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09431发布日期:2022-09-03 08:2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API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api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api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又称为应用编程接口,就是软件系统不同组成部分衔接的约定。api之主要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提供api所定义的功能的软件称作此api的实现。
3.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需要调取大量api请求,导致响应不够及时,测试以及开发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api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pi聚合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所述聚合配置文件包括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调用与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对应的api,返回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
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pi聚合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请求;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所述聚合配置文件包括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调用api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调用与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对应的api,返回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
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api聚合方法。
8.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api聚合方法。
9.在本技术的方案中,首先利用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来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再调用与目标api聚合方式对应的api来响应用户请求从而返回用户所需数据,从而使得一个需要调用多个api才能实现的用户请求,只需要调用通过与用户请求适配的目标api聚合方式聚合后的一个或少数几个api就可以实现,提高了响应速率,而且,目标api聚合方式是通过聚合配置文件来实现的,聚合配置文件可以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更改,提高聚测试以及开发的效率。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12.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13.图3示出了图2中步骤s22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14.图4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15.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一对一依赖聚合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16.图6示出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17.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多对多依赖聚合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18.图8示出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19.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平行输入聚合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20.图10示出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21.图11示出了本技术的平行合并聚合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22.图1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pi聚合方法中配置文件监听的流程图。
23.图13示出了本技术中实施例的api网关架构图。
24.图14示出了本技术中实施例的时序图。
25.图1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pi聚合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7.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技术的各方面。
28.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29.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1.对于服务数量较多、复杂度较高、规模较大的业务来说,需要引入网关服务统一管理后端服务api,根据前端请求进行转发。如果api请求逻辑复杂,需要前端感知到业务逻辑,并调取大量api请求,导致前后端网络开销较大以及前端开发复杂度高。
32.因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api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首先利用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来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再调用与目标api聚合方式对应的api来响应用户请求从而返回用户所需数据,从而使得一个需要调用多个api才能实现的用户请求,只需要调用通过目标api聚合方式聚合后的一个或少数几个api就可以实现,从而提高了响应速率,而且,目标api聚合方式是通过聚合配置文件来实现的,聚合配置文件可以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更改,提高聚测试以及开发的效率。
33.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网关、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34.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电子程序。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通信总线1002主要用于对存储器1005、网络接口1004以及用户接口1003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交互;本发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api聚合装置,并分别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pi聚合方法。
