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95025发布日期:2022-01-22 10:10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系统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2.银行卡无卡化的趋势由来已久,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发展,加快推动无卡化的进程。另,在这场态势严峻的疫情期间,无接触金融如火如荼开展,更加呼吁无卡时代的到来。虚拟银行卡(以下简称虚拟卡)是基于银行卡上的银联、visa、万事达卡bin码派生出来的虚拟账号,其本质上属于没有实物载体的电子账户。
3.央行发布账户管理新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392号文,以下简称《通知》),建立账户分类管理机制,允许个人开立无实体介质的ⅱ类和ⅲ类银行账户,这与当前虚拟银行卡不谋而合。但是在《通知》中提及可以通过柜面、自助机具(即含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并非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受理银行账户开户申请,经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银行可为其开立ⅰ类户,此时对于ⅰ类户是否有实体卡介质并未描述。
[0004]
当前涉及无介质银行卡相关现状及技术领域情况,主要有:
[0005]
(一)现状
[0006]
1、有法可依
[0007]
早在2015年,多家银行均推出虚拟银行卡业务。虽然当时以其丢失、盗刷、信息泄露的风险较低且适用于当前移动支付热潮,但存在“在互联网上完成支付交易、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新的风险,以及安全教育与宣传、冒名开户等传统风险。2015年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以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和满足社会公众支付服务需要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和银行账户创新需求,从落实账户实名制、建立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强化银行内部管理和改进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等多个角度,填补了电子银行卡监管制度的空白,结束了虚拟银行卡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为虚拟银行卡的发行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得“无卡时代”有法可依。
[0008]
2、提升业务布局认识水平
[0009]
结合当前的疫情背景,账户以及支付渠道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业界及学者关注的重点。对于远程开户以及数字货币的热潮,也是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力气布局虚拟银行卡业务。相关学者还提出依靠虚拟卡来强化用户运营,还需明确其独特的产品定位,明确和普通借记卡、信用卡的差别,以及和微信、支付宝的区别。此外,还需要投放相当的资源,让消费者有动力、有意愿去使用此类产品。
[0010]
(二)技术领域背景
[0011]
1、虚拟账户与实体卡之间的依存关系
[0012]
借记卡管理办法及管理装置(公开号为:cn111353879a),在借记卡实体账户下根
据指定的参数规则生成虚拟专用账户。一张借记实体账户下可以挂载多个虚拟专用账户。比如浦发银行的e-go卡、建行的e账户也是采取这种模式。
[0013]
虚拟卡片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公开号为:cn110097358a),通过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通讯等方式,实现实体卡片对应的虚拟卡片。
[0014]
2、生成虚拟卡的设备和装置
[0015]
一种发放虚拟银行卡的壁挂式自助终端(公开号为:cn110648477a),提供一种体积小、更智能更人性化的设备,壁挂式安装,节省空间,可发放虚拟银行卡减轻了银行柜台压力同时能有效的防范盗刷风险、风险可控。
[0016]
一种添加银行卡的方法及装置(公开号为:cn108604345a),公开了一种添加银行卡的方法及装置,涉及终端领域,解决了用户在终端上开通虚拟银行卡时,信息输入过程非常繁琐,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0017]
3、虚拟卡的使用
[0018]
一种虚拟卡支付方法、移动设备(公开号为:cn110070355a),接收nfc支付指令,判断本地虚拟卡中的卡余额是否足够;若卡余额不足,则对所述本地虚拟卡进行充值;其中,所述充值操作在支付操作期间完成。
[0019]
虚拟银行卡区块链系统及其银行节点、网络支付方法(公开号为:cn109242476a),提供的是一种不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介入,方便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络支付交易的虚拟银行卡区块链系统。
