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数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45394发布日期:2023-03-29 03:3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随机数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网络技术与安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随机数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互联网应用的高并发能力有了一定的考验,在行业内也引入了通过一定的随机规则生成随机数,作为数据库的唯一标识,随机数分为统计学伪随机性、密码学安全伪随机性、真随机性三大标准,行业内大多数随机数生成方法只是符合随机数标准的第一标准。如果符合三大标准既可以称为真正的随机数,比如一些物理现象,比如骰子,钱币,核裂变等。但是真随机数的成本太高,技术太难,在软件行业里,符合第二标准的随机数是性价比最高的,也是最现实的。相关技术中生成的随机数大部分为符合伪随机性的随机数,无法保证随机数的安全性。
3.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数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成的随机数大部分为符合伪随机性的随机数,无法保证随机数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包括: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获取终端设备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其中,目标模型用于表示二项式系数按照目标几何图形的形式排列,目标模型中的元素的排列方式具有规律性;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其中,随机数至少用于数据加密。
6.可选地,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包括:获取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第一数值;在第一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在第一数值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数值确定为目标模型的层数;依据目标模型的层数确定目标模型。
7.可选地,在第一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包括:获取宽带数据对应的首位数据,得到第二数值;获取时间戳对应的首位数据,得到第三数值;依据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的乘积,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
8.可选地,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包括:从目标模型中任意选取一个数值作为系数;确定目标模型中所有数字的和,得到第四数值;在目标模型的层数所对应的数值大于预设数值的情况下,将目标模型的层数所对应数值的首位作为第五数值;依据第五数值确定目标模型在第五数值所对应层数的数字之和,得到第六数值;依据第四数值、系数、第六数值确定随机数。
9.可选地,依据第四数值、系数、第六数值确定随机数,包括:依据第六数值和系数,
确定第七数值;依据第七数值和第四数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随机数。
10.可选地,方法还包括:将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确定为第八数值,将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确定为第九数值;比较第八数值和第九数值,得到比较结果;将比较结果中的较小者确定为系数。
11.可选地,方法还包括:在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为0时,将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的前一位非0数据确定为第八数值;在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为0时,将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的前一位非0数据确定为第九数值。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数的生成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获取终端设备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模块,用于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其中,目标模型用于表示二项式系数按照目标几何图形的形式排列;生成模块,用于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其中,随机数至少用于数据加密。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用于执行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指令: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获取终端设备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其中,目标模型用于表示二项式系数按照目标几何图形的形式排列;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其中,随机数至少用于数据加密。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通过运行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
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获取终端设备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其中,目标模型用于表示二项式系数按照目标几何图形的形式排列;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其中,随机数至少用于数据加密,达到了依据终端设备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随机数生成的安全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成的随机数大部分为符合伪随机性的随机数,无法保证随机数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的计算机终端(或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随机数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19.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随机数的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20.图4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随机数的生成的算法流程图;
21.图4b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杨辉三角模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
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的计算机终端(或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计算机终端10(或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采用102a、102b,
……
,102n来示出)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模块106。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i/o接口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25.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计算机终端10(或电子设备)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26.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27.传输模块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模块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模块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28.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
