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屏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84699发布日期:2022-10-22 00:0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亮屏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亮屏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等电子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容触屏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触控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一些触控新技术也被厂商广泛应用,例如双击亮屏功能等,以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触屏的满意度,且使电子设备更加智能化。
3.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预先设定有效触控区域,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有效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操作时控制电子设备亮屏,在检测到有效触控区域外的触控操作时不控制电子设备亮屏。
4.但上述相关技术中,有效触控区域为固定区域,而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姿态各式各样,容易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误触屏幕而造成屏幕点亮,从而提高了亮屏的误触发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亮屏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提高亮屏的误触发概率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亮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7.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
8.基于所述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为触发亮屏的区域,除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之外的屏幕区域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9.响应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一触控输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1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亮屏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11.获取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
12.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为触发亮屏的区域,除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之外的屏幕区域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13.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一触控输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1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5.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6.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
法。
17.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1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基于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使得不同的握持姿态对应不同的有效触控区域,以避免用户在握持电子设备时造成的误触操作,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掌面握持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虎口握持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指单边握持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边握持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指触控面积的示意图;
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效触控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2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2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次触控位置的示意图;
29.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30.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亮屏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3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该亮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
37.步骤101、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目标
姿态。
38.示例地,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姿态通常包括掌面握持姿态、单边握持姿态和双边握持姿态,其中,单边握持姿态可以为虎口握持姿态或多指单边握持姿态,掌面握持姿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虎口握持姿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指单边握持姿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双边握持姿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在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姿态识别算法来识别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上述任一种姿态。
39.表1为触控数据定义表,在表1中,触控数据的类型包括横向坐标x、纵向坐标y、长度length、宽度wide、比值dimension、节点个数node_number和value,其中,横向坐标x表示触控面积在驱动通道(tx)方向上的像素点位置(单位为像素pix)或者像素点位置对应的横向尺寸(单位为毫米mm),纵向坐标y表示触控面积在感应通道(rx)方向上的像素点位置或者像素点位置对应的纵向尺寸,长度length表示触控面积在驱动通道(tx)方向上占用的通道数,宽度wide表示触控面积在感应通道(rx)方向上占用的通道数,比值dimension表示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在长度大于宽度时,则dimension=length/wide;在长度小于宽度时,则dimension=wide/length,节点个数node_number表示触控面积中大于或等于报点阈值的节点个数,value表示触控面积中的最大diff值,diff值用于反应用户触控感应量大小。
40.表1
[0041][0042][0043]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指触控面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每个矩形框表示一个节点,所有斜线组成的区域即为单指触控面积,由图6可知,在tx方向,单指触控面积占用的通道数为3,每个通道包括多个像素,则length=3;在rx方向,单指触控面积占用的通道数为4,则wide=4;dimension=4/3;在单指触控面积中每个节点的值分别为127、75、148、166、47、136、163、44、68和67,假设报点阈值为120,则大于或等于120的节点个数为5;value=166。
[0044]
其中,掌面握持姿态的识别过程为:在掌面握持电子设备时,手掌会大面积接触屏幕,可以通过侦测屏幕上触控面积中大于或等于报点阈值的节点个数来识别掌面姿态,在确定触控面积中大于或等于报点阈值的节点个数大于或等于δn时,则确定为掌面握持姿态,δn的取值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实际屏幕尺寸来设定,以16tx*36rx全面屏手机为例,δ
n可取192。
[0045]
虎口握持姿态的识别过程为:在虎口握持电子设备时,虎口位置会接触屏幕边缘,基于虎口接触边缘的面积可以分为虎口大面积握持和虎口小面积握持,通过侦测边缘手指触摸的长度length、宽度wide、比值dimension以及节点个数node_number等触控数据来识别虎口握持姿态;如果边缘区域单侧有触控,而且触控数据的长度length大于或等于δwx1,或者宽度wide大于或等于δwy1,或者节点个数node_number大于或等于δn1,则认为边缘区域有虎口大面积接触,判定为虎口握持状态;如果边缘区域单侧有触控,而且触控数据的比值dimension大于或等于δd1,则认为边缘区域有虎口长条形小面积接触,判定为虎口握持状态。其中δwx1、δwy1、δd1和δn1均可基于电子设备的实际屏幕尺寸来设定,以16tx*36rx全面屏手机为例,δwx1可取7,δwy1可取7,δd1可取6,δn1可取18。
[0046]
多指单边握持姿态的识别过程为:在多指单边握持电子设备时,同侧边缘会有多指触控的数据特征,同侧手指触控的横向坐标x和纵向坐标y间隔存在关系,而且多指触控到屏幕的时间存在关系,可以基于多指触控的横向坐标、纵向坐标以及触控到屏幕的时间关系可以准确识别多指单边握持姿态。如果边缘有多指且都在同一侧,且同侧多指触控的横向坐标间隔小于δx1、纵向坐标间隔小于δy1、以及触控的时间间隔小于δt1,则判定为多指单边握持状态。
[0047]
双边握持姿态的识别过程为:在双边握持电子设备时,两侧边缘都有手指触控的数据特征,两侧手指触控的纵向坐标间隔存在关系,而且多指触控到屏慕的时间存在关系,根据多指触控的纵向坐标间隔以及触控的时间可以准确识别双边握持姿态。如果边缘有多指且两侧均有手指,且两侧手指触控的纵向坐标间隔小于δy1、触控的时间间隔小于δt1,则判定为双边握持状态。其中δx1、δy1和δt1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屏幕尺寸来设定,以1080*2400分辨率的手机为例,δx1可取40pix,δy1可取300pix,δt1可取500毫秒(ms)。
[0048]
步骤102、基于所述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为触发亮屏的区域,除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之外的屏幕区域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0049]
示例地,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效触控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白色区域为有效触控区域,斜线区域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图7中的x0和y0根据实际屏幕尺寸来设定,单位为pix或者mm,以1080*2400分辨率的手机为例,x0可取80pix,y0可取120pix。
[0050]
在确定出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时,可以基于目标姿态来对应缩小有效触控区域,使得用户在以目标姿态握持电子设备时,不会误触到有效触控区域。
[0051]
步骤103、响应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一触控输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0052]