[0020]
以上现有技术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
[0021]
一是侧重于申请虚拟卡时,采用的智能化设备,提升用户的开卡体验。一种发放虚拟银行卡的壁挂式自助终端(公开号为:cn110648477a)和一种添加银行卡的方法及装置(公开号为:cn108604345a),都是仅限在虚拟卡申请的设备支持方面,但对于虚拟卡的申请后如何进行转化实体卡、以及虚拟卡的设计方法未做阐述。
[0022]
二是侧重于使用虚拟卡进行支付时相关的技术支撑,提升交易安全性。一种虚拟卡支付方法、移动设备(公开号为:cn110070355a)仅侧重于解决虚拟卡的卡余额充值问题。虚拟银行卡区块链系统及其银行节点、网络支付方法(公开号为:cn109242476a)则是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账户的网络支付便捷和安全。而这两个专利都是利用账户层面来,跟实际的卡管理并无关系。以上均是对虚拟卡部分使用场景的研究,未对从其整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进一步深化;
[0023]
三是借记卡管理办法及管理装置(公开号为:cn111353879a)立足于虚拟卡必须依赖于实体卡的基础上,对其虚拟账户的研究,属于一卡多账户。但缺失了虚拟卡存在的独立性,即都需要先开实体卡才能做到后续虚拟账户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2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与银行账户体系对接,实现独立卡种的无介质银行卡的使用模式和整体管理。
[0025]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方法,包括:
[0026]
在银行核心系统中,新增“无介质借记卡”卡种,用户只允许通过自助机具进行申请无介质卡开卡,当开卡交易成功后实时产生对应卡号,账户基础功能与实体借记卡一致;
[0027]
获取用户通过自助机具发起的无介质卡申请,验证后传送用户的开卡信息至银行核心系统;根据上送开卡信息的渠道为自助机具,银行核心系统选择开卡的卡种为无介质卡种,执行开卡流程后,返回信息至自助机具,提示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并展示实时生成相应卡号;
[0028]
在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后,自动签约开通手机银行,并自动与所述无介质卡绑定,若用户已开通手机银行,则自动在用户的手机银行内加挂无介质卡卡号。
[0029]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0]
当用户申请开通ⅰ类银行帐户的无介质卡时,在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开户身份信息成功后,银行核心系统执行ⅰ类银行帐户的开卡流程。
[0031]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2]
当受理借记卡挂失交易时,若借记卡的卡种为无介质借记卡,则核心账务系统拒绝挂失交易并返回提示信息。
[0033]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4]
当拥有无介质卡的用户通过银行柜面、自助机具或电子渠道申请配备实体卡时,申请受理成功后,银行核心系统获取无介质卡卡号和客户信息,然后执行卡种转换操作,将“无介质借记卡”卡种转为“实体卡”卡种,并将卡种及卡号信息转发至ic卡系统进行实体卡的制作及发放。
[0035]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装置,包括:卡种设置模块、卡片管理模块以及手机银行模块;
[0036]
所述卡种设置模块,用于在银行核心系统中,新增“无介质借记卡”卡种,用户只允许通过自助机具进行申请无介质卡开卡,当开卡交易成功后实时产生对应卡号,账户基础功能与实体借记卡一致;
[0037]
所述卡片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通过自助机具发起的无介质卡申请,验证后传送用户的开卡信息至银行核心系统;根据上送开卡信息的渠道为自助机具,银行核心系统选择开卡的卡种为无介质卡种,执行开卡流程后,返回信息至自助机具,提示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并展示实时生成相应卡号;
[0038]
所述手机银行模块,用于在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后,自动签约开通手机银行,并自动与所述无介质卡绑定,若用户已开通手机银行,则自动在用户的手机银行内加挂无介质卡卡号。
[0039]
进一步地,所述开卡模块还用于:
[0040]
当用户申请开通ⅰ类银行帐户的无介质卡时,在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开户身份信息成功后,银行核心系统执行ⅰ类银行帐户的开卡流程。
[0041]
进一步地,所述卡片管理模块还用于:
[0042]
当受理借记卡挂失交易时,若借记卡的卡种为无介质借记卡,则核心账务系统拒绝挂失交易并返回提示信息。
[0043]
进一步地,所述卡片管理模块还用于:
[0044]
