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计数据获取、确定及转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90018发布日期:2021-11-22 14:0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生产、设计数据获取、确定及转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设计数据获取、确定及转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产品定制生产的技术领域,设计端和生产端处于定制生产的两端,设计端基于产品设计的编辑器进行设计,生成设计端案后,提供给生产端转换为生产端案后,来执行生产。由于设计端的产品设计模型和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模型之间的建模需求不同,所以模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设计端案与生产端案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基于一定的协议规范来进行转换,然后才能在生产端进行生产。
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让设计端和生产端实现一体化,将产品设计模型和产品生产模型进行完整对接,这就需要对设计端和生产端的协议规范、数据结构以及运作方式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才能设计出完善的转换协议,以实现产品设计端案和产品生产端案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100%的生产还原。
4.但是,在这样的处理方式下,由于设计端和生产端的需求和理念存在较大差异,理解和对接成本太高。就生产端而言,可能有众多的软件商提供生产建模软件,在模型细节和实现上存在很多差异,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时间才能将生产端的模型对接到设计端,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产品定制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提高设计端和生产端的对接效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产品生产数据的方法,包括:
7.获取产品的设计数据,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
8.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
9.将所述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和所述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提供给生产端。
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产品生产数据的确定方法,包括:
11.基于产品的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
12.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
13.根据产品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以及各部件的关系数据,对产品进行建模,以获得所述产品的生产数据,并提供给生产端。
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产品设计数据的转换方法,包括:
15.获取用户上传的产品的设计数据,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
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
16.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
17.将所述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和所述关系数据返回给所述用户。
1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获取产品生产数据的装置,包括:
19.数据解析模块,用于获取产品的设计数据,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
20.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
21.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和所述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提供给生产端。
2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产品生产数据的确定装置,包括:
23.数据解析模块,用于基于产品的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
24.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
25.数据建模模块,用于根据产品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以及各部件的关系数据,对产品进行建模,以获得所述产品的生产数据。
2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产品设计数据的转换装置,包括:
27.数据解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上传的产品的设计数据,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
28.数据转换模块,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
29.数据建模模块,将所述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和所述关系数据返回给所述用户。
3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1.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32.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执行前述的方法。
33.本发明实施例的生产、设计数据获取、确定及转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产品部件层面上进行数据协议转换,然后再基于转换后的部件生产数据构建生产端的生产数据。相比于整个产品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之间的转换处理,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基于产品部件的数据协议转换,确保了在产品部件层面上能够准确还原生产,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模型对接难度。
34.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数据处理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产品生产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生产数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设计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产品生产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2.下面通过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3.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数据处理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产品定制服务平台来连接设计端和生产端,其中,设计端设置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即产品定制服务平台面向各个设计端提供设计端编辑器和具有丰富产品设计模型的设计数据库,设计端可以基于平台来进行产品设计,并由平台与各个生产端进行对接,向生产端进行下单生产,从而完成整个产品定制过程。
44.如前面提到的,由于设计端和生产端的需求和理念存在较大差异,产品设计模型和产品生产模型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模型层面实现设计端和生产端的一体化较为困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平台上,从产品部件层进行设计端和生产端的协议对接,而不是在产品模型层面进行对接,从而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对接成本。
45.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产品生产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前述的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以实现设计端到生产端的对接,具体地,该方法可以包括:
46.s101:获取产品的设计数据,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设计端用户可以通过产品定制服务平台提供的设计端编辑器,进行定制产品的设计,从而形成产品的设计数据。
