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4583发布日期:2021-12-29 17:2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业电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业电脑机箱。


背景技术:

2.工业电脑是专供工业界使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其基本性能及相容性与商用电脑相差无几,但工业电脑更多的是注重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为人机界面和生产流程控制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机箱作为电脑配件中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承托电路板、保护电器元件和屏蔽电磁辐射的作用。机箱包括外壳、支架、操作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支架主要用于固定主板、电源和各种驱动器。
3.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生产线的控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业厂房中的环境较差,工业电脑机箱内电器元件受损失效的概率很高,当电器元件受损后,需要将电脑机箱拆卸开对其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更换和维修。相关技术中,电脑机箱由底板、焊接在底板侧壁上的四块侧板以及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板远离底板一端的顶板组成,为了提高顶板与侧板连接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使用6

8个螺栓安装在顶板的一周对顶板进行固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该类型机箱在维修时,需要拆下顶板上的所有螺栓才能进行后续的维修工作,顶板的拆卸比较麻烦,电脑机箱内的电器元件更换和维修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顶板拆卸比较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电脑机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业电脑机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工业电脑机箱,包括机箱本体,所述机箱本体由底板、与所述底板两侧边相连的侧板以及与所述底板两端相连接的端板相互焊接而成,所述端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滑盖,所述滑盖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滑盖内壁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端板内壁朝向机箱内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滑盖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穿设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机箱内的电器元件进行拆装和更换时,旋下固定螺钉,然后对滑盖进行抽拉,使第二卡板从卡槽内脱离,完成滑盖的拆卸。利用固定螺钉将滑盖与侧板固定连接,同时还利用第二卡板和卡槽的卡接配合对滑盖进行固定,固定螺钉和第二卡板共同对滑盖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仅对固定片上的螺钉进行拆除,即可完成对滑盖的拆卸,提高了机箱的拆装效率,方便电脑机箱内电器元件的更换和维修。
9.可选的,所述滑盖通过滑动组件与侧板相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成型在所述滑盖两侧面的抵接板、设置在所述抵接板远离所述滑盖一端的滑动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侧板相互靠近侧壁上的导轨片,所述导轨片和所述侧板内壁之间形成有导轨槽,所述滑动导轨
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槽内,所述抵接板的底端抵接在所述侧板的顶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滑动导轨长度方向抽拉滑盖,导轨在导轨槽内滑动,抵接板始终抵接在侧板的上端面且与侧板上端面产生相对位移。通过在滑盖的两侧壁设置抵接板,抵接板对盖板起支撑作用;利用滑动导轨和导轨槽的配合,对盖板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使盖板与机箱滑动配合,提高了机箱的拆装效率,方便电脑机箱内电器元件的更换和维修。
11.可选的,所述滑动导轨远离所述抵接板的一端设置有便于所述滑动导轨插入到所述导轨槽的弧形引导片。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弧形引导片方便将滑动导轨插入到导轨槽内,即方便滑盖在机箱上的拆装,提高滑盖拆装效率。
13.可选的,所述固定螺钉的螺头处设置有手拧螺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头处设置手拧螺帽,手拧螺帽可以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实现固定螺钉的拆装,提高了固定螺钉拆装的便捷性,即提高了机箱拆装效率。
15.可选的,所述端板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把手。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方便机箱的搬运和移动。
17.可选的,所述滑盖靠近所述底板的端面设置有多个加强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提高了滑盖抵抗变形的能力,有利于滑盖更好的保护机箱内的电器元件。
