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勤率自反馈型智能排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2260发布日期:2022-09-24 02:1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勤率自反馈型智能排课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排课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出勤率自反馈型智能排课系统。


背景技术:

2.当今,随着高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排课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一个环节,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课程开设也不断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智能排课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控制软件对高校课程、教室、师资和学生参数进行统计和计算,然后对高校各班级课程进行智能安排,并对教师的授课出勤率进行统计,辅助后续教师的评选评优,进而有效提高高校课程安排的合理化和效率化,降低教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3.智能排课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教学计划管理、选修课信息管理、教室信息管理和服务器数据库等模块,其中用户管理主要是对进行软件操作的人员的权限来进行管理;教学计划是各个年级的教学计划,是排课的依据;教师信息管理主要是处理教师的上课时间的安排;选修管理信息主要处理学生的专业选修和系内选修;教室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教室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状况进行安排;服务器数据库主要是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智能排课过程进行运算。
4.现有的高效用智能排课系统在排课完成后,不能够辅助教务人员对教师的实际出勤率进行监测,致使许多大学课堂上出现研究生代课的情况,不仅降低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易造成教师后续评选等条件的误差,不利于大学授课过程中的良性发展,也降低了智能排课系统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勤率自反馈型智能排课系统,可以通过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区块链传输单元和教师出勤反馈单元的配合,能够有效在排课完成后,对教师实际的授课出勤状况通过教师卡和人像双重数据监测,有效避免大学课堂出现研究生替导师代课的现象,有效对教师的授课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后续高效教师评选的公正公平性,利于大学授课的良性发展,提高了智能排课系统的实用性。
7.2.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出勤率自反馈型智能排课系统,包括智能教室操控讲台和排课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排课数据处理单元输出端连接有智能排课单元,所述排课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教师出勤反馈单元,所述智能排课单元包括有分别与排课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的用户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教师信息管理模块、教学计划管理模块、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教室信息管理模块和服务器数据库模块,所述教师出勤反馈单元包括有授课数据
处理模块和分别与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的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
10.所述教师出勤反馈单元安装在智能教室操控讲台内,所述智能教室操控讲台内还设置有区块链传输单元,所述教师出勤反馈单元通过区块链传输单元与排课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智能教室操控讲台上端固定安装有ic卡识别槽,所述ic卡识别槽的输入端与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智能教室操控讲台上端开设有监测槽,所述监测槽内滑动连接有监测摄像头,所述监测摄像头的输出端与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信号连接,通过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区块链传输单元和教师出勤反馈单元的配合,能够有效在排课完成后,对教师实际的授课出勤状况通过教师卡和人像双重数据监测,有效避免大学课堂出现研究生替导师代课的现象,有效对教师的授课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后续高效教师评选的公正公平性,利于大学授课的良性发展,提高了智能排课系统的实用性。
11.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槽下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渡气箱,所述过渡气箱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撑板,位于左侧所述气囊撑板左端固定连接有与ic卡识别槽相配合的收缩填槽套,且收缩填槽套通过通气管道与过渡气箱相接通,通过收缩填槽套的设置有效能够对ic卡识别槽进行防尘保护,提高其的使用寿命,确保ic卡识别槽后续对教师卡识别的有效性。
12.进一步的,所述收缩填槽套内左右两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自胀弹性条,所述收缩填槽套左端固定连接有抵接感应片。
13.进一步的,所述教师出勤反馈单元还包括有与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的解锁卡槽模块,所述解锁卡槽模块的输入端与抵接感应片信号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气箱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推动气袋,所述推动气袋上端固定连接有引导滑板,且引导滑板与监测槽滑动连接,所述引导滑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监测摄像头,通过收缩填槽套、过渡气箱和推动气袋气压平衡的配合,能够在对ic卡识别槽进行防尘的同时,还能够对监测摄像头进行联动保护,降低监测摄像头日常受损的概率,降低高效教学过程中的耗材成本,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够在教室处于非授课状态时,不对其内部进行监测,有效提高隐私性。
