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托盘识别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526613发布日期:2022-12-13 21:1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托盘识别分析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托盘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托盘识别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制造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运输行业紧密连接,在商品的运输过程中,使用托盘进行搬运,不仅可以改善劳动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搬运效率和数量管理的便捷性,因此,托盘在运输行业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托盘使用不合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待运载货物的运输效率,严重时会影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对托盘进行识别分析。
3.现有的托盘识别分析具体存在以下缺陷:
4.(1)现有的托盘识别分析关注层面主要集中于托盘的质量和安全分析方面,无法根据待运载货物的基本信息和各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尺寸信息判断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进而在适配类别托盘中筛选各推荐托盘,从而无法为待运载货物提供最优托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待运载货物与托盘的适配度,进而导致托盘的空间利用率不高,无法更好地发挥托盘的使用效果。
5.(2)现有的托盘摆放合理性分析大多针对托盘与地面的摆放角度进行分析,忽略了托盘的各支撑脚之间的平稳性对托盘安全方面的影响,进而无法保证托盘对应的摆放合理性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可能出现托盘摆放不稳定但是判定为稳定的现象,从而导致托盘倒塌或者倾斜,影响托盘的进一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托盘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托盘识别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7.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托盘识别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全方位摄像头采集各托盘的图像。
8.步骤2、基于采集的各托盘的图像识别各托盘的尺寸信息,其中尺寸信息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并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各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尺寸信息,其中标准尺寸信息包括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进而计算各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从而将各托盘按照其与各类别托盘的相似度归类为各类别托盘。
9.步骤3、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待运载货物的基本信息,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单个货物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从而对比筛选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
10.步骤4、将待运载货物对应的适配类别托盘中的各托盘记为各适配托盘,进而基于采集的各适配托盘的图像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和综合摆放合理系数,从而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和综合摆放合理系数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
11.步骤5、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分析各推荐托盘,并将各推荐托盘按照适宜使用指数从大到小的方式进行排序,进而得到适宜使用指数排名中的各推荐托盘。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计算各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的具体分析方法为:将各托盘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进行对比,并计算各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η
im
表示为第i个托盘与第m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li、wi、hi分别表示为第i个托盘的长度、宽度、高度,δlm′
、δwm′
、δhm′
分别表示为第m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χ1、χ2、χ3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托盘与类别托盘对应的长度、宽度、高度所属匹配修正因子,i表示为各托盘的编号,i=1,2,...,n,m表示为各类别托盘的编号,m=1,2,...,k。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将各托盘按照其与各类别托盘的相似度归类为各类别托盘的具体方法为:将某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按照相似度大小进行排序,进而从中选取该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最大的类别托盘,并将其作为该托盘的类别托盘,进而统计得到各类别托盘中的各托盘。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筛选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的具体分析步骤为:步骤31: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各类别托盘对应的限制高度和允许承重量。
15.步骤32:将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高度与预设的待运载货物预计摆放层数相乘,进而得到待运载货物对应的摆放高度,并将各类别托盘的限制高度减去待运载货物对应的摆放高度,进而筛选结果大于零对应的各类别托盘,并将各类别托盘标记为各待分析类别托盘。
16.步骤33:将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长度、宽度分别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进行对比,并据此分析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尺寸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μa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与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尺寸适配指数,c、d分别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长度、宽度,a1、a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预计单层横向摆放数量和单层竖向摆放数量,e1、e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长度补偿因子、宽度补偿因子,δla″
、δwa″
分别表示为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γ1、γ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与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长度、宽度所属匹配修正因子,a表示为各待分析类别托盘的编号,a=1,2,...,d。
17.步骤34:基于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高度和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限制高度分析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摆放高度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与第a个待分析类
别托盘对应的摆放高度适配指数,g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高度,δxga′
表示为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限制高度,b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预计摆放层数,γ3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摆放高度与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限制高度所属匹配修正因子。
18.步骤35:基于待运载货物预计单层横向摆放数量和单层竖向摆放数量以及预计摆放层数、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重量和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允许承重量分析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承重适配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与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承重适配指数,ε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重量,ra表示为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允许承重量,e表示为自然常数。
19.步骤36:根据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尺寸适配指数、摆放高度适配指数和承重适配指数分析待运载货物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综合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σa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与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综合适配指数,λ1、λ2、λ3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与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尺寸、摆放高度、承重所属适配指数对应的权重因子。
20.步骤37:将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综合适配指数进行相互对比,进而从中选取最大综合适配指数对应待分析类别托盘作为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
2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的具体分析步骤为:步骤411:以各适配托盘设定一面的中心点为原点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
22.步骤412:在各适配托盘设定一面布设各检测点,并获取各检测点的坐标。
23.步骤413:在各适配托盘另外一面获取各检测点垂直对应的点,并将其记为各检测点对应的各关联检测点,进而获取各适配托盘对应各关联检测点的坐标。
24.步骤414: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各检测点的坐标和各检测点对应的各关联检测点坐标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各检测点与各关联检测点的距离,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第p个检测点与第p

