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61413发布日期:2023-03-22 14:3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2.智慧城市是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物联网系统投入使用。接入物联网的海量的终端设备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需要集中至数据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然而,当前的终端设备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通常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当数据管理平台与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对接时,平台采用的接口不同,接收到的数据格式也不相同,从而导致数据管理平台中的数据没有统一的处理和存储的格式,难以集中管理和保存。因此,如何实现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数据的统一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使物联网数据管理平台中的数据格式统一,便于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4.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5.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
6.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设备物模型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属性确定的,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物模型;
7.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标准基础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所述标准指标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
8.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9.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
10.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设备物模型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属性确定的,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物模型;
11.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标准基础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属
性,所述标准指标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
12.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
13.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
14.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
15.本技术中,首先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再根据该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含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且设备物模型是根据该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属性确定的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物模型。然后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该第一标准数据包含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标准基础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而该标准指标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所产生的待处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而标准数据包含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从而使不同类型的待处理数据被分为标准基础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两类,且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便于数据管理平台对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管理与存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数据转换规则的流程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格式转换的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析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7.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一个发展分支。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而智慧城市则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赋能更高效的运营与管理机制。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政务体系的各大物联网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大幅增长。而海量的终端设备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数据,都需要集中至物联网数据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
28.当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政务体系下的终端设备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采用的通信协议不同,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当这些终端设备与物联网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时,平台需要采用不同的接口与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对接,这导致平台获取数据比较困难。同时由于不同的终端设备所采用的数据格式不同,导致数据管理平台接收到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难以集中管理和存储。
29.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转换为第一标准数据,该第一标准数据包含数据格式统一的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数据格式统一的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便于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务体系物联网系统。政务体系物联网系统通过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向市民提供符合目标需求、体验更加的服务,提高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响应和处理速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可以将已有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如公共场所的烟雾传感器、公共道路上的摄像头以及公园的温度传感器等)中的待处理数据进行集中化、统一化地管理,从而实现对社会以及生命财产的有效保护,也节省了重复建设物联网系统的成本。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可以由图1所述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该数据管理系统包含服务器101以及终端设备102,其中:
31.服务器101从终端设备102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并对该待处理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使其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再对转换后的待处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操作。该服务器101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32.终端设备102获取设备运行的各项数据,得到待处理数据,并将该待处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101。终端设备102可以是物联网子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传感器和采集器等实体设备。终端设备102可以是同一物联网子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如烟雾报警系统中放置在不同位置的烟雾报警器,也可以是不同物联网子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如道路监控系统中的摄像头、林区温度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等。