示例地,在基于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后,在检测到有效触控区域中的触发亮屏的第一触控输入(例如,双击操作)时,控制电子设备执行亮屏操作;在检测到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时,则控制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即控制电子设备亮屏包括控制电子设备执行亮屏操作和控制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这两种情况。
[005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双击亮屏场景中,其中,双击为用户连续两次触控有效触控区域。
[005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基于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使得不同的握持姿态对应
不同的有效触控区域,以避免用户在握持电子设备时造成的误触操作,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也提高了用户触控亮屏的体验。
[0055]
可选地,上述步骤102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0056]
第一种方式,在所述目标姿态为掌面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将所述有效触控区域调整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0057]
示例地,在确定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为掌面握持姿态时,将有效触控区域调整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也就是将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设置为0,若第一触控输入为双击操作,则绝对抑制双击操作事件,避免掌面握持时手掌部分位置接触屏幕形成双击误触,从而在掌面握持姿态下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058]
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所述目标姿态为单边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基于第一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一目标边界的位置;调节所述第一目标边界前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大于调节所述第一目标边界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目标边界为靠近单边握持边缘的边界。
[0059]
其中,单边握持姿态包括虎口握持姿态或多指单边握持姿态。
[0060]
示例地,在确定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为虎口握持姿态时,确定出有效触控区域中靠近虎口握持边缘的第一目标边界,进而基于第一预设调节值将第一目标边界沿着第一方向平移,其中,第一方向为背离虎口握持边缘的方向,这样就缩小了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而且仅仅基于第一目标边界缩小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避免用户虎口握持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晃动时,搭在屏幕边缘的大拇指接触虎口握持边缘形成双击误触,进而导致屏幕点亮。
[0061]
示例地,在确定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为多指单边握持姿态时,确定出有效触控区域中靠近多指单边握持边缘的第一目标边界,进而基于第一预设调节值将第一目标边界沿着第二方向平移,其中,第二方向为背离多指单边握持边缘的方向,这样就缩小了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而且仅仅基于第二目标边界缩小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避免用户多指单边握持边缘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晃动时,抓握手指接触多指单边握持边缘形成双击误触,进而导致屏幕点亮。
[0062]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所述目标姿态为双边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基于第二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二目标边界的位置,并基于第三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三目标边界的位置;调节所述第二目标边界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前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大于调节所述第二目标边界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目标边界为靠近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一边缘的边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为靠近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二边缘的边界。
[0063]
示例地,在确定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为双边握持姿态时,确定出有效触控区域中靠近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一边缘的第二目标边界,并确定出有效触控区域中靠近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二边缘的第三目标边界,进而基于第二预设调节值将第二目标边界沿着第三方向平移,其中,第三方向为背离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一边缘的方向;并基于第三预设调节值将第三目标边界沿着第四方向平移,其中,第四方向为背离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二边缘的方向,这样就缩小了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而且仅仅基于第三目标边界和第四目标边界缩小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避免用户双边握持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晃动时,双边握
持手指接触对应边缘形成双击误触,进而导致屏幕点亮。
[006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握持边缘可以为电子设备的长边边缘,也可以为电子设备的短边边缘,在为电子设备的长边边缘时,调节长边边缘对应的边界,以缩小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在为电子设备的短边边缘时,调节短边边缘对应的边界,以缩小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
[006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调节值、第二预设调节值和第三预设调节值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实际屏幕来设定,单位为pix或者mm,以1080*2400分辨率的手机为例,手机短边对应的第一预设调节值可取60pix,手机长边对应的第一预设调节值可取120pix。
[0066]
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67]
步骤801、确定目标姿态是否是掌面握持姿态。
[0068]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目标姿态为掌面握持姿态时,则执行步骤802;在确定目标姿态不为掌面握持姿态时,则执行步骤803。
[0069]
步骤802、在确定目标姿态为掌面握持姿态时,将有效触控区域调整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0070]
步骤803、确定目标姿态是否是单边握持姿态。
[0071]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目标姿态为单边握持姿态时,则执行步骤804;在确定目标姿态不为单边握持姿态时,则执行步骤805。
[0072]
步骤804、在确定目标姿态为单边握持姿态时,基于第一预设调节值调节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一目标边界的位置,以缩小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
[0073]
步骤805、确定目标姿态是否是双边握持姿态。
[0074]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目标姿态为双边握持姿态时,则执行步骤806;在确定目标姿态不为双边握持姿态时,则结束。
[0075]
步骤806、在确定目标姿态为双边握持姿态时,基于第二预设调节值调节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二目标边界的位置,并基于第三预设调节值调节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三目标边界的位置,以缩小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
[007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基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不同的目标姿态,对应缩小有效触控区域,避免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接触屏幕形成双击误触,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077]
可选地,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如图9所示,上述步骤103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78]
步骤1031、获取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所述触控特征包括触控位置和/或触控时间。
[0079]
其中,触控特征还包括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触控面积在驱动通道方向上占用的第一通道数;触控面积在感应通道方向上占用的第二通道数;所述第一通道数和所述第二通道数的比值;触控面积中大于或等于报点阈值的节点个数;触控面积中的最大diff值。
[0080]
其中,第一通道数即为长度length,第二通道数即为宽度wide。
[0081]
示例地,用户在有效触控区域中执行第一触控输入时,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到与第
一触控输入相关的触控特征,触控特征可以包括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
[0082]
步骤1032、基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0083]
示例地,在获取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是否为有效触控特征,在确定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为有效触控特征时,控制电子设备执行亮屏操作;在确定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为无效触控特征时,控制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
[008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基于触控特征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否为有效触控输入,进而对亮屏操作进行控制,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085]
