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和计算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53445发布日期:2021-09-25 03:1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触控装置和计算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笔记本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功能也越来越人性。随着直播和视频等相关业务的增加,用户对笔记本操控有更加方便、更加智能的需求。
3.传统技术中,笔记本包括键盘和触摸板,通过触摸板可以实现鼠标的功能。然而,在直播或者游戏等场景时,触摸板和键盘的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对笔记本的简单快捷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5.一方面,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摸模组和控制模组,触摸模组包括:触摸板和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覆盖于触摸板,控制模组与触摸板和触摸显示屏均连接;
6.触摸板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触控操作包括:滑动操作和点击操作;
7.触摸显示屏包括至少一个触摸屏,触摸屏用于显示用户设置的快捷按键,以接收用户对快捷按键的点击操作;
8.控制模组用于控制触摸板和触摸显示屏之间的切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组包括:主控制器、第一从控制器和第二从控制器;
10.第一从控制器与触摸板连接,用于控制触摸板工作;
11.第二从控制器与触摸显示屏连接,用于控制触摸显示屏工作;
12.主控制器与第一从控制器和第二从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从控制器或第二从控制器工作。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用户的切换操作,向第一从控制器或第二从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以使第一从控制器控制触摸屏工作或第二从控制器控制触摸显示屏工作。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制器包括电源模组和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电源模组连接,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一从控制器连接,控制开关的第三端与第二从控制器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摸显示屏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主机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摸板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主机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摸板包括触摸区域和按键区域;
18.触摸区域,用于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
19.按键区域,用于接收用户的点击操作。
20.另一方面,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
例提供的触控装置和主机;
21.触控装置中的触摸模组与主机连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还包括:
23.储能装置,与触摸显示屏连接,用于向触摸显示屏供电,以使用户通过触摸显示屏开启主机。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还包括:
25.显示面板,用于显示操作结果,操作结果是指主机响应于用户在触控装置上的操作后的结果。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和计算机设备。该触控装置包括触摸模组和控制模组。触摸模组包括触摸板和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覆盖于触摸板,控制模组与触摸板和触摸显示屏均连接。触摸板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触摸显示屏包括至少一个触摸屏,触摸屏用于显示用户设置的快捷按键,以接收用户对快捷按键的点击操作;控制模组用于控制触摸板和触摸显示屏之间的切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在触摸模组不仅包括触摸板,还包括触摸显示屏,控制模组可以控制触摸板和触摸显示屏之间的切换,通过触摸显示屏可以显示用户设置的快捷按键,用户通过该快捷按键可以实现简单快捷操作,增加了触摸模组的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简单快捷的操作。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不同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触控装置;20、计算机设备;21、主机;22、储能装置;23、显示面板;100、触摸模组;110、触摸板;120、触摸显示屏;121、触摸屏;200、控制模组;210、主控制器;211、电源模组;212、控制开关;220、第一从控制器;230、第二从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6.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
间接连接(联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笔记本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功能也越来越人性化。现有的笔记本通常是使用触摸板实现鼠标的的功能,在触摸板上滑动,实现鼠标的移动功能,在触摸板上点击,实现鼠标左右键的单击和双击功能。但是随着直播和视频等相关业务的增加,用户对笔记本操控具有更加方便、更加智能的需求,希望可以通过简单快捷的操作实现直播画面的切换等。为了满足用户对笔记本的简单快捷的操作,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
39.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40.请参见图1,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10,该触控装置10包括:触摸模组100和控制模组200,触摸模组100包括: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触摸显示屏120覆盖于触摸板110,控制模组200与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均连接。