47.用户在编辑器中的设计是基于设计数据库中的各种产品设计模型而进行的,产品设计模型提供了某个类型产品的设计功能,设计端用户可以基于模型提供功能来根据自己的需求而进行设计调整等。而产品设计的基本单位是产品部件,上述的产品设计模型中也包含了各个产品部件的模型,用户可以通过对各个部件模型的参数设定以及各个部件模型的搭配组合来完成整个产品的设计,因此,产品的设计数据包括了这些产品部件的设计数据和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而形成的,其中,部件间的关系数据可以包括产品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或配合关系等。
4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产品设计模型通过参数化建模而形成的,参数化建模的过程是通过分析和抽象模型变化的因果关系,用公式将复杂的联动逻辑隐藏在模型内部,仅暴露出有限的属性给设计端用户,设计端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属性的输入和选择,通过模型内的自动联动计算后,输出计算结果,进而形成产品设计端案。
49.在产品设计模型中,其内容逻辑和参数建模更加侧重于设计过程中需求,例如在家具产品的定制化处理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联动关系或者约束关系会嵌入到模型中,当设
计端用户对某个部分进行调整后,其他部分也会跟着联动,从而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合理匹配。以柜子的设计为例,假设柜子模型设计外框的四个板件和中间的一个层板,总共五个板件,中间的层板与两侧的侧板之间是有约束和联动关系的,即当缩短两个侧板间的距离后,中间的层板也会相应缩短,并且中间的层板的大小还要和侧板相匹配,从而实现层板的功能。对于这些联动关系或者约束关系,设计端的产品设计模型中,可以以树形结构来进行数据存储。在上述示例中,各个板件就是产品部件,产品设计模型中可以包括多个板件的产品部件模型。
50.设计端用户基于产品设计模型而生成的产品设计数据中会包含了在设计端有用的信息,但是对于生产端而言,很多信息并不需要,例如,上述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联动关系或者约束关系的相关数据并不需要,对于设计端来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而并不需要对产品方案进行再次设计,因此,只需要提取出经过设计端设计后,最终确定下来的产品部件的设计数据和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提供给生产端。其中,产品部件的设计数据是指具体部件的参数属性等,例如可以是具体的板件尺寸、颜色等等。上述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是指产品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或配合关系,这些空间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最终决定了如何进行生产加工,空间位置关系例如两个侧板之间的空间距离,配合关系例如层板需要夹在两个侧板之间。
51.s102: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
5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产品部件是工厂的最小生产集合,也是设计端的最小设计单位,以家具定制生产领域为例,产品部件一般是简单的板件、标准的参数化单元(具有统一规范的零部件,例如螺钉、螺母等)、线性材料(具有线性弹性特性的材料,例如结构钢)、成品部件(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部件,成品部件一般作为独立单元而使用,例如抽屉、柜门等)等,以上的产品部件可以通过建模过程,来进一步组成产品设计模型和产品生产模型。在家具产品定制行业内,为各个生产端提供软件服务的各个软件商对于产品部件的表示方式较为统一,从而能够方便的将多个生产端的产品部件模型统一对接到平台上的设计端的产品部件模型上。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预先在产品部件层面进行了协议对接,建立了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产品部件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从而在设计端产生了产品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后,也基于该数据转换协议,快速转换为适配生产端的产品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上述的协议对接是基于设计端与生产端在产品部件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从而可以在设计数据库与生产设计库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建立数据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协议对接。相比于整个产品层面的数据转换,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在部件层面准确还原生产,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数据对接难度。具体地,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可以预先获取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中的部件模型数据;根据部件间的对应关系,以产品的部件为单位建立所述数据转换协议。建立好的数据转换协议会部署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用于设计端与生产端的部件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转换。
53.s103:将产品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和所述各产品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提供给生产端。如图1中所示,多个生产端与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建立对接关系,当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完成部件层面的数据协议转换后,将获得数据提供给需要进一步执行生产加工处理的生产
端,由生产端来完成后续的产品的生产数据构建。
54.如前面介绍的,在形成了符合生产端的数据规范的部件生产数据后,可以基于生产端的建模需求,进行面向生产加工的建模处理,在建模处理的过程中,会使用的产品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最终形成产品的生产数据,即产品生产方案。生产端的建模更多是考虑生产加工的需求,例如加工工序的顺序、组装关系等等,这些需求和设计端是有较大区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基本的产品部件数据进行了对接转换后,在进行生产端的建模,从而避免了从产品设计模型到产品生产模型之间的直接转换。
55.此外,如果设计端的产品设计模型和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模型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例如大于某个设定的相似度阈值,这里的相似度主要是指在数据标准或者模型构建规范上较为接近,则可以建立产品模型层面的转换协议,从而可以在设计端生成产品设计数据后,直接转换为面向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数据。基于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将会出现一部分的产品的设计数据能够直接转换为对应的生产数据,而对于其他的产品,需要拆分为产品部件,在部件层面进行数据转换后,提供给生产端进行进一步的建模处理,形成最终的产品生产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兼顾生产端的处理效率和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的对接难度之间的平衡。
56.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产品生产数据的方法,在产品部件层面上进行数据协议转换,并将转换后的部件生产数据和部件间的关系数据提供给生产端,由生产端基于转换后的部件生产数据构建产品的生产数据。由于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基于产品部件的数据协议转换,能够很好地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准确还原生产,同时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模型对接难度。
57.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生产数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前述的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以实现设计端到生产端的对接,具体地,该方法可以包括:
58.s201:基于产品的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本实施例中,产品的设计数据可以来自于产品定制服务平台的设计端编辑器,也可以来自于设计端用户上传的产品的设计数据,通过产品的设计数据的处理,帮助设计端用户进行部件数据的提取和转换,进而实现与生产端的对接。上述的部件间的关系数据可以包括产品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或配合关系等。