可选地,基于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控制电子设备的亮屏操作,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086]
在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
[0087]
其中,在所述触控特征包括所述触控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088]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一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0089]
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
[0090]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
[0091]
具体地,在确定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满足预设条件时,认为第一触控输入为无效触控,此时控制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相反,在确定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认为第一触控输入为有效触控,此时控制电子设备执行亮屏操作。
[0092]
示例地,在触控特征包括触控位置时,将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一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预设值δs1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一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第一次触控输入移动的距离过大,可以认为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093]
其中,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是指触控位置的x方向位移和y方向位移的合位移,如图10所示,假设第一个触控位置的坐标为(x1,y1),第二个触控位置的坐标为(x2,y2),则第一个触控位置与第二个触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为
[0094]
或者,将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预设值δs2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第二次触控输入移动的距离过大,可以认为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095]
或者,将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与第三预设值δs3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两次触控输入的距离间隔过大,可以认为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096]
其中,δs1、δs2、δs3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实际屏幕来设定,以1080*2400分辨率手机为例,δs1可取100pix,δs2可取100pix,δs3可取200pix。
[0097]
需要说明的是,在触控特征包括触控位置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同时满足上述预设条件中的两个或者多个时,才确定第一触控输入为非正常触控,也就是误触控,以提高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0098]
其中,在所述触控特征包括所述触控时间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099]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五预设值;所述第五预设值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
[0100]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与第一次触控输入的结束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次触控输入的结束时间的第二时间差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值。
[0101]
示例地,在触控特征包括触控时间时,将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与第四预设值δt2_max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时,确定两次触控输入之间的操作太慢,可以认为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102]
或者,将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与第五预设值δt2_min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五预设值时,确定两次触控输入之间的操作太快,可以认为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103]
或者,将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的差值与第六预设值δt3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值时,则确定两次触控输入完成的时间差值太大,可以认为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104]
其中,δt2_min、δt2_max和δt3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实际屏幕来设定,以1080*2400分辨率手机为例,δt2_min可取50ms,δt2_max可取500ms,δt3可取300ms。
[0105]
需要说明的是,在触控特征包括触控时间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同时满足上述预设条件中所有条件时,才确定第一触控输入为非正常触控,也就是误触控,以提高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010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根据两次触控有效触控区域的时间特征和位置特征来区分正常触控操作和误触操作,通过抑制误触操作来降低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107]
可选地,触控特征还包括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在所述触控特征包括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108]
所述第一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
[0109]
所述第二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
[0110]
所述节点个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
[0111]
所述第一通道数和所述第二通道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
[0112]
所述最大diff值小于或等于第八预设值;
[0113]
所述第一通道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且所述第一通道数和所述第二通道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
[0114]
所述第二通道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且所述第一通道数和所述第二通道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
[0115]
所述节点个数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数量,且所述第一通道数和所述第二通道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
[0116]
示例地,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如图1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117]
步骤1101、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是否有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
[0118]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有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时,执行步骤1102;在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没有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则结束。
[0119]
步骤1102、在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有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时,确定是否满足第一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或第二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或节点个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或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或最大diff值小于或等于第八预设值。
[0120]
示例地,在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包括第一通道数、或者第二通道数、或者节点个数时,将第一通道数与第一预设数量δwx2进行比较,将第二通道数与第二预设数量δwy2进行比较,将节点个数与第三预设数量δn2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或者在确定第二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或者在确定节点个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由于大面积物体触控产生的,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121]
在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包括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时,将该比值与第七预设值δd2进行比较,在确定该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由于长条形物体触控产生的,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122]
在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包括最大diff值时,将最大diff值与第八预设值δv2进行比较,在确定最大diff值小于或等于第八预设值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由轻触产生的,属于非正常触控操作,此时判定为无效触控。
[0123]
在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包括第一通道数、以及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时,在确定第一通道数小于第一预设数量时,进一步将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与第七预设值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由于大面积物体触控产生的,而且是长条形的大面积物体触控产生的,进一步确定触控的对象,也就提高了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0124]