41.触摸板110是一种在平滑的触摸板上,利用手指的滑动操作来移动游标的输入装置。当用户的手指接近触摸板110时,会使触摸板110内的电容量发生改变,触摸板自身会检测出电容量的改变量,转换成坐标。在触摸板110工作时,触摸板110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触控操作包括:滑动操作和点击操作。滑动操作是指用户手指在触摸板110的左右或上下移动,相当于用户使用鼠标时,对鼠标的移动操作。点击操作是指用户手指在触摸板110上的单击或双击操作,相当于用户使用鼠标时,对鼠标右键和左键的点击操作。触摸板110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等其他不规则的形状等。本实施例对触摸板110的大小、形状和采用的材料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42.触摸显示屏120包括至少一个触摸屏121,触摸屏121用于显示用户设置的快捷按键,以接收用户对快捷按键的点击操作。触摸显示屏120可以采用透明的玻璃显示屏。在触摸显示屏120工作时,触摸显示屏120上的每个触摸屏121上可以显示用户预先设置的快捷按键,用户对每个快捷按键进行点击操作,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每个快捷按键可以是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组合功能键。例如:在游戏直播场景中,需要在视频界面快速切换到游戏界面,用户设置切换界面的快捷按键,通过点击该快捷按键可以在直播过程中快速的实现界面的切换。触摸显示屏120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触摸板110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触摸显示屏120的大小、形状可以采用的材料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本实施例对触摸显示屏120包括的触摸屏121的数量不作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43.控制模组200用于控制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之间的切换。也就是说,控制模组200可以分别控制触摸板110或触摸显示屏120工作,若当前触摸板110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控制模组200可以切换,使得触摸显示屏120工作,触摸板110停止工作;若当前触摸显示屏120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控制模组200可以切换,使得触摸板110工作,触摸显示屏120停止工作。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的工作原理如下:
45.在通常情况下,触摸模组100的触摸板110处于工作状态,可以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在需要触摸模组100中的触摸显示屏120工作时,通过控制模组200控制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之间的切换,使得触摸显示屏120处于工作状态,触摸板110停止工作,用户通过对触摸显示屏120中的触摸屏121上的快捷按键的点击操作可以实现快捷按键的功能,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包括触摸模组100和控制模组200。触摸模组100包括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触摸显示屏120覆盖于触摸板110,控制模组200于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均连接。触摸板110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触摸显示屏120包括至少一个触摸屏121,触摸屏121用于显示用户设置的快捷按键,以接收用户对快捷按键的点击操作;控制模组200用于控制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之间的切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在触摸模组100不仅包括触摸板110,还包括触摸显示屏120,控制模组200可以控制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之间的切换,通过触摸显示屏120可以显示用户设置的快捷按键,用户通过该快捷按键可以实现简单快捷操作,增加了触摸模组100的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简单快捷的操作。
47.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组200包括:主控制器210、第一从控制器220和第二从控制器230;第一从控制器220与触摸板110连接,用于控制触摸板110工作;第二从控制器230与触摸显示屏120连接,用于控制触摸显示屏120工作;主控制器210与第一从控制器220和第二从控制器230连接,用于控制第一从控制器220或第二从控制器230工作。也就是说,在需要触摸板110工作时,第一从控制器220接收主控制器210发送的工作控制信号,第一从控制器220相当于一个驱动器,根据该工作控制信号向触摸板110发送驱动信号,使得触摸板110可以工作。在需要切换至触摸显示屏120工作时,第一从控制器220会接收到主控制器210发送的停止工作控制信号,并根据该停止工作信号驱动触摸板110停止工作;同时,第二从控制器230会接收到主控制器210发送的工作控制信号,根据该工作控制信号向触摸显示屏120发送驱动信号,使得触摸显示屏120停止工作。本实施例对主控制器210、第一从控制器220和第二从控制器230的具体结构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48.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使用第一从控制器220控制触摸板110,第二从控制器230控制触摸显示屏120,可以避免控制出错,导致触摸板110的触摸显示屏120的工作状态发生混乱,从而可以提高触控装置1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49.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控制器210具体用于根据用户的切换操作,向第一从控制器220或第二从控制器230发送触发信号,以使第一从控制器220控制触摸板110工作或第二从控制器230控制触摸显示屏120工作。也就是说,第一从控制器220和第二从控制器230是在接收到根据主控制器210发送的触发信号后开始工作的。具体的,若当前触摸板110处于工作状态,在用户需要触摸显示屏120工作时,会进行切换操作,主控制器210响应于切换操
作,会向第二从控制器230发送触发信号,使得第二从控制器230开始工作,即,使触摸显示屏120处于工作状态;同时,主控制器210响应于切换操作,还会向第一从控制器220发送另一个触发信号,以使第一从控制器220停止工作。同理,若当前触摸显示屏120处于工作状态,在用户需要触摸板110工作时,会进行切换操作,主控制器210响应于切换操作,会向第一从控制器220发送触发信号,使得第一从控制器220开始工作,即,使触摸板110处于工作状态;同时,主控制器210响应于切换操作,还会向第二从控制器230发送另一个触发信号,以使第二从控制器230停止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对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之间的切换操作方便简单,容易实现,能够提高触控装置10的实用性。
