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861838发布日期:2022-02-12 01:0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连接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建筑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叠合柱纵筋连接通常是由设计师手动设计,当上下层叠合柱截面和/或配筋发生变化时,需要人为考虑叠合柱每一根钢筋的连接形式,且每一类叠合柱都需要单独设计,导致设计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设计师手工设计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设计或确定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之间的纵筋连接方式。
4.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确定方法,用于确定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之间的纵筋连接方式,所述方法包括:
5.沿着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子截面,沿着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子截面,所述第一子截面与所述第二子截面之间一一对应;
6.基于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连接方式。
7.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之间的纵筋连接方式,所述装置包括:
8.划分模块,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子截面,沿着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子截面,所述第一子截面与所述第二子截面之间一一对应;
9.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连接方式。
10.在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用户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用户设备执行上述任一连接方式确定方法。
1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12.将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截面,并基于第一叠合柱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叠合柱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确定第一叠合柱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叠合柱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
的连接方式,即确定第一叠合柱的纵筋与第二叠合柱的纵筋的连接方式,可以一次性确定将要连接的两个叠合柱中的所有纵筋的连接方式,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纵筋连接方式的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14.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15.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叠合柱的柱壳示意图;
16.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叠合柱的柱壳示意图;
17.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在同一平面时的示意图;
18.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19.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柱在第一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柱在第二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柱在第三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24.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或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由处理器执行,且下文均以处理器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如执行主体可以为服务器、电子设备、计算机等。更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一条或多条步骤可以由适于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
2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确定方法,用于确定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之间的纵筋连接方式。叠合柱纵筋可以为钢筋,也可以为其它材质的筋条,如铜筋、塑钢筋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筋条等。当纵筋连接方式确定后,若连接方式所使用的连接件含有筋条,例如含有焊接筋或搭接筋等,则可以选择钢筋、铜筋或塑钢筋等材质的筋条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焊接筋或搭接筋。
26.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27.s101,沿着第一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子截面,沿着第二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子截面。
28.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可以从第一叠合柱模型提取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然后基于第一叠合柱模型的柱壳横截面可以生成一个或多个子截面。同理,可以从第二叠合柱模型提取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然后基于第二叠合柱模型的柱壳横截面可以生成一个或多个子截面。
29.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将要连接的两个叠合柱中的任一个,可以沿该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该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子截面。为了便于区分,可以称第一叠合柱的子截面为第一子截面,称第二叠合柱的子截面为第二子截面,且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之间一一对应。
30.示例性地,可以基于模型设计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对第一叠合柱模型和第二叠合柱模型的柱壳横截面进行处理,从而获得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应理解,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图像分区、图像分割或图像裁剪等功能,将已获得的柱壳横截面分为多个子截面。
31.举例来说,可以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缩写为bim)软件建立第一叠合柱的bim模型和第二叠合柱的bim模型,然后可以利用ug(unigraphics nx,缩写为ug)软件的面抽取功能从第一叠合柱的bim模型抽取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从第二叠合柱的bim模型抽取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然后可以利用ug软件的分割面功能将任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分割为多个子截面。
32.示例性的,当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为环状多边形时,可以将各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三个子截面。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为环状多边形时,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至少可以是环状三边形,因此可以将各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三个子截面。在该种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划分子截面,可以使每个子截面均为条状,即可以按照环状多边形的边将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多个条状的子截面。
33.在实际应用中,子截面的形状可以随着所选择的柱壳横截面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下面以环状三边形柱壳横截面和环状四边形柱壳横截面为例进行说明。
34.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叠合柱的柱壳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叠合柱200的柱壳横截面201的形状为环状三边形时,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三个虚线框将该横截面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区域

、区域

和区域