19.可选的,所述滑盖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对机箱内插接在主板上的电器元件进行压紧的压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盖与压架配合对机箱内插接在主板上的电器元件进行固定,提高了电器元件与主板连接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滑盖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靠近所述底板的端部设置有防尘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散热孔将机箱内电器元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降低电器元件因温度过高导致损坏的风险,防尘网对进入机箱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解决空气中的灰尘容易进入机箱内的问题,减少了灰尘对电器元件的损害,延长了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
23.可选的,所述底板的远离所述滑盖的端面设置有支撑块。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避免了地面或桌面对机箱底板的摩擦,提高了机箱的使用寿命,支撑块减少了机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机箱发生晃动的风险。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在滑盖的固定片上设置固定螺钉,利用固定螺钉将滑盖与侧板固定连接,同时还利用第二卡板和卡槽的卡接配合对滑盖进行固定,固定螺钉和第二卡板共同对滑盖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仅对固定片上的螺钉进行拆除,即可完成对滑盖的拆卸,提高了机箱的拆装效率,方便电脑机箱内电器元件的更换和维修;
27.2.通过在滑盖与侧板之间设置滑动组件,利用滑动导轨和导轨槽的配合,对盖板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使盖板与机箱滑动配合,提高了机箱的拆装效率;
28.3.通过在滑动导轨的端部设置弧形引导片,利用弧形引导片方便将滑动导轨插入
到导轨槽内,即方便滑盖在机箱上的拆装,提高滑盖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机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示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示导轨槽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机箱本体;11、底板;12、侧板;13、端板;2、滑盖;3、第一卡板;4、卡槽;5、第二卡板;6、固定片;7、固定孔;8、固定螺钉;9、滑动组件;91、抵接板;92、滑动导轨;93、导轨片;10、导轨槽;14、弧形引导片;15、手拧螺帽;16、把手;17、加强板;18、压架;19、散热孔;20、防尘网;21、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工业电脑机箱。
36.参照图1和图2,一种工业电脑机箱包括机箱本体1,机箱本体1由底板11、与底板11两侧边相连的侧板12以及与底板11两端相连接的端板13相互焊接而成,侧板12与端板13之间焊接连接,端板13远离底板11的端部滑动安装有长方体状的滑盖2,滑盖2通过滑动组件9沿滑盖2长度方向滑动。
37.参照图3和图4,滑动组件9包括一体成型在滑盖2两侧面的抵接板91,一体成型在抵接板91远离滑盖2一端的滑动导轨92以及螺钉连接在侧板12相互靠近的侧壁上的导轨片93,优选的,导轨片93的数量为4个,且均匀对称布置在两侧板12上,导轨片93和侧板12之间形成有导轨槽10,滑动导轨92滑动安装在导轨槽10内,抵接板91的底端抵接在侧板12的顶端。滑动导轨92远离抵接板9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弧形引导片14。
38.导轨片93与导轨槽10滑动配合,防止滑盖2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弧形引导片14便于滑动导轨92插入到导轨槽10,利用滑动组件9对盖板与机箱本体1进行拆装,使盖板在机箱本体1上的拆装更加方便。
39.滑盖2的端部螺钉连接有第一卡板3,第一卡板3与滑盖2之间形成有卡槽4,端板13内壁朝向机箱内螺钉连接有第二卡板5,第二卡板5卡接在卡槽4内,利用第二卡板5和卡槽4的卡接配合,提高了盖板与机箱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
40.滑盖2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片6,优选的,固定片6的数量为2个,固定片6上开设有固定孔7,固定孔7内穿设有固定螺钉8,固定螺钉8的螺头处卡接有方便固定螺钉8拆卸的手拧螺帽15,固定螺钉8穿过固定孔7与端板13连接。利用固定螺钉8对滑盖2进行固定,提高了滑盖2与机箱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
41.滑盖2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9,端板13的端面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散热条,散热孔19以及散热条靠近机箱内侧设置有防尘网20。散热孔19和散热条将机箱内电器元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防尘网20对进入机箱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42.滑盖2的底面螺钉连接有多个用于提高滑盖2强度的加强板17,优选的,加强板17的数量为2个,且关于加强板17的二等分面对称布置。滑盖2的底面还螺钉连接有压架18,压
架18用于对机箱内插接在主板上的电器元件进行固定的提高了电器元件与主板连接的稳定性。
43.机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把手16,把手16方便对机箱进行搬运和移动;机箱的底板11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块21,优选的,支撑块21的数量为2个,支撑块21防止地面对底板11产生磨损,保证机箱的使用寿命。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工业电脑机箱的实施原理为:在盖板安装在机箱本体1上时,将盖板沿垂直于底板11的方向向下扣合在机箱本体1上,扣合过程中,折边引导滑动凸棱插入导轨槽10内,此时,抵接板91底端抵接在侧板12的顶端,折边分别位于相邻两导轨片93之间,朝向把手16方向推动盖板,盖板的端部抵接在安装有把手16的侧板12上,同时第二卡板5卡接在卡槽4内,最后利用手拧螺帽15转动固定螺钉8将盖板固定连接在机箱本体1的侧板12上。通过在盖板与机箱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滑动组件9,滑动组件9方便盖板在本体上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电器元件更换效率。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