5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中,在笔记本上可以设置两个按键,第一按键是控制触摸板110,第二按键是控制触摸显示屏120的。具体的,用户操作第一按键,可以触发控制模组200工作,以使控制模组200控制第一从控制器220控制触摸板110工作;用户操作第二按键,可以触发控制模组200工作,以使控制模组200控制第二从控制器230工作。也就是说,用户通过操作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可以实现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之间的切换。
51.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中,在笔记本上可以设置一个按键。具体的,若当前触摸板110处于工作状态,在用户需要触摸显示屏120工作时,直接操作设置的按键,使得第二从控制器230控制触摸显示屏120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说,用户通过操作设置的一个按键,就可以实现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之间的切换。
52.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控制器210包括电源模组211和控制开关212,控制开关212为双掷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控制开关212的第一端与电源模组211连接,控制开关212的第二端与第一从控制器220连接,控制开关212的第二端与第二从控制器230连接。也就是说,在控制开关212的第二端与第一从控制器220接通时,电源模组211与第一从控制器220接通,向第一从控制器220供电,使得第一从控制器220控制触摸板110工作;在控制开关212的第三端与第二从控制器230接通时,电源模组211和第二从控制器230接通,向第二从控制器230供电,使得第二从控制器230控制触摸显示屏120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源模组211向第一从控制器220或第二从控制器230供电,来实现第一从控制器220或第二从控制器230的工作,这样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能够提高触控装置10的实用性。
53.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摸显示屏120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主机连接。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连接外部审的一个串口总线标准。
54.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摸板110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主机连接。集成电路总线(inter

integrated circuit,i2c)是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集成电路总线通过两根线即可实现触摸板110和主机之间信息的传送。
55.在本实施例中,触摸模组100中触摸板110和触摸显示屏120分别采用不同的串口总线与主机连接,可以使得主机更好的响应触摸板110或触摸显示屏120上的操作,能够提高触控装置10的可靠性。
56.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摸板110包括触摸区域111和按键区域112;触摸区域111用于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按键区域112用于接收用户的点击操作。触摸板110上的触摸区域111和按键区域112可以直接可视化的区分,即直接使用裂缝或者不同颜色的表示进行区分;也
可以是非可视化的区分,即触摸区域111和按键区域112的外表没有任何差别。触摸区域111在接收到用户的滑动操作后,会使触摸区域111内的电容量发生改变,触摸区域111会检测出电容量的改变量,转换成坐标。按键区域112在接收到用户的点击操作时,会向下凹陷,使得用户清楚的确定在按键区域112进行了点击操作。用户触摸区域111上的滑动操作,相当于用户使用鼠标时,对鼠标的移动操作。用户在按键区域112上的点击操作,相当于用户使用鼠标时,对鼠标上的左右键的点击操作。
57.在本实施例中,包括触摸区域111和按键区域112的触摸板110,使得用户便于操作,能够提高触摸板110的实用性。
5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区域112包括第一按键部分和第二按键部分,用户在按键区域111中的第一按键部分的点击操作,相当于用户使用鼠标时,对鼠标上的左键的点击操作;用户在按键区域112中的第二按键部分的点击操作,相当于用户使用使用鼠标时,对鼠标上的右键的点击操作。
59.请参见图4,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20,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和主机21;触控装置10中的触摸模组100与主机21连接。主机21是指计算机设备20除去输出输入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通常包括cpu、内存、主板、光驱和散热系统等。触控装置10在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后,会根据触控操作生成的相关信号,并将该信息发送给主机21,主机21会对该信息做出响应。
60.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20包括触控装置10,则具有触控装置10的所有结构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61.请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20还包括储能装置22。储能装置22与触摸显示屏120连接,用于向触摸显示屏120供电,以使用户通过触摸显示屏120开启主机21。也就是说,触摸显示屏120具有独立的储能装置22,通过该储能装置22直接向触摸显示屏120供电。在储能装置22向触摸显示屏120供电,使触摸显示屏120处于工作状态时,用户通过在触摸显示屏120上操作,可以开启主机21。储能装置22可以是蓄电池。本实施例对储能装置22的结构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6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过触摸显示屏120开启主机21的操作,能够增加触控装置10的功能,提高计算机设备20的实用性。
63.请继续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20还包括显示面板23,该显示面板23用于显示操作结果,操作结果是指主机21响应于用户在触控装置10上的操作后的结果。显示面板23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等离子显示面板。本实施例对显示面板23采用的结构和材料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的触摸模组100在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后,在显示面板23上可以显示用户的触控操作。例如:用户在触摸板110上滑动,则显示面板23上的光标会随着用户在触摸板110上的滑动而移动。
64.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