个关联检测点的距离,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第p个检测点的坐标,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第p

个关联检测点的坐标,t表示为各适配托盘的编号,t=1,2,...,j,p表示为各检测点的编号,p=1,2,...,q,p

表示为各关联检测点的编号,p

=1,2,...,q


25.步骤415: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各检测点与各关联检测点的距离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厚度均匀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ω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厚度均匀系数,q表示为检测点的数量。
26.步骤416:将采集的各适配托盘的图像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适配托盘正常图像进行对比,并据此识别各适配托盘的脏污参数,其中脏污参数包括脏污类型和脏污面积。
27.步骤417:将各适配托盘的脏污类型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脏污类型对应的单位面积所属脏污占比值进行对比,进而从中匹配出各适配托盘对应的单位面积所属脏污占比值。
28.步骤418: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的单位面积所属脏污占比值和脏污面积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脏污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ζ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脏污系数,δ
t
、s
t
分别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单位面积所属脏污占比值、脏污面积。
29.步骤419:基于各适配托盘对应的厚度均匀系数和脏污系数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β1、β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适配托盘对应的厚度均匀系数、脏污系数所属影响因子。
3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各适配托盘对应的综合摆放合理系数的具体分析步骤为:步骤421:基于采集的各适配托盘的图像,获取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设定一面的中心点和另外一面的中心点,并将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设定一面的中心点与另外一面的中心点进行连线,将其记为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对应的中心线。
31.步骤422:获取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对应的中心线与地面的夹角,并将其记为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对应的放置角度。
32.步骤423:将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对应的放置角度与预设的支撑脚最优放置角度进行对比,并据此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放置合理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ξ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放置合理系数,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的第b个支撑脚对应的放置角度,θ表示为支撑脚最优放置角度,b表示为各支撑脚的编号,b=1,2,...,v,v表示为支撑脚的数量。
33.步骤424:在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的设定一面布设各测试点,并获取各测试点距地面的距离。
34.步骤425:根据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设定一面内各测试点距地面的距离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放置平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ρ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放置平稳系数,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的第b个支撑脚设定一面内第f个测试点距地面的距离,f表示为各测试点的编号,f=1,2,...,g。
35.步骤426: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放置合理系数和放置平稳系数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综合摆放合理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φ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综合摆放合理系数,τ1、τ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适配托盘对应放置合理系数、放置
平稳系数所属占比系数。
3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ψ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
3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分析各推荐托盘的具体方法为:将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与预设的适配托盘适宜使用指数阈值进行对比,若某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大于或等于适配托盘适宜使用指数阈值,则将该托盘记为推荐托盘,进而得到各推荐托盘。
3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39.(1)本发明的托盘识别分析不仅关注托盘的质量和安全分析方面,也可以根据待运载货物的基本信息和各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尺寸信息判断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进而能够在适配类别托盘中筛选出各推荐托盘,从而可以为待运载货物提供最优托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待运载货物与托盘的适配度,从而避免出现托盘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可以更好发挥托盘的使用效果。
40.(2)本发明不仅针对适配托盘与地面的摆放角度进行分析,而且对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之间的平稳性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到适配托盘对应的综合摆放合理系数,进而保证了托盘摆放合理性分析结果的精确性,避免出现适配托盘摆放不稳定但是判定为稳定的现象,从而降低托盘倒塌或者倾斜的发生率,保证托盘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托盘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41.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2.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托盘识别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全方位摄像头采集各托盘的图像。
45.步骤2、基于采集的各托盘的图像识别各托盘的尺寸信息,其中尺寸信息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并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各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尺寸信息,其中标准尺寸信息包括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进而计算各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从而将各托盘按照其与各类别托盘的相似度归类为各类别托盘。
46.需要说明的是,各类别托盘为一级托盘、二级托盘、三级托盘。