。每个区域即为一个子截面,每个区域内均有分布有纵筋的截面201。当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将该环状三角形的三条边划分为三个子截面时,这三个子截面均为条状,而且从图2中可以看出三个子截面的形状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或者说梯形。
35.在实际应用中,将要连接的两个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的形状通常相同,因此,当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均为如图2所示的环状三边形时,可以沿各叠合柱的
柱壳周向方向将各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三个子截面。
36.如图2所示,当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均被划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子截面)时,第一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与第二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对应,第一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与第二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对应,第一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与第二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对应。
37.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叠合柱的柱壳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叠合柱300的柱壳横截面301为环状四边形时,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4个虚线框将该横截面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区域

、区域

、区域

和区域

。每个区域即为一个子截面,每个区域内均有分布有纵筋的截面302。当按照该环状四边形的四条边划分为如图3所示的四个子截面时,这四个子截面均为条状。例如:当环状四边形为环状矩形时,每个子截面的形状主体呈现矩形。
38.当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均为如图3所示的环状四边形时,可以沿各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各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四个子截面。当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均被划分为四个区域(四个子截面)时,第一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与第二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对应,第一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与第二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对应,第一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与第二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对应,第一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与第二叠合柱柱壳横截面的区域

对应。
39.s102,基于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确定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连接方式。
40.示例性地,在获取到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之后,可以基于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图像投影功能获取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此处的同一平面与子截面可相互平行。另外,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可以是相互独立。
41.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上述叠合柱柱壳横截面中包括该叠合柱的纵筋的截面,所以当将叠合柱柱壳横截面划分为多个子截面时,各子截面中包括相应的纵筋的截面,或者也可以说是各子截面包括相应的纵筋。
42.当将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投影到同一个平面时,可以基于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该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确定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连接方式。
43.在一种示例中,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在同一平面时的相对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在同一平面时的相对状态400中,第一子截面401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402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44.如图4所示,当第一子截面401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402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接触时,第一子截面401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402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的最小距离d0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此时,可以采用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中纵筋。其中,黑色圆形表示第一子截面的纵筋,白色圆形表示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图4中示出多对纵筋,每对纵筋通过虚线圈圈出。每对纵筋包括第一子截面的纵筋(黑色)和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纵筋(白色)。示例性的,在同一平
面内,对于第一子截面中任一纵筋的投影,与该投影距离最近的投影所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与第一子截面中的该纵筋对应。
45.如图4所示,当第一子截面401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402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不接触时,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最小距离大于第一预设值。此时,可以用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
46.示例性的,可以利用ug软件中的距离测量功能测量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的距离,当在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基于套接件的建模数据和焊接筋的建模数据在ug软件中生成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从而使得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连接的方式可以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同理,可以在ug软件中生成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从而使得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的方式可以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
47.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套接件200可以包括套筒或两端具有凹槽或两端具有开口的连接件等可以实现套接功能的结构件。基于此,可以采用套筒作为套接件与焊接筋201或搭接筋共同使用来连接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中的纵筋。
48.上述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可以在本公开实施例执行前保存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方法的电子设备中,也可以在本公开实施例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向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方法的电子设备输入第一预设值。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预设值可以为大于或等于0的阈值,如1mm~20mm,可以选择1mm、5mm、12mm、15mm或20mm。
49.举例说明,考虑到纵筋直径为20mm时,若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10mm,如1mm、5mm、8mm或10mm,说明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中纵筋之间的距离小于一条纵筋的径向尺寸,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中纵筋之间的缝隙比较小,可以认为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可以接触,采用第一种连接方式对应的连接结构数据生成第一连接结构(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连接形成的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纵筋。
