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1148发布日期:2022-03-02 02:5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显示面板集成触控感应性能可带来更多样、更便捷的用户体验,当今市场主要采用的是投射式电容触控屏,其分为自电容触控屏和互电容触控屏。
3.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自电容触控屏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每个触控电极1对地存在电容cp,当人手在靠近对应的触控电极1的过程中,人手与触控电极1之间的感应电容cf会产生变化,以此可以确定触摸位置。
4.如图3和图4所示,互电容触控屏包括多个驱动电极2和多个感应电极3,相邻的驱动电极2与感应电极3之间存在电容cm,当人手在靠近触摸屏的过程中,人手与对应的驱动电极2、感应电极3之间会生成对应的感应电容cf2、感应电容cf3,进而改变电容cm的大小,根据电容cm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对应的触摸位置。
5.通常情况下,自电容触控屏的触控精度高于互电容触控屏,其中,被动式自电容触控屏中触控信号的读取方式大多采用以下两种:
6.如图5所示的第一种读取方式: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按行可以分为m行触控电极,例如,第x1行触控电极、第x2行触控电极、第x3行触控电极、第x4行触控电极
……
第xm行触控电极;同理,按列可以分为n列触控电极,例如,第y1列触控电极、第y2列触控电极、第y3列触控电极、第y4列触控电极
……
第yn列触控电极。
7.该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分别横向、纵向读取触控信号,以此确定触控点的横、纵坐标。但是,当有多点触控时,例如,触控电极4、触控电极6同时发生触控事件时,会读出两个横坐标x2、x3和两个纵坐标y2、y3,因而会识别出4个点,其中,触控电极5(x2,y3)、触控电极7(x3,y2)均为没有触控事件的鬼点;而且,如图5所示的读取方式需要m+n条触控信号读取线。
8.如图6所示的第二种读取方式: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按行可以分为m行触控电极,例如,第x1行触控电极、第x2行触控电极、第x3行触控电极、第x4行触控电极
……
第xm行触控电极;同理,按列可以分为n列触控电极,例如,第y1列触控电极、第y2列触控电极、第y3列触控电极、第y4列触控电极
……
第yn列触控电极。
9.与图5不同的是,图6中每个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读出线均单独拉线引出,这样感测精度高,不会有鬼点问题。但是,这种方法走线很多,需要m*n条触控信号读出线,特别是对于大尺寸的屏幕,其集成方法与信号读取的难度都十分大。
10.因此,尽管自电容触控的精度高且可以湿手操作,但鬼点导致的不能多点触控、以及需要较多的触控信号读出线,严重制约了自电容触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1.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背景技术的介绍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不能仅仅由于其出现在本技术的背景技术中,而认为上述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以缓解自电容触控存在鬼点且需要较多数量的触控信号读出线的技术问题。
1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其包括多个触控单元、多条触控行选择线以及多条触控列读出线,多个触控单元呈阵列分布;一触控行选择线与一行的触控单元电性连接;一触控列读出线与一列的触控单元电性连接。
14.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触控金属块以及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用于接入对应的电驱动信号;触控金属块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或者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一触控行选择线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一触控列读出线电性连接。
15.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电驱动信号为方波的触控驱动信号,触控金属块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在触控结构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第一寄生电容;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金属块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第二寄生电容,且第一金属块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膜层中。
1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一金属块被构造于第一栅极层中;触控金属块被构造于第一金属层中;触控金属块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17.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为光敏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感应光控信号,电驱动信号为恒压直流信号,触控金属块与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18.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被构造于第二栅极层;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以及触控列读出线被构造于第二金属层;触控金属块被构造于透明电极层,且触控金属块在第二栅极层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之间。
19.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结构还包括遮光金属层,遮光金属层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遮光金属块,遮光金属块与第二有源层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且同一遮光金属块与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或者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
20.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单元还包括积分放大模块,积分放大模块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积分放大模块的同相输入端用于接入参考电压信号,积分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对应的一触控列读出线电性连接。
21.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积分放大模块包括放大器、积分电容以及复位开关,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接入参考电压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的一触控列读出线电性连接;积分电容的一端与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积分电容的另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复位开关的一端与积分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复位开关的另一端与积分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上述至少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控结构。
23.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交替分布的显示区和触控区,触控结构设于触控区。
24.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触控面板设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结构。