当拥有无介质卡的用户通过银行柜面、自助机具或电子渠道申请配备实体卡时,申请受理成功后,银行核心系统获取无介质卡卡号和客户信息,然后执行卡种转换操作,将“无介质借记卡”卡种转为“实体卡”卡种,并将卡种及卡号信息转发至ic卡系统进行实体卡
的制作及发放。
[0045]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46]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47]
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48]
以现有的银行核心系统卡种设置模式,对无介质卡进行单独卡种管理,结合实体卡和无介质卡的互转模式,减少制卡成本,提升银行卡业务的管理效率。同时,便于银行拓展客户,线上申请无介质卡即可支持客户日常生活金融。
[0049]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50]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51]
图1为本发明无介质卡管理模式示意图;
[005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方法的流程图;
[005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无介质卡一卡多账户模式下的账户体系示意图;
[005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三类账户的区别示意图;
[005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银行账户与卡种、介质的关系示意图;
[005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pad端申请无介质卡流程图;
[0057]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无介质卡转实体卡配卡流程图;
[0058]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无介质卡的应用领域示意图;
[0059]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与银行账户体系对接,实现独立卡种的无介质银行卡使用模式和整体管理。
[0063]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在于:
[0064]
1、支持ⅰ类户的无卡化:根据《通知》及相关监管规定,利用银行自助机具(非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在客户经理等银行员工现场核验申请人身份情况下可开立ⅰ类户。此时的ⅰ类户并没有限制必须为实体卡,为了应对更多的金融场景,采用单独的卡种技术方法,可以复用原有的开卡过程(从卡号生成到系统中对于卡的应用),在不同渠道上进行专用的无介质卡卡种交易处理,实现该类账户的无卡介质化,并且减少多个系统的改造工作量。
[0065]
2、无介质卡与实体卡的关系:相互独立。在银行卡体系内,在既有的实体卡介质的卡种之外,新增无介质卡这一单独卡种,建立一种无介质卡和实体卡并存模式。无介质卡是
与实体卡并存的另一个卡种,且不依附于实体卡。用户在银行内无任何实体卡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申请无介质卡。该无介质卡从卡号生成到后续使用,都与实体卡互不影响。实体卡与无介质卡两者之间的区别既有卡介质呈现形态的不同,也有归属卡种不同的区别。
[0066]
3、与实体卡存在转化关系:用户利用相关设备申请无介质卡,申请成功后无介质卡号随即生成,用户即可在手机银行、网银、微信银行及银行网点机具上使用该卡号进行相关资金交易。支持用户根据实际需要申请配备实体卡,即通过判定为无介质卡的卡种专用的开卡交易,将之前申请的无介质卡配备实体银行卡片,并将原先的卡种设置为实体卡卡种,,实现无介质卡转化为实体卡。配卡成功之后,自动承载着实体卡所有相关属性。
[0067]
4、基于独立的无介质卡的支付、应用:支持手机银行转账、预约无卡取款,绑定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渠道进行无卡支付等无卡交易;支持银行移动营销、移动办贷等,实现用户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需求。
[0068]
实施例一
[006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0070]
在银行核心系统中,新增“无介质借记卡”卡种,用户只允许通过自助机具进行申请无介质卡开卡,当开卡交易成功后实时产生对应卡号,账户基础功能与实体借记卡一致;
[0071]
获取用户通过自助机具发起的无介质卡申请,验证后传送用户的开卡信息至银行核心系统;根据上送开卡信息的渠道为自助机具,银行核心系统选择开卡的卡种为无介质卡种,执行开卡流程后,返回信息至自助机具,提示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并展示实时生成相应卡号;
[0072]
在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后,自动签约开通手机银行,并自动与所述无介质卡绑定,若用户已开通手机银行,则自动在用户的手机银行内加挂无介质卡卡号。
[0073]
