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预设距离的视觉信息及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3898发布日期:2022-12-10 04:0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预设距离的视觉信息及载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视觉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预设距离的视觉信息及载体。


背景技术:

2.视觉信息,是指可通过人的视网膜接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人们所意识到的画面的信息。视觉信息通常固定显示在有形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指示牌)上,也可以通过电子媒体显示,显示内容可以为文字、符号、图片或它们的结合。通常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式为改善用眼距离、缩短近距用眼时间等。
3.基于现有专利(申请号为202110460715.5)的技术手段可知,现有视觉信息在单体上通过穿插图像的方式,令用户在近距离内由于图像的存在且在预设距离内能看清图像,进而自发调整用眼距离。
4.但该方式应用于较小字号的印刷体上时效果不佳,同时无法应用于已经印刷的纸质阅读材料,同时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能判定用眼距离调整的范围和限度。
5.因此,一种基于预设距离的视觉信息及载体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预设距离的视觉信息及载体,主要解决了现有在单体上穿插突变区域以实现自发矫正用眼距离,但该方式应用于较小字号的印刷体上时效果不佳,同时无法应用于已经印刷的纸质阅读材料,同时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能判定用眼距离调整的范围和限度的问题。
7.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设距离的视觉信息,包括背景层与信息层;所述背景层包括有基础态与处理态,所述信息层包括有基础态、本体处理态与边界处理态;所述视觉信息包括所述背景层的处理态、所述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与所述信息层的边界处理态中的至少一个;
8.所述背景层的基础态包括预设大小的基片,处理态包括生成有多个变意区域的所述基片;
9.所述信息层的基础态包括单体,本体处理态包括所述单体的主体结构穿插有多个改意区域的变化单体,边界处理态包括边界虚化、且所述单体的主体结构维持不变的处理单体。
10.优选地,所述背景层包括背景处理层与背景基层;所述背景处理层包括所述背景层的处理态,所述背景基层包括所述背景层的基础态;
11.所述信息层包括信息处理层与信息基层;所述信息处理层包括所述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与边界处理态的至少一种,所述信息基层包括所述信息层的基础态;
12.所述视觉信息包括所述背景处理层与所述信息处理层中的至少一层。
13.优选地,所有所述变意区域包括图像、大小、形状、分布方式四种性质;所有所述改意区域包括图像、大小、形状、分布方式四种性质。
14.优选地,所有所述变意区域分布于所述单体外。
15.优选地,所有所述变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所述变意区域的图像一致或不一致;
16.所有所述变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所述变意区域的大小一致或不一致;
17.所有所述变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所述变意区域的形状一致或不一致。
18.优选地,所有所述改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所述改意区域的图像一致或不一致;
19.所有所述改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所述改意区域的大小一致或不一致;
20.所有所述改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所述改意区域的形状一致或不一致。
21.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上搭载有前述视觉信息。