35.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0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01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36.存储器10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10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报警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伪装的响应命令、获取的进程状态)等。
3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38.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具备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例如可以为网关)。参照图2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210至s230,详细介绍如下:
39.步骤s210,获取用户请求。
40.获取前端发送的用户请求,用户请求中可以携带有业务代码或者场景需求等用户指示业务场景的信息。
41.步骤s220,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所述聚合配置文件包括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
42.用户请求对应一种业务场景,业务场景可以是用户请求中明确指示的业务场景,也可以是通过用户请求而推测出的业务场景。
43.配置文件是一种计算机文件,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配置的文件。配置文件包括本地用户配置文件、漫游用户配置文件、强制用户配置文件以及临时配置文件。
4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聚合配置文件是指在配置文件中利用代码撰写多个具体的api聚合方式以及api聚合方式对应的业务场景。聚合配置文件包括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开发人员可以根据经验数据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设置和更新聚合配置文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升效率,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以及具体的需求进行目标api聚合方式的配置。
45.当用户请求符合聚合配置文件中的一个业务场景时,该用户请求所需要调用的api按照该业务场景对应的api聚合方式进行聚合。聚合配置文件可以是workflow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46.例如,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的具体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图3所示的流程:
47.步骤s222,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业务场景。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请求中可以携带有业务场景代码或者标识,根据该代码或者标识即可确定对应的业务场景。
4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预训练模型进行业务场景的确定,该预训练模型可以是通过大规模的用户请求进行训练得到的。将获取到的用户请求输入该预训练模型即可得到对应的业务场景。
50.步骤s224,根据确定后的业务场景以及所述聚合配置文件中的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
51.由于聚合配置文件中有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因此,当根据用户请求,确定了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业务场景后,即可在聚合配置文件中获取与该业务场景对应的api聚合方式,作为与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
52.步骤s230,根据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调用与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对应的api,返回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
53.每个目标api聚合方式中可能涉及多个api,当调用该目标api聚合方式时,会调用目标api聚合方式下的多个api使之进行工作。聚合方式可以是依赖聚合方式或平行聚合方式其中一种,从而得到用户请求所需要的数据。
54.依赖聚合方式指的是,用户请求所需的多个api对应各自的作用,一个或多个api
处理的数据依赖于上一个或多个api的输出进行,平行聚合方式指的是用户请求所需的多个api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
55.举例来说,用户请求是“本年度月账单”,此时对应的业务场景是“月账单”,若每个月账单对应一个api,此时通过业务场合“月账单”对应的聚合方式对12个api进行聚合,从而返回客户一个年度月账单数据。这样的聚合方式为平行聚合方式。
56.若用户请求是用户请求是“本年度第一月第一周账单”,每个月账单对应一个api,每个月中周账单对应一个api,此时通过业务场合“周账单”采用依赖聚合方式进行聚合,首先从本年度账单api内调用第一月账单对应的api,再从第一月账单中调用第一周账单api,从而返回客户第一月第一周账单数据。
57.在本技术中,首先利用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来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再调用与目标api聚合方式对应的api来响应用户请求从而返回用户所需数据,从而使得一个需要调用多个api才能实现的用户请求,只需要调用通过目标api聚合方式聚合后的一个或少数几个api就可以实现,从而提高了响应速率,而且,目标api聚合方式是通过聚合配置文件来实现的,聚合配置文件可以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更改,提高聚测试以及开发的效率。
58.图4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具备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参照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59.步骤s310,获取用户请求。
60.步骤s320,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所述聚合配置文件包括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
61.步骤s310~步骤s32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应步骤s210~s220,这里不再赘述。
62.步骤s330,当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为依赖聚合方式中的一对一依赖聚合时,根据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依次调用多个api,前一个api的输出作为后一个api的输入。
63.以前一个api的输入作为后一个api的输出,针对用户请求进行层层处理,得到最终的api输出结果,从而得到与用户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64.举例来说,在话术推荐场景下,api1是上传语料,api2是对语料进行预处理,api3实现话术挖掘,先进行语料的上传,对已上传的语料进行处理,在对已经处理过的语料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得到用户所需的一个经过api3挖掘的话术推荐数据。
65.步骤s340,将最后一个api输出的数据作为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返回。