15.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气袋下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平稳导杆,所述平稳导杆下端延伸至过渡气箱内,并固定连接有铁磁吸附片,所述铁磁吸附片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吸附稳定杆。
16.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气箱下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电磁块,所述过渡气箱上内壁固定连接有稳定电磁块,所述教师出勤反馈单元还包括有与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的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密封电磁块和稳定电磁块信号连接,且密封电磁块和稳定电磁块为独立控制线路,通过铁磁吸附片、吸附稳定杆分别与密封电磁块和稳定电磁块的配合,能够在ic卡识别槽使用和不使用两个状态时,对收缩填槽套和监测摄像头进行有效的稳定防护,不仅提高收缩填槽套的防尘效果,还有效提高监测摄像头使用时摄像质量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提高后续网上授课视频的教学质量。
17.进一步的,所述ic卡识别槽左端固定连接有吸附感应块,所述教师出勤反馈单元还包括有与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的限位吸附模块,所述限位吸附模块的输入端与吸
附感应块信号连接,吸附感应块能够对教师卡进行插接稳定,还能够对教师卡插接的位置进行识别,提高系统的反应效率和作用效果,进而有效提高系统的功能性。
18.进一步的,所述排课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网课授权传输单元和教师授课评分单元,所述智能教室操控讲台上端转动连接有与监测槽相配合的扭簧翻盖,网课授权传输单元和教师授课评分单元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对教师授课进行处理的效率和功能性,提高其的适用性,利于辅助高校的教务管理。
19.进一步的,所述ic卡识别槽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s1.教师按照课数据处理单元排出的课程安排在到达指定的授课教室;
21.s2.然后将教师卡自左向右滑动插入ic卡识别槽内;
22.s3.在教师卡被完全插入ic卡识别槽内后,ic卡识别槽对教师卡的数据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对智能教室操控讲台进行通电,并将识别数据传输至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将识别信号传递至授课数据处理模块,监测摄像头对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进行摄像,并将摄像数据传输至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对摄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传输至授课数据处理模块,授课数据处理模块对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并通过区块链传输单元将数据传输至排课数据处理单元,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对此时教师的信息进行判断,判断是否为排课时的教师,并对数据进行存储;
23.s4.在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判断该授课教师为实际排课时的授课教师时,将正信号输入至教师授课评分单元,使得教师授课评分单元对该名教师进行加1分的判定;
24.s5.在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判断该授课教师不是实际排课时的授课教师时,将负信号输入至教师授课评分单元,使得教师授课评分单元对该名教师进行减1分的判定;
25.s6.排课数据处理单元根据网课需求率,将教师授课的视频通过网课授权传输单元传输至网络平台,供学生线上学习,通过智能教室操控讲台和排课数据处理单元的相结合,在有效提高对教师授课状况监测反馈的效果,对教师授课行为进行规范限制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通过独立的监测摄像头的设置,对教师的授课隐私进行保护,提高监测反馈数据的安全防护性,降低信息泄漏对高效的影响程度。
26.3.有益效果
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8.(1)本方案通过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区块链传输单元和教师出勤反馈单元的配合,能够有效在排课完成后,对教师实际的授课出勤状况通过教师卡和人像双重数据监测,有效避免大学课堂出现研究生替导师代课的现象,有效对教师的授课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后续高效教师评选的公正公平性,利于大学授课的良性发展,提高了智能排课系统的实用性。
29.(2)通过收缩填槽套的设置有效能够对ic卡识别槽进行防尘保护,提高其的使用寿命,确保ic卡识别槽后续对教师卡识别的有效性。
30.(3)通过收缩填槽套、过渡气箱和推动气袋气压平衡的配合,能够在对ic卡识别槽进行防尘的同时,还能够对监测摄像头进行联动保护,降低监测摄像头日常受损的概率,降低高效教学过程中的耗材成本,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够在教室处于非授课状态时,不对其内部进行监测,有效提高隐私性。
31.(4)通过铁磁吸附片、吸附稳定杆分别与密封电磁块和稳定电磁块的配合,能够在ic卡识别槽使用和不使用两个状态时,对收缩填槽套和监测摄像头进行有效的稳定防护,不仅提高收缩填槽套的防尘效果,还有效提高监测摄像头使用时摄像质量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提高后续网上授课视频的教学质量。
32.(5)吸附感应块能够对教师卡进行插接稳定,还能够对教师卡插接的位置进行识别,提高系统的反应效率和作用效果,进而有效提高系统的功能性。
33.(6)网课授权传输单元和教师授课评分单元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对教师授课进行处理的效率和功能性,提高其的适用性,利于辅助高校的教务管理。
