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同步方法、服务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278135发布日期:2022-08-27 01:0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文件同步方法、服务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数据同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件同步方法、服务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私人的生活场景和单位的业务场景中经常都需要对文件进行传输。在私人的生活场景中,私人文件可以直接通过u盘拷贝等形式进行文件复制,但在单位的业务场景中,不仅要发送的文件数量较多,单个文件大小较大,而且对文件也有一定的保密要求,因此,单位的文件不能经过外网传输且不允许在可能被病毒感染的u盘中存放。
3.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邮件传输、ftp或nfs传输的方式进行,但发明人发现,邮件传输需要先将文件发送至邮件服务器,再由邮件服务器将文件发送到目的端计算机,不符合保密要求,安全性较差,而ftp或nfs传输方式不能保证文件在合理的时间内无损地同步到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同步方法、服务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文件同步的安全性,以及,实现文件的无损同步。
5.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同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所述文件同步方法包括:
7.在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
8.从所述源端计算机下载所述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所述存储空间独立于所述源端计算机和所述目的端计算机;
9.将已下载数据从所述存储空间中发送至所述临时目录中;
10.判断所述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所述临时目录中;
11.在所述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后,将所有已下载数据从所述临时目录转移至所述预定目录中,作为所述已同步文件。
12.可选地,在从所述源端计算机下载所述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的同时,将已下载数据从所述存储空间中发送至所述临时目录中。
13.可选地,所述从所述源端计算机下载所述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包括:将所述待同步文件的文件基本信息取出并保存至所述存储空间中;从所述待同步目录中下载所述待同步文件至所述存储空间中。
14.可选地,所述文件基本信息包括:文件名称、文件大小、存放目录和文件更改时间。
15.可选地,所述文件大小的单位为字节;所述判断所述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所述临时目录中包括:判断所述文件大小与所述临时目录中的总字节数是否相等,若二者相等,则所述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至所述临时目录中。
16.可选地,所述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文件大小大于所述临时目录中的总字
节数时,判断所述待同步文件是否还在传输,若还在传输,则继续将已下载数据从所述存储空间中发送至所述临时目录中。
17.可选地,所述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待同步文件停止传输时,结束当前文件同步过程,经第一预设时间后重新确认在所述源端计算机中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
18.可选地,所述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重新确认所述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判断所述临时目录中是否存在所述待同步文件的同名文件;若存在,则将新的已下载数据从所述存储空间中发送至所述临时目录时,直接覆盖所述同名文件。
19.可选地,所述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之前,配置文件同步策略,所述文件同步策略包括文件同步类型、所述待同步目录和所述预定目录。
20.可选地,所述文件同步类型为ftp或nfs。
21.可选地,所述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定期主动遍历所述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目录,确定所述源端计算机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
22.所述在所述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所述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包括:在所述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目录中第一次发现待同步文件时,在所述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
23.可选地,所述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源端计算机不存在待同步文件时,结束当前文件同步过程,经第二预设时间后重新确认在所述源端计算机中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
24.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文件同步服务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5.所述文件同步服务系统包括:
26.新建模块,用于在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
27.下载模块,用于从所述源端计算机下载所述待同步文件;
28.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从所述源端计算机下载的已下载数据;
29.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已下载数据从所述存储模块中发送至所述临时目录中;
30.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所述临时目录中;
31.转移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后,将所有已下载数据从所述临时目录转移至所述预定目录中,作为所述已同步文件。
32.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3.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34.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35.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36.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以上任一所述的文件同步方法。
37.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8.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上任一所述的文件同步方法。
3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文件同步方法、服务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在该文
件同步方法中,在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将已下载数据从存储空间中发送至临时目录中,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在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后,将所有已下载数据从临时目录转移至预定目录中,作为已同步文件。在以上过程中,不仅源端计算机和目的端计算机在物理上隔离,而且主动在目的端计算机建立临时目录,并将还未同步完毕的文件(已下载数据)保存在临时目录,文件同步完毕时,再将完整的文件(所有已下载数据)从临时目录中挪到目的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完成文件的同步,不仅使得同步过程保密性好,更安全,而且保证文件完整无损地同步到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
40.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文件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43.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文件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44.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同步服务系统的原理框图;
45.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7.应当明确,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48.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49.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公开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