33.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2与服务器101可以基于物联网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互。该物联网通信网络是基于授权频段的蜂窝通信网络构建的,而基于授权频段的蜂窝通信网络包括2g、3g、4g、5g、宽窄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等不同蜂窝网络通信体制。
34.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2可以展示应用界面,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获得待处理数据,并将该待处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101。该终端设备102可以是智能家电、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例如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车载终端、智能语音交互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者其他智能装置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35.在服务器101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数据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获取终端设备102的待处理数据,再根据该终端设备102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而设备物模型是根据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属性确定的,因此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物模型;最后,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该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该第一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且标准基础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标准指标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服务器101利用终端设备102对应设备物模型将待处理数据转换为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再利用数据转换规则将初始基础数据和/或初始指标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实现了不同终端设备的上报数据的格式统一,且将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按照功能划分为基础和指标两个维度,便于进行后续的管理和存储操作。
36.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图1中的服务器101以及终端设备102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业务实现需要,可以配置具有任意数目的服务器和终端设备。并且,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37.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的软件系统可以称为数据管理平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管理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图1所述的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服务器101,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38.s201、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
39.本技术实施例中,首先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该待处理数据可以包含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例如:终端设备的设备型号、终端设备采用的通信协议名称及版本号等;
该待处理数据也可以包含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例如:终端设备的设备电量、设备状态、终端设备所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等。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一般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
40.s202、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设备物模型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属性确定的,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物模型。
41.本技术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终端设备确定对应的设备物模型。由于设备物模型是根据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属性确定的,且设备物模型具有唯一的标识,因此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确定其对应的设备物模型。然后,根据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初始基础数据包含待处理数据中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例如:设备型号、终端设备采用的通信协议名称及版本号、设备配件的详细信息等。初始指标数据包含待处理数据中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例如:设备状态、设备采集到的各项数据等。设备物模型可以将同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均转换为对应的匹配结果。
42.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设备物模型的构建过程可以包括:首先获取终端设备的共有物联网属性,该共有物联网属性包括该终端设备对应的同类型终端设备所共有的物联网属性。然后,对共有物联网属性进行分类,得到基础数据和指标数据。根据基础数据构建基础数据结构,并根据指标数据构建指标数据结构,最后根据基础数据结构和指标数据结构构建设备物模型。例如:终端设备为某类型烟雾感应器设备,则首先获取该烟雾感应器设备的共有物联网属性,该共有物联网属性包含该类型烟雾感应器设备所采用的物联网业务协议以及相关厂商、传输数据的数据结构等信息。再将共有物联网属性进行分类,得到该类型烟雾感应器设备的基础数据和指标数据。该基础数据包含该类型烟雾感应器设备的设备属性,而指标数据包含该类型烟雾感应器设备的运行数据。然后根据基础数据和指标数据构建对应的基础数据结构和指标数据结构。最后,根据基础数据结构和指标数据结构构建该类型烟雾感应器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该设备物模型符合该类型烟雾感应器设备的通信协议,能够与该类型烟雾感应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本技术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以模型驱动的方法,实现了对设备物模型的定义,设备物模型使得同类型的多个终端设备可以与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交互,减少了平台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工作量。
43.在一实施例中,待处理数据包含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则根据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的过程可以是:将待处理数据与设备物模型中的基础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结构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含初始基础数据,该初始基础数据包含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
44.在一实施例中,匹配结果包含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则根据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的过程可以是:将待处理数据与设备物模型中的指标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结构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含初始指标数据,该初始指标数据包含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
45.在一实施例中,匹配结果包含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运行数据,则根据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的过程可以是:将待处理数据与设
备物模型中的基础数据结构以及指标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结构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含初始基础数据和初始指标数据,该初始基础数据包含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该初始指标数据包含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根据设备物模型将待处理数据的内容分成基础和指标两个维度的数据,有利于数据管理平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减少了平台的数据分析工作量。
46.s203、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标准基础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所述标准指标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
