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36559发布日期:2022-11-03 03:3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红外热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热成像模组对于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小型模组形态的热成像模组的需求激增,而对于小型模组形态的热成像模组,对加工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热成像模组适配广角镜头时,加工的误差使得广角镜头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偏心问题,亟需提出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算法,但是,传统的光心位置的确定算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光心位置的精度低、光心位置的准确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
5.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确定所述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7.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确定所述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
8.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成像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本技术上述示例的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并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确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即使用热成像模组特有的增益矩阵进行光心位置的确定,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光心位置,并且,计算复杂度较低,光心位置的精度较高,光心位置的准确性较高。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2.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3.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目标窗口区域的示意图;
14.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各候选坐标点的示意图;
15.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光心位置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热成像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在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技术。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18.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1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热成像设备,该热成像设备可以是部署有热成像模组的设备,对此热成像设备的类型不做限制,如热成像相机、热成像摄像机等,热成像模组可以包括传感器(如热成像传感器等)和镜头,即将传感器和镜头的组合称为热成像模组。
20.参见图1所示,为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21.步骤101、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
22.示例性的,可以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该初始增益矩阵可以包括多个增益系数值;确定该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增益系数值,并对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增益系数值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增益矩阵。
23.示例性的,针对该初始增益矩阵中的每个增益系数值,可以基于目标窗口区域内的所有增益系数值确定待比较系数值;若待比较系数值与该增益系数值的差值大于系数阈值,则确定该增益系数值是异常增益系数值;若待比较系数值与该增益系数值的差值不大于系数阈值,则确定该增益系数值是正常增益系数值。其中,目标窗口区域是初始增益矩阵中以该增益系数值为中心的区域。
24.示例性的,目标场景下放置有黑体,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黑体是第一温度值时,通过热成像模组获取黑体的第一标定响应值;在黑体是第二温度值时,通过热成像模组获取黑体的第二标定响应值;基于第一标定响应值和第二标定响应值确定初始增益矩阵。
25.步骤102、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确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
26.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和/或,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及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该目标光心位置。
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确定该目标光心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并基于该初始光心位置确定该目标光心位置,比如说,可以直接将该初始光心位置作为该目标光心位置。
28.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及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该目标光心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
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基于光心横坐标和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位置。比如说,目标行可以为一个目标行,可以将该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纵坐标,目标列可以为一个目标列,可以将该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横坐标。又例如,目标行可以为第一目标行和第二目标行,第一目标行可以对应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目标行可以对应第二光心纵坐标,可以将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中心纵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纵坐标。目标列可以为第一目标列和第二目标列,第一目标列可以对应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目标列可以对应第二光心横坐标,可以将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中心横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横坐标。
29.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和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及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该目标光心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然后,基于初始光心位置、该光心横坐标和该光心纵坐标确定该目标光心位置。
30.比如说,初始光心位置可以包括初始光心横坐标和初始光心纵坐标,目标行可以为一个目标行,可以将初始光心纵坐标和该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之间的中心纵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纵坐标。目标列可以为一个目标列,可以将初始光心横坐标和该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之间的中心横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横坐标。又例如,目标行可以为第一目标行和第二目标行,第一目标行对应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目标行对应第二光心纵坐标,可以将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中心纵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纵坐标,或,将第一光心纵坐标与初始光心纵坐标之间的中心纵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纵坐标,或,将第二光心纵坐标与初始光心纵坐标之间的中心纵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纵坐标。目标列可以为第一目标列和第二目标列,第一目标列对应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目标列对应第二光心横坐标,可以将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中心横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横坐标,或,将第一光心横坐标与初始光心横坐标之间的中心横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横坐标,或,将第二光心横坐标与初始光心横坐标之间的中心横坐标作为目标光心位置的横坐标。
31.在上述实施例中,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确定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中的最小增益系数值;若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可以基于所有的最小增益系数值对应的坐标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
32.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从目标行中确定出行目标坐标点,从目标行中确定出行目标坐标点的对称点位的行对称坐标点;基于行目标坐标点与行对称坐标点的中心坐标点确定光心纵坐标。基于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从目标列中确定出列目标坐标点,从目标列中确定出列目标坐标点的对称点位的列对称坐标点;基于列目标坐标点与列对称坐标点的中心坐标点确定光心横坐标。
33.示例性的,基于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从目标行中确定出行目标坐标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从目标行左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一候选坐标点,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第一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从目标行右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二候选坐标点,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第二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若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一候选坐标点确定为行目标坐标点;若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大于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二候选坐标点确定为行目标坐标点。
34.示例性的,基于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从目标列中确定出列目标坐标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从目标列上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三候选坐标点,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第三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从目标列下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四候选坐标点,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第四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若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三候选坐标点确定为列目标坐标点;若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大于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四候选坐标点确定为列目标坐标点。