66.在本实施例中,依次调用多个api,前一个api的输出作为后一个api的输入的聚合方式为一对一依赖聚合方式。参照图5,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一对一依赖聚合方式的流程示意图,一对一依赖聚合方式对应聚合配置文件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实现:
[0067][0068]
其中,call api1{input:in=firstinput}表示api1作为文件firstinput的输入,call api2{input:in=api1.out}表示api2的输入是从api1的输出得到的,由此可知,call api3{input:in=api2.out}表示api3的输入是api2的输出,最终返回的返回用户的数据是api3的输出。
[0069]
图6示出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具备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参照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0070]
步骤s410,获取用户请求。
[0071]
步骤s420,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所述聚合配置文件包括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
[0072]
步骤s410~步骤s42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应步骤s210~s220,这里不再赘述。
[0073]
步骤s430,当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为依赖聚合方式中的多对多依赖聚合时,根据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依次调用第一api、多个第二api以及第三api,将第一api的输出分别作为多个第二api的输入,将所述多个第二api的输出作为所述第三api的输入。
[0074]
针对用户请求,解析出用户请求必须的api,即api1,api1将用户请求进行分解,得到不同的请求需求,针对不同的请求需求需要不同的api进行处理,因此,api1将输出同时作为多个不同api的输入,经过多个api的处理后,一些api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永久保存,一些api的数据作为下一个api的输入,再深入解析用户请求,直至得到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
[0075]
举例来说,标签标注场景,api1预处理流程完成之后,同时进行api2预打标、api3停用数据处理以及api4聚类,且多个流程之间没有依赖,其中,api3停用数据在处理后便不再进行输出,最后api4标注模型结果是对api2预打标和api3停用数据处理的输出进行处理。
[0076]
步骤s440,将最后一个api输出的数据作为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返回。
[0077]
在本实施例中,依次调用第一api、多个第二api以及第三api,将第一api的输出分别作为多个第二api的输入的api聚合方式是多对多依赖聚合方式。参照图7,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多对多依赖聚合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多对多依赖聚合方式的聚合配置文件可以是以下代码:
[0078][0079]
其中,call api1{input:in=firstinput}表示api1作为文件firstinput的输入,call api2{input:in=api1.out}、call api3{input:in=api1.out}、call api4{input:in=api1.out}以及call api5{input:in=api1.out}表示api2、api3、api4以及api5的输入是从api1的输出得到的,call api6{input:in1=api2.out,in2=api4.out}表示api6的输入是api2以及api4的输出,最终返回的返回用户的数据是api3的输出,api3以及api5所输出的数据将进行存储,或作为其他的api的输入,在此不作限定。
[0080]
图8示出了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具备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参照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0081]
步骤s510,获取用户请求。
[0082]
步骤s520,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所述聚合配置文件包括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
[0083]
步骤s510~步骤s542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应步骤s210~s220,这里不再赘述。
[0084]
步骤s530,当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为平行聚合方式中的平行输入聚合时,根据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依次调用多个第一api以及第二api,将所述多个第一api的输出作为所述第二api的输入。
[0085]
对用户请求进行解析得到需要多个不同的api来处理用户请求,再将多个第一api的输出作为第二api的输入,第二api处理后的输出作为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进行返回。
[0086]
举例来说,电商文案生成,api1是卖点生成,api2是卖点分类,两个api之间没有依赖关系,api3是文案生成,需要api1和api2的输出结果才能执行api3,那么可以通过平行聚合方式执行。
[0087]
步骤s540,将最后一个api输出的数据作为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返回。
[0088]
在本实施例中,依次调用多个第一api以及第二api,将所述多个第一api的输出作为所述第二api的输入的api聚合方式是平行输入聚合方式。参照图9,图9示出本技术的平行输入聚合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平行输入聚合方式的聚合配置文件可以是以下代码:
[0089][0090]
其中,scatter(param in firstinput)是指通过分散聚集函数的分散关键字scatter获取多个平行且没有依赖的api,再利用聚集关键字gather将多个平行且没有依赖的api的输出进行集合,分散聚集函数的输出作为api4的输入,最终的输出结果为api4的输出。
[0091]
图10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api聚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具备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参照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0092]
步骤s610,获取用户请求。
[0093]
步骤s620,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所述聚合配置文件包括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
[0094]
步骤s610~步骤s62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应步骤s210~s220,这里不再赘述。
[0095]
步骤s630,当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为平行聚合方式中的平行合并聚合时,根据所述目标api聚合方式,依次调用多个第一api,同时将所述多个第一api的输出进行输出。
[0096]
获取用户请求所需的多个api,多个api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同时进行数据输出,以此得到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
