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舆情研判及分发处置管理系统

文档序号:29562223发布日期:2022-04-09 01:1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舆情研判及分发处置管理系统

1.本发明属于舆情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舆情研判及分发处置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舆情研判及分发处置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数据和信息已经渗透到所有行业,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言论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网络言论就构成了网络舆情。
3.现有技术从网络中爬取舆情数据,对舆情数据进行处理之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精加工,再结合话题识别、热点发现、自动摘要等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需要的处理结果并展示;现有技术对网络舆情的处理仅限于检索和粗加工,没有对舆情进行针对性的深度处理,导致舆情得不到及时处理,且容易造成舆情扩散;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舆情闭环反馈的舆情研判及分发处置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舆情研判及分发处置管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方式粗糙,没有对舆情进行针对性的深度处理,导致舆情得不到及时的闭环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对采集的舆情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舆情信息,再根据舆情热度或者舆情类型确定重要舆情,对重要舆情的下派、处置等进行监督,形成闭环反馈来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舆情研判及分发处置管理系统,包括:
6.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网络获取监测区域的舆情数据,对舆情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舆情信息,并发送至与之相连接的数据处理中心;
7.数据处理中心:对舆情信息进行自动筛选和/或人工研判,形成舆情专报,同时确定需要下派的重要舆情;为重要舆情设置关联单位;其中,关联单位包括第一单位和第二单位,且第一单位指导第二单位进行重要舆情的处理;以及
8.关联单位针对重要舆情启动处置工作,并形成舆情处置记录,同时在重要舆情处置结束之后,生成舆情处置报告。
9.优选的,所述监测区域通过人工选择获取,或者根据行政区域获取。
10.优选的,对所述舆情数据的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去重和区域确认;其中,区域确认是提出不属于监测区域的舆情数据,且区域确认通过识别舆情数据的内容实现。
11.优选的,通过识别所述舆情数据的内容进行区域确认,包括:
12.识别区域数据中的位置关键词;其中,位置关键字包括标志建筑、行政区域名称;
13.当位置关键词对应的位置处于监测区域内时,将位置关键词对应的舆情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
14.当区域数据中未识别出位置关键词时,则通过该舆情数据对应的ip地址或者定位地址获取舆情数据对应的发生区域,当发生区域处于监测区域内时,则将该舆情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
15.优选的,每个所述监测区域至少设置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和若干个数据采集模块,且该监测区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中心通信和/或电气连接。
16.优选的,根据舆情热度或者舆情类型确定重要舆情。
17.优选的,根据所述舆情热度确定重要舆情,包括:
18.获取舆情信息中每条舆情的舆情热度;其中,舆情热度通过点击率表示;
19.当舆情热度大于热度阈值时,则将对应的舆情信息确定为重要舆情;或者
20.将同一时间舆情热度前n名的舆情信息确定为重要舆情;其中,n为不小于1的整数。
21.优选的,根据所述舆情类型确定重要舆情,包括:
22.获取舆情信息中每条舆情的舆情类型;其中,舆情类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获取;
23.将舆情类型和目标类型进行匹配,匹配成功时,则将对应的舆情信息确定为重要舆情。
24.优选的,所述第一单位对舆情处置报告进行评估,当评估不通过时,将对应的重要舆情重新下派;其中,舆情的下派包括直接下派和审核下派。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发明实时采集监测区域的舆情数据,经过自动筛选或者人工研判,形成舆情专报,同时确定需要下派处置的重要舆情,对重要舆情的处置过程进行及时监控;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舆情的闭环处理,避免舆情持续发酵。
27.2、本发明从普通民众的角度触发,根据舆情热度确定重要舆情,或者从监管单位的角度出发,根据舆情类型确定重要舆情,能够保证确定的重要舆情是确切需要处理的舆情,同时也提高舆情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现有技术从网络中爬取舆情数据,对舆情数据进行处理之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精加工,再结合话题识别、热点发现、自动摘要等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需要的处理结果并展示;现有技术对网络舆情的处理仅限于检索和粗加工,没有对舆情进行针对性的深度处理,导致舆情得不到及时处理,且容易造成舆情扩散;本发明对采集的舆情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舆情信息,再根据舆情热度或者舆情类型确定重要舆情,对重要舆情的下派、处置等进行监督,形成闭环反馈来解决上述问题。
31.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舆情研判及分发处置管理系统,包括:
32.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网络获取监测区域的舆情数据,对舆情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舆情信息,并发送至与之相连接的数据处理中心;
33.数据处理中心:对舆情信息进行自动筛选和/或人工研判,形成舆情专报,同时确定需要下派的重要舆情;为重要舆情设置关联单位;以及
34.关联单位针对重要舆情启动处置工作,并形成舆情处置记录,同时在重要舆情处置结束之后,生成舆情处置报告。