3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初始光心位置可以包括初始光心横坐标和初始光心纵坐标,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可以包括第一目标行的第一光心纵坐标和第二目标行的第二光心纵坐标,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可以包括第一目标列的第一光心横坐标和第二目标列的第二光心横坐标,在此基础上,基于初始光心位置、光心横坐标和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基于初始光心横坐标、第一光心横坐标和第二光心横坐标,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可以基于初始光心纵坐标、第一光心纵坐标和第二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然后,可以基于目标光心横坐标和目标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位置。
36.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各光心横坐标(如初始光心横坐标、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光心横坐标等)之间的距离,从初始光心横坐标、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光心横坐标中选取两个光心横坐标,基于选取的两个光心横坐标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基于各光心纵坐标(如初始光心纵坐标、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光心纵坐标等)之间的距离,从初始光心纵坐标、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光心纵坐标中选取两个光心纵坐标,基于选取的两个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基于目标光心横坐标和目标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位置。
37.示例性的,基于各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初始光心横坐标、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光心横坐标中选取两个光心横坐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若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则从初始光心横坐标、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光心横坐标中选取第一光心横坐标和第二光心横坐标,即基于第一光心横坐标和第二光心横坐标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若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且初始光心横坐标与第一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即初始光心横坐标与第一光心横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则从初始光心横坐标、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光心横坐标中选取初始光
心横坐标和第一光心横坐标,即基于初始光心横坐标和第一光心横坐标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若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且初始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即初始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从初始光心横坐标、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光心横坐标中选取初始光心横坐标和第二光心横坐标,即基于初始光心横坐标和第二光心横坐标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
38.示例性的,基于各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初始光心纵坐标、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光心纵坐标中选取两个光心纵坐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若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则从初始光心纵坐标、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光心纵坐标中选取第一光心纵坐标和第二光心纵坐标,即基于第一光心纵坐标和第二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若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且初始光心纵坐标与第一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即初始光心纵坐标与第一光心纵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则从初始光心纵坐标、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光心纵坐标中选取初始光心纵坐标和第一光心纵坐标,即基于初始光心纵坐标和第一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若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且初始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即初始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从初始光心纵坐标、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光心纵坐标中选取初始光心纵坐标和第二光心纵坐标,即基于初始光心纵坐标和第二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
3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并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确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即使用热成像模组特有的增益矩阵进行光心位置的确定,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光心位置,并且,计算复杂度较低,光心位置的精度较高,光心位置的准确性较高。
40.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41.热成像设备(如用于实现热成像功能的摄像机)能够采集热成像图像,基于热成像图像中目标对象(如目标人体)的灰度值,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温度值,即得到目标对象的温度值,从而实现目标对象的温度检测。其中,热成像设备可以采用热成像技术采集热成像图像,热成像技术是通过非接触式探测红外能量(热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而生成热成像图像,热成像图像是与物体表面温度值有关的图像,能够基于热成像图像确定物体表面温度值。
42.热成像设备可以是部署有热成像模组的设备,热成像模组可以包括传感器(如热成像传感器等)和镜头,即将传感器和镜头的组合称为热成像模组。
43.在热成像模组适配广角镜头时,加工误差使得广角镜头存在较严重的偏心问题,亟需提出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算法,但是,传统的光心位置的确定算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光心位置的精度低、光心位置的准确性差等问题。当然,对于其它类型的镜头,也可能存在偏心问题,需要提供光心位置的确定算法。
44.针对上述发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用于确定热成像
模组的光心位置,在该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中,可以使用热成像模组特有的增益矩阵进行光心位置的确定,从而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光心位置,并且,计算复杂度较低,光心位置的精度较高,光心位置的准确性较高。
45.本实施例中,对于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光心位置,该光心位置是指镜头的光路中心在传感器上的成像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光心位置之后,可以利用确定的光心位置与传感器中心进行比对,并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进行镜头或传感器的位置调整,使镜头的光路中心在传感器上的成像位置与传感器的成像中心对齐。
46.本实施例的光心确定算法可以应用于aa(active alignment,主动对准)技术,即在aa技术中,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式确定目标光心位置,采用目标光心位置进行工艺生产,以提高生产良率与效率。其中,aa技术是指:通过调整镜头与传感器之间的姿态与相对位置等关系,保证图像的全画面均清晰,且镜头的光路中心(即光轴)和像面的焦点(即传感器的成像中心)均处于图像中心,从而有效提升热成像模组的产品一致性,保证热成像模组的质量。
47.本实施例中,在将光心确定算法应用于aa技术时,通过确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使得镜头的光路中心在传感器上的成像位置(即目标光心位置)与传感器的成像中心对齐,即二者均是图像中心。
48.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热成像设备,参见图2所示,为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49.步骤201、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该初始增益矩阵可以包括多个增益系数值。比如说,热成像模组可以预先标定初始增益矩阵,初始增益矩阵也可以称为k矩阵,因此,可以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
50.比如说,热成像模组在采集热成像图像时,假设热成像图像的尺寸可以为w*h,w为热成像图像的宽度,h为热成像图像的高度,那么,初始增益矩阵可以包括w*h个增益系数值,也就是说,初始增益矩阵的每一行可以为w个增益系数值,初始增益矩阵的每一列可以为h个增益系数值。显然,初始增益矩阵中的w*h个增益系数值与热成像图像中的w*h个灰度值一一对应。
51.示例性的,热成像模组可以通过红外阵列实现热成像测温,而红外阵列包括多个像元,每个像元是热敏电阻,在红外热辐射到达像元后,该像元能够感知外界环境温度,从而改变该像元的电阻值,并控制经过该像元的电流值,基于这个电流值就能够确定该像元对应的电压响应值,基于这个电压响应值可以确定该像元对应的温度值。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的偏差,不同像元对同等红外辐射的响应存在异同,从而造成成像的不均匀性,需要对像元的这种差异进行矫正,如采用非均匀性矫正方式(如非均匀性矫正中的两点校正)进行矫正。
52.在采用非均匀性矫正方式对像元的这种差异进行矫正时,需要在热成像设备标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增益矩阵,为了区分方便,将该增益矩阵称为初始增益矩阵,初始增益矩阵用于对热成像图像中各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矫正。比如说,针对热成像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如像素点(i,j),可以从初始增益矩阵中查询像素点(i,j)对应的增益系数值,即初始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增益系数值,使用该增益系数值对像素点(i,j)的灰度值进行矫正,对此矫正方式不做限制。
53.综上所述,热成像模组可以预先标定初始增益矩阵,而本实施例中,为了确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光心位置,可以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
5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两点校正方式标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当然,该方式只是一个示例,对此不做限制。
55.步骤2011、在黑体是第一温度值时,通过热成像模组获取黑体的第一标定响应值,在黑体是第二温度值时,通过热成像模组获取黑体的第二标定响应值。
56.比如说,可以定义标定温度值区间[t
l
,th]和获取间隔δt,t
l
表示最小温度值,th表示最大温度值,可以基于最小温度值、最大温度值和获取间隔确定多个标定温度值,如t
l
、t
l
+δt、t
l
+δt+δt、