计算机终端10(或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29.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图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或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结合。应当指出的是,图1仅为特定具体实例的一个实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上述计算机设备(或电子设备)中的部件的类型。
30.在上述运行环境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3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随机数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2.步骤s202,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获取终端设备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
33.步骤s204,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其中,目标模型用于表示二项式系数按照目标几何图形的形式排列,目标模型中的元素的排列方式具有规律性;
34.步骤s206,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其中,随机数至少用于数据加密。
35.在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6中,目标模型例如可以为杨辉三角模型,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它把二项式系数图形化,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引入杨辉三角模型,通过获取终端设备(即本机)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带入杨辉三角模型获取随机数,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保证随机数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36.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中的步骤s204中,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第一数值;在第一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在第一数值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数值确定为目标模型的层数;依据目标模型的层数确定目标模型。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编程语言的方法获取程序运行时本机(即终端设备)的物理带宽流量(即上述带宽数据)和程序执行时本机的时间戳,带宽流量和时间戳均为正整数。
38.使用带宽流量的值减去时间戳的值后取绝对值,得到第一数值,判断该第一数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地,判断该第一数值是否为0,若为0,则认为第一数值满足预设条件,此时带宽流量的值和时间戳的值相同,需进一步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若第一数值不为0,则认为第一数值不满足预设条件,此时第一数值即目标模型(本技术实施例中为杨辉三角模型)的层数,进而根据层数确定杨辉三角模型,以及确定杨辉三角模型中的数据。
39.在上述步骤中,在第一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宽带数据对应的首位数据,得到第二数值;获取时间戳对应的首位数据,得到第三数值;依据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的乘积,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数值为0的情况下,需进一步获取目标模型的层数,具体地,将宽带流量的值的首位作为第二数值,将时间戳的值的首位作为第三数值,取第二数
值和第三数值的乘积作为目标模型的层数n。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当宽带流量的值为54321,时间戳的值也为54321时,使用带宽流量的值减去时间戳的值后取绝对值,得到的第一数值为0,此时需进一步获取宽带流量的值的首位5作为第二数值,获取时间戳的值的首位5作为第三数值,将5*5=25作为目标模型的层数n。由于杨辉三角模型每层的数都是确定的,当确定了目标模型(即杨辉三角模型)的层数后,即可生成目标模型。
41.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中的步骤s206中,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从目标模型中任意选取一个数值作为系数;确定目标模型中所有数字的和,得到第四数值;在目标模型的层数所对应的数值大于预设数值的情况下,将目标模型的层数所对应数值的首位作为第五数值;依据第五数值确定目标模型在第五数值所对应层数的数字之和,得到第六数值;依据第四数值、系数、第六数值确定随机数。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确定了杨辉三角模型之后,通过杨辉三角模型随机选取其中的一个数值作为系数,由于之前根据层数n确定杨辉三角模型,在确定目标模型中所有数字的和时,也即计算杨辉三角的前n行的数字之和,根据公式[(1+n)n]/2即可得到第四数值。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模型的层数对应的数值大于预设数值的情况下,例如当宽带流量的值为1654642136,时间戳的值为1654607515时,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得到n=34621,第四数值根据公式为[(1+n)n]/2=599324131,此时n为34621大于预设数值50,该预设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此处的设置为50仅为举例说明,并不表示限定。在上述例子中,将34621的首位3作为第五数值,根据公式2
n-1
确定第n层的数字之和,将n=3带入上述公式得到,第3层的数字之和为4,也即第六数值为4。根据第四数值599324131、目标模型中随机选取的系数、第六数值4确定随机数。
[0043]
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若预设数值设置为50,当层数n大于50时,可取n的前两位作为第五数值,进而根据2
n-1
确定第五数值所在层的数字之和,若取n的前两位仍大于预设数值50的情况下,将50作为最终的第五数值。
[0044]
在上述步骤中,依据第四数值、系数、第六数值确定随机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依据第六数值和系数,确定第七数值;依据第七数值和第四数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随机数。
[0045]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若系数随机选取的值为5时,依据第六数值4和系数5的乘积,确定第七数值为20,将第七数值和第四数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为随机数,也即最终得到的随机数为|20-599324131|=599324111。
[0046]
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中,方法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将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确定为第八数值,将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确定为第九数值;比较第八数值和第九数值,得到比较结果;将比较结果中的较小者确定为系数。
[004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系数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确定,具体如下:当宽带流量的值为1654642136,时间戳的值为1654607515时,取宽带流量的末位6作为第八数值,取时间戳的末位5作为第九数值,将第八数值和第九数值的较小者作为系数,也即系数为5。
[0048]
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中,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为0时,将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的前一位非0数据确定为第八数值;在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为0时,将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的前一位非0数据确定为第九数值。
[0049]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系数不能为0,因此当宽带流量的末位或时间戳的末位为0时,向前递补一位,将宽带流量的末位的前一位非0数据确定为第八数值,将时间戳的末位
的前一位非0数据确定为第九数值后,再进行第八数值和第九数值的比较运算。
