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方法、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09018发布日期:2021-11-03 14: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方法、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方法、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电视生态系统日趋丰富,智能电视上可安装的应用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在智能电视上管理应用,通常是借助电视遥控器进行操控,例如利用电视遥控器实现应用的安装、删除等管理动作。然而智能电视上的应用往往能达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利用电视遥控器在智能电视上实现应用管理的操作,步骤繁琐,造成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方法、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目前利用电视遥控器在智能电视上实现应用管理的操作,步骤繁琐,造成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5.显示器;
6.用户输入接口;
7.控制器,用于执行:
8.接收用户输入的应用管理指令;
9.响应于所述应用管理指令,向显示设备发送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接收所述显示设备根据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反馈的已安装应用列表,以及在显示器上显示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其中,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所述显示设备上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10.响应于所述应用管理指令,向服务器发送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反馈的可安装应用列表,以及在显示器上显示所述可安装应用列表,其中,所述可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所述显示设备上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11.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12.显示器;
13.控制器,用于执行:
14.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根据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向所述移动终端反馈已安装应用列表,以使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器上显示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其中,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所述显示设备上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为所述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输入的应用管理指令后生成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器还显示可安装应用列表,所述可安装应用列表为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反馈的,所述可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所述显示设备上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15.第三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方法,方法包括:
16.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根据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向所述移动终端反馈已安装应用列表,以使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器上显示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其中,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所述显示设备上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所述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为所述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输入的应用管理指令后生成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器还显示可安装应用列表,所述可安装应用列表为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反馈的,所述可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所述显示设备上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方法、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首先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输入应用管理指令,响应于该应用管理指令,同时向显示设备发送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向服务器发送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后,向移动终端反馈已安装应用列表。已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显示设备上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服务器接收到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后,向移动终端反馈可安装应用列表。可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显示设备上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最后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器上同时显示已安装应用列表和可安装应用列表。本实施例通过在移动终端上显示显示设备的已安装应用列表和可安装应用列表,实现可在移动终端上管理显示设备上的应用,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使用场景;
20.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控制装置100的硬件配置框图;
21.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0的硬件配置框图;
22.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0中软件配置图;
23.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24.图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上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示意图;
25.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又一种移动终端上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示意图;
26.图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又一种移动终端上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示意图;
27.图9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又一种移动终端上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示意图;
28.图1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又一种移动终端上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示意图;
29.图1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又一种移动终端上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示意图;
30.图1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又一种移动终端上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示意图;
31.图1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又一种移动终端上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示意图;
32.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方法信令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
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35.本技术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36.术语