22.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23.第一,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由于信息层的边界虚化,在安全用眼距离内会导致单体含义改变,因此使用者只有在调整至安全用眼距离后,背景层上的处理态和信息层上的处理态上的处理部分会被忽略,并重新获知单体含义,可有效保证使用者自发矫正阅读距离,并能够获知距离范围和限度,实现安全用眼;
24.第二,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可叠加背景层的处理态、信息层的边界处理态以及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的三种方式,实现保留任一种、任两种、任多种的效果,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单体大小等按需选择,极大地提高了视觉信息对安全用眼距离的矫正效果。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汉字“一”的其中一种处理效果;
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汉字“一”的另外一种处理效果;
2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字母“a”的其中一种处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现有在单体上穿插突变区域以实现自发矫正用眼距离,但该方式应用于较小字号的印刷体上时效果不佳,同时无法应用于已经印刷的纸质阅读材料,同时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能判定用眼距离调整的范围和限度的问题。
3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设距离的视觉信息,其主要包括背景层与信息层;背景层包括基础态与处理态,信息层包括基础态、本体处理态与边界处理态;视觉信息包括背景层的处理态、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与信息层的边界处理态中的至少一个。
32.其中,背景层的基础态包括预设大小的基片,处理态包括生成有多个变意区域的
基片;信息层的基础态包括单体,本体处理态包括单体的主体结构上穿插有多个改意区域的变化单体,边界处理态包括边界虚化、且单体的主体结构维持不变的处理单体。
33.优选地,对于实体媒介,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层上的单体为汉字、字母、数字以及图像,背景层为纸张、塑料等印刷、打印、刻蚀基底;对于电子媒介,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层为汉字、字母、数字以及图像、视频,背景层为屏幕、幕布等显像、投影基底。
34.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边界处理态上边界虚化具体是指,当单体为汉字时,边界定义为笔划边界,也即对笔划边界进行虚化;当单体为字母时,边界定义为字母笔划的边界,也即对字母笔划的边界进行虚化。
35.在本实施例中,背景层的处理态令原背景层上形成有多个变意区域,该变意区域的存在会在预设距离内影响使用者获知单体含义,或者改变单体的含义,因此使用者必须自发调整阅读距离,直至可忽略变意区域的存在时可清晰识别、理解、获知单体含义;同样地,信息层的处理态令单体的边界虚化或者在单体上穿插改意区域,也即当前单体在预设距离内无法被使用者获知,因此使用者同样必须自发调整阅读距离,直至可忽略该处理结构而重新获知单体含义;更进一步地,当上述两种方式叠加时,也可实现上述效果。
36.在本实施例中,视觉信息有以下处理结果:a.背景层的基础态与信息层的边界处理态的叠加显示;b.背景层的基础态与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的叠加显示;c.背景层的基础态与信息层的边界处理态、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的叠加显示;d.背景层的处理态与信息层基础态的叠加显示;e.背景层的处理态与信息层的边界处理态的叠加显示;f.背景层的处理态与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的叠加显示;g.背景层的处理态与信息层的边界处理态、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的叠加显示。
37.在上述处理结果的b/c/f/g中,变化单体的改意区域为预设形状、且填充图像的改意区域,具体计算如下:
38.y≤1mm2*s*e*m*i*α;
39.其中,y定义为单体上单个改意区域的大小;s定义为单体的性质;e定义为环境参数;m定义为视觉信息载体参数;i定义为变意区域的性质参数;α定义为形状调节参数。