25.本技术提供的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通过一列触控单元配置一条触控列读出线,仅需要n条触控列读出线即可读出所需的触控信号,减少了触控信号读出线的数量;同时,一条触控行选择线与一行触控单元电性连接,可以选择一行一行地读出所需的触控信号,能够实现同一时刻一根触控列读出线仅读出该行中一个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避免了鬼点的出现。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7.图1为自电容触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自电容触控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互电容触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3中互电容触控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传统技术方案中触控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传统技术方案中触控屏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图7中触控单元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35.图9为图8中所示触控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图8中所示触控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图7中所示触控单元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
3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请参阅图7至图13,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100,其包括多个触控单元10、多条触控行选择线以及多条触控列读出线,多个触控单元10呈阵列分布;一触控行选择线与一行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一触控列读出线与一列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
4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100,通过一列触控单元10配置一条触控列读出线,仅需要n条触控列读出线即可读出所需的触控信号,减少了触控信号读出线的数量;同时,一条触控行选择线与一行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可以选择一行一行地读出所需的触控信号,能够实现同一时刻一根触控列读出线仅读出该行中一个触控单元10的触控信号,避免了鬼点的出现。
43.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10包括触控子结构12和第二晶
体管tft2,且所述第二晶体管tft2的漏极直接与对应的一触控列读出线电性连接。
44.其中,多条触控行选择线可以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触控行选择线gl1、触控行选择线gl2、触控行选择线gl3、触控行选择线gl4
……
以及触控行选择线glm,触控行选择线gl1可以与第一行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触控行选择线gl2可以与第二行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触控行选择线gl3可以与第三行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触控行选择线gl4可以与第四行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
……
触控行选择线glm可以与第m行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多条触控列读出线可以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沿水平方向排列的触控列读出线sl1、触控列读出线sl2、触控列读出线sl3
……
以及触控列读出线sln,触控列读出线sl1可以与第一列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触控列读出线sl2可以与第二列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触控列读出线sl3可以与第三列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
……
触控列读出线sln可以与第n列的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
45.图8示出了本发明中所述触控单元10在其它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图8中所示触控单元10的电路图与图7中所示触控单元10的电路图的区别在于:相较于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tft2的漏极直接与对应的一触控列读出线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单元10还包括图8中所示的积分放大模块11,第二晶体管tft2的漏极通过积分放大模块11与对应的一触控列读出线电性连接。
46.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该触控单元10中,触控子结构12包括触控金属块pad和第一晶体管tft1,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与触控金属块pad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tft1的源极用于接入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tx;第一晶体管tft1的源极作为第一寄生电容cgs的第一极板,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作为第一寄生电容cgs的第二极板,第一晶体管tft1的漏极作为第二寄生电容cp的第一极板,如图9所示,第二寄生电容cp的第二极板cp2可以为第一金属块;第二晶体管tft2的源极与第一晶体管tft1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tft2的栅极与对应的一触控行选择线电性连接;积分放大模块1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晶体管tft2的漏极电性连接,积分放大模块11的同相输入端用于接入参考电压信号vref,积分放大模块11的输出端与对应的一触控列读出线电性连接。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积分放大模块11包括放大器111和积分电容cint,放大器11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晶体管tft2的漏极电性连接,放大器111的同相输入端用于接入参考电压信号vref,放大器111的输出端与对应的一触控列读出线电性连接;积分电容cint的一端与放大器111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积分电容cint的另一端与放大器1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积分放大模块11还包括复位开关rst,复位开关rst的一端与积分电容cint的一端电性连接,复位开关rst的另一端与积分电容cint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49.上述实施例中触控单元10的工作原理: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与触控金属块pad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具有第一寄生电容cgs,当手指接触或靠近触控的玻璃时,感应电容cf会增加;当手指远离时,感应电容cf会减小。由此可知,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电位vgate由触控驱动信号tx的电位和第一寄生电容cgs、感应电容cf决定,并影响了第一晶体管tft1的漏电流。
50.vgate=v
tx
*cgs/(cgs+cf)
51.其中,vgate为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电位。v
tx
为触控驱动信号tx的电位。cgs为第
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第一寄生电容。cf为触控金属块pad与手指之间的感应电容。cp为第二寄生电容,此时可以作为电荷的储存电容,第一晶体管tft1的漏电流在一定时间内被储存至第二寄生电容cp中,并由作为选行开关的第二晶体管tft2选行,由积分放大模块11读取电荷量。
52.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一些实施例通过在电荷侦测的过程中使用积分放大模块11,如此可以将小的信号进行放大,使系统具有更大的性噪比。
53.图9和图10示出了图8中所示触控单元10中所示触控金属块pad和第一晶体管tft1对应的两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54.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ft1可以采用底栅结构。具体地,触控结构100包括第一玻璃基板20、第一栅极层30、第一栅极绝缘层40、第一有源层t1z、第一源漏极层、第二无机绝缘层60、第一金属层70、光学胶层80以及第二玻璃基板90。