包括



具有

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37.术语

模块

是指任何已知或后来开发的硬件、软件、固件、人工智能、模糊逻辑或硬件或/和软件代码的组合,能够执行与该元件相关的功能。
38.图1为根据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使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设备200还与服务器400进行数据通信,用户可通过智能设备300或控制装置100操作显示设备200。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可以是遥控器,遥控器和显示设备的通信包括红外协议通信或蓝牙协议通信,及其他短距离通信方式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来控制显示设备200。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按键、语音输入、控制面板输入等至少一种输入用户指令,来控制显示设备200。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300可以包括移动终端300a、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ar/vr设备等中的任意一种。
41.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智能设备300以控制显示设备200。例如,使用在智能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控制显示设备200。
42.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智能设备300和显示设备进行数据的通信。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还可以采用除了控制装置100和智能设备300之外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显示设备200设备内部配置的获取语音指令的模块直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也可以通过显示设备200设备外部设置的语音控制装置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还与服务器400进行数据通信。可允许显示设备200通过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和其他网络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400可以向显示设备200提供各种内容和互动。服务器400可以是一个集群,也可以是多个集群,可以包括一类或多类服务器。
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步骤执行主体执行的软件步骤可以随需求迁移到与之进行数据通信的另一步骤执行主体上进行执行。示例性的,服务器执行的软件步骤可以随需求迁移到与之数据通信的显示设备上执行,反之亦然。
46.图2示例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的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器110、通信接口130、用户输入/输出接口140、存储器、供电电源。控制装置100可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指令,且将操作指令转换为显示设备200可识别和响应的指令,起用用户与显示设备200之间交互中介作用。
47.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的硬件配置框图。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包括调谐解调器210、通信器220、检测器230、外部装置接口240、控制器250、显示器260、音频输出接口270、存储器、供电电源、用户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ram,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包括用于呈现画面的显示屏组件,以及驱动图像显示的驱动组件,用于接收源自控制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显示视频内容、图像内容以及菜单操控界面的组件以及用户操控ui界面等。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可为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以及投影显示器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为一种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
52.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谐解调器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收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以及从多个无线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中解调出音视频信号,如以及epg数据信号。
53.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器220是用于根据各种通信协议类型与外部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组件。例如:通信器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有线以太网模块等其他网络通信协议芯片或近场通信协议芯片,以及红外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显示设备200可以通过通信器220与控制装置100或服务器400建立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器230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或与外部交互的信号。例如,检测器230包括光接收器,用于采集环境光线强度的传感器;或者,检测器230包括图像采集器,如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场景、用户的属性或用户交互手势,再或者,检测器230包括声音采集器,如麦克风等,用于接收外部声音。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装置接口2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高清多媒体接口接口(hdmi)、模拟或数据高清分量输入接口(分量)、复合视频输入接口(cvbs)、usb输入接口(usb)、rgb端口等任一个或多个接口。也可以是上述多个接口形成的复合性的输入/输出接口。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和调谐解调器210可以位于不同的分体设备中,即调谐解调器210也可在控制器250所在的主体设备的外置设备中,如外置机顶盒等。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上中各种软件控制程序,来控制显示设备的工作和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器250控制显示设备200的整体操作。例如:响应于接收到用于选择在显示器260上显示ui对象的用户命令,控制器250便可以执行与由用户命令选择的对象有关的操作。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象可以是可选对象中的任何一个,例如超链接、图标或其他可操作的控件。与所选择的对象有关操作有:显示连接到超链接页面、文档、图像等操作,或者执行与所述图标相对应程序的操作。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ram random access memory,ram),rom(read

only memory,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通信总线(bus)等中的至少一种。
60.cpu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指令,以及根据接收外
部输入的各种交互指令,来执行各种应用程序、数据和内容,以便最终显示和播放各种音视频内容。cpu处理器,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如,包括一个主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子处理器。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形处理器,用于产生各种图形对象,如:图标、操作菜单、以及用户输入指令显示图形等中的至少一种。图形处理器包括运算器,通过接收用户输入各种交互指令进行运算,根据显示属性显示各种对象;还包括渲染器,对基于运算器得到的各种对象,进行渲染,上述渲染后的对象用于显示在显示器上。
62.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外部视频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的标准编解码协议,进行解压缩、解码、缩放、降噪、帧率转换、分辨率转换、图像合成等视频处理中的至少一种,可得到直接可显示设备200上显示或播放的信号。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在显示器260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接收用户输入命令。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特定的声音或手势进行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传感器识别出声音或手势,来接收用户输入命令。
64.在一些实施例中,

用户界面

,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系统可以包括内核(kernel)、命令解析器(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内核、shell和文件系统一起组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让用户可以管理文件、运行程序并使用系统。上电后,内核启动,激活内核空间,抽象硬件、初始化硬件参数等,运行并维护虚拟内存、调度器、信号及进程间通信(ipc)。内核启动后,再加载shell和用户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在启动后被编译成机器码,形成一个进程。
66.如图4所示,显示设备的系统可以包括内核(kernel)、命令解析器(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内核、shell和文件系统一起组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让用户可以管理文件、运行程序并使用系统。上电后,内核启动,激活内核空间,抽象硬件、初始化硬件参数等,运行并维护虚拟内存、调度器、信号及进程间通信(ipc)。内核启动后,再加载shell和用户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在启动后被编译成机器码,形成一个进程。
67.如图4所示,将显示设备的系统分为三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中间件层和硬件层。应用层主要包含电视上的常用应用,以及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其中,常用应用主要是基于浏览器browser开发的应用,例如:html5 apps;以及原生应用(native apps);
68.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模型,具备标准应用软件所需的一切基本功能,例如:文件存取、资料交换