34.(7)通过智能教室操控讲台和排课数据处理单元的相结合,在有效提高对教师授课状况监测反馈的效果,对教师授课行为进行规范限制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通过独立的监测摄像头的设置,对教师的授课隐私进行保护,提高监测反馈数据的安全防护性,降低信息泄漏对高效的影响程度。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架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控制流程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教室操控讲台轴测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发明的ic卡识别槽使用过程状态变化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的ic卡识别槽使用方法流程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发明的未使用ic卡识别槽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a处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发明的使用过程中ic卡识别槽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43.图9为本发明的使用时ic卡识别槽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本发明的图9中b处结构示意图。
45.图中标号说明:
46.1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01ic卡识别槽、102扭簧翻盖、103监测槽、2收缩填槽套;201自胀弹性条、3过渡气箱、301气囊撑板、4推动气袋、401引导滑板、5监测摄像头、6吸附感应块、7平稳导杆、701铁磁吸附片、702吸附稳定杆、8密封电磁块、9稳定电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0.实施例1:
51.请参阅图1-10,一种出勤率自反馈型智能排课系统,包括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和排课数据处理单元,排课数据处理单元输出端连接有智能排课单元,排课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教师出勤反馈单元,智能排课单元包括有分别与排课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的用户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教师信息管理模块、教学计划管理模块、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教室信息管理模块和服务器数据库模块,教师出勤反馈单元包括有授课数据处理模块和分别与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的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
52.请参阅图1-3,教师出勤反馈单元安装在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内,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内还设置有区块链传输单元,教师出勤反馈单元通过区块链传输单元与排课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上端固定安装有ic卡识别槽101,ic卡识别槽101的输入端与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信号连接,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上端开设有监测槽103,监测槽103内滑动连接有监测摄像头5,监测摄像头5的输出端与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信号连接,通过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区块链传输单元和教师出勤反馈单元的配合,能够有效在排课完成后,对教师实际的授课出勤状况通过教师卡和人像双重数据监测,有效避免大学课堂出现研究生替导师代课的现象,有效对教师的授课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后续高效教师评选的公正公平性,利于大学授课的良性发展,提高了智能排课系统的实用性。
53.请参阅图3-6、图8和图9,监测槽103下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渡气箱3,过渡气箱3不能够产生上下形变,过渡气箱3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撑板301,位于左侧气囊撑板301左端固定连接有与ic卡识别槽101相配合的收缩填槽套2,且收缩填槽套2通过通气管道与过渡气箱3相接通,通过收缩填槽套2的设置有效能够对ic卡识别槽101进行防尘保护,提高其的使用寿命,确保ic卡识别槽101后续对教师卡识别的有效性。
54.请参阅图6、图8和图9,收缩填槽套2内左右两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自胀弹性条201,收缩填槽套2左端固定连接有抵接感应片。
55.请参阅图1-6,教师出勤反馈单元还包括有与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的解锁卡槽模块,解锁卡槽模块的输入端与抵接感应片信号连接。
56.请参阅图6-10,过渡气箱3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推动气袋4,推动气袋4上端固定连接有引导滑板401,且引导滑板401与监测槽103滑动连接,引导滑板401上端固定安装有监测摄像头5,通过收缩填槽套2、过渡气箱3和推动气袋4气压平衡的配合,能够在对ic卡识别槽101进行防尘的同时,还能够对监测摄像头5进行联动保护,降低监测摄像头5日常受损的概率,降低高效教学过程中的耗材成本,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够在教室处于非授课状态时,不对其内部进行监测,有效提高隐私性。
57.请参阅图6-10,推动气袋4下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平稳导杆7,平稳导杆7下端延伸
至过渡气箱3内,并固定连接有铁磁吸附片701,铁磁吸附片701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吸附稳定杆702。