40.其中,s通常指的是单体的颜色、清晰度、大小等性质。当单体越清晰且所占面积越大时,s的值越大;e通常指的是环境光线的色温、强度、照射方向和照射方式。当光强越低时,e的值越大;m通常指的是视觉信息的载体,是纸质媒介或是电子媒介,当视觉信息载体提供的背景光强越低时,m的值越大;i通常指的是变意区域的综合性质,当变意区域越不容易被识别和看清时,i的值越大;α通常指的是改意区域的形状参数。当改意区域的形状越不平滑时,α的值越大。
41.在本实施例中,改意区域的分布与单体性质和预设变意区域的分布有关系,同时改意区域的分布结果不唯一。例如:当单体为“1”时,变意区域沿着“1”左右两侧横向分布时,改意区域也为左右两侧横向分布,可以保证变意区域和改意区域的处理效果能够很好的融合。
42.在本实施例中,改意区域的形状与单体性质和预设的变意区域的形状、分布有关系,同时改意区域形状不唯一。例如:当单体为“1”时,变意区域为圆形,改意区域也为圆形,或为椭圆形等圆弧形状,可以保证变意区域和改意区域的处理效果能够很好的融合。
43.在本实施例中,改意区域的图像与单体的性质、应用的实际需求、以及变意区域的
图像有关系,同时改意区域的图像不唯一。
44.优选地,在前述处理结果的d/e/f/g中,背景层处理态的变意区域为预设形状、且填充图像的变意区域,具体计算如下:
45.x≥1mm2*l*b*n*d*g*β;
46.其中,x定义为背景层处理态上单个变意区域的大小;l定义为单体的性质;b定义为基片的性质;n定义为环境参数;d定义为视觉信息载体参数;g定义为改意区域性质参数;β定义为形状调节参数。
47.其中,l通常指的是单体的颜色、清晰度、大小等性质。当单体越清晰且所占面积越大时,l的值越大;b通常指的是基片的颜色、清晰度、大小等性质。当基片越清晰且所占面积越大时,b的值越大;n通常指的是环境光线的色温、强度、照射方向和照射方式。当光强越低时,n的值越大;d通常指的是视觉信息的载体,是纸质媒介或是电子媒介,当视觉信息载体提供的背景光强越低时,d的值越大;g通常指的是改意区域的综合性质,当改意区域越不容易被识别和看清时,g的值越大;β通常指的是变意区域的形状参数。当变意区域的形状越不平滑时,β的值越大。
48.在本实施例中,变意区域的分布与单体的性质、应用的实际需求以及改意区域的分布有关系,同时变意区域的分布不唯一。可以将变意区域的组合和单体预设成各种理想、符合要求的图像,而单体则是该图像的一部分。当在预设距离内时,无法判断、获知单体的正确含义,只能理解、识别到该组合图像的的统一、具体含义,而在预设距离之外时,才能够正确识别、获知该单体的具体、真实含义。例如,对于汉字“一”,可以有意识地将变意区域和汉字“一”组合成数字“1”,则此时,汉字“一”就成了数字“1”的一部分。也可以有意识地将变意区域和汉字“一”组合成动物图像“狮子”,则此时,汉字“一”就成了动物图像“狮子”的一部分。具体需要将变意区域和单体组合成何种图像,需要根据使用者特性、实际需求、经济因素等方面具体、综合考虑。更简单的考虑,例如,对于汉字“一”,变意区域可以设定在“一”的上下两侧,也可以设定在左右两侧,也可以设定为全包围形式,将“一”完全的包围起来。对于正常印刷的书本,字与字的左右两侧间距通常都小于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段间距,所以对于字间距较密的情况,通常采用变意区域设定在上下两侧,或者是字周围空间较大的背景区域。具体地,当改意区域在单体中纵向分布时,变意区域根据实际情况也为纵向分布,保证变意区域和改意区域的处理效果能够很好的融合。
49.在本实施例中,变意区域的形状与单体的性质、应用的实际需求以及改意区域的形状有关系,同时变意区域的形状不唯一。例如,对于汉字“一”,根据实际的计算与实验,改意区域采用圆弧形的线条形成的形状时,防近视效果较好,相对应的,变意区域也采用圆弧形的形状如圆形或椭圆形。保证变意区域和改意区域的处理效果能够很好的融合。
50.在本实施例中,变意区域的图像与单体的性质、应用的实际需求、变意区域的组合和单体预设的图像以及改意区域的图像有关系,同时变意区域的图像不唯一。
51.更具体地,背景层包括背景处理层与背景基层;背景处理层包括背景层的处理态,背景基层包括背景层的基础态;信息层包括信息处理层与信息基层;信息处理层包括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与边界处理态的至少一种,信息基层包括信息层的基础态;视觉信息包括背景处理层与信息处理层中的至少一层。
52.在本实施例中,若信息层的处理态为边界处理态,也即是对单体边界进行虚化,则
必须采用信息处理层与信息基层的叠加实现,也即信息处理层上对单体做边界虚化处理,而信息基层保持不变,叠加后直接显示信息处理层的效果,也即处理单体;若本实施例中信息层的处理态为本体处理态,则可直接在信息层上添加改意区域,或者选用带改意区域的信息处理层进行叠加显示;综上,若本实施例中信息层处理态为本体处理态与边界处理态的叠加显示,则选用信息处理层,且信息处理层上既有边界虚化的处理单体,也有插入改意区域的变化单体,且最终显示结果为单体边界虚化、单体主体插入改意区域。