35.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每个监测区域包括若干个数据采集模块和至少一个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若干个采集模块通信和/或电气连接,且两个不同监测区域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可实现数据交互。
36.本技术中的舆情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或者半结构化数据,具体包括网页、视频、音频或者图片。
37.本技术中的关联单位包括第一单位和第二单位,且第一单位指导第二单位进行重要舆情的处理;具体来说,第一单位可以理解为该重要舆情的主管单位,第二单位为该重要舆情的具体处置单位,第一单位可在第二单位对重要舆情处置的任何节点处下达指示。
38.本技术中,重要舆情一旦下派,关联的第一单位和第二单位会立即收到通知,第一单位可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对重要舆情的处置进行及时指导,第二单位对重要舆情进行具体处置。
39.本技术中,审核下派是工作人员对经过第一单位审核后,将重要舆情进行下派至第二单位(具体处置单位),直接下派是直接将重要舆情下派至第二单位(具体处置单位)。
40.本技术中下派的重要舆情包括标题、热度、类型、描述和链接等,对重要舆情进行处置过程中,对第二单位的响应速度和反馈事件进行记录,用作考核。在重要舆情处理结束之后,生成舆情处置报告,第一单位对舆情处置报告进行评估,当评估不通过时,将对应的重要舆情重新下派,直至舆情处置报告通过审核。
41.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测区域通过人工选择获取,或者根据行政区域获取;具体来说,在某一事件发生或者某项通知生效后,需要对该事件或者该通知对应的舆情进行监控,则将该事件或者该通知的辐射范围作为监测区域;当需要对某一行政区域进行舆情常规监测时,则以该行政区域作为监测区域。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舆情数据的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去重和区域确认;其中,区域确认是提出不属于监测区域的舆情数据,且区域确认通过识别舆情数据的内容实现。
43.本实施例中,需要对舆情数据进行处理,降低不必要的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还有一个核心点是确定舆情数据是否属于该监测区域监管。显然,当舆情数据属于该监测区域监管时,则将对应的舆情信息进行后续处理,当舆情数据不属于该监测区域监管时,则将对应的舆情信息发送至其对应监测区域的数据处理中心。
4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识别所述舆情数据的内容进行区域确认,包括:
45.识别区域数据中的位置关键词;当位置关键词对应的位置处于监测区域内时,将位置关键词对应的舆情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
46.当区域数据中未识别出位置关键词时,则通过该舆情数据对应的ip地址或者定位
地址获取舆情数据对应的发生区域,当发生区域处于监测区域内时,则将该舆情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
47.本实施例中,位置关键字包括标志建筑、行政区域名称,如xx电视台、xx大学、xx宾馆等,这些位置关键字对应着唯一的地理坐标,当该地理坐标处于监测区域时,则将位置关键词对应的舆情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
48.本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准确确定某传播范围广的舆情的事发地,保证相关单位能够进行及时处置。
49.举例说明不同监测区域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交互;现有a区和b区,某条舆情被a区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经过分析之后,识别出该舆情的事发地为xx宾馆,且xx宾馆在b区内,则将该条舆情从a区的数据处理中心转发至b区的数据处理中心。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舆情热度或者舆情类型确定重要舆情。
51.本实施例主要目的是将一些重要的、敏感的舆情筛选出来,然后下派,并通过第一单位和第二单位进行及时处置。
5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舆情热度确定重要舆情,包括:
53.获取舆情信息中每条舆情的舆情热度;
54.当舆情热度大于热度阈值时,则将对应的舆情信息确定为重要舆情;或者
55.将同一时间舆情热度前n名的舆情信息确定为重要舆情。
56.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舆情热度来筛选重要舆情,舆情热度在很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该舆情的关注程度,将该类舆情确定为重要舆情,并及时处理也就间接了解决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57.说明例一:
58.获取舆情信息中每条舆情对应的点击率;
59.当点击率超过0.5时,则将对应的舆情确定为重要舆情;将舆情信息中所有符合条件的舆情均确定为重要舆情。
60.说明例二:
61.获取舆情信息中每条舆情对应的点击率;
62.按照点击率从下到小对舆情进行排序,选择前3条舆情作为重要舆情。
6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舆情类型确定重要舆情,包括:
64.获取舆情信息中每条舆情的舆情类型;其中,舆情类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获取;
65.将舆情类型和目标类型进行匹配,匹配成功时,则将对应的舆情信息确定为重要舆情。
66.本实施例中是从监管单位角度确定重要舆情,监管单位(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单位或者第二单位)设定好需要监测舆情的目标类型,将获取的舆情类型与之匹配即可确定重要舆情。
67.本发明的核心之一:本发明实时采集监测区域的舆情数据,经过自动筛选或者人工研判,形成舆情专报,同时确定需要下派处置的重要舆情,对重要舆情的处置过程进行及时监控;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舆情的闭环处理,避免舆情持续发酵。
68.本发明的核心之二:本发明从普通民众的角度触发,根据舆情热度确定重要舆情,或者从监管单位的角度出发,根据舆情类型确定重要舆情,能够保证确定的重要舆情是确
切需要处理的舆情,同时也提高舆情处理效率。
6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70.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网络获取监测区域的舆情数据,对舆情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舆情信息,并发送至与之相连接的数据处理中心。
71.数据处理中心对舆情信息进行自动筛选和/或人工研判,形成舆情专报,同时确定需要下派的重要舆情,并获取重要舆情对应的关联单位。
72.关联单位针对重要舆情启动处置工作,并形成舆情处置记录,同时在重要舆情处置结束之后,生成舆情处置报告。
7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