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模组、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19517发布日期:2023-03-25 10:4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模组、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应用运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模组、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应用程序的多样化发展与升级,在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中,用户会随着需求而安装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而移动终端在一定的使用条件和环境下,资源配置是有限的,后台同时运行多个应用就会出现启动卡顿或启动延迟现象,这样一来会大大影响用户体验。
3.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模组、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以解决上述“后台同时运行多个应用就会出现启动卡顿或启动延迟现象”的技术问题。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正在运行的各个应用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利用启动时长确定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启动策略用于在终端下一次启动应用时,按照启动策略进行启动;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至预设策略库,以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
6.可选地,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包括:从运行数据中提取在预设时间段内应用的启动频率和累计显示时长;获取量化表,并按照量化表对启动频率和累计显示时长进行量化,得到启动时长。
7.可选地,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至预设策略库还包括:在接收到目标对象发送的策略匹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各个应用与启动策略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预设策略库。
8.可选地,启动策略包括至少三种策略,利用启动时长确定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包括: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一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热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二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温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第二时长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时长范围的最小值;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三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冷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第三时长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时长范围的最小值。
9.可选地,在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当前启动的第一应用与上一次启动的第二应用不同的情况下,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启动策略;将第一启动策略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并将可视化数据发送至显示端,以使显示端将可视化数据展示给目标对象,其中,可视化数据包括第一应用所属的第一启动策略和启动进度。
10.可选地,在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以下方式启动目标应用:在检测到目标应用的启动接口被触发的情况下,在预设策略库中确定与目标应用对应的目标启动策略;按照目标启动策略启动目标应用。
11.可选地,在按照目标启动策略启动目标应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终端的后台进程的数量等于数量阈值的情况下,若检测到新的进程被开启时,则将不属于目标进程的后台进程关闭,其中应用包括多个进程,目标进程为预先根据应用的启动策略确定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模组,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正在运行的各个应用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策略确定模块,用于利用启动时长确定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启动策略用于在终端下一次启动应用时,按照启动策略进行启动;策略存储模块,用于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至预设策略库,以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通信接口及通信总线,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和通信接口进行通信,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程序代码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方法。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相关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本技术通过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正在运行的各个应用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利用启动时长确定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启动策略用于在终端下一次启动应用时,按照启动策略进行启动;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至预设策略库,以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通过根据各个应用的运行数据进行启动策略的分类,让每个应用都有与运行需求对应的启动时长,解决了后台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时会出现启动卡顿或启动延迟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的硬件环境示意图;
19.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20.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可视化界面;
21.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可视化界面;
22.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可视化界面;
23.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可视化界面;
24.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应用启动的配置模组的框图;
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技术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28.随着应用程序的多样化发展与升级,在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中,用户会随着需求而安装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而移动终端在一定的使用条件和环境下,资源配置是有限的,后台同时运行多个应用就会出现启动卡顿或启动延迟现象,这样一来会大大影响用户体验。
29.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的实施例。
30.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终端101和服务器103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3通过网络与终端101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数据获取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及数据量化服务等),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105,用于为服务器103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上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城域网或局域网,终端101包括但不限于pc、手机、平板电脑等。