50.若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中纵筋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边缘的最小距离大于20mm,说明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中纵筋之间的间隔明显,不能忽略该间隔存在,需要采用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对应的连接结构数据生成第二连接结构(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形成的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纵筋。
51.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平面m的投影500内,将第一子截面的纵筋的投影定义为第一纵筋投影501在,将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投影定义为第二纵筋投影502,第一纵筋投影501和第二第一纵筋投影501相互独立,且第一纵筋投影501的边缘和第二纵筋投影501的边缘最小距离为d0。
52.在一种示例中,如图5所示,当d0=0时,第一纵筋投影501的边缘和第二第一纵筋投影501的边缘接触,即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接触,可以采用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中纵筋。以图4为例,第三对左侧纵筋l3和第六对右侧纵筋r6中,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
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边缘接触,因此,第三对左侧纵筋l3和第六对右侧纵筋r6可采用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连接方式连接。
53.在一种示例中,当第一预设值为5mm,d0=2mm,d0小于第一预设值,可以认为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402的纵筋接触。当第一预设值为10mm,d0=7mm,d0小于第一预设值,可以认为第一子截面401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接触。当第一预设值为2mm,d0=0.5mm,d0小于第一预设值,可以认为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接触。以图4为例,第二对左侧纵筋l2、和第六对右侧纵筋r6中,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边缘最小距离比较小,可以忽略这些纵筋对所含有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边缘间隔,因此,第三对左侧纵筋l3、第二对下侧纵筋d2、第三对右侧纵筋r4、第四对右侧纵筋r4和第五对右侧纵筋r5可采用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连接方式连接。
54.当确定采用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连接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条纵筋时,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柱在第一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确定的第一种连接方式600中,第一叠合柱601伸出的纵筋6011所在的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叠合柱602伸出的纵筋6021所在的第二子截面相对。从外观上看第二叠合柱602伸出的纵筋6021的延长线600l与第一叠合柱601伸出的纵筋6011接触,可以自动生成由套接件603与焊接筋604构成的第一连接结构。从图6可以看出,第一叠合柱601伸出的纵筋6011与套接件603的一端套接,套接件60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筋604与第二叠合柱602伸出的纵筋6021连接。
55.在现场操作场景下,若套接件为套筒,可以使用套筒固定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与一条焊接筋的一端,然后使用该条焊接筋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截面中的纵筋焊接在一起。若套接件为两端具有凹槽的结构件时,可以将第一子截面的一条纵筋插入结构件的一端凹槽中,焊接筋插入结构件的另一端凹槽中,并从凹槽伸出与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焊接。假设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与焊接筋同轴,且直径相同,那么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焊接筋与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的最小距离。例如:若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d0=5mm,第一预设值为10mm。由于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因此,焊接筋与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的最小距离也为5mm。当对焊接筋与第二子截面的纵筋进行焊接时,虽然焊接筋与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存在一定的空隙,但是焊接过程中焊接剂可以完全将该空隙弥合,因此,可以忽略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之间较小的间隙。
56.在一种示例中,当第一预设值为5mm,d0=8mm,d0大于第一预设值,可以认为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不接触。当第一预设值为10mm,d0=15mm,d0大于第一预设值,可以认为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不接触。当第一预设值为2mm,d0=5mm,d0大于第一预设值,可以认为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不接触。以图4为例,第一对左侧纵筋l1、第一对下侧纵筋d1、第四对下侧纵筋d4、第一对右侧纵筋r1、第二对右侧纵筋r2、第一对上侧纵筋u1、第二对右侧纵筋u2、第三对上侧纵筋u3和第四对上侧纵筋u4中,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边
缘最小距离比较大,可以认为大于第一预设值,因此,第一对左侧纵筋l1、第一对下侧纵筋d1、第四对下侧纵筋d4、第一对右侧纵筋r1、第二对右侧纵筋r2、第一对上侧纵筋u1、第二对右侧纵筋u2、第三对上侧纵筋u3和第四对上侧纵筋u4可以采用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方式连接。
57.当确定采用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条纵筋时,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柱在第二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确定的第二种连接方式700中,第一叠合柱701伸出的纵筋7011所在的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叠合柱702伸出的纵筋7021所在的第二子截面相对。从外观上看第二叠合柱702伸出的纵筋7021的延长线700l与第一叠合柱701伸出的纵筋7011不接触,可以自动生成由套接件与搭接筋703构成的第二连接结构。
58.从图7可以看出,套接件分为第一套接件7012和第二套接件7022,搭接筋分为第一搭接筋7031和第二搭接筋7032。第一叠合柱701伸出的纵筋7011与第一套接件7012的一端套接,第一套接件7012的另一端与第一搭接筋7031连接。第二叠合柱701伸出的纵筋7021与第二套接件7022的一端套接,第二套接件7022的另一端与第二搭接筋7032连接。
59.在现场操作场景下,若套接件为套筒,当采用套筒与搭接筋组合连接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条纵筋时,可以使用一个套筒连接第一子截面中的纵筋与第一叠合柱搭接筋的一端,使用另一个套筒连接第二子截面中的纵筋与第二叠合柱搭接筋的一端,然后再连接两条搭接筋的另一端。在实际现场应用中,可以将第一子截面对应的纵筋和一条搭接筋分别插入一个套筒的两端,将第二子截面对应的纵筋和一条搭接筋分别插入另一个套筒的两端,从而通过套筒连接纵筋和搭接筋,然后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两条搭接筋的另一端。在采用两端具有凹槽或两端具有开口的结构件作为套接件时,在实际现场应用中,可以将纵筋和搭接筋分别插入该结构件两端的凹槽或开口中,以通过该结构件连接该纵筋和搭接筋。
60.在一种示例中,当连接方式为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时,可以利用碰撞算法模拟连接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与第二叠合柱的柱壳发生碰撞可能性,或者利用碰撞算法模拟连接第二叠合柱的搭接筋与第一叠合柱的柱壳发生碰撞可能性。碰撞算法可以为包装盒检测算法,也可以为其它可以检测模型是否发生碰撞的算法。
61.示例性的,当连接方式为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时,上述方法还包括:
62.当连接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与第二叠合柱的柱壳发生碰撞时,对连接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的参数进行调整,使得连接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靠近第二叠合柱柱壳的一端弯折;在实际应用中,搭接筋条的参数可以包括搭接筋的形状参数、尺寸参数等。当调整搭接筋条的参数后,可以避免搭接筋在实际现场操作时与第二叠合柱发生碰撞,同时也可以避免搭接筋裸露的风险。
