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8443发布日期:2022-02-19 23:3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扩展坞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展坞。


背景技术:

2.扩展坞用来给笔记本电脑的接口扩展。扩展坞的性能强大,但是发热量巨大,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扩展坞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壳发热严重,对用户使用造成不便,影响产品使用寿命,且外形呆板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扩展坞,解决了扩展坞散热不好、外形不够美观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扩展坞,包括扩展坞本体、连接装置和支撑架,所述扩展坞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支撑架相连,所述扩展坞本体和支撑架之间具有间隙。
5.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的板面贴近所述扩展坞本体的底面设置,所述竖板的板面贴近所述扩展坞本体的侧面设置,所述横板和所述扩展坞本体之间、竖板和所述扩展坞本体之间分别具有间隙,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相连,所述横板或/和所述竖板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扩展坞本体相连。
6.可选地,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均能够导热,所述扩展坞本体靠近所述横板的底面以及靠近所述竖板的侧面分别设有散热面;
7.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远离所述扩展坞本体的一面均设有硅胶垫。
8.可选地,所述散热面上设有至少两条凸条,各凸条相互平行且等距设置。
9.可选地,所述扩展坞本体包括:
10.pcb板;
11.屏蔽罩,所述pcb板设在所述屏蔽罩上;
12.导热的中框,所述中框内设有容纳腔室,所述屏蔽罩位于所述容纳腔室内,所述屏蔽罩和所述中框电性相连,所述中框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支撑架相连的。
13.可选地,所述中框两端为开口,两所述开口上分别卡设有盖板,两所述盖板之间连有连接杆;
14.所述中框内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均从一开口延伸至另一开口,所述连接杆卡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中;
15.所述屏蔽罩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槽,所述pcb板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槽延伸至容纳腔室内,所述pcb板的两端分别卡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槽内。
16.可选地,所述屏蔽罩和所述中框之间设有导电的弹片,所述屏蔽罩和所述中框通过所述弹片电性相连。
17.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对应配合的铆接柱和铆接孔;
18.所述铆接柱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铆接孔设在所述扩展坞本体上,所述扩展坞本体和所述支撑架通过铆接柱、铆接孔相连。
19.可选地,所述铆接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直径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支撑架设置。
20.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两个凸台,每个所述凸台上设有至少一根所述铆接柱;所述扩展坞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台一一对应配合的凹槽,每个凹槽内设有与各所述铆接柱一一对应配合的铆接孔。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扩展坞中,支撑架用于支撑,扩展坞本体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支撑架上,且扩展坞本体和支撑架之间具有间隙,使扩展坞本体每个面都能够充分的空气接触,扩大了扩展坞本体的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好,不会影响用户使用扩展坞,能够延长使用寿命。通过连接装置和支撑架的连接支撑,使扩展坞本体能够产生悬浮感,外形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2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扩展坞的立体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扩展坞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扩展坞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扩展坞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8.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0.请参照图1,一种扩展坞100,包括扩展坞本体10、连接装置20和支撑架30,所述扩展坞本体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20和所述支撑架30相连,所述扩展坞本体10和支撑架30之间具有间隙40。
31.本实施例的扩展坞100中,支撑架30用于支撑,扩展坞本体10通过连接装置20连接在支撑架30上,且扩展坞本体10和支撑架30之间具有间隙40,使扩展坞本体10每个面都能够充分的空气接触,扩大了扩展坞本体10的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好,不会影响用户使用扩
展坞100,能够延长使用寿命。通过连接装置20和支撑架30的连接支撑,使扩展坞本体10能够产生悬浮感,外形更加美观。优选的,连接装置20和支撑架30可以采用导热材料支撑,如此,能够使扩展坞本体10的散热效果更好。