59.s202: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预先在产品部件层面进行了协议对接,建立了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产品部件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从而在设计端产生了产品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后,也基于该数据转换协议,快速转换为适配生产端的产品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上述的协议对接是基于设计端与生产端在产品部件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从而可以在设计数据库与生产设计库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建立数据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协议对接。相比于整个产品层面的数据转换,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在部件层面准确还原生产,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数据对接难度。具体地,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可以预先获取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中的部件模型数据;根据部件间的对应关系,以产品的部件为单位建立所述数据转换协议。建立好的数据转换协议会部署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用于
设计端与生产端的部件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转换。
60.s203:根据产品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以及各部件的关系数据,对产品进行建模,以获得所述产品的生产数据,并提供给生产端。如图1中所示,多个生产端与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建立对接关系,当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完成部件层面的数据协议转换后,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进行生产数据构建处理,生成能够用于生产加工的产品生产数据后,再提供给生产端,从而不需要生产端再进行基于部件生产数据的建模处理,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端的效率。
61.如前面介绍的,在形成了符合生产端的数据规范的部件生产数据后,可以基于生产端的建模需求,进行面向生产加工的建模处理,在建模处理的过程中,会使用的产品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最终形成产品的生产数据,即产品生产方案。生产端的建模更多是考虑生产加工的需求,例如加工工序的顺序、组装关系等等,这些需求和设计端是有较大区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基本的产品部件数据进行了对接转换后,在进行生产端的建模,从而避免了从产品设计模型到产品生产模型之间的直接转换。
62.此外,如果设计端的产品设计模型和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模型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例如大于某个设定的相似度阈值,这里的相似度主要是指在数据标准或者模型构建规范上较为接近,则可以建立产品模型层面的转换协议,从而可以在设计端生成产品设计数据后,直接转换为面向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数据。基于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将会出现一部分的产品的设计数据能够直接转换为对应的生产数据,而对于其他的产品,需要拆分为产品部件,在部件层面进行数据转换后,提供给生产端进行进一步的建模处理,形成最终的产品生产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兼顾生产端的处理效率和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的对接难度之间的平衡。
63.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生产数据的确定方法,在产品部件层面上进行数据协议转换后,基于转换后的部件生产数据和部件间的关系数据构建产品的生产数据,然后再提供给生产端进行生产加工处理。由于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基于产品部件的数据协议转换,能够很好地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准确还原生产,同时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模型对接难度。
64.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设计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前述的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以实现设计端到生产端的对接,具体地,该方法可以包括:
65.s301:获取用户上传的产品的设计数据,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本实施例中,产品的设计数据由用户提供,该产品设计数据可以是用户使用自己的设计端而设计生成的,即可以不是基于平台提供的设计端编辑器生成的。通过平台对产品设计数据的处理,帮助用户进行部件数据的提取和转换,并向用户返回数据处理结果,从而使得用户可以自行与生产端对接,即在本实施例中,平台提供的数据处理作为一种面向用户的数据处理服务。上述的部件间的关系数据可以包括产品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或配合关系等。
66.s302: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预先在产品部件层面进行了协议对接,建立了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产品部件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协
议,从而在设计端产生了产品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后,也基于该数据转换协议,快速转换为适配生产端的产品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上述的协议对接是基于设计端与生产端在产品部件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从而可以在设计数据库与生产设计库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建立数据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协议对接。相比于整个产品层面的数据转换,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在部件层面准确还原生产,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数据对接难度。具体地,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可以预先获取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中的部件模型数据;根据部件间的对应关系,以产品的部件为单位建立所述数据转换协议。建立好的数据转换协议会部署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用于设计端与生产端的部件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转换。
67.s303:将所述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和所述关系数据返回给所述用户。上述的用户可以是设计端用户,设计端用户在形成了自己的产品设计数据后,通过使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处理服务来获得部件生产数据和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从而可以使用这些转换后的数据,自行与生产端进行对接。上述的用户也可以是生产端用户,对于生产端用户来说,其获得了设计端用户提供的产品设计数据,然后借助平台提供的据处理服务来获得部件生产数据和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建模以及生产加工作业。
68.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设计数据的转换方法,通过对产品设计数据的解析,形成了产品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和部件间的关系数据,然后在产品部件层面上进行数据协议转换后,返回给提供产品设计数据的用户,该用户可以使用转换后的数据与生产端进行灵活对接。由于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基于产品部件的数据协议转换,能够很好地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准确还原生产,同时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模型对接难度。