,以及这些功能的使用接口(工具栏、状态列、菜单、对话框)。
69.原生应用(native apps)可以支持在线或离线,消息推送或本地资源访问。
70.中间件层包括各种电视协议、多媒体协议以及系统组件等中间件。中间件可以使
用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基础服务(功能),衔接网络上应用系统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应用,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共享的目的。
71.硬件层主要包括hal接口、硬件以及驱动,其中,hal接口为所有电视芯片对接的统一接口,具体逻辑由各个芯片来实现。驱动主要包含:音频驱动、显示驱动、蓝牙驱动、摄像头驱动、wifi驱动、usb驱动、hdmi驱动、传感器驱动(如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及电源驱动等。
72.随着智能电视生态系统日趋丰富,智能电视上可安装的应用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在智能电视上管理应用,通常是借助电视遥控器进行操控,例如利用电视遥控器实现应用的安装、删除等管理动作。然而智能电视上的应用往往能达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利用电视遥控器在智能电视上实现应用管理的操作,步骤繁琐,造成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7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系统,用户可利用移动终端对显示设备上的应用进行管理。如图5所示的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系统的框架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服务器400、移动终端300以及显示设备200。服务器400、移动终端300以及显示设备200两两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局域网,也可以通过广域网,本技术不作限制。
74.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应用管理指令之后,响应于该应用管理指令,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之后显示设备根据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向移动终端反馈显示设备的已安装应用列表。移动终端接收已安装应用列表之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已安装应用列表。已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显示设备上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75.响应于用户输入的应用管理指令,移动终端还同时向服务器发送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之后服务器根据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向移动终端反馈显示设备的可安装应用列表。移动终端接收可安装应用列表之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可安装应用列表。可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显示设备上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76.示例性的,在移动终端上安装有多屏互动软件,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多屏互动软件与显示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多屏互动软件向显示设备发送数据,也可以通过多屏互动软件从显示设备接收数据。如图6所示的多屏互动软件用户界面,显示有与当前移动终端已经建立通信连接的显示设备名称。一台移动终端可以与多台显示设备同时建立通信连接,因而也可以同时对多台显示设备的应用进行管理。
77.已经与当前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显示设备a的操作区域内建立连接的提示语。如果上次建立过连接,但是本次连接时,显示设备处于离线状态,则在该显示设备的操作区域内显示找不到该设备的提示语,例如图6的显示设备b。与当前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显示设备的操作区域内还显示有应用管理入口。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该应用管理入口,输入应用管理指令,已实现对该显示设备的应用进行管理的操作。
78.移动终端接收到应用管理指令后,分别向显示设备a和服务器发送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和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显示设备a接收到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后,向移动终端反馈已经在显示设备a上安装的应用列表。服务器接收到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后,向移动终端反馈可在显示设备a上安装的应用列表。最终在移动终端上显示已安装应用列表和可安装应用列表。例如,如图7所示的用户界面,包括我的应用显示区域和应用商场显示区域,分别对应显示设备a的已安装应用列表和可安装应用列表。因而,用户可在移动终端上对已安装应
用列表和可安装应用列表进行操作,实现对显示设备a上应用进行管理的目的。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安装应用列表中的可安装应用可能与已安装应用列表中的已安装应用重复。为了区分可安装应用列表中的已安装应用可未安装应用,可在可安装应用列表中的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上增加显示已安装标识。具体的,在显示可安装应用列表时,遍历可安装应用列表,查看当前可安装应用在显示设备上是都已经安装。如果已经在显示设备上安装,则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由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有限,我的应用显示区域有可能不能显示出所有的已安装应用。应用商城显示区域也有可能不能显示出所有的可安装应用。因此,在我的应用显示区域显示有