、th等多个标定温度值。
[0057]
在此基础上,第一温度值可以是任意一个标定温度值,如t
l
、t
l
+δt、t
l
+δt+δt、

、th,以最小温度值t
l
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温度值可以是任意一个标定温度值,如t
l
、t
l
+δt、t
l
+δt+δt、

、th,以最大温度值th为例。
[0058]
示例性的,可以在目标场景下放置黑体,且控制黑体的温度值是最小温度值t
l
,在该情况下,通过热成像模组获取黑体在最小温度值t
l
下的第一标定响应值。其中,热成像模组的传感器可以包括红外阵列,红外阵列可以包括多个像元,在获取第一标定响应值的过程中,保证黑体可以覆盖热成像模组的所有像元,即每个像元均可以采集到黑体的第一标定响应值,这些第一标定响应值记为x
ij

l
),第一标定响应值x
ij

l
)表示像元(i,j)采集到的第一标定响应值,像元(i,j)对应一个像素位置,该像素位置的横坐标是i,纵坐标是j。以2*3个像元为例,则(i,j)的取值依次为(1,1)、(1,2)、(1,3)、(2,1)、(2,2)、(2,3)。
[0059]
同理,控制黑体的温度值是最大温度值th时,通过热成像模组获取黑体在最大温度值th下的第二标定响应值,记为第二标定响应值x
ij
(φh)。
[0060]
步骤2012、基于第一标定响应值和第二标定响应值确定初始增益矩阵。
[0061]
示例性的,热成像模组的所有像元的响应值与温度值的映射关系,大多近似为线性关系,参见如下公式所示:y
ij
=a
ij
x
ij
(φ)+b
ij
,a
ij
表示像元(i,j)的增益系数值,b
ij
表示像元(i,j)的偏置系数值,x
ij
(φ)表示像元(i,j)采集到的标定响应值,y
ij
表示像元(i,j)采集到的标定响应值的校正后的输出,即,校正后的标定响应值。
[0062]
在将所有像元进行非均匀性矫正时,所有像元在最小温度值t
l
和最大温度值th下的表现应该一致,因此,需要将最小温度值t
l
下的标定响应值校正为第一标定响应值(即步骤2011中得到的第一标定响应值),记为第一标定响应值y
l
,将最大温度值th下的标定响应值校正为第二标定响应值(即步骤2011中得到的第二标定响应值),记为第二标定响应值yh,也就是说,如下两个公式成立:yh=a
ij
x
ij
(φh)+b
ij
,y
l
=a
ij
x
ij