[0097]
举例来说,相似问挖掘场景,api1获取相似问的聚类结果,ap2获取相似问的推荐结果,那么可以通过api平行聚合方式,将这两个api聚合返回相似问的聚类和推荐结果。
[0098]
步骤s640,将所述多个第一api的输出作为用户请求对应的数据返回。
[0099]
在本实施例中,依次调用多个第一api,同时将所述多个第一api的输出进行输出的api聚合方式可以是平行合并聚合方式。参照图11,图11示出本技术的平行合并聚合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平行合并聚合方式的聚合配置文件可以是以下代码:
[0100][0101]
其中,call api1{input:in=firstinput}、call api2{input:in=firstinput}以及call api3{input:in=firstinput}代表api1、api2以及api3的输入来自同一文件,通过合并函数merge函数将api1、api2以及api3的输出进行合并,同时将合并的后结果进行输出。
[0102]
参照图12,在本技术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0103]
步骤s710,读取并解析所述聚合配置文件。
[0104]
步骤s720,当获取到所述聚合配置文件的更新信息时,根据所述更新信息更新所述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
[0105]
在利用监听工具对聚合配置文件进行读取和解析,直到读取到云端的聚合配置文件有对聚合配置文件进行时,自动更新本地的聚合配置文件,实现本地聚合配置文件的实时更新。
[0106]
监听工具可以是inotify监听工具,inotify监听工具是一个linux特性,它监控文件系统操作,比如读取、写入和创建。inotify反应灵敏,用法非常简单。
[010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技术的上述方案可以由api聚合模块实现。请参照图13,图13示出了本技术的api网关架构图,api聚合功能介于前置过滤器模块与路由转发之间。api网关内部具体实现过程请参照图14,图14示出了本技术中实施例的时序图,api聚合功能介于前置过滤器模块与路由转发之间,当前端接收到用户请求,前端解析出用户请求中所包含的api路由以及api请求。将api请求转发至api网关,api网关判断出api对应什么样的api聚合类型,并且api网关将api请求转发至后端服务器。经后端服务器处理后,将api请求转发至api网关后置过滤器,api后置过滤器将api请求解析为响应状态以及序列化数据,并将解析后的响应状态以及序列化数据传递给api聚合模块。api聚合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聚合以及反序列化操作,并将聚合的结果返回给api后置过滤器,api后置过滤器根据api聚合模块返回的聚合结果是否与api网关判断的结果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响应用户请求。若不一致,则重新进行api网关的转发操作到后置过滤器的判断操作的一系列操作,直至响应成功,或达到重新操作的阈值。
[0108]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pi聚合方法可以利用用户请求以及聚合配置文件来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再调用与目标api聚合方式对应的api来响应用户请求从而返回用户所需数据,从而使得一个需要调用多个api才能实现的用户请求,只需要调用通过目标api聚合方式聚合后的一个或少数几个api就可以实现,提高了响应速率。
[0109]
图1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api聚合装置的框图,如图14所示,该api聚合
装置80包括:
[0110]
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历史业务数据,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包括多个单位时长;
[0111]
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模块820,用于对所述历史业务数据分解,得到所述历史业务数据的趋势数据以及周期数据;
[0112]
调用api模块830,用于基于所述趋势数据在各单位时长内的变化率,获取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工作时间趋势数据以及非工作时间趋势数据;
[0113]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目标api聚合方式模块820包括,确定业务场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确定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业务场景;获取目标api聚合方式模块,用于根据确定后的业务场景以及所述聚合配置文件中的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目标api聚合方式。
[0114]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pi聚合方式包括依赖聚合方式和/或平行聚合方式,预调用api模块830包括调用一对一依赖聚合模块,用于依次调用多个api,前一个api的输出作为后一个api的输入。
[0115]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调用api模块830还包括调用多对多依赖聚合模块,用于依次调用第一api、多个第二api以及第三api,将第一api的输出分别作为多个第二api的输入,将所述多个第二api的输出作为所述第三api的输入。
[0116]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调用api模块830还包括调用平行输入聚合模块,用于依次调用多个第一api以及第二api,将所述多个第一api的输出作为所述第二api的输入。
[0117]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调用api模块830还包括调用平行合并聚合模块,用于依次调用多个第一api,同时将所述多个第一api的输出进行输出。
[0118]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api聚合装置80还包括,读取解析模块,用于读取并解析所述聚合配置文件;更新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所述聚合配置文件的更新信息时,根据所述更新信息更新所述业务场景与api聚合方式的对应关系。
[0119]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api聚合装置中各模块是与前述实施例中api聚合方法中的各步骤一一对应,因此,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前述api聚合方法的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120]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0121]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0122]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空间。这些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0123]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
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0124]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0125]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方法。
[0126]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0127]
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