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50.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5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同步方法,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文件同步方法包括:
52.步骤s101、在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
53.以上目的端计算机的预订目录用于存储已同步文件;以上临时目录用于存储未传输完成的待同步文件,即已经发送到目的端计算机中的已下载数据。
54.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101之前的步骤100确定源端计算机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确定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例如,源端计算机发出指令、遍历等方式。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定期主动遍历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目录(待同步目录用于存放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文件),确定源端计算机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以上“定期”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进行限制。
55.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包括:在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目录中第一次发现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以上“第一次”的目的在于,若因网络传输质量不佳等,导致待同步文件传输终止的情况出现,则在后续重新确定到源端计算机存在该同一待同步文件时,不会重复新建临时目录。
56.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源端计算机不存在待同步文件时,执行步骤s106结束当前文件同步过程。在此之后,经第二预设时间后重新确认在源端计算机中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即返回执行步骤s100。以上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进行限定。
57.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新建临时目录之前的步骤s200配置文件同步策略,文件同步策略包括文件同步类型、待同步目录和预定目录。以上文件同步类型可以为ftp或nfs,具体可以根据源端计算机和目的端计算机支持的文件传输协议进行选择。通过配置该文件同步策略,可以使得后续的文件同步过程直接按照该文件同步策略自动进行,进而能够避免因人为在源端计算机与目的端计算机之间的误操作而导致不该传输的文件被传输过去。
58.步骤s102、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存储空间独立于源端计算机和目的端计算机。
59.通过存储空间的设置可以在物理上隔离源端计算机与目的端计算机。将源端计算机(例如,客户端计算机)与目的端计算机(例如,服务器端计算机)隔离起来,从而使得源端计算机与目的端计算机不能直接同步文件,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等级保护的硬性规定与用户单位对于数据隔离的实际需求。
60.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ftp协议或nfs协议,主动获取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文件。
61.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包括:将待同步文件的文件基本信息取出并保存至存储空间中;从待同步目录中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例如,将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文件的文件基本信息通过ftp命令或nfs命令的方式取出,然后,从待同步目录中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
62.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文件基本信息包括:文件名称、文件大小、存放目录和文件更改时间。示例性地,文件大小的单位为字节。
63.步骤s103、将已下载数据从存储空间中发送至临时目录中。
64.在步骤s103中,先不将已下载数据落地到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而是先将已下载数据落地到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建立的临时目录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况:因网络传输质量不佳导致待同步文件传输终止,用户无法分辨已经落地到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的文件是否是完整的文件,进而对文件进行误操作。
65.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的同时,将已下载数据从存储空间中发送至临时目录中,即以上步骤s102和步骤s103同时进行。
66.步骤s104、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
67.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以同步到临时目录中的已下载数据的数据大小为依据,来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示例性地,当文件大小的单位为字节时,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包括:判断文件大小与临时目录中的总字节数是否相等,若二者相等,则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即待同步文件同步成功。
6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文件大小大于临时目录中的总字节数(即文件大小与临时目录中的总字节数不相等)时的步骤s300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还在传输,若还在传输,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102,将已下载数据从存储空间中发送至临时目录中。以上适用于文件过大,一个数据包不能传输完毕,需要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的情况。
69.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待同步文件停止传输时,执行步骤s106,结束当前文件同步过程(即强制关闭与目的端计算机的连接)。之后经第一预设时间后重新确认在源端计算机中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即返回执行步骤s100。以上适用于网络传输质量较差,导致存储空间和临时目录中长时间没有收到数据的情况,等网络恢复时,经重新确认在源端计算机中存在待同步文件时,重新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并重新将存储空间中的已下载数据传输到目的端计算机的临时目录中。以上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进行限定。在结束当前文件同步过程时,也可以将没有同步成功的文件名称等信息记录到存储空间中。
70.进一步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方法还包括:在重新确认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判断临时目录中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的同名文件;若存在,则将新的已下载数据从存储空间中发送至临时目录时,直接覆盖同名文件。在此之后即可重新执行步骤s104、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直至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为止。
71.步骤s105、在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后,将所有已下载数据从临时目录转移至预定目录中,作为已同步文件。
72.在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后,可通过向目的端计算机下发ftp或nfs更改文件路径的
指令,将所有已下载数据从临时目录挪到预定目录中,作为已同步文件。
7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文件同步方法、服务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在该文件同步方法中,在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空间中,将已下载数据从存储空间中发送至临时目录中,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在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后,将所有已下载数据从临时目录转移至预定目录中,作为已同步文件。在以上过程中,不仅源端计算机和目的端计算机在物理上隔离,而且主动在目的端计算机建立临时目录,并将还未同步完毕的文件(已下载数据)保存在临时目录,文件同步完毕时,再将完整的文件(所有已下载数据)从临时目录中挪到目的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完成文件的同步,不仅使得同步过程保密性好,更安全,而且保证文件完整无损地同步到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