63.当连接第二叠合柱的搭接筋与第一叠合柱的柱壳发生碰撞时,对连接第二叠合柱的搭接筋的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使得连接第二叠合柱的搭接筋靠近第一叠合柱柱壳的一端弯折。在实际应用中,搭接筋的模型参数可以包括搭接筋的形状参数、尺寸参数等。当调整搭接筋的模型参数后,可以避免搭接筋在实际现场操作时与第一叠合柱发生碰撞,同时也可以避免搭接筋裸露的风险。
64.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搭接筋的模型参数时,可以基于搭接筋的建模数据,在ug软件
中对搭接筋的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使连接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靠近第二叠合柱柱壳的一端弯折第一预设坡度。例如,搭接筋弯折的第一坡度可以是1:(2~6),如1:6、1:3或1:2等。
65.另外,当连接一叠合柱的搭接筋与另一叠合柱的柱壳不发生碰撞时,为了避免搭接筋裸露的风险,也可以对搭接筋未与套接件连接的一端进行弯折设计。例如:当连接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靠近第二叠合柱的一端弯折时,可以避免或减少伸向第二叠合柱外侧风险。当连接第二叠合柱的搭接筋靠近第一叠合柱的一端弯折时,可以避免或减少伸入第一叠合柱外侧风险。当搭接筋未与套接件连接的一端弯折时,不仅可以保证建筑外观,还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以图7为例,图7中的第二叠合柱702伸出的纵筋7021通过第二套接件7022与第二搭接筋7032的一端连接,第二搭接筋7032的另一端弯折。
66.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连接方式为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时,可以基于搭接筋的建模数据,在gu软件中对搭接筋的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使搭接筋未与套接件连接的一端弯折第二预设坡度。例如,搭接筋弯折的第二坡度可以是1:(2~6),如1:6、1:3或1:2等。
6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考虑到第一子截面的位置与对应第二子截面的位置存在偏移的情况下,其连接方式有可能在一些情况下存在差别。基于此,当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所述第一叠合柱的中心轴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子截面的纵筋与所述第一叠合柱的中心轴距离为第二距离,在步骤s101和步骤102之间,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68.判断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在实际应用中,预设阈值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也可以是一默认值,例如,可以设置预设阈值为大于5cm的任一数值。
69.为了更为清楚的理解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定义,以图4上侧的第一子截面和图4上侧的第二子截面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4上侧的第一子截面对应的第二子截面为图4上侧的第二子截面。针对图4上侧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来说,第一距离用d1表示,针对图4上侧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来说,第二距离用d2表示。在此基础上,可以判断d1和d2的差值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以确定第一子截面与第二子截面的相对位置。
70.在一种示例中,当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说明第一子截面的位置与第二子截面的位置存在的偏移在可接受范围内,则第一子截面与第二子截面的相对位置为对齐相对位置。
71.当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若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可以采用套接件直接连接方式的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
72.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判断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中心的距离,确定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是否至少部分重合。
73.若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重合,则说明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中心的距离为0,可以直接采用套接件直接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
74.以图4为例,位于图4左侧的虚线框所圈出的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对齐,对于图4左侧的虚线框所圈出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的纵筋来说,第八对左侧纵筋l8中,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中心重合,可以选择采
用套接件直接连接的方式(第三种连接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
75.若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则说明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中心的距离大于0,可以调节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位置参数,直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重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套接件的结构参数生成套接件,以利用套接件直接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
76.若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则说明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中心的距离大于0,可以调节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位置参数,直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重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套接件的结构参数生成套接件,以利用套接件直接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
77.以图4为例,图4左侧的虚线框所圈出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的纵筋来说,第四对左侧纵筋l4、第五对左侧纵筋l5、第六对左侧纵筋l6、第七对左侧纵筋l7、第二对下侧纵筋d2、第三对下侧纵筋d3中,第一子截面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中心偏离,且偏离距离未超过一个纵筋的半径,可以调节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位置参数,直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重合,然后采用套接件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
78.在实际现场应用中,若确定采用套接件连接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中的两个纵筋,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柱在第三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确定的第三种连接方式800中,第一叠合柱801伸出的纵筋8011通过套接件803与第二叠合柱802伸出的纵筋8021连接。
79.当套筒为套接件时,可以将第一子截面对应的纵筋和第二子截面对应的纵筋分别插入套筒的两端,从而通过套筒连接两条纵筋。当采用两端具有凹槽或两端具有开口的结构件作为套接件时,可以将两个子截面的纵筋分别插入该结构件两端的凹槽或开口中,以通过该结构件连接两条纵筋。
80.在另一种示例中,当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值,说明一子截面的位置与第二子截面的位置存在的偏移在不可接受范围内,则第一子截面与第二子截面的相对位置为变截面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极有可能不存在重合或部分重合的状态,因此,若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发送第一叠合柱与第二叠合柱的对位错误提示信息,以提醒技术人员对相关模型进行调整。至于判断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是否重合或部分重合的方法,可以参考前文,此处不做详细介绍。
81.以图4为例,位于图4右侧的虚线框和位于图4上侧的虚线框对应的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均为变截面相对位置。位于图4右侧的虚线框内的第七对右侧纵筋r7和第八对右侧纵筋r8含有的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交叠。
82.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方法,通过将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