3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3来执行,还可以是由服务器103和终端101共同执行,如图2所示,包括:
32.步骤201,获取终端的正在运行的各个应用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
33.步骤203,利用启动时长确定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启动策略用于在终端下一次启动应用时,按照启动策略进行启动;
34.步骤205,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至预设策略库,以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
35.本技术应用于系统启动,尤其应用于终端的应用启动的配置。
36.具体地,先获取终端的应用的运行数据,一般来说,是针对后台运行的应用来进行配置,亦可基于后台运行应用及资源配置情况,对未在后台运行的应用(自定义启动模式的应用)进行资源的预估以及启动的量化。
37.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之后,按照启动时长对各个应用进行不同启动策略的分类,然后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下一次应用启动时调用对应的启动策略进行启动。
3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包括:从运行数据中提取在预设时间段内应用的启动频率和累计显示时长;获取量化表,并按照量化表对启动频率和累计显示时长进行量化,得到启动时长。
39.可选地,运行数据可以是应用在终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使用时长和使用频率等,例如,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应用使用累计时长/使用频率,预设时间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调整,如48小时,3天,1周/月等。
40.可选地,运行数据也可以是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自定义数据,包括需要进行启动量化的应用和应用的量化需求,量化需求就是量化的启动分类,用户可以自行设置量化数据(使用时长及使用频率等),甚至可以直接将各个应用按照使用需求直接进行策略分类,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再次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这也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更为简单快捷的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的实施例。
41.量化表表征的是量化标准,具体的量化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2.可选地,按照量化表对启动频率和累计使用时长进行量化,得到启动时长。例如,按照量化表来获得量化分数,然后将各个应用的量化分数转化为启动时长。
4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至预设策略库还包括:在接收到目标对象发送的策略匹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各个应用与启动策略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预设策略库。
44.在用户自定义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后,预设数据库需要将应用和与应用对应的启动策略进行映射保存,这样就可以在下一次启动时按照与应用对应的启动策略进行启动了。
45.可选地,由于资源配置有限,所以需要对启动策略的应用数量进行限制,以保证系统性能,具体情况根据手机配置参数而定。例如,最常用应用在最快速的启动模式组里(热启动策略,限制数量如不超过5个);接着是次快速启动的模式(温启动策略);最后是较慢的模式(冷启动策略)。
4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启动策略包括至少三种策略,利用启动时长确定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包括: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一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热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二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温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第二时长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时长范围的最小值;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三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冷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第三时长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时长范围的最小值。
47.启动策略可以有多种,本技术以3种启动策略进行实施例的说明。
48.本技术提供热启动策略、温启动策略及冷启动策略,其中,热启动策略适用于启动需求为快速启动的应用,温启动策略适用于启动需求为中等速度启动的应用,冷启动策略适用于启动需求为常规速度启动的应用。
49.由于各个应用量化后的启动时长不等,因此需要将启动时长进行策略分类。例如,将热启动策略确定为启动时长在(0.8秒,1秒]范围内的应用的启动策略,将温启动策略确定为启动时长在(1秒,1.2秒]范围内的应用的启动策略,将热启动策略确定为启动时长在(1.2秒,1.4秒]范围内的应用的启动策略。
50.第一时长范围、第二时长范围和第三时长范围均可以由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时长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时长范围的最小值,第三时长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时长范围的最小值。
5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当前启动的第一应用与上一次启动的第二应用不同的情况下,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启动策略;将第一启动策略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并将可视化数据发送至显示端,以使显示端将可视化数据展示给目标对象,其中,可视化数据包括第一应用所属的第一启动策略和启
动进度。
52.目前,针对启动卡顿的问题,各厂商又推出不同维度的解决方案,有针对前后使用两个应用的资源分配,有根据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对后台整体进行资源压缩调配等方式,尽管目前的方式对应用启动、运行等有一定程度的提速,但在用户层面缺少可视化、模式化的使用体验。
53.在完成终端的应用启动的配置之后,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桌面图标或应用界面会有相应的可视化显示,能给予用户一定的启动提示。
54.根据上述对应用的启动时长的量化,在对应场景中,该应用图标在点击后的瞬间,在应用图标处,有对应的可视化反馈。
55.示例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视化界面,如图3所示,每一类启动策略的应用图标的边缘都对应一种提示颜色,例如,热启动策略的应用的图标边缘有一圈红色线条,图中的应用1和应用2的图标边缘有一圈红色线条,温启动策略的应用的图标边缘有一圈橙色线条,图中的应用3和应用4的图标边缘有一圈橙色线条,冷启动策略的应用的图标边缘有一圈蓝色线条,图中的应用5和应用6的图标边缘有一圈蓝色线条。该可视化反馈可及时告知用户该应用的响应时间,让用户的等待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56.示例地,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可视化界面,当应用在多任务后台,或通过某些快捷方式如通知、手势等进入时,在应用界面显示(预加载)的瞬间,界面内部有对应可视化反馈,图中为热启动策略中的应用1被打开时的显示界面,应用界面有一圈颜色提示,提示时间在应用预加载的瞬间(根据应用的体量和预加载的时长提示,如0.5秒内完成显示提示,就完成应用内容的加载)。
57.用户可选通过在桌面摇一摇,或者通过全局快捷手势桌面双指上滑等自定义手势唤出。在用户通过桌面(文件夹),点击图标进入应用的瞬间,图标也会显示其不同启动模式的提示。
58.针对与不同的场景而实现可视化反馈,终端将只执行其一,如用户最先点击图标,则在图标处显示,界面不显示。
59.可选地,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可视化界面,应用界面有一圈颜色的进度提示,颜色条长度的变化表示启动进度的变化。
60.可选地,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可视化界面,页面上方的红色的小圆点用于指示该应用的启动策略为与红色对应的热启动策略。
61.本技术在应用启动时同步提供可视化数据至显示端,用户便可以在应用启动时就能看到启动时长以及启动进度。
6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以下方式启动目标应用:在检测到目标应用的启动接口被触发的情况下,在预设策略库中确定与目标应用对应的目标启动策略;按照目标启动策略启动目标应用。
63.可选地,在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之后,在下一次被配置过的目标应用的启动接口被触发时,就可以调用与目标应用匹配的目标启动策略,然后按照目标启动策略来启动目标应用。