通过在银行卡体系内,在既有的实体卡介质的卡种之外,新增无介质卡这一单独卡种,从而建立一种无介质卡和实体卡并存模式。无介质卡是与实体卡并存的另一个卡种,且不依附于实体卡。客户在银行内无任何实体卡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申请无介质卡。该无介质卡从卡号生成到后续使用,都与实体卡互不影响。实体卡与无介质卡两者之间的区别既有卡介质呈现形态的不同,也有归属卡种不同的区别。采用单独的卡种技术方法,可以复用原有的开卡过程(从卡号生成到系统中对于卡的应用),在不同渠道上进行专用的无介质卡卡种交易处理,实现该类账户的无卡介质化,并且减少多个系统的改造工作量。
[0074]
较佳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75]
当用户申请开通ⅰ类银行帐户的无介质卡时,在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开户身份信息成功后,银行核心系统执行ⅰ类银行帐户的开卡流程。
[0076]
本实施例无介质卡的账户设计上,实现的是ⅰ类户的无卡化。结合《通知》及相关监管规定,在自助机具(非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上受理客户的银行账户开户申请,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银行可为其开立ⅰ类户。ⅰ、ⅱ类户均可根据客户实际需要,自由选择无介质/实体卡。
[0077]
较佳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78]
当受理借记卡挂失交易时,若借记卡的卡种为无介质借记卡,则核心账务系统拒绝挂失交易并返回提示信息。
[0079]
较佳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80]
当拥有无介质卡的用户通过银行柜面、自助机具或电子渠道申请配备实体卡时,申请受理成功后,银行核心系统获取无介质卡卡号和客户信息,然后执行卡种转换操作,将“无介质借记卡”卡种转为“实体卡”卡种,并将卡种及卡号信息转发至ic卡系统进行实体卡的制作及发放。
[0081]
无介质卡并非只能以无介质形式存在,在卡号生成之后,客户可以于银行柜面、自助机具及电子渠道进行申请配备实体卡。此时,进行以换卡种方式,实现无介质和实体卡之间的转换。无介质卡转化为实体卡一经生效后,核心账务系统会登记该卡的卡种信息变更实体卡卡种,该卡则即刻失去无介质卡的相关属性,且自动设置为实体卡卡种。设定无介质卡与实体卡并存、转换的银行卡管理模式。通过介质变化,以卡种配置方式,实现无介质卡与实体卡之间的转换。
[0082]
在银行应用中的一实施例具体实现如下:
[0083]
(一)无介质卡的卡种设置
[0084]
在银行核心系统中,新增“无介质借记卡”卡种(卡种编号为aaaa),卡bin号与实体卡一样。客户只允许通过自助机具进行申请无介质卡开卡,开卡交易成功后实时产生相应卡号,账户基本功能与实体借记卡一致,同时还可以在该无介质借记卡下开立多个子账户(仅限ⅰ类户),如表1。
[0085][0086]
表1无介质卡与实体卡的区别
[0087]
(二)无介质卡的一卡多账户模式
[0088]
无介质卡作为一个独立的卡种,其复用当前一卡多账户模式。银行一卡多账户模式是指一个卡号可对应多个银行账户(含本外币、定活期等),这些账户都有单独的账号,该账号一般是银行内部核算使用。对客户而言,上述账号对于银行外部客户是无感的,客户只知道自己持有一个卡号可以办理人民币活期或定期、外币活期或定期等业务。
[0089]
根据上述模式,无介质卡的一卡多账户模式为以下情况。其卡号对应的是一个银行账户,默认是人民币活期账户,该账户是无介质卡的主账户,其对应的账号为22位。该账户支持持卡人的取现、消费、转账及存入交易。除此之外,该无介质卡下还可以开立多个定期子账户(支持人民币和外币),账号为24位,支持存取和转账交易。另,活期主账户与定期子账户、活期外币子账户之间存在资金往来绑定关系,即活期主账户下的资金允许内转入本卡下设的定期子账户及活期外币子账户,而子账户的资金允许转入活期主账户(如图3)。
[0090]
(三)卡种与账户类型的关系
[0091]
《通知》最大的亮点是建立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根据申请人身份信息核验方式及风险等级划分为三类,存款人可通过柜台、自助机具和电子渠道开立ⅰ、ⅱ、ⅲ类银行账
户。ⅰ类户是具备全功能的银行个人结算账户,可办理所有的业务,且在账户余额及交易限额部分均没有任何限制。存款人可通过ⅱ类户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办理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业务。ⅲ类户则只允许办理小额消费和缴费支付。另,在账户形式上,三类账户也有差异。一般而言,ⅰ类户为实体卡或者存折,ⅱ、ⅲ类户为电子账户形式,即没有实体的介质。(如图4)
[0092]
在本实施例无介质卡的账户设计上,实现的是ⅰ类户的无卡化。结合《通知》及相关监管规定,在自助机具(非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上受理客户的银行账户开户申请,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银行可为其开立ⅰ类户。此时的ⅰ类户并没有限制必须为实体卡,为了应对更多的金融场景,设置单独的卡种,实现该类账户的无卡化。ⅰ、ⅱ类户均可根据客户实际需要,自由选择无介质/实体卡(如图5)。
[0093]
(四)无介质卡的开卡模式
[0094]
1、开卡模式:支持自助机具的申请无介质卡
[0095]