在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包括第二通道数、以及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时,在确定第二通道数小于第二预设数量时,进一步将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与第七预设值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由于大面积物体触控产生的,而且是长条形的大面积物体触控产生的,进一步确定触控的对象,也就提高了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0125]
在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包括节点个数、以及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时,在确定节点个数小于第三预设数量时,进一步将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
数的比值与第七预设值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由于大面积物体触控产生的,而且是长条形的大面积物体触控产生的,进一步确定触控的对象,也就提高了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0126]
其中,δwx2、δwy2、δn2、δd2和δv2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实际屏幕来设定,以16tx*36rx全面屏手机为例,假设报点阈值为120,δwx2可取7,δwy2可取7,δn2可取25,δd2可取5,δv2可取140。
[0127]
需要说明的是,在触控特征包括除触控位置和触控时间之外的触控数据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同时满足上述预设条件中的两个或者多个时,才确定第一触控输入为非正常触控,也就是误触控,以提高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0128]
步骤1103、确定满足第一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或第二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或节点个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或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或最大diff值小于或等于第八预设值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为无效触控。
[0129]
步骤1104、确定不满足第一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或第二通道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或节点个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或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值,或最大diff值小于或等于第八预设值时,确定第一触控输入为有效触控。
[013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基于第一通道数、第二通道数、第一通道数和第二通道数的比值、节点个数以及最大diff值等触控数据来区分正常触控操作和误触操作,通过抑制误触操作来降低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131]
可选地,上述步骤103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132]
基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是否为长按输入;
[0133]
在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为长按输入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二触控输入;
[0134]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输入,在所述第二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
[0135]
示例地,在获取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时,还可以基于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否为长按输入,也就是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否一直保持,在确定第一触控输入为长按输入时,说明用户的某个部位一直按着触控屏,此时若接收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二触控输入,即便第二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不满足预设条件,也就是即便第二触控输入为有效触控输入,此时也控制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
[013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在基于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确定第一触控输入为长按输入时,即使后续接收到有效触控的第二触控输入,电子设备也不执行亮屏操作,进一步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13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亮屏控制装置。本技术实施例中以亮屏控制装置执行亮屏控制方法为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装置。
[0138]
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亮屏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301、确定模块1302和控制模块1303;其中:
[0139]
获取模块1301,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
[0140]
确定模块130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为
触发亮屏的区域,除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之外的屏幕区域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0141]
控制模块1303,用于响应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一触控输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014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装置,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基于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使得不同的握持姿态对应不同的有效触控区域,以避免用户在握持电子设备时造成的误触操作,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143]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1302还用于:
[0144]
在所述目标姿态为掌面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将所述有效触控区域调整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0145]
在所述目标姿态为单边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基于第一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一目标边界的位置;调节所述第一目标边界前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大于调节所述第一目标边界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目标边界为靠近单边握持边缘的边界;
[0146]
在所述目标姿态为双边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基于第二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二目标边界的位置,并基于第三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三目标边界的位置;调节所述第二目标边界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前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大于调节所述第二目标边界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目标边界为靠近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一边缘的边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为靠近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二边缘的边界。
[0147]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303还用于:
[0148]
获取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所述触控特征包括:触控位置和/或触控时间;
[0149]
基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0150]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303还用于:
[0151]
在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
[0152]
在所述触控特征包括所述触控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153]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一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0154]
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
[0155]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
[0156]
在所述触控特征包括所述触控时间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157]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五预设值;所述第五预设值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
[0158]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与第一次触控输入的结束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次触控输入的结束时间的第二时间差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
六预设值。
[0159]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303还用于:
[0160]
基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是否为长按输入;
[0161]
在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为长按输入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二触控输入;
[0162]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输入,在所述第二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