4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各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的具体分析方法为:将各托盘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
标准高度进行对比,并计算各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η
im
表示为第i个托盘与第m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li、wi、hi分别表示为第i个托盘的长度、宽度、高度,δlm′
、δwm′
、δhm′
分别表示为第m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χ1、χ2、χ3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托盘与类别托盘对应的长度、宽度、高度所属匹配修正因子,i表示为各托盘的编号,i=1,2,...,n,m表示为各类别托盘的编号,m=1,2,...,k。
4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将各托盘按照其与各类别托盘的相似度归类为各类别托盘的具体方法为:将某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按照相似度大小进行排序,进而从中选取该托盘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相似度最大的类别托盘,并将其作为该托盘的类别托盘,进而统计得到各类别托盘中的各托盘。
49.步骤3、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待运载货物的基本信息,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单个货物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从而对比筛选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
5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筛选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的具体分析步骤为:步骤31: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各类别托盘对应的限制高度和允许承重量。
51.步骤32:将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高度与预设的待运载货物预计摆放层数相乘,进而得到待运载货物对应的摆放高度,并将各类别托盘的限制高度减去待运载货物对应的摆放高度,进而筛选结果大于零对应的各类别托盘,并将各类别托盘标记为各待分析类别托盘。
52.步骤33:将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长度、宽度分别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进行对比,并据此分析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尺寸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μa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与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尺寸适配指数,c、d分别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长度、宽度,a1、a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预计单层横向摆放数量和单层竖向摆放数量,e1、e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长度补偿因子、宽度补偿因子,δla″
、δwa″
分别表示为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γ1、γ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与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长度、宽度所属匹配修正因子,a表示为各待分析类别托盘的编号,a=1,2,...,d。
53.步骤34:基于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高度和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限制高度分析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摆放高度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与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摆放高度适配指数,g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高度,δxga′
表示为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限制高度,b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预计摆放层数,γ3表示为
预设的待运载货物摆放高度与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限制高度所属匹配修正因子。
54.步骤35:基于待运载货物预计单层横向摆放数量和单层竖向摆放数量以及预计摆放层数、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重量和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允许承重量分析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承重适配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与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承重适配指数,ε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中单个货物的重量,ra表示为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允许承重量,e表示为自然常数。
55.步骤36:根据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尺寸适配指数、摆放高度适配指数和承重适配指数分析待运载货物与各类别托盘对应的综合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σa表示为待运载货物与第a个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综合适配指数,λ1、λ2、λ3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待运载货物与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尺寸、摆放高度、承重所属适配指数对应的权重因子。
56.步骤37:将待运载货物与各待分析类别托盘对应的综合适配指数进行相互对比,进而从中选取最大综合适配指数对应待分析类别托盘作为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
57.步骤4、将待运载货物对应的适配类别托盘中的各托盘记为各适配托盘,进而基于采集的各适配托盘的图像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和综合摆放合理系数,从而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和综合摆放合理系数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
5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的具体分析步骤为:步骤411:以各适配托盘设定一面的中心点为原点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
59.步骤412:在各适配托盘设定一面布设各检测点,并获取各检测点的坐标。
60.需要说明的是,各适配托盘设定一面为各适配托盘的顶面。
61.步骤413:在各适配托盘另外一面获取各检测点垂直对应的点,并将其记为各检测点对应的各关联检测点,进而获取各适配托盘对应各关联检测点的坐标。
62.步骤414: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各检测点的坐标和各检测点对应的各关联检测点坐标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各检测点与各关联检测点的距离,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第p个检测点与第p

个关联检测点的距离,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第p个检测点的坐标,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第p