无介质卡开卡的申请支持客户在银行的移动办公pad和移动自助开卡机mtm上申请无介质卡,由客户经理现场进行核验并做好客户身份的确认工作。请参考图6,以在pad上申请为例,客户发起无介质卡申请,并提供身份证进行身份联网核查,核查通过后需阅读相应的业务须知信息。点击同意之后,进行人脸识别,确认本人操作。同时,填写好个人信息并进行短信验证码验证,最后以客户的电子签名来确认相关信息。此时渠道端(pad)传送客户的开卡信息至核心账务系统,系统根据该交易上送的渠道为自助机具,即默认选择开卡的卡种为1170(无介质卡种),并返回信息至pad端提示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并展示实时生成相应卡号。为便于客户后续的使用,在无介质卡卡号生成的同时,默认为客户开通手机银行并自动将该无介质卡卡号绑定到手机银行上,客户只需下载手机银行app,登录即可操作相关金融功能。
[0096]
2、无介质卡的属性
[0097]
开卡完成后,因其无介质的特殊性,还涉及如下规则变化(不同于实体卡)。一是设置专属卡种(1170-福万通虚拟借记卡),便于实现无介质卡与实体卡之间的转化。二是无凭证代码。因无实体卡,开卡完成后不涉及银行重要凭证(如银行卡、存折、存单等)的使用和消耗。三是无制卡数据生成。无实体卡,无对应的核心账务系统的ic卡磁道信息和制卡数据。四是开卡成功之后,自动默认开通签约手机银行,并自动绑卡(具有转账权限),若客户已存在手机银行,则自动加挂卡号。五是在日常卡片管理上,核心账务系统在受理借记卡挂失交易时,判断该卡的卡种为1170(无介质卡种),则提示交易拒绝。
[0098]
(五)无介质卡与实体卡的卡种转换
[0099]
在无介质卡的独立卡种配置基础上,无介质卡的存在并不依附于实体卡。客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同时拥有两个独立账户的无介质卡和实体卡。
[0100]
无介质卡并非只能以无介质形式存在,在卡号生成之后,客户可以于银行柜面、自助机具及电子渠道进行申请配备实体卡。此时,进行以换卡种方式,实现无介质和实体卡之间的转换,转换方向只限制于无介质卡转为实体卡,实体卡无法转变为无介质卡。无介质卡转化为实体卡一经生效后,核心账务系统会登记该卡的卡种信息变更实体卡卡种,该卡则即刻失去无介质卡的相关属性,且自动设置为实体卡卡种,但其账户类型是不变的。客户在银行的相关渠道申请进行无介质卡配卡,渠道受理交易成功后,将卡号、客户信息等相关数
据传至银行核心系统。银行核心系统对此进行卡种转换操作,将无介质借记卡卡种转为实体卡卡种(限制某些卡种,且支持保号/不保号),并将相关的卡种及卡号信息转发至ic卡系统。ic卡系统作为银行借记卡的制卡管理渠道,将制卡文件发至相应的制卡厂。由制卡厂制作对应的卡片,将实体卡片寄送至客户所归属的银行网点,由网点人员通知客户进行领取实体卡,减少客户前往银行网点的次数,提升客户用卡体验(如图7)。
[0101]
(六)独立无介质卡的相关应用
[0102]
结合无介质卡的独立卡种模式及其无卡化性质,拟定其全生命周期中相关场景应用,含开卡、用卡环节。其中,开卡流程已在无介质卡的开卡模式中已进行说明。这里主要说明无介质卡的用卡相关场景。
[0103]
无介质卡作为一个独立的卡种,在其具备一卡多账户的特性及正常卡的相关性质基础上,具体的应用场景涵盖子账户管理、卡片管理、账户管理、中间业务办理、支取转账以及营销拓客等领域(详见图8)。
[0104]
子账户管理部分,主要是在无介质卡下开立定期或活期子账户(含本外币)。现支持客户在银行自助机具上自助办理相关业务。
[0105]
卡片管理部分,支持客户针对卡片本身进行相关操作,修改密码、解除卡因多次输错密码导致锁定状态等。同时,还支持客户在手机银行上发起为无介质卡配卡的申请,实现无介质卡与实体卡的转换。未配卡前,无介质卡不存在卡片挂失的操作。
[0106]
账户管理部分,因本实施例无介质卡的账户类型为ⅰ、ⅱ类户,故提供账户升降级的自助服务。另外,还支持针对客户重要信息(手机号码)进行线上修改,以及自主开通在自助机具上转账功能。
[0107]
中间业务办理部分,涉及的是相关业务的签约以及代缴两部分。目前支持的业务囊括水电费、有线电视等,可办理的业务种类因不同自助渠道而不同。
[0108]
支取转账部分,是银行账户所承载的基本功能。无介质卡作为一个独立卡种,可实现预约无卡取款、手机银行转账功能。同时,还可绑定第三方(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实现无卡支付消费。
[0109]
营销部分,快速便捷的无介质卡开卡流程,使得在吸引新客户上存在一定的优势,让客户在几分钟之内即可拥有一张无介质卡,且即刻便可在手机银行等自助渠道上进行相关金融交易。同时,无介质卡无实体卡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客户管理卡片的成本,降低遗失的概率。此外,借记卡开卡是银行提供贷款服务、收单业务的基础。客户没有银行的借记账户,无法进行放款和收单。所以,在自助渠道上增加无介质卡开卡的便捷入口,提升银行收单和贷款业务开展效率。
[011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与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对应的装置,详见实施例二。
[0111]
实施例二
[011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介质银行卡管理装置,如图9所示,包括:包括:卡种设置模块、卡片管理模块以及手机银行模块;
[0113]
所述卡种设置模块,用于在银行核心系统中,新增“无介质借记卡”卡种,用户只允许通过自助机具进行申请无介质卡开卡,当开卡交易成功后实时产生对应卡号,账户基础功能与实体借记卡一致;
[0114]
