繁杂的数据中寻找隐藏在数据下面业务与产品之间的逻辑和关系,对于提升健康防控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和挖掘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的实施过程通常采用跨行业数据挖掘标准流程(crisp

dm)模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业务理解、指标设计、数据提取、数据探索、算法选择、模型评估、模型发布和模型优化等多个步骤。基于该技术,系统结合人员定位、人脸识别和健康填报生成的海量数据,成功实现对危险人员的接触寻踪。当系统中出现人员轨迹关联区域或为疑似感染人员时,系统能够对人员的行为轨迹进行追溯,快速定位疑似接触人员、易感染人员,通过报表、颜色、声音等多维度对结果数据进行展示,并将决策建议传输给健康防控人员,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检测”的目的。
19.本发明所述系统和方法可有效地加强健康防控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新型防控方式、效率上带来提升,从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成本的降低。系统的成功研发,在计算机及网络等软硬件支撑环境下,提高后勤保障人员工作满意度,实现健康防控的智能化管理,大大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充分节省健康防控人员成本、时间成本。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