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的形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91928发布日期:2024-01-23 12:11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路网的形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路网的形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路网的形成方式往往采用dom数据老路网形成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推路航迹整理:对施工区域内以往施工记录的推路航迹进行整理,删除重复航迹;根据dom数据剔除人员步行踏勘的航迹,同时检查道路是否畅通,重点是冲沟路段,有无挖掘机需要修复的路段,最后实地现场验证,确定需要修复路段,对老路线描绘:根据dom数据,对施工区域内以往施工未记录的推路痕迹进行描绘,同时检查道路是否畅通,有无挖掘机需要修复的路段,最后实地现场验证,确定需要修复路段,在将整理好老路与描绘路线叠合,方能形成工区的基本路网。这种路网的形成方式看起来是十分简单,但是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过长,且并不能保证形成的路网能够通行需要的车辆。且老路径的修理成本无法估计,可能会比重新开新路的方案还要高且无法确定整体方案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路网的形成方法。

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路网的形成系统。

4、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路网的形成系统。

5、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路网的形成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区域的地貌信息,基于地貌信息生成数字地貌信息;基于数字地貌信息生成路网预设计;基于距离和成本最优原则结合路网预设计生成设计路径;确定路网铺设参数,基于路网铺设参数及设计路径生成路网。

7、本发明提供的路网的形成方法,具体包括为:获取预设区域的地貌信息。基于地貌信息生成数字地貌信息。基于数字地貌信息生成路网预设计。基于距离和成本最优原则结合路网预设计生成设计路径。确定路网铺设参数,基于路网铺设参数及设计路径生成路网。在确定了预设区域后,首先获取预设区域内的地貌信息。再获取预设区域的实际地貌信息后,通过数据处理生产数字地貌信息。根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际的需求,根据数字地貌信息生成路网预设计。在路网预设计的技术上,结合距离和成本最优原则,生成设计路径,设计路径要保证在路网预设计的基础上,得到成本最低的路径作为设计路径,保证了在满足设计原则和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路径最短,成本最低。在确定设计路径后,将路网的铺设参数和设计路径相结合,从而生成带有道路信息的路网,在判断设计路径能够满足路网铺设参数后,说明设计路径完全能够满足实际的铺设条件,进而生成路网。

8、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提出路网形成方法通过基于设计原则和实际需求的路网预设计。路网预设计包括所有满足基本条件的路径情况,从基本上满足了使用需求。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对生成的路网预设计进行筛选和修订,在路网预设计的基础上,基于距离和成本最优原则筛选出成本最低的设计路径,由于路网预设计包括有全部的满足基本条件的路径信息,因此仅在路网预设计中进行筛选即可。在选出设计路径后,将路网的铺设参数结合至设计路径上,判断设计路径是否能够满足路网的铺设条件,当设计路网能够满足铺设条件是,生成最终的路网。而当设计路网不能满足铺设条件时,将该路网删除,重新筛选成本最低的设计路径。直到设计路径能够满足铺设条件,并生成路网。通过本技术中,使得生成的路网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和设计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路网预设计进行筛选,得到成本最低的路网降低了推路成本和布设难度,相比对老路径进行调整的方案,本技术中通过将成本数据化进行计算,得到的成本更加合理。且从这个预审区域内的整体出发,而非对部分路径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因此更具有整体性,极大的提高了资源分配率。

9、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区域的地貌信息包括:沟谷线,路网坡度和路网起伏度。

10、在该设计中,预设区域的地貌信息包括有沟谷线,路网坡度和路网起伏度。沟谷地貌往往在雨季时够内会有流水,因此确定沟谷线能够避免道路被雨水影响。路网坡度和路网的起伏度将直接影响车辆和人员的勘探难度,因此坡度大并不适合铺设路网,同时路网起伏度会进一步的限制路网坡度,如有一个起伏度并不大,但是坡度很大的区域,由于起伏度并不大,因此还是将其作为可选的路网预设计。因此,只有获取了沟谷线,路网坡度和路网起伏度,才能获取全面的路网预设计。

11、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基于地貌信息生成数字地貌信息,具体包括:利用路网坡度计算、重分类工具生成数字路网坡度信息;利用邻域分析中的块统计、重分类工具生成数字路网起伏度信息;采用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生成数字沟谷线信息;数字地貌信息包括:数字路网坡度信息、数字路网起伏度信息和数字沟谷线信息。