l
)+b
ij
。基于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每个像元的增益系数值a
ij
和偏置系数值b
ij
,如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增益系数值a
ij
和偏置系数值b
ij
[0063][0064]bij
=y
h-a
ij
x
ij
(φh)
[0065]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出每个像元(i,j)的增益系数值a
ij
,显然,所有像元的增益系数值就组成初始增益矩阵,即初始增益矩阵包括所有像元的增益系数值。
[0066]
步骤202、基于初始增益矩阵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该目标增益矩
阵可以包括多个增益系数值。比如说,初始增益矩阵包括w*h个增益系数值时,目标增益矩阵也包括w*h个增益系数值,也就是说,目标增益矩阵的每一行为w个增益系数值,目标增益矩阵的每一列为h个增益系数值。
[0067]
示例性的,为了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0068]
步骤2021、确定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增益系数值。
[0069]
示例性的,针对初始增益矩阵中的每个增益系数值,可以划分以该增益系数值为中心的目标窗口区域,目标窗口区域的半径记为n,n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如n为2、3等,对此不做限制。参见图3所示,是目标窗口区域的半径n为2的示例,即目标窗口区域包括以该增益系数值为中心的25个增益系数值。
[0070]
对于初始增益矩阵中的边缘增益系数值,目标窗口区域可以包括25个增益系数值中的部分增益系数值,即超出边缘的部分没有增益系数值。
[0071]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目标窗口区域内的所有增益系数值确定待比较系数值,比如说,将目标窗口区域内的所有增益系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待比较系数值。然后,若待比较系数值与该增益系数值的差值(如大值减去小值的差值)大于系数阈值,则确定该增益系数值是异常增益系数值。若待比较系数值与该增益系数值的差值不大于系数阈值,则确定该增益系数值是正常增益系数值。
[007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表示上述关系:
[0073][0074]
在公式(1)中,n表示目标窗口区域的半径,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如2、3等,kmatrix(i,j)表示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增益系数值,即初始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增益系数值,kmatrix(x,y)表示目标窗口区域内的增益系数值,即初始增益矩阵中第x行第y列的增益系数值,表示目标窗口区域内的所有增益系数值的平均值,即待比较系数值,threshold表示系数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配置,对此系数阈值的取值不做限制。
[0075]
对于增益系数值kmatrix(i,j),若满足上述关系,就表示该增益系数值是正常增益系数值,若不满足上述关系,就表示该增益系数值是异常增益系数值。
[0076]
在公式(1)中,kmatrix(i,j)表示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增益系数值,1≤i≤h,1≤j≤w,w为初始增益矩阵的宽度,h为初始增益矩阵的高度。
[0077]
步骤2022、对于初始增益矩阵中的正常增益系数值,保持该正常增益系数值不变,对于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增益系数值,对该异常增益系数值进行调整,在对初始增益矩阵中的所有异常增益系数值进行调整后,将调整后的初始增益矩阵作为目标增益矩阵。显然,目标增益矩阵已经剔除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增益系数值,即剔除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点,目标增益矩阵的所有增益系数值均为正常增益系数值,保证后续步骤找到的光心位置不是异常的奇异点。
[0078]
其中,可以将对初始增益矩阵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增益矩阵的过程,称为预处理过程,也就是说,可以对初始增益矩阵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增益矩阵。
[0079]
其中,对异常增益系数值进行调整的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将该异常增益系数值修改为默认增益系数值,默认增益系数值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可以将所有异常增益系数值均修改为默认增益系数值。或者,将该异常增益系数值修改为相邻的增益系数值(如左侧相邻的增益系数值、右侧相邻的增益系数值、上侧相邻的增益系数值、或下侧相邻的增益系数值)。或者,将该异常增益系数值修改为目标窗口区域内的所有增益系数值的平均值。当然,上述只是对异常增益系数值进行调整的几个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调整方式不做限制。
[0080]
步骤203、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该初始光心位置可以包括初始光心横坐标x0和初始光心纵坐标y0。
[0081]
示例性的,为了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0082]
步骤2031、从目标增益矩阵中划分出中心区域。
[0083]
比如说,将中心区域记为kmatrixmiddle(i,j),将中心区域的宽度记为len1,将中心区域的高度记为len2,w为初始增益矩阵的宽度,h为初始增益矩阵的高度,对于中心区域来说,
[0084]
假设w为100,h为80,len1和len2均为20,那么,中心区域的横坐标方向是从第31个位置点至第70个位置点,中心区域的纵坐标方向是从第21个位置点至第60个位置点,从而能够从目标增益矩阵中划分出中心区域。
[0085]
步骤2032、确定中心区域的所有增益系数值中的最小增益系数值。
[0086]
比如说,假设中心区域是40*40大小的区域,那么,中心区域一共存在1600个增益系数值,可以统计所有增益系数值中的最小增益系数值。
[0087]
步骤2033、判断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是否小于预设数量阈值。如果是,则可以执行步骤2034,如果否,则可以执行步骤2035。
[0088]
示例性的,由于中心区域可能存在相同的增益系数值,因此,在确定出最小增益系数值之后,最小增益系数值可能为一个,最小增益系数值也可能为多个。基于此,还可以统计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在统计出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之后,可以判断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是否小于预设数量阈值,如果是,则表示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符合预期,可以执行步骤2034,如果否,则表示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不符合预期,可以执行步骤2035。
[0089]