53.在本实施例中,背景层的处理态存在两种处理方式,其一为直接在背景层上插入改意区域,该方式可直接在单层结构上进行;其二为新增一带有变意区域的基片层,也即新增背景处理层,叠加后应显示背景处理层上的背景层处理态。
54.更具体地,所有变意区域包括图像、大小、形状、分布方式四种性质;所有改意区域包括图像、大小、形状、分布方式四种性质。
55.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预先根据背景层的性质或背景层与信息层的面积之比、颜色图像差异等内容,设置变意区域与改意区域的性质,并按照设置好的变意区域与改意区域生成视觉信息。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变意区域与改意区域均可设置为纯色,也可设置为图像,具体可由使用者进行自己挑选,或者电子设备自己进行调节等。
56.优选地,所有变意区域分布于单体外。
57.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变意区域分布于单体外,也即视觉信息显示为变意区域围绕单体设置,或设置于单体外的其余背景上。
58.优选地,背景层的处理态上所有变意区域中,任意两个变意区域的图像一致或不一致;背景层的处理态上所有变意区域中,任意两个变意区域的大小一致或不一致;背景层的处理态上所有变意区域中,任意两个变意区域的形状一致或不一致。
59.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所有变意区域的图像、大小、形状均可能不同,例如最靠近单体的多个变意区域的图像、大小、形状均相同,其余变意区域的图像、大小、形状相同,也即背景层处理态上存在两种甚至多种变意区域,且从靠近单体往远处的变意区域逐层变化,相邻层的变意区域互也不相同。
60.在本实施例中,变意区域可设置为图像,但为了方便解释说明,以其中一个特殊情况:变意区域为纯色色块进行分析说明。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所有变意区域包括与单体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变意区域,可选用与单体颜色属于同一色相、纯度、明度的颜色作为当前变意区域的颜色,也可选用属于近似色相、纯度、明度的颜色作为当前变意区域的颜色,只要实现在预设距离外可识别单体含义即可;还可选用与单体颜色不同的变意区域,也即选用与单体颜色属于不同色相、纯度、明度的颜色。
61.优选地,信息层处理态上所有改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改意区域的图像一致或不一致;信息层处理态上所有改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改意区域的大小一致或不一致;信息层处理态上所有改意区域中,任意两个改意区域的形状一致或不一致。
62.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所有改意区域的图像、大小、形状可能完全相同,也可能完全不同,也可能部分相同,例如单体本体上多个改意区域的图像、大小、形状相同,而单体上靠近边界的多个改意区域的图像、大小、形状相同,且与单体本体上的改意区域不同。
63.另外,信息层处理态若显示有边界处理态,则边界处理态中处理单体的边界虚化程度自单体中心向外变化,且处理单体的边界虚化程度的变化趋势为由低至高。通常默认
背景层为浅色层,例如白色,默认单体为深色,例如黑色,因此单体的边界虚化程度的变化趋势为由低至高,也即本实施例中处理单体的边界颜色由深及浅。
64.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体的边界虚化后,应融合至背景层,或接近背景层的颜色,因此虚化后的处理单体边界与背景层不存在明显边界,可认为边界的锐化程度逐渐降低,进而实现在预设距离内边界虚化影响使用者获知单体含义的效果。
65.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预设距离的视觉信息,其主要通过对背景层进行变意区域的穿插设置,或者对单体进行边界虚化、单体主体穿插改意区域的操作,令单效果显示与多效果叠加显示在预设距离内有效影响使用者获知单体含义,需自发调整阅读距离以实现获知单体含义的效果。
66.应强调的是,搭载有上述视觉信息的载体也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若本实施例中的视觉信息为印刷体,则存在有上述印刷体的书本、纸张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另外,仅设置有变意区域与改意区域的贴纸也应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印刷本上叠加贴纸后,显示为背景层处理态与信息层的本体处理态,也即等同于直接印刷本实施例中视觉信息的印刷本。
67.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