47.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转换规则包含匹配结果与第一标准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与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系统的服务器中,不同数据格式的待处理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第一标准数据的数据格式是统一的。第一标准数据包含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标准基础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标准指标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例如:某类型温度传感器的待处理数据包含设备型号(wd1234),品牌名称(tt),当前测定温度数据(35.0摄氏度),当前供电电压(3伏)。则服务器获取该待处理数据后,首先根据该类型温度传感器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中包含初始基础数据和初始指标数据,其中,初始基础数据包含设备型号(wd1234),品牌名称(tt);初始指标数据包含当前测定温度数据(35.0摄氏度),当前供电电压(3伏)。再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该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格式统一的第一标准数据,该第一标准数据中包含标准基础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其中,标准基础数据包含数据格式统一的设备属性,即设备型号(wd1234),品牌名称(tt);标准指标数据包含数据格式统一的运行数据,即当前测定温度值(35.0摄氏度),当前供电电压(3伏)。利用数据转换规则将匹配结果转换为标准数据,实现了对不同物联子系统的待处理数据的统一管理。
48.在一实施例中,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则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的过程可以为:调用数据转换规则中的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对初始基础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标准基础数据,该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包含初始基础数据和标准基础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调用数据转换规则中的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对初始指标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标准指标数据,该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包含初始指标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例如:针对某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其对应的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其中,初始基础数据包含设备型号(wd1234),品牌名称(tt);初始指标数据包含当前测定温度数据(35.0摄氏度),当前供电电压(3伏)。则调用数据转换规则中的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对初始基础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标准基础数据,该标准基础数据包含数据格式统一的设备型号(wd1234),品牌名称(tt);再调用数据转换规则中的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对初始指标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标准指标数据,该标准指标数据包含数据格式统一的当前测定温度数据(35.0摄氏度),当前供电电压(3伏)。
49.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以及标准基础数据和标准指
标数据对应的数据结构确定数据转换规则,其中,设备物模型包含基础数据结构和指标数据结构。请参阅图3,该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数据转换规则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确定数据转换规则的步骤包括但不限于:
50.s301、根据设备物模型的基础数据结构确定基础数据定位标识。
51.本技术实施例中,基础数据定位标识表示该基础数据转换规则所适用的设备物模型。由于设备物模型具有唯一的标识,因此根据设备物模型的基础数据结构确定基础数据定位标识。在数据转换过程中,基础数据定位标识便于快速定位需要进行数据转换的初始基础数据。
52.s302、针对所述基础数据结构中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从所述标准基础数据对应的数据结构中确定与所述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相匹配的标准基础数据元素,并确定所述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与所述标准基础数据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53.本技术实施例中,基础数据结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标准基础数据对应的数据结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标准基础元素。对任一初始基础元素,可以确定一个标准基础元素与其对应;再确定该任一初始基础元素与其对应的标准基础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基础数据结构中包含两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分别为初始基础数据元素a和初始基础数据元素b,标准基础数据对应的数据结构中包含三个标准基础元素,分别为标准基础元素α、标准基础元素β以及标准基础元素γ。对于初始基础数据元素a,其对应的标准基础元素为标准基础元素α,则可以确定二者的对应关系为f1。
54.s303、根据所述基础数据结构中每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确定基础数据对应关系。
55.本技术实施例中,首先确定每一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当基础数据结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时,对应得到一个或多个对应关系。再根据得到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关系,确定基础数据对应关系。例如:基础数据结构中包含两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分别为初始基础数据元素a和初始基础数据元素b,标准基础数据对应的数据结构中包含三个标准基础元素,分别为标准基础元素α、标准基础元素β以及标准基础元素γ。对于初始基础数据元素a,其对应的标准基础元素为标准基础元素α,则可以确定二者的对应关系为f1;对于初始基础数据元素b,其对应的标准基础元素为标准基础元素β,则可以确定二者的对应关系为f2。再根据f1和f2确定基础数据对应关系。基础数据对应关系表明了基础数据结构中每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的转换关系,便于将初始基础数据转换为标准基础数据。
56.s304、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定位标识和所述基础数据对应关系确定基础数据接口。
57.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基础数据定位标识和基础数据对应关系确定基础数据接口。该基础数据接口表示设备物模型与标准基础数据之间的转换规则。
58.在一实施例中,基础数据接口可以为表述性状态传递(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接口。rest协议用于指示客户端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的规则。本技术实施例中,rest接口包含用于定位数据的定位符(即基础数据定位标识)以及接口传参规则(即基础数据对应关系)。
59.s305、采用与确定基础数据接口相同的方法确定指标数据接口。
60.本技术实施例中,确定指标数据接口的过程与确定基础数据接口的过程相似,确
定指标数据接口的过程可以为:首先根据设备物模型的指标数据结构确定指标数据定位标识;然后,针对指标数据结构中任一初始指标数据元素,从标准指标数据对应的数据结构中确定与该任一初始指标数据元素相匹配的标准指标数据元素,并确定该任一初始指标数据元素与标准指标数据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指标数据结构中每个初始指标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确定指标数据对应关系;最后,根据指标数据定位标识和指标数据对应关系确定指标数据接口。
61.s306、将所述基础数据接口作为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并将所述指标数据接口作为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再根据基础数据转换规则以及指标数据转换规则确定数据转换规则。