55.其中,光学胶层80为光学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形成的一膜层,该光学胶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的特种粘胶剂。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5%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56.其中,第一栅极层30包括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t1g和第二寄生电容cp的第二极板cp2。其中,第二寄生电容cp的第二极板cp2在第一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与第一晶体管tft1的源极t1s在第一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金属层70包括触控金属块pad,触控金属块pad在第一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与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t1g在第一玻璃基板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57.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包括所述第一晶体管tft1的源极t1s和漏极t1d。
58.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金属块pad可以通过第一过孔k1与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t1g电性连接。
59.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ft1也可以采用顶栅结构。具体地,触控结构100包括第一玻璃基板20、第一有源层t1z、第一栅极绝缘层40、第一栅极层、第二无机绝缘层60、第一金属层70、光学胶层80以及第二玻璃基板90。
6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金属块pad可以通过第二过孔k2与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t1g电性连接。
61.其中,第一栅极层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t1g。第一金属层70包括第一晶体管tft1的源极t1s、第一晶体管tft1的漏极t1d以及触控金属块pad。
62.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中所述触控单元10在其它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图11中所示触控单元10的电路图与图8中所示触控单元10的电路图的区别在于,图8中所示第一晶体管tft1为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而图11所示的第一晶体管tft1为光敏晶体管。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用于感应光控信号vgg,电驱动信号为恒压直流信号vdd,触控金属块pad与第一晶体管tft1的源极电性连接。
63.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手指通过玻璃接触或靠近触控金属块pad时,感应电容cf会增加;当手指远离时,感应电容cf会减小。或者,当第一晶体管tft1的栅极接收到光控信号vgg时,恒压直流信号vdd将通过第一晶体管tft1漏电流,可以以此来实现远程光控。
6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图12示出了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触控区ta,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
括上述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设于所述触控区ta。
65.如图12所示,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显示区aa与触控区ta交替分布。其中,显示区aa中构造有显示用的第三晶体管;触控区ta中构造有触控和/或光控用的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在本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面板为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其将触控层和显示层同时制作于对应的膜层。该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基板bp1、遮光金属层ls、绝缘层jy1、第二有源层poly1、第二栅极绝缘层gi、第二栅极层gc1、绝缘层jy2、第二金属层m2、有机绝缘层pv1、平坦层pln、第三金属层m3、透明电极层ito、有机绝缘层pv2以及黑色矩阵层bm。
66.其中,遮光金属层ls可以包括相互隔离的遮光金属块ls1、遮光金属块ls2以及遮光金属块ls3等等。这些遮光金属块与第二有源层poly1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且同一遮光金属块仅与一个对应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
67.第二有源层poly1可以包括第三晶体管的沟道区tz、第一晶体管的沟道区t1z以及第二晶体管的沟道区t2z。
68.第二栅极绝缘层gi可以包括栅极绝缘块gi3、栅极绝缘块gi1以及栅极绝缘块gi2。
69.第二栅极层gc1可以包括第三晶体管的栅极tg、第一晶体管的栅极t1g以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t2g。
70.第二金属层m2可以包括第三晶体管的漏极td、第三晶体管的源极ts、第一晶体管的漏极t1d、第一晶体管的源极t1s、第二晶体管的漏极t2d、第二晶体管的源极t2s以及触控列读出线sl。
71.第三金属层m3仅存在于显示区aa中。第三金属层m3可以包括金属块m31和金属块m32。
72.透明电极层ito可以包括透明电极ito1、透明电极ito2、透明电极ito3以及触控金属块pad等等。触控金属块pad可以依次通过透明电极ito1、过孔与第一晶体管的源极t1s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t1s经过孔与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电性连接。其中,触控金属块pad在第二栅极层gc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t1g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t2g之间。
7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结构、显示区aa的显示膜层这两者可以构造在几乎相同的膜层结构中,能够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74.其中,该触控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封装之后,可以在其上覆盖一层硅胶或者玻璃盖板,以隔离手指与触控金属块pad,可以保护发光器件和改善触控的滑动感。
75.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200的出光侧,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触控结构10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一列触控单元10配置一条触控列读出线,仅需要n条触控列读出线即可读出所需的触控信号,减少了触控信号读出线的数量;同时,一条触控行选择线与一行触控单元10电性连接,可以选择一行一行地读出所需的触控信号,能够实现同一时刻一根触控列读出线仅读出该行中一个触控单元10的触控信号,避免了鬼点的出现。
76.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00可以为实现显示功能所需要的构成结构,具体请参照上述说明。
77.综上所述,上述触控结构100实现了一种有源矩阵式电荷侦测型的触控技术,可以用于外挂式触控(on-cell)或者内嵌式触控(in-cell)。上述的显示面板200可以但不限于为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显示面板、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面板以及mini-led显示面板中的任一种。
7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结构100及触控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