12、在该设计中,基于地貌信息生成数字地貌信息,数字地貌信息包括:数字路网坡度信息、数字路网起伏度信息和数字沟谷线信息具体包括:坡度模块,利用路网坡度计算、重分类工具生成数字路网坡度信息。起伏度模块,利用邻域分析中的块统计、重分类工具生成数字路网起伏度信息;沟谷线障碍区模块,采用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生成数字沟谷线信息。通过将地貌信息转化成数字地貌信息,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成本,保证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13、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基于距离和成本最优原则计算设计路径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推路起点和目标点,获取推路起点至目标点之间的全部路径;获取全部路径对应的推路成本,并确定出推路成本最小的路径;将推路成本最小的路径确定为设计路径。

14、在该设计中,基于距离和成本最优原则计算设计路径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推路起点和目标点,获取推路起点至目标点之间的全部路径;获取全部路径对应的推路成本,并确定出推路成本最小的路径;将推路成本最小的路径确定为设计路径。通过确定推路的起点和目标点,进而确定推路起点至目标点之间的全部路径。而在实际的设计中是会对基于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生产推路成本,在推路起点至目标点之间具有至少一种的路径,将至少一种路径的成本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任一路径对应的推路成本,将至少一种路径的成本进行对比,进而得到推路成本最低的路径。通过全面的获取推路成本并进行对比,得到推路成本最低的路径,解决了推路成本高的问题。

15、在具体应用中,推路成本=(数字路网坡度信息×路网坡度系数+数字路网起伏度信息×路网起伏度系数+数字沟谷线信息×沟谷线系数)/3;其中路网坡度系数、路网起伏度系数和沟谷线系数根据不同的地貌、全部路径长度和使用需求分别进行确定。

16、在该设计中,推路成本需要考虑坡度起伏度和沟谷线对成本的影响,而不同的坡度起伏度和沟谷线所对应的长度和成本也不相同,因此路网坡度系数、路网起伏度系数和沟谷线系数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貌、全部路径长度和使用需求分别进行确定。从而得到最为准确的推路成本,提高了推路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17、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路网铺设参数包括:根据道路等级,数字地貌信息确定路网铺设参数。

18、在该设计中,路网铺设参数包括:根据道路等级,数字地貌信息确定路网铺设参数。道路等级将直接的影响铺设的难度和铺设的成本,且不同的道路等级直接决定施工的进度。因此通过道路等级和数字地貌信息确定路网铺设参数能够更加精确的获取铺设成本,降低后续的施工难度,降低成本。

19、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根据道路等级,数字地貌信息确定路网铺设参数的步骤包括:根据道路等级,确定道路基本参数,道路基本参数包括道路宽度和/或道路的平整度和/或道路的劣实程度和/或道路的表面材质;根据道路基本参数和数字地貌信息确定路网铺设参数。

20、在该设计中,根据道路等级,数字地貌信息确定路网铺设参数的步骤包括:根据道路等级,确定道路基本参数,道路基本参数包括道路宽度和/或道路的平整度和/或道路的劣实程度和/或道路的表面材质;根据道路基本参数和数字地貌信息确定路网铺设参数。由于不同的道路等级需要通过不同的车辆和人员,因此道路宽度、平整度,劣实程度将决定车辆和人员能否通过道路。而道路的表面材质则是考虑到雨季会对道路形成一定的影响,在确定道路的重要程度后,需要对不同的道路采用不同的表面材质,如对进山口位置的道路,重要程度很高,就需要避免雨季对道路的冲击,导致道路不能使用的情况。因此就不能只采用土路,又或者在满足了道路宽度后,两侧的坡度和起伏度并不合理,这种道路往往在经过雨季时容易出现滑坡和积水的情况,同样不适合作为道路,虽然在道路预设计时已经将坡度和起伏度考虑在内,但是在路网预设计时并未考虑道路宽度的情况,在推路的过程中会一定程度的改变坡度和平整度,从而保证道路的安全性。而道路表面的材质同样会影响成本,因此应将道路宽度和/或道路的平整度和/或道路的劣实程度和/或道路的表面材质都考虑设计方案中,从而提高设计的路网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2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路网的形成系统包括:地貌信息获取模块,数值地貌生产模块,路网预设计生成模块,设计路径生成模块,路网铺设参数确定模块,路网分析形成模块。其中地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貌信息。数值地貌生产模块,用于生成数字地貌信息。路网预设计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路网预设计。设计路径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设计路径。路网铺设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路网铺设参数。路网分析形成模块,基于路网铺设参数及设计路径生成具有路网。同时,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路网的形成系统,由于其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路网的形成方法的步骤,因而该路网的形成系统具备该路网的形成方法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2、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网的形成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路网的形成方法限定的步骤。

23、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路网的形成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路网的形成方法限定的步骤。同时,由于本技术的路网的形成系统能够实现上述任一路网的形成方法限定的步骤,因此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路网的形成系统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路网的形成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24、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和/或指令,程序和/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路网的形成方法的步骤。

25、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由于其上存储的程序和/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路网的形成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路网的形成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