32.请参照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30包括横板32和竖板34,所述横板32的板面贴近所述扩展坞本体10的底面设置,所述竖板34的板面贴近所述扩展坞本体10的侧面设置,所述横板32和所述扩展坞本体10之间、竖板34和所述扩展坞本体10之间分别具有间隙40,所述横板32和所述竖板34相连,所述横板32或/和所述竖板34通过所述连接装置20和所述扩展坞本体10相连。摆放时,扩展坞本体10可以通过横板32摆放,此时,扩展坞本体10为立放;扩展坞本体10还可以通过竖板34摆放,此时,扩展坞本体10为卧放。无论怎样摆放,都能够使扩展坞本体10很好的散热,还能够产生悬浮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板32和所述竖板34均能够导热,所述扩展坞本体10靠近所述横板32的底面以及靠近所述竖板34的侧面分别设有散热面50。具体的,横板32和竖板34均采用铝材质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热的材质制成。在扩展坞本体10靠近所述横板32的底面以及靠近所述竖板34的侧面分别设置散热面50,散热面50和横板32、竖板34之间能够导热,使扩展坞本体10产生的热能够快速的传递散发,散热效果更好。具体的,扩展坞本体10上的散热面50采用铝材质制成。
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板32和所述竖板34远离所述扩展坞本体10的一面均设有硅胶垫60。扩展坞本体10通过横板32或竖板34摆放时,硅胶垫60用于支撑、缓冲。
3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面50上设有至少两条凸条52,各凸条52相互平行且等距设置。凸条52能够增加散热面50的散热面积,使散热面50和横板32、竖板34之间的热传递面积更大,有利于扩展坞本体10的散热,使扩展坞本体10的散热效果更好。
3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扩展坞本体10包括pcb板12、封闭的屏蔽罩14和导热的中框16;所述pcb板12卡设在所述屏蔽罩14上;所述中框16内设有容纳腔室162,所述屏蔽罩14位于所述容纳腔室162内,所述屏蔽罩14和所述中框16电性相连,所述中框16通过所述连接装置20和所述支撑架30相连的。其中,pcb板12上设有扩展坞本体10实现其扩展、接线等功能的电器元件和接口。中框16的容纳腔室162用于盛放屏蔽罩14,中框16和屏蔽罩13电性相连,用于电磁屏蔽,在pcb板12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时防止电磁干扰。
3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框16两端为开口,两所述开口上分别卡设有盖板164,两所述盖板164之间连有连接杆70;所述中框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槽166和第二固定槽168,所述第一固定槽166和第二固定槽168均从一开口延伸至另一开口,所述连接杆70卡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槽166中;所述屏蔽罩14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槽142,所述pcb板12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槽142延伸至容纳腔室162内,所述pcb板12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对应的第二固定槽168内。具体的,连接杆70为螺栓,第一固定槽166的横截面为大半圆形,大半圆形指第一固定槽166的横截面的圆弧角度大于180
°
,这样能够卡住连接杆70,对连接杆70具有固定限位的作用,相对应的,在一盖板164上设有通孔,在另一盖板614上设有与螺栓配合的螺纹孔。螺栓依次穿过通孔、第一固定槽166后与螺纹孔连接,使两盖板164和中框16相连。pcb板12的两端分别卡在第二固定槽168中,第二固定槽168对pcb板12具有固定作用和限位作用,pcb板12装在屏蔽罩14上后,屏蔽罩14能够和pcb板12一同在第二固定槽166内滑动。同时,pcb板12上还设有卡口,pcb板12还通过卡口卡在屏蔽罩14的通孔槽
142上。
3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罩14和所述中框16之间设有导电的弹片80,所述屏蔽罩14和所述中框16通过所述弹片80电性相连。具体的,弹片80采用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弹片80可以抵设在屏蔽罩14和中框16之间,能够确保屏蔽罩14和中框16能够充分接触,能够防止屏蔽罩14和中框16接触不良。优选的,弹片80和屏蔽罩14一体成型,能够减少材料,加工工艺也较为简单。
3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20包括铆接柱22和铆接孔24;所述支撑架30上设有铆接柱22,所述扩展坞本体10上设有与所述铆接柱22对应配合的铆接孔24,所述扩展坞本体10和所述支撑架30通过铆接柱22、铆接孔24相连。将铆接柱22插入铆接孔24后,通过挤压,使铆接柱22的末端直径变大,使铆接柱22的末端固定在铆接孔24中,从而实现扩展坞本体10和支撑架30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4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铆接孔24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直径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支撑架30设置。铆接孔24直径较小的一端能够更好的卡住铆接柱22的末端,使扩展坞本体10和支撑架3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4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30上设有至少两个凸台26,每个所述凸台26上设有至少一根所述铆接柱22;所述扩展坞本体10上设有与所述凸台26一一对应配合的凹槽28,每个凹槽28内设有与各所述铆接柱22一一对应配合的铆接孔24。通过凸台26和凹槽28的相互配合限位,使铆接柱22和铆接孔24之间连接时更加快捷方便。具体的,凸台26和凹槽28分别为条形。具体的,凸台26的数量为两个,凹槽28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个凸台26上设有并排的三个铆接柱222,每个凹槽28内设有三个并排的铆接孔24。进一步优选的,铆接柱22末端的端部设有凹陷的导向孔222,相对应的,铆接孔24内设有与导向孔222配合的导向凸起242,通过导向孔222和导向凸起242的配合,也能够使铆接柱22和铆接孔24连接时更加方便快捷。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