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97918发布日期:2023-04-19 10: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储层地质特征和水力压裂微地震观测数据确定不同压裂段的裂缝发育状况;分析靶区油藏特征、开发特征、流体特征、压裂改造特征,提取地质模型参数;分析压裂后不同段的缝网发育状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主裂缝信息包含裂缝长度、走向、导流能力;改造体积信息包含改造体积规模、导流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微地震分析确定主裂缝的走向,通过压裂施工模拟确定主裂缝的长度和导流能力这些参数;通过微地震观测和压裂施工模拟确定改造区域的规模和导流能力这些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地质模型包含基质、主裂缝和改造区域三个区域;基质系统的渗透率最低,改造区域次之,主裂缝最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改造区域不发育的情况下,地质模型包含基质和主裂缝两个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对地质模型的区域行进网格化离散;离散过程中主裂缝附近网格进行加密处理;最终构建具有真实形态的三维裂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基质区域采用均匀的网格系统,而主裂缝附近采用网格加密技术,即依据主裂缝的实际宽度进行网格的剖分,网格在远离主裂缝时,采用较大的网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建立复杂缝网匹配模式,主要建立水力主裂缝-次级裂缝-油藏系统的耦合模式;在耦合过程中,应考虑不同介质的渗透能力,流体的流动方向为从基质-次级裂缝-主裂缝-井筒;流体的流动考虑在等温环境下,流体为微可压缩流体,流体考虑水和油两相,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数学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建立的新的数学模型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收集储层参数、流体参数、开发参数和压裂改造参数,构建三维立体缝网渗流模型,实现三维缝网与地质模型的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在数值模拟模型建立过程中,收集的储层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流体参数包括密度、粘度、压缩因子;开发参数包括井生产制度、压力;压裂参数包括裂缝参数、施工参数;依据收集的资料建立地质模型、pvt模型、相渗模型、流体分布模型、温度压力场模型、生产动态模型;裂缝参数采用步骤1中的裂缝解释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在数值模拟模型求解过程中,利用正交网格对裂缝和油藏进行网格剖分,在靠近裂缝处采用网格加密技术;对于形成的非线性方程利用牛顿方法进行求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中,考虑厚层油藏特征,建立能够反映储层、流体、开发、压裂这些特征参数的物理模型,开展各因素包括主裂缝参数、次级裂缝参数、改造区域,对井产量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研究,分析不同参数对产能得影响权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包括:根据储层地质特征和水力压裂微地震观测数据确定不同压裂段的裂缝发育状况;根据不同段的微地震解释结果确定相应压裂段的主裂缝形态和改造区域规模;建立包含立体缝网的地质模型;对地质模型的区域行进网格化离散;建立复杂缝网匹配模式;构建三维立体缝网渗流模型;对渗流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并建立相应的求解方法;对影响渗流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参数对井产能的影响规律。该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立体缝网建模数模一体化方法可构建具有真实形态的三维裂缝渗流有效模拟,对复杂立体裂缝形态能精确表征和对体积压裂设计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孟勇,钱钦,张潦源,张子麟,程军,赵丽,王丽萍,张雪松,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