步骤2034、若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基于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对应的坐标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比如说,可以将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对应的横坐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光心横坐标x0,可以将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对应的纵坐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光心纵坐标y0,而初始光心横坐标x0和初始光心纵坐标y0就能够组成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
[0090]
比如说,假设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为n,最小增益系数值对应的坐标为[x(i),y(i)],i=1,..n,那么,可以采用如下公式(2)确定初始光心位置。
[0091][0092]
显然,从公式(2)可以看出,x0为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对应的横坐标的平均值,y0为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对应的纵坐标的平均值。
[0093]
步骤2035、从中心区域的所有增益系数值中排除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在排除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中心区域的所有增益系数值中的最小增益系数值(即第二小的增益系数值),返回步骤2033。
[0094]
示例性的,若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不小于预设数量阈值,则表示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不符合预期,无法基于最小增益系数值确定初始光心位置,在此基础上,可以排除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在排除所有最小增益系数值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所有增益系数值中的最小增益系数值,即第二小的增益系数值。
[0095]
若第二小的增益系数值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基于所有第二小的增益系数值对应的坐标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若第二小的增益系数值的数量不小于预设数量阈值,则从中心区域的所有增益系数值中排除所有第二小的增益系数值,在排除所有第二小的增益系数值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中心区域的所有增益系数值中的最小增益系数值(即第三小的增益系数值),以此类推。
[0096]
示例性的,若上述过程重复多次(如3次),仍然没有找到符合预期的最小增益系数值,那么,还可以输出异常信息,表示无法确定初始光心位置。
[0097]
步骤204、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
[0098]
示例性的,目标行可以为第一目标行和第二目标行,目标列可以为第一目标列和第二目标列,可以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一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第一目标行的第一光心纵坐标y1,可以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二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第二目标行的第二光心纵坐标y2,可以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一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第一目标列的第一光心横坐标x1,可以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二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第二目标列的第二光心横坐标x2。
[0099]
第一目标行可以是目标增益矩阵的任意一行,第二目标行可以是目标增益矩阵的任意一行,只要第一目标行和第二目标行不同即可,比如说,第一目标行可以是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一行,第二目标行可以是目标增益矩阵的最后一行。第一目标列可以是目标增益矩阵的任意一列,第二目标列可以是目标增益矩阵的任意一列,只要第一目标列和第二目标列不同即可,比如说,第一目标列可以是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一列,第二目标列可以是目标增益矩阵的最后一列。
[0100]
为了方便描述,在本技术的后续实施例中,以第一目标行是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一行,第二目标行是目标增益矩阵的最后一行,第一目标列是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一列,第二目标列是目标增益矩阵的最后一列为例进行说明。
[0101]
比如说,目标增益矩阵中的增益系数值可以记为kmatrix(i,j),1≤i≤h,1≤j≤w,h和w分别为目标增益矩阵的高度和宽度。目标增益矩阵的四角坐标分别是kmatrix(1,1)、kmatrix(1,w)、kmatrix(h,1)、kmatrix(h,w)。
[0102]
第一行的所有增益系数值可以记为kmatrix(1,1:w),最后一行的所有增益系数值可以记为kmatrix(h,1:w),第一列的所有增益系数值可以记为matrix(1:h,1),最后一列的的所有增益系数值可以记为kmatrix(1:h,w)。
[0103]
示例性的,为了确定第一光心横坐标x1、第二光心横坐标x2、第一光心纵坐标y1和第二光心纵坐标y2,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0104]
步骤2041、从第一目标行左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一候选坐标点,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一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从第一目标行右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二候选坐标点,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二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若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一候选坐标点确定为行目标坐标点;若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大于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二候选坐标点确定为行目标坐标点。
[0105]