所有

入口,用户可以通过选择

所有

入口输入页面跳转指令。响应于页面跳转指令,使得从图7所示的用户界面跳转至图8所示的我的应用用户界面。图8所示的用户界面中只包含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如果页面仍然不能显示所有的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用户可以通过上下滚动页面查看所有的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81.同样的,在应用商场显示区域显示有

所有

入口,用户可以通过选择

所有

入口输入页面跳转指令。响应于页面跳转指令,使得从图7所示的用户界面跳转至图9所示的用户商城用户界面。图9所示的用户界面中只包含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如果页面仍然不能显示所有的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用户可以通过上下滚动页面查看所有的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如果在移动终端的已安装应用列表中输入打开第一应用的控制指令,响应于该控制指令,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控制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控制请求后,根据该控制请求在显示设备的已安装应用列表中打开第一应用。
83.例如,在图7中,用户通过点击应用1的应用图标,输入打开应用1的控制指令。移动终端响应于打开应用1的控制指令,向显示设备发送打开应用1的控制请求。显示设备接受到打开应用1的控制请求后,根据打开应用1的控制请求,打开显示设备已安装应用列表中的应用1。
84.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如果在移动终端的可安装应用列表中输入选择第二应用的选择指令,响应于该选择指令,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器上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详情页面。
85.其中,如果第二应用为已安装应用,在应用详情页面中显示打开按钮和卸载按钮。如果第二应用不为已安装应用,在应用详情页面中显示安装按钮。应用详情页面除了显示按钮之外,还显示应用的介绍,应用的评分,应用的界面截图等相关信息。
86.进一步,第二应用为已安装应用时,如果用户在应用详情页面中选择卸载按钮,则输入卸载指令,响应于卸载指令,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卸载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卸载请求后,将第二应用从显示设备上卸载。如果用户在应用详情页面中选择打开按钮,则输入打开指令,响应于打开指令,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打开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打开请求后,在显示设备上打开第二应用。
87.第二应用不为已安装应用时,如果用户在应用详情页面中选择安装按钮,则输入安装指令,响应于安装指令,向显示设备发送安装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安装请求后,从服务器获取第二应用的安装资源,并在显示设备安装第二应用。
88.例如,在图9中,用户通过选择应用2的应用图标输入选择指令,移动终端响应于该
选择指令,在显示器上显示应用详情页面。由于应用2具有已安装标识,则应用2为已安装应用,则如图10所示,在应用详情页面中显示打开按钮和卸载按钮。如果用户通过选择打开按钮输入打开指令,移动终端响应于打开指令,向显示设备发送打开应用2的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该请求后,在显示设备上打开应用2。如果用户通过选择卸载按钮输入卸载指令,移动终端响应于卸载指令,向显示设备发送卸载应用2的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该请求后,在显示设备上卸载应用2。显示设备卸载应用2之后,还向移动终端反馈卸载结果,移动终端根据卸载结果,相应地在已安装应用列表将应用2的应用图标删除。另外,在移动终端的可安装应用列表中,应用2的应用图标取消已安装标识。
89.在图9中,用户通过选择应用a的应用图标输入选择指令移动终端响应于该选择指令,在显示器上显示应用详情页面。由于应用a不具有已安装标识,则应用a为未安装应用,则如图11所示,在应用详情页面中显示安装按钮。如果用户通过选择安装按钮输入安装指令,移动终端响应于安装指令,向显示设备发送内装应用a的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该请求后,在显示设备上安装应用a。显示设备安装完成应用a之后,还向移动终端反馈安装结果,移动终端根据安装结果,相应地在已安装应用列表的末尾追加显示应用a的应用图标。另外,在移送终端的可安装应用列表中,应用a的应用图标增加显示已安装标识。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用户在已安装应用列表中长按某一应用的应用图标,则会在所有应用的应用图标上显示删除图标。用户可通过点击删除图标,在移动终端上删除某个应用,同时相应的在显示设备上删除该应用。
91.例如,如果用户在图8中长按应用1的应用图标,则从图8所示的用户界面跳转到图12所示的列表编辑用户界面。在图12所示的用户界面中,所有应用的应用图标左上角上显示删除图标。用户如果点击应用1左上角的删除图标,则如图13所示,在用户界面中弹出确认卸载对话框。如果用户选择卸载选项,则相应的输入卸载指令。响应于该卸载指令,向显示设备发送卸载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卸载请求后,根据卸载请求,将应用1从显示设备上卸载。卸载完成后,显示设备向移动终端反馈卸载结果,移动终端根据卸载结果相应地在已安装应用列表将应用1的应用图标删除。另外,在移动终端的可安装应用列表中,应用1的应用图标取消已安装标识。如果用户选择取消选项,则从图13的用户界面跳转回图12所示的用户界面。
92.另外,应用1从显示设备上卸载成功之后,应用1在移动终端的已安装应用列表不再显示,同时其他应用自动向前移动一个位置,以补齐删除应用的空缺。