69.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产品生产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前述的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以实现设计端到生产端的对接,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
70.数据解析模块11,用于获取产品的设计数据,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设计端用户可以通过产品定制服务平台提供的设计端编辑器,进行定制产品的设计,从而形成产品的设计数据。上述的部件间的关系数据可以包括产品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或配合关系等。
71.数据转换模块12,用于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预先在产品部件层面进行了协议对接,建立了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产品部件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从而在设计端产生了产品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后,也基于该数据转换协议,快速转换为适配生产端的产品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上述的协议对接是基于设计端与生产端在产品部件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从而可以在设计数据库与生产设计库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建立数据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协议对接。相比于整个产品层面的数据转换,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在部件层面准确还原生产,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数据对接难度。具体地,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可以预先获取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中的部件模型数据;根据部件间的对应关系,以产品的部件为单位建立所述数据转换协议。建立好的数据转换协议会部署在产品定制服
务平台上,用于设计端与生产端的部件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转换。
72.数据发送模块13,用于将所述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和所述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提供给生产端。如图1中所示,多个生产端与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建立对接关系,当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完成部件层面的数据协议转换后,将获得数据提供给需要进一步执行生产加工处理的生产端,由生产端来完成后续的产品的生产数据构建。
73.如前面介绍的,在形成了符合生产端的数据规范的部件生产数据后,可以基于生产端的建模需求,进行面向生产加工的建模处理,在建模处理的过程中,会使用的产品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最终形成产品的生产数据,即产品生产方案。生产端的建模更多是考虑生产加工的需求,例如加工工序的顺序、组装关系等等,这些需求和设计端是有较大区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基本的产品部件数据进行了对接转换后,在进行生产端的建模,从而避免了从产品设计模型到产品生产模型之间的直接转换。
74.此外,如果设计端的产品设计模型和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模型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例如大于某个设定的相似度阈值,这里的相似度主要是指在数据标准或者模型构建规范上较为接近,则可以建立产品模型层面的转换协议,从而可以在设计端生成产品设计数据后,直接转换为面向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数据。基于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将会出现一部分的产品的设计数据能够直接转换为对应的生产数据,而对于其他的产品,需要拆分为产品部件,在部件层面进行数据转换后,提供给生产端进行进一步的建模处理,形成最终的产品生产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兼顾生产端的处理效率和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的对接难度之间的平衡。
75.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产品生产数据的装置,在产品部件层面上进行数据协议转换,并将转换后的部件生产数据和部件间的关系数据提供给生产端,由生产端基于转换后的部件生产数据构建产品的生产数据。由于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基于产品部件的数据协议转换,能够很好地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准确还原生产,同时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模型对接难度。
76.本发明实施例的还提供了一种产品生产数据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前述的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以实现设计端到生产端的对接,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
77.数据解析模块21,用于基于产品的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本实施例中,产品的设计数据可以来自于产品定制服务平台的设计端编辑器,也可以来自于设计端用户上传的产品的设计数据,通过产品的设计数据的处理,帮助设计端用户进行部件数据的提取和转换,进而实现与生产端的对接。上述的部件间的关系数据可以包括产品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或配合关系等。
78.数据转换模块22,用于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预先在产品部件层面进行了协议对接,建立了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产品部件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从而在设计端产生了产品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后,也基于该数据转换协议,快速转换为适配生产端的产品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上述的协议对接是基于设计端与生产端在产品部件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从而可以在设计数据库与生产设计库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建立数据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协议对接。相比于整个产品层面的数据转换,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在部件
层面准确还原生产,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数据对接难度。具体地,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可以预先获取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中的部件模型数据;根据部件间的对应关系,以产品的部件为单位建立所述数据转换协议。建立好的数据转换协议会部署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用于设计端与生产端的部件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转换。
79.数据建模模块23,用于根据产品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以及各部件的关系数据,对产品进行建模,以获得所述产品的生产数据。如图1中所示,多个生产端与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建立对接关系,当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完成部件层面的数据协议转换后,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进行生产数据构建处理,生成能够用于生产加工的产品生产数据后,再提供给生产端,从而不需要生产端再进行基于部件生产数据的建模处理,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端的效率。
80.如前面介绍的,在形成了符合生产端的数据规范的部件生产数据后,可以基于生产端的建模需求,进行面向生产加工的建模处理,在建模处理的过程中,会使用的产品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最终形成产品的生产数据,即产品生产方案。生产端的建模更多是考虑生产加工的需求,例如加工工序的顺序、组装关系等等,这些需求和设计端是有较大区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基本的产品部件数据进行了对接转换后,在进行生产端的建模,从而避免了从产品设计模型到产品生产模型之间的直接转换。