比如说,以第一目标行是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一行为例,参见图4所示,从左侧的第一个坐标点kmatrix(1,1)开始,沿着第一行向右遍历,找到第一候选坐标点kmatrix(1,j),j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w,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一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预设系数值可以记为thrcorner,且预设系数值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在图4中,可以将第一候选坐标点记为标记点1,标记点1为(1,y1)。
[0106]
参见图4所示,从右侧的第一个坐标点kmatrix(1,w)开始,沿着第一行向左遍历,找到第二候选坐标点,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二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在图4中,可以将第二候选坐标点记为标记点2,标记点2为(1,y2)。
[0107]
示例性的,若标记点1的增益系数值小于标记点2的增益系数值,则将标记点1确定为第一行的行目标坐标点;若标记点1的增益系数值大于标记点2的增益系数值,则将标记点2确定为第一行的行目标坐标点。
[0108]
步骤2042、从第一目标列上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三候选坐标点,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三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从第一目标列下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四候选坐标点,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四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若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三候选坐标点确定为列目标坐标点;若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大于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四候选坐标点确定为列目标坐标点。
[0109]
比如说,以第一目标列是目标增益矩阵的第一列为例,参见图4所示,从上侧的第一个坐标点kmatrix(1,1)开始,沿着第一列向下遍历,找到第三候选坐标点kmatrix(i,1),i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h,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三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预设系数值可以记为thrcorner,且预设系数值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在图4中,可以将第三候选坐标点记为标记点5,标记点5为(x5,w)。
[0110]
参见图4所示,从下侧的第一个坐标点kmatrix(h,1)开始,沿着第一列向上遍历,找到第四候选坐标点,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四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在图4中,可以将第四候选坐标点记为标记点6,标记点6为(x6,w)。
[0111]
示例性的,若标记点5的增益系数值小于标记点6的增益系数值,则将标记点5确定为第一列的列目标坐标点;若标记点5的增益系数值大于标记点6的增益系数值,则将标记
点6确定为第一列的列目标坐标点。
[0112]
步骤2043、从第二目标行左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五候选坐标点,第五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五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从第二目标行右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六候选坐标点,第六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六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若第五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第六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五候选坐标点确定为行目标坐标点;若第五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大于第六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六候选坐标点确定为行目标坐标点。
[0113]
步骤2043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见步骤2041,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4所示,将第五候选坐标点记为标记点3,将第六候选坐标点记为标记点4。
[0114]
步骤2044、从第二目标列上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七候选坐标点,第七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七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从第二目标列下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八候选坐标点,第八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且第八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若第七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第八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七候选坐标点确定为列目标坐标点;若第七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大于第八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八候选坐标点确定为列目标坐标点。
[0115]
步骤2044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见步骤2042,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4所示,将第七候选坐标点记为标记点7,将第八候选坐标点记为标记点8。
[0116]
步骤2045、基于第一目标行的行目标坐标点(如第一候选坐标点或者第二候选坐标点),从第一目标行中确定出该行目标坐标点的对称点位的行对称坐标点;基于该行目标坐标点与该行对称坐标点的中心坐标点确定第一目标行的第一光心纵坐标y1,如将该中心坐标点作为第一光心纵坐标y1。
[0117]
比如说,假设第二候选坐标点作为行目标坐标点,则从第一候选坐标点开始向第二候选坐标点的方向遍历,找到与第二候选坐标点相匹配的对称点位,将这个对称点位的坐标记为行目标坐标点对应的行对称坐标点。
[0118]
比如说,参见图4所示,假设标记点2作为行目标坐标点,标记点2的坐标为oy2(1,y2),那么,可以从标记点1的坐标oy1(1,y1)开始向右遍历,查找标记点2对应的候选点位,然后,基于候选点位的坐标oy1