[0163]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亮屏控制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0164]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亮屏控制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016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亮屏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11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0166]
可选地,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400,包括处理器1401和存储器1402,存储器14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4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401执行时实现上述亮屏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0167]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0168]
图14为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169]
该电子设备15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501、网络模块1502、音频输出单元1503、输入单元1504、传感器1505、显示单元1506、用户输入单元1507、接口单元1508、存储器1509、以及处理器1510等部件。
[017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5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5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4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0171]
其中,处理器1510,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
[0172]
处理器1510,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为
触发亮屏的区域,除所述有效触控区域之外的屏幕区域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0173]
处理器151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一触控输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0174]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目标姿态,基于目标姿态确定有效触控区域,使得不同的握持姿态对应不同的有效触控区域,以避免用户在握持电子设备时造成的误触操作,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也提高了用户触控亮屏的体验。
[0175]
可选地,处理器1510,还用于:
[0176]
在所述目标姿态为掌面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将所述有效触控区域调整为抑制触发亮屏的区域;
[0177]
在所述目标姿态为单边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基于第一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一目标边界的位置;调节所述第一目标边界前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大于调节所述第一目标边界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目标边界为靠近单边握持边缘的边界;
[0178]
在所述目标姿态为双边握持姿态的情况下,基于第二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二目标边界的位置,并基于第三预设调节值调节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第三目标边界的位置;调节所述第二目标边界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前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大于调节所述第二目标边界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后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目标边界为靠近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一边缘的边界,所述第三目标边界为靠近双边握持边缘中第二边缘的边界。
[0179]
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不同的目标姿态,对应缩小有效触控区域,避免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接触屏幕形成双击误触,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180]
可选地,处理器1510,还用于:
[0181]
获取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所述触控特征包括:触控位置和/或触控时间;
[0182]
基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0183]
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触控特征确定第一触控输入是否为有效触控输入,进而对亮屏操作进行控制,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184]
可选地,处理器1510,还用于:
[0185]
在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
[0186]
在所述触控特征包括所述触控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187]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一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0188]
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
[0189]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
[0190]
在所述触控特征包括所述触控时间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191]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值,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五预设值;所述第五预设值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
[0192]
第一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与第一次触控输入的结束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次触控输入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次触控输入的结束时间的第二时间差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值。
[0193]
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两次触控有效触控区域的时间特征和位置特征来区分正常触控操作和误触操作,通过抑制误触操作来降低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194]
可选地,处理器1510,还用于:
[0195]
基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是否为长按输入;
[0196]
在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为长按输入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有效触控区域的触发亮屏的第二触控输入;
[0197]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输入,在所述第二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不执行亮屏操作。
[0198]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第一触控输入的触控特征确定第一触控输入为长按输入时,即使后续接收到有效触控的第二触控输入,电子设备也不执行亮屏操作,进一步降低了电子设备亮屏操作的误触发概率。
[0199]
应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5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5041和麦克风15042,图形处理器15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506可包括显示面板15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5061。用户输入单元1507包括触控面板15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5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5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5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5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0200]
存储器15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5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5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5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5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0201]
处理器1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5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
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510中。
[0202]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亮屏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0203]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0204]
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亮屏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0205]
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020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亮屏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020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0208]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209]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