62.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基础数据接口作为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并将指标数据接口作为指标数据转换规则,最后根据基础数据转换规则以及指标数据转换规则确定数据转换规则。数据转换规则实现了将不同维度的数据录入数据管理平台,使得数据管理平台对不同维度的数据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63.请参见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数据格式转换的示意图。图中,待处理数据包含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运行数据。首先,将待处理数据输入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含初始基础数据和初始指标数据。将基础数据接口作为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并将指标数据接口作为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则调用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对初始基础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标准基础数据,并调用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对初始指标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标准指标数据,从而得到第一标准数据,该第一标准数据包含标准基础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标准基础数据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标准指标数据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例如:m类型的烟雾浓度传感器的待处理数据包含通信协议版本号(1.0),当前烟雾浓度数据(3.3%)。将该待处理数据输入m类型的烟雾浓度传感器对应的设备物模型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含初始基础数据和初始指标数据,初始基础数据包含通信协议版本号(1.0),初始指标数据包含当前烟雾浓度数据(3.3%)。在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标准数据,第一标准数据中包含标准基础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标准基础数据包含数据格式统一后的通信协议版本号(1.0),标准指标数据包含数据格式统一后的当前烟雾浓度数据(3.3%)。
64.本技术实施例根据设备物模型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匹配结果,并将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划分为两个维度,基础数据和指标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转换规则将匹配结果转换为标准数据,使得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能够转换为数据结构统一的标准数据,便于物联网数据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根据数据的用途对数据进行划分,将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转换为标准基础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实现了不同维度的数据与数据管理平台的对接,使得数据管理平台对不同类别数据的处理效率更高,也便于管理平台对数据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减少数据类型杂糅带来的工作量,也极大缩减了对不同物联子系统中的数据集约化纳管的工作量。
65.请参见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针对第一标准数据的数据分析处理的流程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述的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服务器101,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66.s501、对所述第一标准数据进行细分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所述第二
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子数据和标准指标子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标准基础子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单个设备属性,所述标准指标子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单个运行数据。
67.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标准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得到数据识别结果,该数据识别结果包含第一标准数据的数据类别。再根据数据识别结果对第一标准数据进行细分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该第二标准数据可以包括标准基础子数据和标准指标子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标准基础子数据可以包含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单个设备属性,标准指标子数据可以包含数据格式统一的终端设备的单个运行数据。例如:针对某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其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包含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其中,标准基础数据包含设备型号(wd1234),品牌名称(tt),标准指标数据包含当前测定温度数据(35.0摄氏度),当前供电电压(3伏)。则首先对第一标准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得到数据识别结果,该数据识别结果包含第一标准数据的数据类别,为基础和指标。再根据数据识别结果对第一标准数据包含的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分别进行细分处理,得到四个第二标准数据。四个第二标准数据中包含两个标准基础子数据和两个标准指标子数据,其中,两个标准基础子数据分别包含设备型号(wd1234)以及品牌名称(tt),两个标准指标子数据分别包含当前测定温度数据(35.0摄氏度)以及当前供电电压(3伏)。
68.s502、将所述标准指标子数据输入预警算法进行处理,得到预警结果,所述预警结果用于指示预警操作的内容。
69.本技术实施例中,标准指标子数据包含终端设备的单个运行数据。将标准指标子数据输入预警算法进行处理,得到预警结果,该预警结果用于指示预警操作的内容。例如:针对某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其对应的某一标准指标子数据包含当前测定温度数据(值为35.0摄氏度)。预警算法的功能为计算当前测定温度值是否大于30.0摄氏度,如果是,则输出预警结果为1;如果否,则输出预警结果为0。则将该标准指标子数据输入该预警算法进行处理,得到预警结果为1。
70.s503、根据所述预警结果执行相应的预警操作。
71.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预警结果执行相应的预警操作,该预警操作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改变。该预警操作可以是在数据管理平台展示预警窗口,也可以是向终端设备管理员发送预警通知等。例如:针对某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其对应的预警算法的功能为计算当前测定温度值是否大于30.0摄氏度,如果是,则输出预警结果为1;如果否,则输出预警结果为0。将标准指标子数据输入该预警算法进行处理,得到预警结果为1。则根据预警结果向该温度传感器的设备管理员发送预警信息,提醒设备管理员注意该温度传感器设备周围的环境情况。
72.s504、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数据库。
73.本技术实施例中,针对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中的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对该任一第二标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的数据类型;若该数据类型为标准基础子数据,则该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关系性强,因此将该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若数据类型为标准指标子数据,则该任一第二标准数据主要为时序性数据,因此将该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非关系型数据库。例如:四个第二标准数据中包含两个标准基础子数据和两个标准指标子数据,其中,两个标准基础子数据分别包含设备型号(wd1234)以
及品牌名称(tt),两个标准指标子数据分别包含当前测定温度数据(35.0摄氏度)以及当前供电电压(3伏)。对四个第二标准数据中的每一个第二标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数据类型;若数据类型为标准基础子数据,则将该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即上述两个标准基础子数据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若数据类型为标准指标子数据,则将该第二标准数据库存储至非关系型数据库,即上述两个标准指标子数据存储至非关系型数据库。
74.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4也可以在步骤s502之前执行,还可以与步骤s502、s503并行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
75.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进行更细维度的类别划分处理。第二标准数据包含标准基础子数据和标准指标子数据两种类别。可以对标准基础子数据进行类别划分处理,得到标准资源子数据和标准地理空间子数据;可以对标准指标子数据进行类别划分处理,得到标准事件子数据和标准监测子数据。标准资源子数据和标准地理空间子数据两类数据的关系性强,在进行持久化的过程中会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数据库;标准监测子数据可以演化形成预警数据,用于指示预警操作的内容,标准事件子数据和标准监测子数据两类数据为时序性数据,在进行持久化的过程中会存储至非关系型数据库,例如:elastic search数据库,opentsdb数据库等。
76.请参见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数据管理方法的示意图。主要涉及物模型模块601、录入模块602、识别模块603、分析模块604以及持久化模块605。其中:
77.物模型模块601用于进行设备物模型与待处理数据的数据匹配处理。
78.录入模块602用于根据基础数据接口和指标数据接口将匹配结果转换为第一标准数据。
79.识别模块603用于对第一标准数据进行数据识别处理。
80.分析模块604用于对第二标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预警处理。
81.持久化模块605用于对第二标准数据进行进一步细分和持久化操作。在进行数据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再将待处理数据输入物模型模块601,根据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再将匹配结果输入录入模块602,调用基础数据接口和指标数据接口对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数据格式统一的第一标准数据。将第一标准数据输入识别模块603,对第一标准数据进行数据识别处理,并根据识别结果对第一标准数据进行细分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第二标准数据包含标准基础子数据以及标准指标子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输入分析模块604进行数据分析预警处理,其中,将标准指标子数据输入预警算法进行计算,确定预警结果,并根据预警结果执行预警操作。最后将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输入持久化模块605,对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在维度上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并将细分好的第二标准数据持久化至对应的数据库。例如:n类型的烟雾浓度传感器的待处理数据包含通信协议版本号(2.0),当前烟雾浓度数据(5.0%)以及当前设备电压(5v)。首先,将待处理数据输入物模型模块601,根据该类型烟雾浓度传感器对应的设备物模型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包含初始基础数据和初始指标数据。再将匹配结果输入录入模块602进行处理,得到数据格式统一的第一标准数据,第一标准数据中包含标准基础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标准基础数据包含通信协议版本号(2.0),标准指标数据包含当前烟雾浓度数据(5.0%)以及
当前设备电压(5v)。将第一标准数据输入识别模块603,对第一标准数据进行识别和细分处理,得到三个第二标准数据,分别为一个标准基础子数据,包含通信协议版本号(2.0),两个标准指标子数据,分别包含当前烟雾浓度数据(5.0%)以及当前设备电压(5v)。将三个第二标准数据输入分析模块604,其中,将标准指标子数据(包含当前烟雾浓度数据(5.0%)输入预警算法进行计算,得到预警结果。再根据预警结果执行预警操作,向该烟雾浓度传感器的设备管理员发送预警信息。最后将三个第二标准数据输入持久化模块605,对三个第二标准数据做进一步的分类,最后将其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库。
8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及转换处理,得到包含基础和指标两个维度的标准数据,再对数据格式统一的标准数据做进一步识别分析和持久化,实现了数据管理平台与终端设备的数据对接操作,减少了非必要的重复对接,使得数据管理平台比较容易地获得了终端设备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管理平台对不同类型、不同维度的数据的统一管理,节约了数据管理平台的开发成本,实现了对数据的统一高效管理和存储。
83.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的数据管理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84.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
85.处理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设备物模型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属性确定的,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物模型;
86.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标准基础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所述标准指标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
87.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标准数据进行细分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所述第二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子数据和标准指标子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数据库,所述标准基础子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单个设备属性,所述标准指标子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单个运行数据。
88.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将所述标准指标子数据输入预警算法进行处理,得到预警结果,所述预警结果用于指示预警操作的内容;根据所述预警结果执行相应的预警操作。
89.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单元702在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数据库时,具体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中的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对所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的数据类型;若所述数据类型为标准基础子数据,则将所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若所述数据类型为标准指标子数据,则将所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非关系型数据库。
90.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单元702在用于匹配结果包括所述初始基础数据以及所述初始指标数据,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
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时,具体用于:调用所述数据转换规则中的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初始基础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标准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包含初始基础数据和标准基础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调用所述数据转换规则中的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初始指标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标准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包含初始指标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
91.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共有物联网属性,所述共有物联网属性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同类型终端设备所共有的物联网属性;对所述共有物联网属性进行分类,得到基础数据和指标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构建对应的基础数据结构,以及根据所述指标数据构建对应的指标数据结构;根据所述基础数据结构和所述指标数据结构构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
92.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根据所述标准基础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结构与所述设备物模型的基础数据结构,确定基础数据接口,所述基础数据接口包含基础数据定位标识和基础数据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标准指标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结构与所述设备物模型的指标数据结构,确定指标数据接口,所述指标数据接口包含指标数据定位标识和指标数据对应关系;将所述基础数据接口作为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并将所述指标数据接口作为指标数据转换规则。
93.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单元702在用于基础数据结构包含一个或多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根据所述标准基础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结构与所述设备物模型的基础数据结构,确定基础数据接口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物模型的基础数据结构确定基础数据定位标识;针对所述基础数据结构中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从所述标准基础数据对应的数据结构中确定与所述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相匹配的标准基础数据元素,并确定所述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与所述标准基础数据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基础数据结构中每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确定基础数据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定位标识和所述基础数据对应关系确定基础数据接口。
