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ISC-V的AI计算异构系统

文档序号:32862843发布日期:2023-01-07 01: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risc-v的ai计算异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risc-v指令集的处理器,定义为risc-v处理器,用于发送自定义扩展指令,并具有多种外设接口;nice核协处理器,用于执行自定义扩展指令,包含指令译码模块、指令执行模块、顶层控制模块;寄存器表,用于暂存risc-v处理器通过自定义扩展指令传输的各类配置参数;第一sram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外部sram;第二sram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外部sram;pe阵列计算模块,用于实现神经网络硬件加速计算,包含仲裁模块和pe计算单元;其中,所述risc-v处理器通过nice总线接口与nice核协处理器连接,risc-v处理器接收上位机基于ai计算内容所生成的配置参数,该配置参数是以自定义扩展指令形式下载到risc-v处理器,risc-v处理器通过nice总线接口将参数传递到nice核协处理器;所述nice核协处理器分别与第一sram控制器、寄存器表、pe阵列计算模块连接,nice核协处理器通过指令译码模块处理接收到的自定义扩展指令,将其转化为相应功能的使能信号,所述指令执行模块用于接收使能信号,并执行指令功能,所述顶层控制模块用于控制pe阵列计算模块的参数调度;所述自定义扩展指令包括写sram、读sram、初始化网络配置、初始化计算配置以及启动网络计算;所述寄存器表分别与pe阵列计算模块和risc-v处理器连接,寄存器表接收并缓存pe阵列的配置参数和输入数据,所述配置参数包括pe阵列网络配置参数、权重、仲裁模块配置参数;寄存器表还接收pe阵列计算模块得到的最终计算结果,并通过risc-v处理器回传到上位机;所述第一sram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外部sram和nice核协处理器,第一sram控制器控制第一外部sram进行配置参数的读写;所述第二sram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二外部sram和pe阵列计算模块,第二sram控制器控制第二外部sram进行计算参数的读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isc-v的ai计算异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i计算异构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为:步骤1、确定ai计算内容,在上位机使用脚本文件根据数据集生成对应的配置参数,配置参数包含网络配置参数、权重、仲裁模块配置参数、输入激活参数;步骤2、在软件层自定义扩展指令,并将其下载到risc-v,实现代码功能重构;上位机通过串口将配置参数传输到risc-v处理器,risc-v处理器以nice总线为桥梁,将参数传递给nice核协处理器;步骤3、nice核协处理器接收risc-v处理器发送的写sram指令,通过选择器完成指令译码,在指令执行模块执行写sram指令,使用第一sram控制器,将配置参数写入第一外部sram;在ai计算中,需要重复执行写sram指令,直到将全部参数写入外接的第一外部sram;步骤4、nice核协处理器接收来自risc-v处理器的初始化网络配置指令,配置pe计算单元模块;具体为在nice核协处理器中顶层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第一sram控制器读取第一外部sram中的网络配置参数,并传输到寄存器表,根据网络配置参数使能参与计算的pe单元;
步骤5、nice核协处理器接收来自risc-v处理器的初始化计算配置指令,从第一外部sram中读取权重、仲裁模块参数,传输到寄存器表,仲裁模块参数配置pe阵列的通信网络架构;步骤6、nice核协处理器接收来自risc-v处理器的启动网络计算指令,从第一外部sram中读取输入激活参数,传输到寄存器表,nice核协处理器中的顶层控制模块向pe阵列计算模块发出取参信号,pe阵列计算模块从寄存器表中取出输入激活参数进行网络计算,并将计算参数写入第二外部sram,最后通过寄存器表保存最终结果并传回上位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ISC-V的AI计算异构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具有多种外设接口,用于发送自定义扩展指令的基于RISC-V指令集的处理器;用于执行自定义扩展指令的NICE(Nuclei Instruction Co-unit Extension,核指令协同单元扩展)协处理器模块;用于暂存参数的寄存器表模块;用于外部SRAM控制的SRAM控制器模块;包含仲裁模块和PE(Processing Elements,处理单元)计算单元,用于实现神经网络硬件加速计算的PE阵列计算模块。RISC-V处理器通过NICE总线传输自定义扩展指令到NICE核协处理器,根据配置参数控制、调度PE阵列完成高效计算,大幅度减少了对存储空间的访问,降低功耗。同时该系统能够改变配置参数重构PE阵列,提升了通用性和灵活性。提升了通用性和灵活性。提升了通用性和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绍刚 王宇宸 周莆均 乔冠超 刘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3/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