(1,y1

)和标记点2的坐标oy2(1,y2),确定行目标坐标点对应的行对称坐标点的坐标oy1

(1,y1

)。
[0119]
其中,候选点位的坐标oy1

(1,y1

)的确定方式为:oy1

(1,y1

)满足如下关系:kmatrix(1,y1

)>kmatrix(1,y2),kmatrix(1,y1

+1)≤kmatrix(1,y2),y1<y1

<y2,y1

是从y1遍历到y2。显然,在从y1遍历到y2的过程中,候选点位(1,y1

)的增益系数值大于标记点2(1,y2)的增益系数值,而候选点位之前的所有点位(1,y1

+1)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大于标记点2(1,y2)的增益系数值。
[0120]
其中,关于行对称坐标点的坐标oy1

(1,y1

)的确定方式,参见如下公式:
[0121]
[0122]
在上述公式中,y1

表示行对称坐标点的纵坐标,y1

表示候选点位的纵坐标,kmatrix(1,y2)表示标记点2的增益系数值,kmatrix(1,y1

+1)表示候选点位的后一个点位的增益系数值,kmatrix(1,y1

)表示候选点位的增益系数值。
[0123]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行目标坐标点的坐标(1,y2)和行对称坐标点的坐标(1,y1

),即,可以得到纵坐标y2和纵坐标y1

,然后,可以将y2和y1

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光心纵坐标y1,也就是说,y1=(y2+y1

)/2。
[0124]
步骤2046、基于第二目标行的行目标坐标点(如第五候选坐标点或者第六候选坐标点),从第二目标行中确定出该行目标坐标点的对称点位的行对称坐标点;基于该行目标坐标点与该行对称坐标点的中心坐标点确定第二目标行的第二光心纵坐标y2,如将该中心坐标点作为第二光心纵坐标y2。
[0125]
示例性的,步骤2046与步骤2045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0126]
步骤2047、基于第一目标列的列目标坐标点(如第三候选坐标点或者第四候选坐标点),从第一目标列中确定出该列目标坐标点的对称点位的列对称坐标点;基于该列目标坐标点与该列对称坐标点的中心坐标点确定第一目标列的第一光心横坐标x1,如将该中心坐标点作为第一光心横坐标x1。
[0127]
比如说,假设第四候选坐标点作为列目标坐标点,则从第三候选坐标点开始向第四候选坐标点的方向遍历,找到与第四候选坐标点相匹配的对称点位,将这个对称点位的坐标记为列目标坐标点对应的列对称坐标点。
[0128]
比如说,可以从第三候选坐标点开始向下遍历,查找第四候选坐标点对应的候选点位,然后,基于候选点位的坐标和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坐标,确定列目标坐标点对应的列对称坐标点的坐标,具体方式可以参见步骤2045。
[0129]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列目标坐标点的坐标和列对称坐标点的坐标,将列目标坐标点的横坐标与列对称坐标点的横坐标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光心横坐标x1。
[0130]
步骤2048、基于第二目标列的列目标坐标点(如第七候选坐标点或者第八候选坐标点),从第二目标列中确定出该列目标坐标点的对称点位的列对称坐标点;基于该列目标坐标点与该列对称坐标点的中心坐标点确定第二目标列的第二光心横坐标x2,如将该中心坐标点作为第二光心横坐标x2。
[0131]
示例性的,步骤2046与步骤2045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0132]
综上所述,基于步骤2041-步骤2048,就可以得到第一光心横坐标x1、第二光心横坐标x2、第一光心纵坐标y1和第二光心纵坐标y2。
[0133]
步骤205、基于初始光心横坐标x0、第一光心横坐标x1和第二光心横坐标x2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例如,基于各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初始光心横坐标x0、第一光心横坐标x1、第二光心横坐标x2中选取两个光心横坐标,基于选取的两个光心横坐标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
[0134]
比如说,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x的方式,可以参见如下公式所示:
[0135][0136]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若x1与x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一阈值thr1,则基于x1和x2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x,如将x1和x2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光心横坐标x。若x1与x2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thr1,且x0与x1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thr2,则基于x0和x1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x,如将x0和x1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光心横坐标x。若x1与x2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thr1,且x0与x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thr2,则基于x0和x2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x,如将x0和x2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光心横坐标x。
[0137]
在上述公式中,thr1和thr2均可以根据经验配置,thr1可以大于thr2,thr1可以等于thr2,thr1可以小于thr2,对此不做限制。
[0138]
示例性的,若初始光心横坐标x0、第一光心横坐标x1和第二光心横坐标x2不满足上述三种关系,那么,无法确定出目标光心横坐标,此时,可以向用户输出没有有效的光心位置,即无法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确定光心位置。
[0139]
步骤206、基于初始光心纵坐标y0、第一光心纵坐标y1和第二光心纵坐标y2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例如,基于各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初始光心纵坐标y0、第一光心纵坐标y1、第二光心纵坐标y2中选取两个光心纵坐标,基于选取的两个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
[0140]
比如说,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y的方式,可以参见如下公式所示:
[0141][0142]
若y1与y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thr1,基于y1和y2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y,如将y1和y2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光心纵坐标y。若y1与y2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thr1,y0与y1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thr2,基于y0和y1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y,如将y0和y1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光心纵坐标y。若y1与y2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thr1,y0与y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thr2,基于y0和y2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y,如将y0和y2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光心纵坐标y。
[0143]
示例性的,若初始光心纵坐标y0、第一光心纵坐标y1和第二光心纵坐标y2不满足上述三种关系,那么,无法确定出目标光心纵坐标,此时,可以向用户输出没有有效的光心位置,即无法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确定光心位置。
[0144]
步骤207、基于目标光心横坐标x和目标光心纵坐标y确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也就是说,目标光心位置可以为(x,y)。
[0145]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
阵,并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确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即使用热成像模组特有的增益矩阵进行光心位置的确定,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光心位置,并且,计算复杂度较低,光心位置的精度较高,光心位置的准确性较高。本实施例的光心确定算法可以应用于aa(active alignment,主动对准)技术,即在aa技术中,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式确定目标光心位置,采用目标光心位置进行相关工艺生产,以提高生产良率与效率。当然,本实施例的光心确定算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场景,如偏心判断、畸变校正中心确认等,对此不做限制。
[0146]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光心位置的确定装置,参见图5所示,为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0147]
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确定模块5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确定所述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
[0148]
示例性的,所述确定模块52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确定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和/或,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及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所述目标光心位置。
[0149]