[005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生成具有安全属性的随机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机数生成方法获取本机的带宽数据和时间戳,根据一定的计算规则得到杨辉三角模型的层数,有效的保障了随机数的安全性。2.无限接近真随机数,本机的带宽数据(如带宽流量数据)本就是物理随机,再加上物理时间等多个随机值,共同组成了随机性极高的随机数。3.较高的性价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数的生成方法采用传统的软件算法可以模拟出极高的随机性,可以覆盖目前行业几乎百分百的随机数使用场景。4.程序简单小巧,更容易部署。
[005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数的生成方法,结合行业中传统的随机数生成方法,根据杨辉三角模型及其具有的多种数学属性,极大的增加了随机数的随机性,使其无限的逼近真随机数,并且获取物理带宽流量和物理时间戳更具有随机性,本算法用简单的算法生成了堪比真随机数的随机数字,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005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数的生成方法,例如可以应用于防骚扰平台的用户意愿设置数据,用户订单数据的主键生成采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具有唯一性。另外,上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还可应用于部分接口的加密密钥的生成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0053]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随机数的生成装置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0054]
获取模块302,用于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获取终端设备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
[0055]
确定模块304,用于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其中,目标模型用于表示二项式系数按照目标几何图形的形式排列,目标模型中的元素的排列方式具有规律性;
[0056]
生成模块306,用于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其中,随机数至少用于数据加密。
[0057]
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装置中的确定模块中,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具体包括如下过程:获取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第一数值;在第一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在第一数值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数值确定为目标模型的层数;依据目标模型的层数确定目标模型。
[0058]
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装置中的确定模块中,在第一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具体包括如下过程:获取宽带数据对应的首位数据,得到第二数值;获取时间戳对应的首位数据,得到第三数值;依据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的乘积,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
[0059]
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装置中的生成模块中,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具体包括如下过程:从目标模型中任意选取一个数值作为系数;确定目标模型中所有数字的和,得到第四数值;在目标模型的层数所对应的数值大于预设数值的情况下,将目标模型的层数所对应数值的首位作为第五数值;依据第五数值确定目标模型在第五数值所对应层数的数字之和,得到第六数值;依据第四数值、系数、第六数值确定随机数。
[0060]
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装置中的生成模块中,依据第四数值、系数、第六数值确定随机数,具体包括如下过程:依据第六数值和系数,确定第七数值;依据第七数值和第四数值
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为随机数。
[0061]
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装置中的确定模块中,该确定模块还用于将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确定为第八数值,将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确定为第九数值;比较第八数值和第九数值,得到比较结果;将比较结果中的较小者确定为系数。
[0062]
在上述随机数的生成装置中的确定模块中,该确定模块还用于在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为0时,将宽带数据对应的末位数据的前一位非0数据确定为第八数值;在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为0时,将时间戳对应的末位数据的前一位非0数据确定为第九数值。
[0063]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随机数的生成装置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因此上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中的相关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随机数的生成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0064]
图4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随机数的生成的算法流程图,如图4a所示,首先获取当前运行主机的宽带流量值和时间戳,例如获取的宽带流量为1654642136b,时间戳为1654607515,使用宽带流量减去时间戳取绝对值后,若得到的数值不为0,则将得到的数值作为层数n,以上述例子进行说明,n=|宽带流量-时间戳|=34621,通过判断可知n不为0,也即层数n=34621。在另一种情况下,若使用宽带流量减去时间戳取绝对值后得到的数值为0,则取宽带流量值的首位和时间戳首位的乘积作为层数n的取值。在得到层数n后,根据参数n,创建杨辉三角模型,杨辉三角模型例如可如图4b所示,图4b中仅列举了n=10时杨辉三角模型所包含的数据,在n取不同值时该杨辉三角模型所包含的数据内容是不同的,此处不一一列举。
[0065]
获取宽带流量尾数(即末位数据)以及时间戳尾数作为两个随机数,其中,宽带流量的尾数为上述第八数值,时间戳尾数为上述第九数值,从这两个随机数中选择一个较小值作为系数。具体地,以上述宽带流量为1654642136b,时间戳为1654607515,第八数值(即随机数1)为6,第九数值(即随机数2)为5,将这两个数值的较小者作为系数,即得到的系数为5。需要说明的是,若尾数为0(即上述第八数值或第九数值为0)时,向前递补一位,将末位不是0的数据作为上述第八数值或第九数值。计算杨辉三角前n行数字之和以及第n行数字之和,具体地,以上述n=34621为例,杨辉三角前n行数字之和可通过公式[(1+n)n]/2计算得到599324131,在计算第n行数字之和时,由于n为34621大于预设数值50,该预设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此处的设置为50仅为举例说明,并不表示限定。因此在计算第n行数字之和时,为减少计算量,取n=34621的首位3作为计算第n行数字之和的n,也即第n行(n=3)数字之和通过公式2
n-1
确定为4。用第n行数字之和乘以系数后,再减去前n行数字之和后取绝对值,即为最终得到的随机数。具体地,最终随机数=|4*5-599324131|=599324111。
[0066]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通过运行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获取终端设备的宽带数据和时间戳;依据宽带数据和时间戳确定目标模型的层数,并基于层数确定目标模型,其中,目标模型用于表示二项式系数按照目标几何图形的形式排列;依据目标模型生成随机数,其中,随机数至少用于数据加密。
[0067]
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68]
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
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069]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0070]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071]
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072]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73]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