81.此外,如果设计端的产品设计模型和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模型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例如大于某个设定的相似度阈值,这里的相似度主要是指在数据标准或者模型构建规范上较为接近,则可以建立产品模型层面的转换协议,从而可以在设计端生成产品设计数据后,直接转换为面向生产端的产品生产数据。基于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将会出现一部分的产品的设计数据能够直接转换为对应的生产数据,而对于其他的产品,需要拆分为产品部件,在部件层面进行数据转换后,提供给生产端进行进一步的建模处理,形成最终的产品生产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兼顾生产端的处理效率和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的对接难度之间的平衡。
82.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生产数据的确定方法,在产品部件层面上进行数据协议转换后,基于转换后的部件生产数据和部件间的关系数据构建产品的生产数据,然后再提供给生产端进行生产加工处理。由于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基于产品部件的数据协议转换,能够很好地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准确还原生产,同时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模型对接难度。
83.本发明实施例的还提供了一种产品设计数据的转换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前述的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以实现设计端到生产端的对接,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
84.数据解析模块31,用于获取用户上传的产品的设计数据,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确定产品各部件的部件数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本实施例中,产品的设计数据由用户提供,该产品设计数据可以是用户使用自己的设计端而设计生成的,即可以不是基于平台提供的设计端编辑器生成的。通过平台对产品设计数据的处理,帮助用户进行部件数据的提取和转换,并向用户返回数据处理结果,从而使得用户可以自行与生产端对接,即在本实施例中,平台提供的数据处理作为一种面向用户的数据处理服务。上述的部件间的关系数据可以包括产品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或配合关系等。
85.数据转换模块32,基于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将各部件
的部件设计数据转换成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预先在产品部件层面进行了协议对接,建立了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产品部件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协议,从而在设计端产生了产品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后,也基于该数据转换协议,快速转换为适配生产端的产品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上述的协议对接是基于设计端与生产端在产品部件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从而可以在设计数据库与生产设计库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建立数据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协议对接。相比于整个产品层面的数据转换,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在部件层面准确还原生产,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数据对接难度。具体地,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可以预先获取设计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中的部件模型数据;根据部件间的对应关系,以产品的部件为单位建立所述数据转换协议。建立好的数据转换协议会部署在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上,用于设计端与生产端的部件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转换。
86.数据建模模块33,将所述各部件的部件生产数据和所述关系数据返回给所述用户。上述的用户可以是设计端用户,设计端用户在形成了自己的产品设计数据后,通过使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处理服务来获得部件生产数据和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从而可以使用这些转换后的数据,自行与生产端进行对接。上述的用户也可以是生产端用户,对于生产端用户来说,其获得了设计端用户提供的产品设计数据,然后借助平台提供的据处理服务来获得部件生产数据和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建模以及生产加工作业。
87.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设计数据的转换方法,通过对产品设计数据的解析,形成了产品部件的部件设计数据和部件间的关系数据,然后在产品部件层面上进行数据协议转换后,返回给提供产品设计数据的用户,该用户可以使用转换后的数据与生产端进行灵活对接。由于设计端与生产端之间在产品部件层面上更易于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基于产品部件的数据协议转换,能够很好地在产品部件层面上准确还原生产,同时也降低了设计端和生产端之间的模型对接难度。
88.前面实施例描述了生产、设计数据获取、确定及转换方法的流程处理及对应的装置结构,上述的方法和装置的功能可借助一种电子设备实现完成,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存储器110和处理器120。
89.存储器110,用于存储程序。
90.除上述程序之外,存储器110还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
91.存储器110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92.处理器120,耦合至存储器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0中的程序,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产品定制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操作步骤。
93.此外,处理器120也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种模块以执行前述的数据处理,并且存储器110可以例如用于存储这些模块执行操作所需要的数据和/或所输出的数据。
94.对于上述处理过程具体说明、技术原理详细说明以及技术效果详细分析在前面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95.进一步,如图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组件130、电源组件140、音频组件150、显示器160等其它组件。图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电子设备只包括图中所示组件。
96.通信组件130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lte、5g等移动通信网络,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30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30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97.电源组件140,为电子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40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98.音频组件15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5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10或经由通信组件130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5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99.显示器160包括屏幕,其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10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0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