94.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管理装置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95.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及存储器803。其中,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及存储器80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96.其中,处理器801(或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核心以及控制核心,其可以解析计算机设备内的各类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设备的各类数据,例如:cpu可以用于解析用户向计算机设备所发送的开关机指令,并控制计算机设备进行开关机操作;再如:cpu可以在计算机设备内部结构之间传输各类交互数据,等等。通信接口802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移动通信接口等),受处理器801的控制用于收发数据。存储器803(memory)是计算机设备中的记忆设备,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存储器803既可以包括计算机设备的内置存储器,当然也可以包括计算机设备所支持的扩展存储器。存储器803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
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系统、ios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等等,本技术对此并不作限定。
9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器801通过运行存储器803中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98.获取终端设备的待处理数据;
99.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初始基础数据以及初始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设备物模型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属性确定的,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物模型;
100.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数据以及标准指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标准基础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所述标准指标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
10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01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标准数据进行细分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所述第二标准数据包括标准基础子数据和标准指标子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数据库,所述标准基础子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单个设备属性,所述标准指标子数据用于表示数据格式统一的所述终端设备的单个运行数据。
10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01还用于:将所述标准指标子数据输入预警算法进行处理,得到预警结果,所述预警结果用于指示预警操作的内容;根据所述预警结果执行相应的预警操作。
10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01在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数据库时,具体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数据中的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对所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的数据类型;若所述数据类型为标准基础子数据,则将所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若所述数据类型为标准指标子数据,则将所述任一第二标准数据存储至非关系型数据库。
10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01在用于匹配结果包括所述初始基础数据以及所述初始指标数据,调用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匹配结果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第一标准数据时,具体用于:调用所述数据转换规则中的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初始基础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标准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包含初始基础数据和标准基础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调用所述数据转换规则中的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对所述初始指标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标准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转换规则包含初始指标数据和标准指标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
1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01还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共有物联网属性,所述共有物联网属性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同类型终端设备所共有的物联网属性;对所述共有物联网属性进行分类,得到基础数据和指标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构建对应的基础数据结构,以及根据所述指标数据构建对应的指标数据结构;根据所述基础数据结构和所述指标数据结构构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物模型。
1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01还用于:根据所述标准基础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结构
与所述设备物模型的基础数据结构,确定基础数据接口,所述基础数据接口包含基础数据定位标识和基础数据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标准指标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结构与所述设备物模型的指标数据结构,确定指标数据接口,所述指标数据接口包含指标数据定位标识和指标数据对应关系;将所述基础数据接口作为基础数据转换规则,并将所述指标数据接口作为指标数据转换规则。
1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01在用于基础数据结构包含一个或多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根据所述标准基础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结构与所述设备物模型的基础数据结构,确定基础数据接口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物模型的基础数据结构确定基础数据定位标识;针对所述基础数据结构中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从所述标准基础数据对应的数据结构中确定与所述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相匹配的标准基础数据元素,并确定所述任一初始基础数据元素与所述标准基础数据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基础数据结构中每个初始基础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确定基础数据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定位标识和所述基础数据对应关系确定基础数据接口。
108.具体实现中,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及存储器803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方法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的实现方式,也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装置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10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如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前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实现如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前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11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11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