58.请参阅图1-10,过渡气箱3下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电磁块8,过渡气箱3上内壁固定连接有稳定电磁块9,教师出勤反馈单元还包括有与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的电控模块,电控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密封电磁块8和稳定电磁块9信号连接,且密封电磁块8和稳定电磁块9为独立控制线路,通过铁磁吸附片701、吸附稳定杆702分别与密封电磁块8和稳定电磁块9的配合,能够在ic卡识别槽101使用和不使用两个状态时,对收缩填槽套2和监测摄像头5进行有效的稳定防护,不仅提高收缩填槽套2的防尘效果,还有效提高监测摄像头5使用时摄像质量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提高后续网上授课视频的教学质量。
59.请参阅图1-10,ic卡识别槽101左端固定连接有吸附感应块6,教师出勤反馈单元还包括有与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的限位吸附模块,限位吸附模块的输入端与吸附感应块6信号连接,吸附感应块6能够对教师卡进行插接稳定,还能够对教师卡插接的位置进行识别,提高系统的反应效率和作用效果,进而有效提高系统的功能性。
60.请参阅图1-3,排课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网课授权传输单元和教师授课评分单元,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上端转动连接有与监测槽103相配合的扭簧翻盖102,网课授权传输单元和教师授课评分单元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对教师授课进行处理的效率和功能性,提高其的适用性,利于辅助高校的教务管理。
61.请参阅图1-5,ic卡识别槽101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2.s1.教师按照课数据处理单元排出的课程安排在到达指定的授课教室;
63.s2.然后将教师卡自左向右滑动插入ic卡识别槽101内;
64.首先教师卡会与收缩填槽套2左端的抵接感应片接触,使得解锁卡槽模块接收到接触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授课数据处理模块,授课数据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判断,并将指令传输至电控模块,使得电控模块断开密封电磁块8的输入电能,使得密封电磁块8失去磁性,解除其对铁磁吸附片701的吸附锁定,使得教师能够推动教师卡在ic卡识别槽101内滑动,进而达到对ic卡识别槽101进行解锁的作用;
65.在教师卡在ic卡识别槽101内滑动的同时,收缩填槽套2和自胀弹性条201不断受挤压产生收缩,并且将收缩填槽套2内的气体传输至过渡气箱3内,并转入推动气袋4内使得推动气袋4产生胀大作用,并在平稳导杆7和监测槽103的引导下向上移动,使得推动气袋4通过带动引导滑板401的移动,使得监测摄像头5不断上移,顶开扭簧翻盖102,使得监测摄像头5不断移动至摄像位置;
66.然后在教室卡完全插入ic卡识别槽101内时,会对吸附感应块6进行吸附抵接,使得吸附感应块6对教师卡进行吸附,保持其的稳定性,还能够向限位吸附模块输入接触信号,限位吸附模块对信号处理后输送至授课数据处理模块,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对信号进行判断,并将指令传输至电控模块,使得电控模块开启稳定电磁块9的输入电能,使得稳定电磁块9产生磁性,对吸附稳定杆702进行吸附固定,有效保持推动气袋4的稳定性,保持监测摄像头5摄像的稳定性;
67.在教师授课完成后,教师将教师卡从ic卡识别槽101内拔出,使得吸附感应块6失去信号接触,限位吸附模块接收不接触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授课数据处理模块,授课数据处理模块信对信号进行判断,并将指令传输至电控模块,使得电控模块断开稳定电磁块9的
输入电能,使得稳定电磁块9失去磁性,对吸附稳定杆702进行解锁,使得自胀弹性条201在产生复位动作时,能够通过过渡气箱3对推动气袋4内的气体进行吸附,使得收缩填槽套2恢复形状,对ic卡识别槽101进行防尘保护,并且教师卡不与收缩填槽套2左端的抵接感应片接触,使得解锁卡槽模块不接收到接触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授课数据处理模块,授课数据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判断,并将指令传输至电控模块,使得电控模块开启密封电磁块8的输入电能,使得密封电磁块8产生磁性,使其对铁磁吸附片701的吸附锁定,不仅促进了收缩填槽套2的形变,还能够在收缩填槽套2形变完成后,通过对铁磁吸附片701的锁定,保证收缩填槽套2的防尘效果;
68.在收缩填槽套2不断恢复形变时,推动气袋4会产生收缩作用,使得其通过引导滑板401带动监测摄像头5向下移动,将监测摄像头5收纳至监测槽103内,然后扭簧翻盖102失去顶开压力,产生复位转动,对监测槽103进行覆盖,有效对监测槽103和监测摄像头5进行保护。
69.s3.在教师卡被完全插入ic卡识别槽101内后,ic卡识别槽101对教师卡的数据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对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进行通电,并将识别数据传输至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将识别信号传递至授课数据处理模块,监测摄像头5对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进行摄像,并将摄像数据传输至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对摄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传输至授课数据处理模块,授课数据处理模块对教师授课ic卡识别模块、教师授课人像识别模块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并通过区块链传输单元将数据传输至排课数据处理单元,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对此时教师的信息进行判断,判断是否为排课时的教师,并对数据进行存储;
70.s4.在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判断该授课教师为实际排课时的授课教师时,将正信号输入至教师授课评分单元,使得教师授课评分单元对该名教师进行加1分的判定;
71.s5.在排课数据处理单元判断该授课教师不是实际排课时的授课教师时,将负信号输入至教师授课评分单元,使得教师授课评分单元对该名教师进行减1分的判定;
72.s6.排课数据处理单元根据网课需求率,将教师授课的视频通过网课授权传输单元传输至网络平台,供学生线上学习,通过智能教室操控讲台1和排课数据处理单元的相结合,在有效提高对教师授课状况监测反馈的效果,对教师授课行为进行规范限制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通过独立的监测摄像头5的设置,对教师的授课隐私进行保护,提高监测反馈数据的安全防护性,降低信息泄漏对高校的影响程度。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