个关联检测点的坐标,t表示为各适配托盘的编号,t=1,2,...,j,p表示为各检测点的编号,p=1,2,...,q,p

表示为各关联检测点的编号,p

=1,2,...,q


63.步骤415: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各检测点与各关联检测点的距离分析各适配托盘
对应的厚度均匀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ω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厚度均匀系数,q表示为检测点的数量。
64.步骤416:将采集的各适配托盘的图像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适配托盘正常图像进行对比,并据此识别各适配托盘的脏污参数,其中脏污参数包括脏污类型和脏污面积。
6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脏污类型包括水渍、灰尘和附着物。
66.步骤417:将各适配托盘的脏污类型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脏污类型对应的单位面积所属脏污占比值进行对比,进而从中匹配出各适配托盘对应的单位面积所属脏污占比值。
67.步骤418: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的单位面积所属脏污占比值和脏污面积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脏污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ζ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脏污系数,δ
t
、s
t
分别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单位面积所属脏污占比值、脏污面积。
68.步骤419:基于各适配托盘对应的厚度均匀系数和脏污系数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质量评估系数,β1、β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适配托盘对应的厚度均匀系数、脏污系数所属影响因子。
6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各适配托盘对应的综合摆放合理系数的具体分析步骤为:步骤421:基于采集的各适配托盘的图像,获取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设定一面的中心点和另外一面的中心点,并将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设定一面的中心点与另外一面的中心点进行连线,将其记为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对应的中心线。
70.步骤422:获取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对应的中心线与地面的夹角,并将其记为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对应的放置角度。
71.步骤423:将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对应的放置角度与预设的支撑脚最优放置角度进行对比,并据此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放置合理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ξ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放置合理系数,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的第b个支撑脚对应的放置角度,θ表示为支撑脚最优放置角度,b表示为各支撑脚的编号,b=1,2,...,v,v表示为支撑脚的数量。
72.步骤424:在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的设定一面布设各测试点,并获取各测试点距地面的距离。
73.需要说明的是,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的设定一面具体为支撑脚的顶面。
74.示例地,获取各测试点距地面的距离的具体获取方式为:根据各测试点的坐标与各测试点垂直投射到地面的点的坐标进行两点间距离计算。
75.步骤425:根据各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设定一面内各测试点距地面的距离分析各
适配托盘对应的放置平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ρ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放置平稳系数,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的第b个支撑脚设定一面内第f个测试点距地面的距离,f表示为各测试点的编号,f=1,2,...,g。
76.步骤426: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放置合理系数和放置平稳系数分析各适配托盘对应的综合摆放合理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φ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综合摆放合理系数,τ1、τ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适配托盘对应放置合理系数、放置平稳系数所属占比系数。
77.本发明不仅针对适配托盘与地面的摆放角度进行分析,而且对适配托盘的各支撑脚之间的平稳性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到适配托盘对应的综合摆放合理系数,进而保证了托盘摆放合理性分析结果的精确性,避免出现适配托盘摆放不稳定但是判定为稳定的现象,从而降低托盘倒塌或者倾斜的发生率,保证托盘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托盘的使用效率。
7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ψ
t
表示为第t个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
79.本发明的托盘识别分析不仅关注托盘的质量和安全分析方面,也可以根据待运载货物的基本信息和各类别托盘对应的标准尺寸信息判断待运载货物的适配类别托盘,进而能够在适配类别托盘中筛选出各推荐托盘,从而可以为待运载货物提供最优托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待运载货物与托盘的适配度,从而避免出现托盘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可以更好发挥托盘的使用效果。
80.步骤5、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分析各推荐托盘,并将各推荐托盘按照适宜使用指数从大到小的方式进行排序,进而得到适宜使用指数排名中的各推荐托盘。
8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分析各推荐托盘的具体方法为:将各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与预设的适配托盘适宜使用指数阈值进行对比,若某适配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大于或等于适配托盘适宜使用指数阈值,则将该托盘记为推荐托盘,进而得到各推荐托盘。
82.需要说明的是,分析推荐托盘对应的适宜使用指数排名可以让工作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到哪种推荐托盘最适宜使用,从而可以选择最优的推荐托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选择推荐托盘的效率。
83.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