示例性的,所述确定模块52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确定所述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光心位置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基于所述初始光心位置确定所述目标光心位置;或者,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基于所述光心横坐标和所述光心纵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光心位置;或者,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基于所述初始光心位置、所述光心横坐标和所述光心纵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光心位置。
[0150]
示例性的,所述确定模块52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确定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中心区域的增益系数值中的最小增益系数值;若最小增益系数值的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基于所有的最小增益系数值对应的坐标确定所述中心区域的初始光心位置。
[0151]
示例性的,所述确定模块52基于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基于所述目标增益矩阵的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确定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从所述目标行中确定出行目标坐标点,从所述目标行中确定出所述行目标坐标点的对称点位的行对称坐标点;基于所述行目标坐标点与所述行对称坐标点的中心坐标点确定所述光心纵坐标;基于所述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从所述目标列中确定出列目标坐标点,从所述目标列中确定出所述列目标坐标点的对称点位的列对称坐标点;基于所述列目标坐标点与所述列对称坐标点的中心坐标点确定所述光心横坐标。
[0152]
示例性的,所述确定模块52基于所述目标行的增益系数值从所述目标行中确定出行目标坐标点时具体用于:从目标行左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一候选坐标点,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第一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从目标行右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二候选坐标点,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第二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
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若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一候选坐标点确定为所述行目标坐标点;若第一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大于第二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二候选坐标点确定为所述行目标坐标点;所述确定模块52基于所述目标列的增益系数值从所述目标列中确定出列目标坐标点时具体用于:从目标列上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三候选坐标点,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第三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从目标列下侧的第一个坐标点开始遍历,找到第四候选坐标点,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预设系数值,第四候选坐标点前面的所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均不小于预设系数值;若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小于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则将第三候选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列目标坐标点;若第三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大于第四候选坐标点的增益系数值,将第四候选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列目标坐标点。
[0153]
示例性的,所述初始光心位置包括初始光心横坐标和初始光心纵坐标,所述目标行的光心纵坐标包括第一目标行的第一光心纵坐标和第二目标行的第二光心纵坐标,所述目标列的光心横坐标包括第一目标列的第一光心横坐标和第二目标列的第二光心横坐标;确定模块52基于所述初始光心位置、所述光心横坐标和所述光心纵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光心位置时具体用于:基于各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初始光心横坐标、所述第一光心横坐标、所述第二光心横坐标中选取两个光心横坐标,基于选取的两个光心横坐标确定目标光心横坐标;基于各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初始光心纵坐标、所述第一光心纵坐标、所述第二光心纵坐标中选取两个光心纵坐标,基于选取的两个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纵坐标;基于目标光心横坐标和目标光心纵坐标确定目标光心位置。
[0154]
示例性的,所述确定模块52基于各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初始光心横坐标、第一光心横坐标、第二光心横坐标中选取两个光心横坐标时具体用于:若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则选取第一光心横坐标和第二光心横坐标;若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且初始光心横坐标与第一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选取初始光心横坐标和第一光心横坐标;若第一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且初始光心横坐标与第二光心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选取初始光心横坐标和第二光心横坐标;所述确定模块52基于各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初始光心纵坐标、第一光心纵坐标、第二光心纵坐标中选取两个光心纵坐标时具体用于:若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第一阈值,选取第一光心纵坐标和第二光心纵坐标;若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且初始光心纵坐标与第一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选取初始光心纵坐标和第一光心纵坐标;若第一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预设第一阈值,且初始光心纵坐标与第二光心纵坐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选取初始光心纵坐标和第二光心纵坐标。
[0155]
示例性的,所述获取模块51获取热成像模组对应的目标增益矩阵时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所述初始增益矩阵包括多个增益系数值;确定所述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增益系数值,并对所述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增益系数值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目标增益矩阵。
[0156]
示例性的,所述获取模块51确定所述初始增益矩阵中的异常增益系数值时具体用于:针对所述初始增益矩阵中的每个增益系数值,基于目标窗口区域内的所有增益系数值确定待比较系数值;若所述待比较系数值与该增益系数值的差值大于系数阈值,则确定该增益系数值是异常增益系数值;其中,所述目标窗口区域是所述初始增益矩阵中以该增益系数值为中心的区域。
[0157]
示例性的,目标场景下放置有黑体,所述获取模块51获取所述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时具体用于:在所述黑体是第一温度值时,通过所述热成像模组获取所述黑体的第一标定响应值;在所述黑体是第二温度值时,通过所述热成像模组获取所述黑体的第二标定响应值;基于所述第一标定响应值和所述第二标定响应值确定所述热成像模组对应的初始增益矩阵。
[0158]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热成像设备,参见图6所示,热成像设备包括:处理器61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2,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2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61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61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本技术上述示例公开的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0159]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技术上述示例公开的光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0160]
其中,上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0161]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0162]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技术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0163]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64]
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
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65]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66]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67]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