6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按照目标启动策略启动目标应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终端的后台进程的数量等于数量阈值的情况下,若检测到新的进程被开启时,则将不
属于目标进程的后台进程关闭,其中应用包括多个进程,目标进程为预先根据应用的启动策略确定的。
65.针对终端的后台应用中同时运行的进程数量过多的情况,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后台资源配置的实施例。
66.在后台的应用进程同时运行过多的情况下,会影响其他进程的使用。因此,本技术针对后台应用进行资源配置,包括后台进程的资源分配以及后台应用的启动加速。
67.具体地,对后台进程进行资源分配。热启动策略、温启动策略、冷启动策略在系统设置上,有一定递减梯度的后台进程分布,如微信有对话通知、视频号、直播、朋友圈、小程序及看一看等众多进程组成。相对应以热启动策略为例,将会保留n个高频关键进程(即目标进程),温启动策略的应用的进程将会保留(n-2)个,冷启动策略的应用的进程将保留(n-4)个,以上进程数与递减进程幅度将以实际应用为准,其中,关键进程视系统和应用而定,如微信等即时通讯类软件,其核心进程为社交通知。这是终端给应用保留核心进程通道。
68.过去终端后台资源配置,往往根据应用的使用时间间隔,间隔时间越久,后台将会被自动清理。因此,本技术针对后台应用进行资源配置,包括后台应用的启动加速。
69.具体地,对后台应用进行启动加速。如热启动策略,对应用启动需求高,当用户点击/切换使用热启动应用,后台资源不满足热启动的响应机制时,同步再降低其他启动模式的进程,确保达到用户在点击/切换后有热启动策略的反馈机制。当用户退出该热启动策略的应用时,后台资源将恢复原来的启动策略配置,等待用户下次的启动操作。对于温启动策略、冷启动策略同理。
70.上述降低其他启动模式的进程在常规降低进程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压缩后台,确保当前启动策略下应用进程能正常启动并展现在用户面前。在极限情况下,不仅会进一步关闭后台应用的(非核心)进程,而且还会关闭启动等级低的应用进程,如当前需要热启动策略下的应用,后台存在若干温启动策略和冷启动策略的应用,则会依次关闭冷启动策略和温启动策略的应用以满足热启动策略的应用的需求。在热启动策略的应用离开用户正在使用界面而回到后台时,系统会相应对该热启动的应用,以及刚刚为了满足需要而关闭的应用、进程进行资源配置。
71.本技术通过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正在运行的各个应用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利用启动时长确定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启动策略用于在终端下一次启动应用时,按照启动策略进行启动;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至预设策略库,以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通过根据各个应用的运行数据进行启动策略的分类,让每个应用都有与运行需求对应的启动时长,解决了后台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时会出现启动卡顿或启动延迟的问题。
7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启动的配置模组,如图7所示,包括:
73.数据获取模块702,用于获取终端的正在运行的各个应用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量化为启动时长;
74.策略确定模块704,用于利用启动时长确定各个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启动策略用于在终端下一次启动应用时,按照启动策略进行启动;
75.策略存储模块706,用于将各个应用与对应的启动策略映射存储至预设策略库,以
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
76.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数据获取模块702可以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步骤201,该实施例中的策略确定模块704可以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步骤203,该实施例中的策略存储模块706可以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步骤205。
77.可选地,数据获取模块702还用于从运行数据中提取在预设时间段内应用的启动频率和累计显示时长;获取量化表,并按照量化表对启动频率和累计显示时长进行量化,得到启动时长。
78.可选地,策略存储模块706还用于在接收到目标对象发送的策略匹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各个应用与启动策略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预设策略库。
79.可选地,启动策略包括至少三种策略,策略确定模块704还用于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一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热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二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温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第二时长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时长范围的最小值;在启动时长处于第三时长范围的情况下,将冷启动策略确定为应用的启动策略,其中,第三时长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时长范围的最小值。
80.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之后,在检测到当前启动的第一应用与上一次启动的第二应用不同的情况下,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启动策略;将第一启动策略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并将可视化数据发送至显示端,以使显示端将可视化数据展示给目标对象,其中,可视化数据包括第一应用所属的第一启动策略和启动进度。
81.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在完成应用启动的配置之后,按照以下方式启动目标应用:在检测到目标应用的启动接口被触发的情况下,在预设策略库中确定与目标应用对应的目标启动策略;按照目标启动策略启动目标应用。
82.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关闭模块,用于在按照目标启动策略启动目标应用之后,在终端的后台进程的数量等于数量阈值的情况下,若检测到新的进程被开启时,则将不属于目标进程的后台进程关闭,其中应用包括多个进程,目标进程为预先根据应用的启动策略确定的
83.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
8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3、通信接口805及通信总线807,存储器801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8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801、处理器803通过通信接口805和通信总线807进行通信,处理器803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85.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和通信接口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86.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
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87.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8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89.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90.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参阅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91.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技术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92.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9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9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95.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96.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97.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98.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
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