74.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文件同步服务系统,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文件同步服务系统包括:
75.新建模块10,用于在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
76.下载模块20,用于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
77.存储模块30,用于存储从源端计算机下载的已下载数据;
78.发送模块40,用于将已下载数据从存储模块中发送至临时目录中;
79.判断模块50,用于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
80.转移模块60,用于在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后,将所有已下载数据从临时目录转移至预定目录中,作为已同步文件。
81.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
82.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下载模块20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模块30中的同时,发送模块40将已下载数据从存储模块中发送至临时目录中。
83.进一步地,本公开实施例中,下载模块20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的具体方式包括:将待同步文件的文件基本信息取出并保存至存储模块30中;从待同步目录中下载待同步文件至存储模块30中。可选地,文件基本信息包括:文件名称、文件大小、存放目录和文件更改时间。
84.进一步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文件大小的单位为字节时,判断模块50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的具体方式包括:判断文件大小与临时目录中的总字节数是否相等,若二者相等,则待同步文件全部同步至临时目录中。
85.进一步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判断模块50判断出文件大小大于临时目录中的总字节数(即文件大小不等于临时目录中的总字节数)时,判断模块50还用于在判断待同步文件是否还在传输。
86.进一步地,在判断模块50判断出待同步文件还在传输时,下载模块20继续从源端计算机下载待同步文件。在判断模块50判断出待同步文件停止传输时,各模块均结束当前文件同步过程,经第一预设时间后重新确认在源端计算机中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
87.进一步地,在重新确认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判断模块50判断临时目录中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的同名文件,若存在,则发送模块40将新的已下载数据从存储空间中发送至临时目录时,直接覆盖同名文件。
88.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服务系统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之前,配置文件同步策略,文件同步策略包括文件同步类型、待同步目录和预定目录。可选地,文件同步类型为ftp或nfs。
89.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服务系统还包括遍历模块,用于定期主动遍历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目录,确定源端计算机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基于此,新建模块10在源端计算机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的具体方式包括:在源端计算机的待同步目录中第一次发现待同步文件时,在目的端计算机的预定目录中新建临时目录。
90.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源端计算机不存在待同步文件时,各模块均结束当前文件同步过程,经第二预设时间后重新确认在源端计算机中是否存在待同步文件。
91.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文件同步方法的各步骤的细节内容均适用于文件同步服务系统中的对应模块,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92.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
93.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94.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95.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以上任一的文件同步方法。
9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地,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该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
97.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它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该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前述的本公开各实施例的文件同步方法全部或部分步骤。
9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为了解决如何获得良好用户体验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诸如通信总线、接口等公知的结构,这些公知的结构也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99.如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100.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101.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包括例如传感器或者视觉信息采集设备等的输入装置;包括例如显示屏等的输出装置;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比如边缘计算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
换数据。虽然图4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102.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被安装,或者从rom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文件同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103.有关本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10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前述的本公开各实施例的文件同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105.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存储介质(例如:cd-rom和dvd)、磁光存储介质(例如:mo)、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带或移动硬盘)、具有内置的可重写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媒体(例如:存储卡)和具有内置rom的媒体(例如:rom盒)。
106.有关本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10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公开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108.在本公开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公开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109.另外,如在此使用的,在以“至少一个”开始的项的列举中使用的“或”指示分离的列举,以便例如“a、b或c的至少一个”的列举意味着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即a和b和c)。此外,措辞“示例的”不意味着描述的例子是优选的或者比其他例子更好。
110.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
111.可以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教导的技术而进行对在此所述的技术的各种改变、替换和更改。此外,本公开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处理、机器、制造、事件的组成、手段、方法和动作的具体方面。可以利用与在此所述的相应方面进行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实现基本相同的结果的当前存在的或者稍后要开发的处理、机器、制造、事件的组成、手段、方法或动作。因而,所附权利要求包括在其范围内的这样的处理、机器、制造、事件的组成、手段、方法或动作。
112.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公开。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本公开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113.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公开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