面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子截面,并基于第一叠合柱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叠合柱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确定第一叠合柱的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第二叠合柱的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连接方式,即确定第一叠合柱的纵筋与第二叠合柱的纵筋的连接方式,可以一次性确定将要连接的两个叠合柱中的所有纵筋的连接方式,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纵筋连接方式的设计效率。
83.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方法适用于各类叠合柱的纵筋连接设计,且无论柱截面是否发生变化,即无论第一子截面与第二叠合柱中心轴的距离是否满足预设距离,均可以一键完成两个叠合柱之间的纵筋连接设计,省时省力,且也可以节省施工耗材(如钢筋、铜筋等筋条)的用量。
84.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之间的纵筋连接方式,所述装置包括:
85.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装置包括:
86.划分模块901,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子截面,沿着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柱壳周向方向,将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子截面,所述第一子截面与所述第二子截面之间一一对应;
87.确定模块90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连接方式。
8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互独立;其中,
89.在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连接方式为套接件与焊接筋组合连接;
90.在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边缘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所述连接方式为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
9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连接方式为套接件与搭接筋组合连接时,上述装置还包括调节模块903,用于当连接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与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柱壳发生碰撞时,对连接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的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使得连接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搭接筋靠近所述第二叠合柱柱壳的一端弯折;或,当连接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搭接筋与所述第一叠合柱的柱壳发生碰撞时,对连接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搭接筋的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使得连接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搭接筋靠近所述第一叠合柱柱壳的一端弯折。
9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所述第一叠合柱的中心轴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与所述第一叠合柱的中心轴距离为第二距离;
93.当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若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连接方式为套接件直接连接方式。
94.当所述第一子截面与所述第二叠合柱中心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值,上述装置还
包括提示模块904,用于若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发送所述第一叠合柱与所述第二叠合柱的对位错误的提示信息。接收提示信息的硬件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报警器等电子设备。
9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的中心距离等于0,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重合;
96.当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的中心距离大于0小于纵筋半径,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
9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调节模块903。若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确定模块9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连接方式前,所述调节模块903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的位置参数,直到所述第一子截面的纵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截面的纵筋在同一平面的投影重合。
9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叠合柱和所述第二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为环状多边形时,各所述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均包括至少三个子截面,每个所述子截面为条状。
99.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之间的纵筋连接方式,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适于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方法。
10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装置在用来确定第一叠合柱和第二叠合柱之间的纵筋连接方式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或程序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确定装置与连接方式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101.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用户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用户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方法。
102.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103.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适于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方法。
104.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或者也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
105.举例来说,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和总线。其中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通信接口通过总线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106.处理器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107.存储器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来调用执行。
108.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109.通信接口用于连接通信模块,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110.总线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通信接口)之间传输信息。
111.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以及总线,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全部所述组件。
112.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说明书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113.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方法、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11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11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1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1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