所述卡片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通过自助机具发起的无介质卡申请,验证后传送用户的开卡信息至银行核心系统;根据上送开卡信息的渠道为自助机具,银行核心系统选择开卡的卡种为无介质卡种,执行开卡流程后,返回信息至自助机具,提示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并展示实时生成相应卡号;
[0115]
所述手机银行模块,用于在无介质卡开卡成功后,自动签约开通手机银行,并自动与所述无介质卡绑定,若用户已开通手机银行,则自动在用户的手机银行内加挂无介质卡卡号。
[0116]
较佳地,所述开卡模块还用于:
[0117]
当用户申请开通ⅰ类银行帐户的无介质卡时,在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开户身份信息成功后,银行核心系统执行ⅰ类银行帐户的开卡流程。
[0118]
较佳地,所述卡片管理模块还用于:
[0119]
当受理借记卡挂失交易时,若借记卡的卡种为无介质借记卡,则核心账务系统拒绝挂失交易并返回提示信息。
[0120]
较佳地,所述卡片管理模块还用于:
[0121]
当拥有无介质卡的用户通过银行柜面、自助机具或电子渠道申请配备实体卡时,申请受理成功后,银行核心系统获取无介质卡卡号和客户信息,然后执行卡种转换操作,将“无介质借记卡”卡种转为“实体卡”卡种,并将卡种及卡号信息转发至ic卡系统进行实体卡的制作及发放。
[0122]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二所介绍的装置,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故而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一所介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人员能够了解该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凡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都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0123]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提供了实施例一对应的电子设备实施例,详见实施例三。
[0124]
实施例三
[012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实施例一中任一实施方式。
[0126]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方法所采用的设备,故而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所介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电子设备如何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法所采用的设备,都属于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围。
[0127]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提供了实施例一对应的存储介质,详见实施例四。
[0128]
实施例四
[012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图11所示,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实施例一中任一实施方式。
[0130]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方法所采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故而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所介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
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何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法所采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都属于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围。
[0131]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132]
以现有的银行核心系统卡种设置模式,对无介质卡进行单独卡种管理,结合实体卡和无介质卡的互转模式,减少制卡成本,提升银行卡业务的管理效率。同时,便于银行拓展客户,线上申请无介质卡即可支持客户日常生活金融。
[0133]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34]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35]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36]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37]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