9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应用是本地预置应用,则无法卸载该应用,在图12的用户界面中,则不会在本地预置应用的应用图标上显示删除图标。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输入排序指令,响应于该排序指令,对已安装应用列表中的已安装应用进行排序,并排序后的已安装应用列表。之后移动终端将排序后的已安装应用列表发送至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将未排序的已安装应用列表更新显示为排序后的已安装应用列表。
95.例如,在图12中,用户还可以选择某应用后,拖动该应用至列表中的其他位置,从而实现手动排序。完成排序后,用户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完成按钮,实现将排序后的已安装应用列表发送至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根据排序后的已安装应用列表,对显示设备上的已安装应用列表进行更新显示。
9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应用appid作为识别应用的唯一标识。例如,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打开应用的控制请求时,控制请求会携带应用的appid,显示设备根据appid识别出应用,并相应的打开显示设备上具有相同appid的应用。卸载应用时,卸载请求也会携带应用的appid,显示设备根据appid在显示设备上卸载相应的应用。在移动终端上对已安装应用列表中的应用进行排序后,导出的也是排序后的应用appid列表。之后移动终端发送消息给显示设备通过显示设备发生了应用排序,并将排序后的应用appid列表数据作为参数传递给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根据应用appid列表数据在显示设备上进行更新显示。这里仅将排序后的appid列表作为消息传递的参数,不将排序后的完整应用列表传递给显示设备,不仅能够满足实现在显示设备上对应用进行重新排序的目的,还能够避免传递数据量过大的情况。
9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应用管理方法,如图14所示的应用管理方法的信令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8.步骤一、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输入应用管理指令,移动终端接收该应用管理指令。
99.步骤二、移动终端响应于该应用管理指令,向显示设备发送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后,根据已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向移动终端反馈已安装应用列表。移动终端接收到已安装应用列表之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已安装应用列表。已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显示设备上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100.步骤三、移动终端响应于该应用管理指令,向服务器发送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服务器接收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后,根据可安装应用列表请求向移动终端反馈可安装应用列表。移动终端接收到可安装应用列表之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可安装应用列表。可安装应用列表包括在显示设备上可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安装应用列表中可以包括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并且可安装应用列表中的已安装应用的应用图标上增加显示已安装标识。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如果输入打开第一应用的控制指令,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已安装应用列表中,响应于该控制指令,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控制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该控制请求后,在显示设备上打开第一应用。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如果输入选择第二应用的控制指令,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可安装应用列表中,响应于该控制指令,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器上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详情页面。如果第二应用为已安装应用,则在第二应用的应用详情页面中显示打开按钮和卸载按钮。进一步,如果用户通过选择打开按钮输入打开指令,响应于该打开指令,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打开第二应用的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打开第二应用的请求,在显示设备上打开第二应用。如果用户通过选择卸载按钮输入卸载指令,响应于该卸载指令,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卸载第二应用的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卸载第二应用的请求,在显示设备上卸载第二应用。
104.如果第二应用不为已安装应用,则在第二应用的应用详情页面中显示安装按钮。进一步,如果用户通过选择安装按钮输入安装指令,响应于该安装指令,移动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安装第二应用的请求。显示设备接收到安装第二应用的请求,在显示设备上安装第二应用。
105.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相互参照,相关实施例不再赘述。
10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07.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